泡泡演讲稿

我与文学作文

2024-10-08 文学作文

我与文学作文。

我与文学作文 篇1

语文,学习的是我们的母语,它不像数学那样复杂,也不像英语那样陌生。语文,再重要不过了。要学语文很简单,但要学好语文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需要加倍的努力和适当的方法。为了学好语文,我将目光投向爸爸妈妈,向他们请教请教吧。

一聊起语文,这两人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妈妈告诉我,她小学的班里,有一个背书比赛,每“我每次都是第一个背完的!”她骄傲极了。

爸爸似乎也不甘心落后,他没等妈妈讲完,就插嘴道:“我们班呀,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因为都住在一个村,所以每天早上都会一起读书。我们常常到村头的小溪边,大声地朗读。”

“我们也差不多呀,天一亮就到巷头读书!”我妈一点儿也不示弱,“而且我们还要预习复习呢!”

我与文学作文 篇2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在为写作打基础了。老师会时常让我们造句,来锻炼我们。妈妈还给我买了日记本,每天发生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我都会写在日记本中。那时候,每篇日记只有一到十句话。

后来,我们开始写作文了。尽管我写了很多日记,却不善于从日记中找到生活的细节,用来写作。因此,写作成了我的一大难点。每次写作文,两三百个字也要花上两个钟头左右,像挤牙膏似的艰难。

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换成了周老师。周老师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内容,还规定我们每周要写一篇周记。开始时,我总找不到题材,五个小时才凑四百个字。可到了五年级、六年级,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尽管无法像池沁格、胡清扬那样经常发表文章,却也参加了几次比赛了。从二百字的短文到五六百字甚至更长的作文;从一篇作文五六个小时到一篇作文一小时都不用;从写周记时的苦苦思索到考场上的提笔就能写……六年中,我的作文水平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如今,我作文本上“优☆”的个数,不知比以往翻了几倍。

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我已经不怕写作文了。如今,我像众多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一样,把写作当成了一种乐趣。

我与文学作文 篇3

对于任何一种艺术而言,也许“艺术”一语其本身所传达给人们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对于艺术而言,其的载体以及表现手法有着千万种差别,但是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艺术”的诞生,都是源自于表达者本身受到了一种表达上的欲望而进行着创作的,这样子说来的话,我们或者还可以对于那一些拥有着纯粹只是为了自身的表达欲望而进行着涂鸦以及无意识写作者的作品持以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态度。毕竟在所有的艺术所诞生的源头之上,我们的祖先们在创造出种种艺术之前,他们全都没有太多关于艺术的理念以及表现手法,更甚至可以说是连“艺术”一语以及“艺术”一意都没有,他们所有的“艺术”除了被自身的表现欲望所驱使之外,恐怕也就再也没有第二种思考的方式了。

我们无意于在此讨论着一系列的有关于“艺术”的诞生的问题,当然,如果有一天会有人因为着自身的艺术创作仅仅只是为了与我们的祖先们、那一些处在于文明初萌芽的状态的古人们的创作理念保持一致的人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并且也理所当然地将一大叠的电话费清单去交给他们来当做“艺术”创作的理念来研究。

我们在今天这里想要讨论的一个话题其实就是:“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的差别”。也许,我们在这里使用上了“差别”二字的时候,实在是有一点不妥当,毕竟对于艺术而言,不管其所要表现给人们的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理念,始终都是一种能够予人感受到美以及感到感动的作品,尽管其在表现自身的时候所使用的体裁也有着千万种不同,但是对于那些好的作品而言,不论其的载体到底是文学还是美术,都始终地能够使人感受到创作者本身所表达出来的艺术理念。

这也就正如我们身为凡人的眼中所观察到的这一个世界一样,我们既可以使用我们手中的文笔来对其进行描述,也同样地可以使用我们手中的那一支画笔在画板上进行涂抹。是的,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发现了无论是我们手中的那一支文笔还是画笔,都同样地能够将我们眼中的世界一一地描绘于纸上的时候,那么,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所使用的艺术的`载体是文学还是美术,都已经不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至少我们都尽到了同一个样子的目的,那就是:我们已经将我们自身所要传达给人们的艺术理念以及我们自身的思想、感受都给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了。我们已经竭尽了我们的全部精力,在所有欣赏我们的作品的人们的眼中以及脑海里面,构建出了一幅又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以及在所有欣赏我们的人匀的心灵里面留下了一丝丝的感动以及美好。

也许,在某一天的清晨里面,或者是在晚霞满天的时候,身为阅读者的您翻开了我们所写的一部作品或者是一本画集,在您的心里面会产生出这样子地一种想法:这是一幅多么逼真的画面呀!这将会是我们这一世人当中所受到的,最高的赞美。

我与文学作文 篇4

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汇总」

马的文学形象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前206—公元2)即出现《小雅·车攻》,是描写周宣王与诸侯会猎的诗,其中有句:“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说的是我的车多坚固,我的马齐整又威武,四匹公马强有力,驾车向前迅速。

马的文学形象在《楚辞》中也不罕见。屈原的《离骚》中有“乘骐骥以驰兮,来吾道夫先路”,“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骏马在诗人的笔下是象征,也是比喻,有深刻的寓意与寄托。

在秦末古乐诗有《爱妾换马》一题。爱马比妾还亲,把人与动物等量齐观。

汉武帝刘彻作有 《天马歌》与《西极天马歌》二首,是专门咏马的作品。汉武帝得宝于后土祠旁,秋马渥洼(传说中产神马之处)水中,于是写下 《天马歌》:“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蹄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三国魏曹植的《白马篇》,以白马陪衬,着意写“视死忽如归”的“幽并游侠儿”,气韵生动。

唐李白 《紫骝马》本为乐府歌辞,也是以马喻人描写征儿豪气之作。“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宋元明清,诗人咏马之作很多,难以列举。

在散文中,借马抒怀者也有不少名作,如唐代韩愈的《马说》,清代方苞的《辕马说》等,也有脍炙人口之作。至于民间文学中有关马的传说就更多了。在《三国演义》中,有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蒙古族有关马头琴的'传说,具有深深的感人魅力。满族的民间故事《花莫利》,写一匹名叫莫利的骏马立下赫赫战功的故事,也生动感人。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马的地位是崇高的。

我与文学作文 篇5

这是一篇极为杰出的短篇小说,文章虽短却寓意深刻,在简朴的文字背后蕴涵着许多道理。作者海明威以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这可以算是他一生的简介,一生的缩影。在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的身上,我们发现了许多隐藏在英雄,生命与命运背后的点滴,发现了一种敢于追求梦想,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文章。

人的一生从娘胎里降生到离开这个人世,命运只不过是一个圆圈,有些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所画出的圆圈,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圆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条腾飞的切线,而怕风怕浪的人是永远走不出命运的悲惨,只有在海上坚持战风斗浪,寻觅生存武器,具有任何风浪都打不垮的勇敢精神的人,才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之圈。

《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就是具有这样的精神品质。在小说开头,作者便以这样的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在我看来,他手上的伤疤是英雄的伤疤,象征着与命运的对抗及永不屈服的决心。这伤疤象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更是表现了老人历尽沧桑后的容颜。

然而,老人的眼睛却是如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这眼睛在没有遇到那条大马哈鱼时从来没有绝望过,即使贫穷、饥饿、寒冷与孤独接踵而至,他也仍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去期待。

就在这位老人圣地亚哥的梦中:“梦见童年的非洲,梦见沙滩海岸、梦见褐色的大山和高耸的海岬”,梦见在海滩上像小猫一样嬉笑玩耍的狮子。八十四天未钓到鱼的失落依然无法掩盖老人对生活的梦想与追求,在老人眼睛里,心中,又暗藏了怎样的热血,怎样的梦?

就在第85天,老人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天里,在别的渔民的奚落声中,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凭着多年的捕鱼经验,他独自来到了鱼儿成群,但极其遥远的海域。在海风中,小船飞速地前进着,他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1500磅的麻哈鱼,并开始了长达3天3夜的搏斗。

他用他的背部和左右手,轮换着拉住钓索,太紧了就放出去一些,松了就拉紧钓索,饿了、渴了,就吃生鱼、喝少量的水。他的背部和左右手都被钓索勒破了,他用海水清洗后,还是继续拉着;左手抽筋了,就用右手。

老人是那样的无助、无力。他的脸上划破了许多口子,手也开始不停地抽搐,而且他已两天两夜没有合过眼了,他—显得那样疲惫不堪,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放开手上的那张网,坚持到底,终于,将那强悍的鲨鱼制服了。

他与大鱼搏斗了三天,大鱼才终于筋疲力尽浮上水面,被他杀死。他终于以他自己非凡的自信和勇气,悍卫了自己胜利的果实,成为了一切恶战的胜利者。

在老人的眼中,这是一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较量。他对每一条鱼谈话,对每一朵浪花谈话,海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而这条鱼,在他眼中,也理所当然地成了英雄。他有恻隐之心,他甚至在同情自己奋力捕捉的鱼,可是出于职业习惯和自尊心,他又不得不去与鱼抗争,与他眼中的英雄抗争。

这两种彼此矛盾的观念皆源于圣地亚哥一人——一种出于人的本性,一种则出于人的社会性。某些时候可以协调,某些又不得不互相抵砺,他在征服鱼的3天里也征服了自己、主宰了自己。

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鱼之后,考验却并没有结束。鱼有18英尺,比他的小船还长,他只好将鱼绑在船的一边。可回航时,大鱼的血腥味,一再引来鲨鱼的袭击。于是,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他用鱼叉叉,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

上天似乎就不曾怜惜过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他将厄运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圣地亚哥没有屈服,他用一切他可以运用的方式来与命运反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势力的增强,老人最终放弃了——仅仅希望能够平安地回到岸上,回到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和孩子聊会儿天。

在一次又一次 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老人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出海太远了。我把你和我都毁了。”老人依旧是英雄,因为他敢于与命运做斗争。但这句话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其生命奋斗的过程体现,老人终于失败了。因为上天的作弄而败,也因为他自己而败,他有能力抓到鱼,却无法将鱼平安地带回港湾。

《老人与海》也教会了我很多。什么是失败,失败的真正意义是在遭遇了挫折之后没有勇气爬起,失去了再来一次的勇气,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梦想。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挫折的人,他们有勇气完成自己也许失败了很多次的梦想,这才算得上是英雄。

一切大风大浪都已经过去了,老人浑身被海水打湿,脸上充满了疲惫,被划破的口子还滴着血,然而所有一切都无法改变的是那双充满自信的眼睛。正是它,给了老人出海的信心,正是它,支撑着老人在大海中整整搏斗几天几夜,发挥出在他生命中的所有极限。

一个人生来不是总是失败的,就算失败也并非绝望,一个人可以被灭亡,但是他的精神是打不败的,是永存的,只有战胜自己一切的不可能,才能获得胜利。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但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拿破仑曾经说过:“默认自己的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所以,人最先应当战胜自我。有很多人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才能的有限,真实,才能往往得力于自我竞争。

自我竞争,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好的成绩超过自己原先所创下的“最好成绩”。人要逾越自己过去的最高度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只要你跨过这极难的一步,你就再一次战胜了自己,你跨过这极难的一步,你就会更上一层楼。

在现实生活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总是要受到大自然的磨练,只有能够坚持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的人,才能获胜。虽然有时人们会战胜自然,有时会被自然所打败乃至于被毁灭,但是最重要的是,当自己被自然所打败的同时,自己能否使自己的意志不消沉,重新回复自信,以更高的热情去迎接大自然的挑战。

也许,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类与强大的自然在奋勇抗争,如同面对命运莫测的人生,可以消灭的是肉体,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归来,老人并非一无所有,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而获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胜利的象征。

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当我们读到在大海中苦苦鏖战的老人和拼死也要活口的鱼类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这就是活着之所以应该活着的价值,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于年轻人以及中年人来说更应该多从这个角度来理会本书的内涵,奋斗可能没有结果,可能一切都会是一场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奋斗的过程是何其令人赞赏?正像某书评作家解读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读者最喜欢的还是西行中的孙行者,而不是已经修成正果的斗战胜佛

人生就如一片汪洋,很宽,也很危险。它可以把你推向一个高度,也会瞬间让你失去自己所有的幸福。我们为了保留这一丝幸福,会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们的满腔热血化解有时愤怒的海洋。要知道,一个好渔人,是拥有桑提亚哥的意志和精神的。

我与文学作文 篇6

“那是肯定的!”爸爸有点儿无话可说。

“我看的课外书还很多呢!那时候,我们天天到街上,用一分钱借一本书看,第二天再去还。”妈妈接着说。

“是啊是啊,到了现在,老家的阁楼上,还有很多书呢!”爸爸点点头,表示赞同。

从他俩的这次“斗嘴”中,我听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背书、早读、积累、预习、复习、看书······

说实话,在这次“斗嘴”之前,我学语文只是依赖爸爸妈妈的帮助,依赖老师所讲的知识。但现在,我却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我不能在漫无目的地学习,梦游似的浪费时间。我必须学会运用方法,学会珍惜时间,学会自己学习。人们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要学习爸爸妈妈的`方法,努力学好语文,不能让这宝贵的年华白白流失。

自从那以后,我的语文学习作息表全变了。我开始学着自己预习,自己复习;我学着早上起来,坐在沙发上读书,晚上睡觉前,看一下课外书;我不在浪费课间的时间,而是在座位上看看书······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相信,我肯定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方法要学习。希望我再接再厉,坚持下去。

我与文学作文 篇7

(一)阅读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阅读范围。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恩格斯为了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一剧本进行评论,先后将作品至少读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说:“为了有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为了“在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价、明确的意见”,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列宁论文学艺术》第897页)毛泽东也说过,《红楼梦》要读五遍,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

这说明,浮光掠影、晴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对于被评论的对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彻一些,对作品象对人一样,要知心、知音。对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否则,不能保证“点”的深。

2.阅读方法。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一、总体,就是从头至尾 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二、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

三、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有一种“评点法”的评论,就是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评点的。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三国演义》。还要通过阅读培养复述节录作品内容的能力。这是因为评论中常要概述作品内容,以作评论的依据。

(二)定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中心)。定题也称为“选题”。

初学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在定题时常犯以下几种毛病:

第一种,为评而评,无的放矢。评论者随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

第二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

第三种,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应该怎样定题呢?首先要选准作品。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篇作品,这是有标准的。标准就是:

(一)作品的价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权衡一下,问问自己:这作品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评?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谈批评中的坦率精神》)这说明:文学评论要评的是文学作品,作品本身的价值才是我们确定评论与否的重要依据。所谓作品的价值,指的是它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或者就是坏作品。这两类作品都是值得评论的。因为,评论好的,可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使作者认识到自己的特色,向好的方面发展,提高一步;评论坏的,可以防微杜渐,给作者敲警钟,使读者也能认识假、恶、丑。

(二)现实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指的`是: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作为评论者,就应该负起评论的责任。

(三)个人的专长。选作品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来定。也就是说,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来评。尤其是初学评论写作的,更要扬长避短,否则评起来困难,也不容易评好。其次要定好中心。要确定评的论中心,有两个原则要遵守:

第一、不同体裁,区别对待。体裁不同,确立评论中心的角度也应有所不同。如:叙事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信笺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抒情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

第二、应有真知,贵在创新。评论的中心,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创新,评出新水平。对一篇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篇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都需要评论者具有一双慧眼。培养“眼力”,可以采取两个办法:

一是选取。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就是这样选材的。鲁迅说:“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应该使自己能够熟练地从评论的作品中选取有意义之点。在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划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

二是甄别。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

1,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

2,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拾人牙慧的旧调重弹、老生常谈;

3,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不胜任的。

总之,定题是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评论者的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飞跃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个“飞跃”过程,需要花大力气、下深功夫。一些批评家能定题定得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与文学作文 篇8

昨日,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昆明启动“云南旅游·世博情怀”征文摄影大赛。

活动由云南世博旅游集团主办,省摄影家协会、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

旨在展示世博旅游集团旗下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促进云南旅游文化强省建设。

大赛面向社会征集美文、美图,参赛作品重在讲述公众与云南世博旅游集团的精彩故事,突出旅游景区,包括昆明世博园、昆明轿子山、丽江老君山、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恐龙谷;宾馆饭店,

包括昆明饭店、世博花园酒店、云南饭店;旅行交通,包括云南海外国际旅行社、云南省国际旅行社、云南中青国际旅行社、丽江中国国际旅行社、云南世博国际旅行社,云南旅游汽车公司等。

大赛奖励总金额为20万元,其中,最高奖为特等奖,文字、图片各1名,每名奖金3万元。

所有向大赛投稿的作者,均成为“荣誉世博人”,享有集团所属企业今后提供的部分优惠待遇。

活动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3月31日。

我与文学作文 篇9

堕落的文学_随笔写作

近日读了毕淑敏的《凝视崇高》一文后,我首先受到震撼的是开篇的一句话“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在人欲横流、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信仰、友谊、爱情等这些曾经被幻化成美好代称的情感在一些文人笔下已堕落成一种悲哀的附庸,文学已不再是以往心目中神圣不可亵渎的概念,一些所谓的作家(权称为作家吧)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地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而感悟到的却是“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这种文学毒害读者,污染社会风气,真正是古人“五十步笑百步”的现实翻版!我为文学的堕落默哀,我为被无聊文人生花妙笔所创造出的'文学陶冶下的无辜苍生而悲伤,在不经意间,我们仿佛都是在温暖而浑浊的水中洗澡的看客,在为荡涤了自身的所谓污垢后又沾满了更多的灰尘而沾沾自喜……是非、恩怨、美丑、善恶的确是生活中的不可回避的真实存在,针砭生活中黑暗和冷酷,鞭挞现实中的世态和炎凉应是为文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为文者不二的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人性的质朴和纯真,是为了激发人们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变的热爱,而不是使人们领略其中的卑微而消极厌世,也不是把他们刻意的歪曲误导,“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骄傲,为此,人类将永垂不朽”这的确是伟大作家的良知!

金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可以让人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包括纯洁的爱情。“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当今社会,追逐名利成为时尚,一切在它的诱惑下顶礼膜拜、俯首称臣,这不能不说是人类人性中的一种悲哀,是人类思想中的一种堕落。我们满怀热情的生活着,充满希望的追求着心目中美好崇高的东西,但我们在不经意间已丢掉了正确衡量美丑善恶的尺度--在所谓文学的感召下,于是社会一片混沌。“笑贫不笑娼”让歌女小姐大行其道,“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让二奶甚至三奶四奶横行。文学混混们在赚足了自己的腰包的同时,世人却因此丢掉了做人起码的标准,在人生无数次的抉择中,人格、尊严损失殆尽。

已步入中年的我,曾经为文学痴迷,曾经为文学中的纯美的爱情、纯洁的友谊、温暖而纯朴的人性而陶醉,但面对现实中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我迷茫、无奈、凄然叹息,死死固守着自己的心灵家园。一些精神骗子、爱情托儿虽时有造访,崇高模仿秀们也曾给过我“玫瑰之约”,但我清醒而执著的坚守着我的防线,我仍要满腔热情充满希翼地生活着。

坚信,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我与文学作文 篇10

形状和色彩有一种奇妙的力,能在默默之中支配大众的心。例如春花的美能使人心兴

奋,秋月的美能使人心沉静;人在晴天格外高兴,在阴天就大家懒洋洋地。山乡的居民大都

忠厚,水乡的居民大都活泼,也是因为常见山或水,其心暗中受其力的支配,便养成了特殊

的性情。

用人工巧妙地配合形状、色彩的,叫做美术。配合在平面上的是绘画,配合在立体上的

是雕塑,配合在实用上的是建筑。因为是用人工巧妙地配合的,故其支配人心的力更大。这

叫做美术的亲和力。

例如许多人共看画图,所看的倘是墨绘的山水图,诸人心中共起壮美之感;倘是金碧的

花蝶图,诸人心中共起优美之感。故厅堂上挂山水图,满堂的人愈感庄敬;房室中挂花鸟

图,一室的人倍觉和乐。优良的电影开映时,满院的客座阒然无声,但闻机器转动的微音。

因为数千百观众的心,都被这些映画(电影)的亲和力所统御了。

雕塑是立体的,故其亲和力更大,伟人的铜像矗立在都市的广场中,其英姿每天印象于

往来的万众的心头,默默中施行着普遍的教育。又如入大寺院,仰望金身的大佛像,其人虽

非宗教信徒,一时也会肃然起敬,缓步低声。埃及的专制帝王建造七十崭叩娜嗣媸ㄉ泶笫

雕,名之曰“斯芬克司”。埃及人民的.绝对服从的精神,半是这大石雕的暗示力所养成的。

建筑在美术中形体最大,其亲和力也最大;又因我们的生活大部分在建筑物中度过,故

建筑及于人心的影响也最深。例如端庄雅洁的校舍建筑,能使学生听讲时精神集中,研究时

心情安定,暗中对于教育有不少的助力。古来帝王的宫殿,必极富丽堂皇,使臣民瞻望九重

城阙,自然心生惶恐。宗教的寺院,必极高大雄壮,使僧众参诣大雄宝殿,自然稽首归心。

这便是利用建筑的亲和力以镇服人心的。饮食店的座位与旅馆的房间,布置精美,可以推广

营业。商人也会利用建筑的亲和力以支配顾客的心。

建筑与人生的关系最切,故凡建筑隆盛的时代,其国民文化必然繁荣。希腊黄金时代有

极精美的神殿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有极伟大的寺院建筑,便是其例。现代欧美的热中

于都市建筑,也可说是现代人的文化的表象。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zuowen/107994.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