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教师节暨欢迎新生联欢晚会上的讲话
庆祝教师节暨欢迎新生联欢晚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本来这台晚会计划在9月10日召开,但由于礼堂交不了工,推至今日。在这个硕果飘香的金色九月我们举办这台隆重而热烈的文艺晚会既是为了庆祝第二十三个教师节,同时也是为了欢迎XX经贸外语职业学院、XX学校以及XX大学的xxxx级新生。首先,我代表学院领导向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感谢大家一年来对学院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一年来对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向xxxx级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学院这个大家庭。
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院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院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及教学改革,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实习、实训为重点,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着效果,成绩喜人。同时,学院阅览室、宽带网络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成,有力的提升了我院的办学能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院在xxxx年度第五届教育改变中国系列行动中,被评为“十大最受企业欢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就业模范院校”;xxxx年5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优秀品牌学校”;xxxx年12月,在教育部、司法部等12部委举办的“xxxx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校园安全论坛”活动中,被授予“xxxx全国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示范学校”;xxxx年,被XXX市卫生局评为“xxxx年度大、中专集体食堂食品卫生先进单位”;xxxx年1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是分不开的。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有新的目标,要齐心协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学院在近十几年的风雨历程中,几番沧桑,几度沉浮,构成了我们一部艰苦的奋斗史,令人欣慰的是多年来,在自治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一直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实地迈进,我们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有了明显的好转,校容校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各种硬件设施也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特别是我们的办学规模保持了逐年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所以,我们要继续以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牢固树立忠诚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思想境界,培养辛勤耕耘、爱生敬业的高贵品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xx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本工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肩上的担子是艰巨而凝重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技、教育、信息发挥更大作用的时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适应未来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宇宙空间时代的需要,各国已普遍将教育视为头等重要的事业。未来世界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教育的成功与否以及它在一个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何,最终取决于作为教育主体力量的教师,这是当代国际社会早已形成的共识。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xxx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落实xx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头等大事抓好,要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伟大意义和崇高价值,热爱教育,诲人不倦,以身立教,乐于奉献,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为振兴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晚会演出成功,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更加辉煌。祝同学们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在全市教育工作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我曾说过,到池州工作后,最为关注两件事,一是水利,二是交通。这两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或正在解决。现在,第三个问题又凸显出来,那就是教育,教育已成为市委、市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担心的事了。近年来,池州的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这点应予以充分肯定。但困难还是存在的,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这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当前全国各地掀起的发展教育的热潮,与池州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如果说,池州经济在全省是较为落后的,那么教育的落后则更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池州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流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池州振兴,人才为重。从这个层面上,就教育问题讲几点意见。
教育是固国之本,教育兴,则国兴。目前,我国正处在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和平崛起,依靠的是什么?首先的、核心的、根本的是人才,但归根结底源于教育。从世界各国竞争态势看,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教育的竞争。对领导层来说,就是人才观、教育观的竞争。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变为持久的人才动力,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在于能否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的众多人才大军。我们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教育工作,大力抓好科教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智力保障与人才支持。
教育是池州发展之源,教育兴,则池州兴。今后五至十年是池州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其最终的动力、最大的支撑力来自哪里?从即期效益看,来自于招商引资,来自于大项目、大工业的不断落实与发展。但最终还须来自于池州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来自于一个与池州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达的教育。把教育办好,就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和动力。池州经济发展曾面临着诸如体制、资金、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但现在这些制约正逐步缓解。从现在起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影响池州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制约将是教育和人才。全市各级要进一步强化振兴池州教育的共识,树立长远战略目标,确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抓教育,真正把教育作为凝聚人气,树立形象,拉动内需,牵动全局的工作来抓。
教育是民众所望,教育兴,则百姓兴。百姓兴,一则指受过良好教育,百姓具备了创业的能力,二则指有好的受教育条件和环境,是百姓根本利益之所在,百姓是衷心拥护的,是高兴的。而这也正是我们坚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最真实体现。老百姓除了要解决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外,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孩子的教育。在中国,孩子寄托着众多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太多的希望。也正如此,我们感到在教育方面的矛
盾才会这么多、这样大,做了很多工作,仍不能令百姓满意。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匮乏的,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差距,还有薄弱环节,也就是我们党委、政府没能把群众的利益谋好,人民群众还没有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天这个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道理弄明白,把思路谋划好,把工作做到位,切实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几点希望与要求:第一,要切实将教育的优先发展落实到位。抓教育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发展教育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探索是无止境、无穷极的,教育亦然。对一个地方来说,发展教育是需要投入的,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算式来计算教育的损益,发展教育实际上是一项高效的长期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也具有产业的属性、商品的属性,也是集聚人气,汇集人流,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将教育的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这也是坚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根本体现与要求。
第二,要切实夯实基础,全力做好为池州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要突出抓好基础性教育和职业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关系到全市人民的总体素质,关系到每个孩子与家庭,抓基础性教育我们来不得半点含糊。同时,对池州这样一个发展中地区,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推进“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的顺利实施,重要途径就是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进一步整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为池州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要大力推进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办学及建立研发机构,切实提高我市教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等活动,努力建设一个时时处处皆能学习、人人享有学习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会,这样的小康社会才是一个全面的、健康的、高质量的、幸福的小康社会。
第三,要建立健全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的观念,实行党政“一把手"抓教育的目标责任制,把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目责任制,切实做到在谋划发展时考虑教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时考虑教育需求,在研究政策时考虑教育导向,在部署工作时考虑教育措施,确保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教育意识,真正把发展好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对教育中出现的矛盾与突出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强力推动,切实帮助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第四,要优化环境,切实为教育工作者做好服务,搭建创业舞台。发展教育,关键在人,关键在师资。我们要着力培养一支池州经济发展需要的、与池州特色教育体系相适应的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小平同志曾说他愿意成为教育的后勤部长,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也要真正成为教育的服务员,为教育办实事,为教师谋福利。我们在制定和落实有关教育、人才政策时,首先要讲精神、讲奉献、讲大局,但也要注重物质利益,真正体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真正使教师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珍惜现在的职业,进一步发扬人梯精神,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进一步发扬春蚕精神,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进一步发扬红烛精神,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小康社会的实现和池州的持续发展贡献出所有的力量与智慧。
08年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正视问题整改不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
推动学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8月22日在黄梅一中第六届教职工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何兰田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值第29届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之际,我校六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xxxx—20xx学年学校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校上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进取,锐意创新,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去年学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xx年高考,我校过600分77人,过重点线573人,过本科线2097人。高三(2)班刘徐同学664分,高三(5)班梅文鹏同学661分,分别居黄冈市理科第二、第五名,刘徐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高三(22)班邓美丽同学以582分夺得全县文科状元。600分以上、过一本、过本科人数在黄冈市各县(市、区)重点中学中均名列前茅。教师发表论文110篇,获省级表彰1人次,市级表彰5人次,县级表彰11人次;学生获市级表彰13人次,县级表彰23人次;学科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2人次,国家三等奖43人次。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考点”“黄冈市‘五个基本’建设先进党组织”“二○○七年度黄冈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二○○七年度全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等称号,校工会被县总工会授予“二○○七年度先进单位”称号。
一年来,我校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1、党建、校务与队伍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校党委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凝神聚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学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根据上级党委要求,认真传达十七大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受到上级党委表彰;开展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着力整改违纪违规行为,夯实了廉洁从教的基础,倡导了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向学生家长及相关部门发放行风评议调查表5000多份,召开家长会,广泛地征求家长和社会各部门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改,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按照“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择优发展”的原则发展学生党员,刘徐等10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
规范招生、收费、教师招聘等工作程序,公开透明,阳光作业。规范用车、来客招待、非经常性开支等各项管理,严格审批手续,控制了铺张浪费现象,极大地节约了学校日常开支。
以校刊《创新》为阵地,积极宣讲现代教育理论;举办“教研论坛”,一批教师积极向论坛投稿,陈志新、蔡圣兵、涂超雄、蒋松华、黄胜、张国鸿、何记国、单升艳等8位教师宣读了论文;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等活动;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会、骨干教师培训和教学培训;组织教师到江西庐山区中学、天佑中学、九江一中、井冈山中学、九江二中等校学习;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比赛;积极鼓励教师发表论文。上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柳建青被评为“省优秀考务工作者”,李树华荣获“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柯实鹏获“市模范教师”称号,柯耀强获王正本奖学金“优秀教师奖”,蔡圣兵、鄢国防、蔡树发、赵光新、蒋峰、马贵宝、沈周雄等同志获“县模范教师”称号,鄢国防、彭佳余、陈俊等同志获“县师德标兵”称号,伏红被授予县“十大女杰”称号。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罗琼老师获省、市地理优质课竞赛二等奖、一等奖,李照爱老师获省、市化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一等奖,周欣、朱莉莉老师获市数学、外语青年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李树华、何志雄、李伟雄、黄智平、陈浩南、王莉、陈志新、杨飞、陈树东、陈正芳、陈新国、李扬杰、赵光新、张伟、帅慧、赵天兵、殷爱红、刘振东、王卫华、商胜平、王仲仁、陈子文、王贵雄、汤展、潘敬党、黄胜、江纯、王新舟、王晓菲、夏薇、鄢国防、陈佐、王成林、王耀东、柯鹏、戢敏、张国鸿、欧阳焱、詹进、刘利军在各级各类论文、试题评选中获奖。在xxxx年秋季青年优质课竞赛中,陈志新、罗琼、吴晓燕、蔡圣兵、陈立功、袁善军等五位教师获“教坛新秀奖”,陈正芳、杨飞、周全、袁志军、王文杰、章丽丽、王子羊、朱莉莉、余朝霞、王成林、李亚川、李照爱、汤展、梅亚红、余愿芳、毛俊杰、卢丹、欧阳焱等18位教师获一等奖,胡浪、柯张军、赵立胜、赵天兵、项欣、胡志宏、瞿杰夫、陈浩南、曾亚芸、杨青、徐放、廖小贤、蒋丰、周贵平、程桢、陈银良、唐丽君、王新舟、江纯、孙付平、姚亚红、戴求华、胡江平、戢敏等24位教师获二等奖,黄广、李响、陶斌冰、石英、周欣、石亚林、桂成斌、陈树东、殷宝婷、陈静、胡继波、陈细军、潘颖、石若芬、王晓菲、梅俊琛等18位教师获三等奖;在20xx年春季示范课展示中,周其军、张流柱老师分别代表文科、理科组主讲了示范课。
2、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和谐发展。
一是德育工作有序推进。学校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工作思路,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德育工作。
——加强了德育主体队伍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学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参加业务培训,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和竞争机制,促进了队伍的进步和发展。今年3月,召开了20xx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陈立功、蒋峰、李亚川、聂勇、岳建兵、宋新春、瞿杰夫、王耀东、李永刚、项艳桥、毛金雄、吕华栋、赵立胜等13位班主任作了典型发言,会议总结了德育工作成绩和经验,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德育工作思路和重点,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发展。
——加强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以文明寝教室创建活动为突破口,以文明寝教室为示范窗口,把班级卫生、纪律、好人好事等量化分析,定期检查,及时公布。一年来,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不断内化为品质。组织高一新生军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今年三月份,举办了以“萃英蕴秀·激情飞扬”为主题的第八届文化艺术节,开展了“遵纪守法,文明言行”教育周、艺术展板及艺术灯制作比赛、大合唱比赛、英语才艺比赛、卡拉OK比赛、“金话筒”主持人比赛、“激情飞扬”舞蹈比赛、模仿秀、综艺汇演等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在立美育人的实践中提高了精神品位,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全面提高了素质。
二是教学工作高位走强。教学工作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石。学校始终重点抓好过程管理,取得了显着成绩。
——高考再铸辉煌。继xxxx年荣获黄冈市“特别优秀奖”后,今年我校高考再次取得了较好成绩。过重点大学人数、本科线人数均超过其他每个县(市、区)的总和,继续领跑黄冈市各县(市、区)重点中学。在学校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下,还涌现了一大批优胜班级和优胜教师:三(7)班(班主任蔡顶芳)、三(1)班(班主任邓晓峰)、三(4)班(班主任杜巨奇)分别获得理科应届前三名;三(25)班(班主任周齐军)获得文科应届第一名;三(29)班(班主任马贵宝)获理科往届第一名,三(26)班(班主任鄢国防)作为唯一的文科补习班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理科应届班中,余学敏、余学敏、梅红曼分别获语文前三名;蔡顶芳、蔡顶芳、邓晓峰分别获数学前三名;吴江红、袁金先、李永刚分别获英语前三名;三(18)班(物理干记炎、化学熊慧军、生物江纯),三(9)班(物理商胜平、化学陈银良、生物王晓菲),三(7)班(物理商胜平、化学马贵宝、生物邓爱莲)分别获理科综合前三名;商胜平、商胜平、干记炎分别获得物理单科前三名,马贵宝、赵水贵、杜巨奇分别获得化学单科前三名,姚向荣、江纯、姚向荣分别获得生物单科前三名。理科往届班中,梅红曼、张妹汶、杨荣华分别获得语文、数学、英语第一名,蒋松华、吕华栋分别获得物理、化学第一名。文科应届班中,柳新华、胡柳忠、周晗分别获得语文、数学、英语第一名,三(25)班(政治沈周雄、历史周齐军、地理姚亚红)获文科综合第一名;文科往届班三(26)班语文(曾亚芸)、数学(徐春桃),英语(刘柳风),文科综合(政治夏薇、历史鄢国防、地理柯鹏)与对照班相比,均获第一名。
——竞赛再创佳绩。在xxxx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张栋等5位同学获国家二等奖,石凯等19位同学获国家三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刘明同学获国家二等奖,戴姜平等6位同学获国家三等奖;在第九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汪梅子等6位同学获二等奖,宛堃等18位同学获三等奖;在黄冈市xxxx年劳技操作竞赛中,李立同学获一等奖,殷秀祥、黄科同学获二等奖。
——教学过程管理扎实。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阵地,着力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使学科教学步调一致,统一协调;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完善教学巡视制度、听课制度和教学评价机制,加强了教学信息反馈,确保了过程管理的落实。狠抓考风建设,有效地杜绝了舞弊现象的发生,促进了优良教风学风的进一步形成。同时,积极推进以学校选修课为代表的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教学科研稳步推进。许多教师将强烈的问题意识、解决冲动和敏锐的领悟触角、理解能力结合起来,将吸取理论滋养和扎根实践土壤结合起来,将教育实践与教育实验、教育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何兰田、陶有刚、李树华、何志雄、项同生、张新民、洪贵兵、黄智平、曾亚芸、陈正芳、胡志宏、陈树东、汪莉、
何树芳、刘玉芳、梅红曼、肖扬、王莉、周淑敏、王卫华、赵光新、聂勇、陶斌冰、张树松、黄胜、陈子文、单升艳、程继文、沈如琴等老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体育艺术工作蓬勃开展。去年10月,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体育运动会。第八届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示了学校美育教育水平。在黄冈市第五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运动健儿获9金、7银、6铜,取得了男子、女子和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在湖北省第22届高级中学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运动健儿获1金、2银、2铜,其中两人次破竞走记录,取得了男子甲组第七、团体甲组十三名的的好成绩。
3、后勤、安全和其他工作齐头并进。
一是教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务部门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以“服务教学、服务师生”为宗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学籍管理、图书阅览、电子阅览、实验准备、考试安排、网站建维、试卷印制等相关任务。
二是后勤服务保障有力。总务部门在校园资产管理和维修上做了大量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完成了学生宿舍楼楼顶水囤的增建和后勤服务大楼楼梯扩建等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开源节流,认真管好每一分钱,积极组织好资金,财务管理规范。一年来,在稳步提高教职工待遇的前提下,偿还建校债务本(息)900万元,截止今年8月,累计偿还建校债务5200万元。
后勤服务中心坚持“服务育人”的宗旨,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仍然保证师生消费价格稳定不变,方便了师生的生活,满足了师生的需要。我校食堂被评为“市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
采购办严把审批关,制定了“总额控制,集中采购为主、授权自购为辅”的原则,规范了采购、领用和使用各环节运作流程,加强了领用和使用程序的监管力度;采购的模式趋于成熟,路径十分清晰;库存管理日趋规范,有效地节约了办学成本。
基建办严把施工质量监督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体育馆后期工程、人防工程、网架及消防通风排烟工程。
勤办及时完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索赔工作,一年来,共为学生索赔159人次,索赔金额160,120元。
政工室在职评、工调、师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是安全保卫举措得力。监保科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完善落实门卫职责,加强安全督察巡视,积极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保证了校园财产和师生安全。搞好户籍管理,做好“一检三查”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着。
四是工会工作成效显着。工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大力推进校务公开。以教代会为载体,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认真组织工会代表进行了财经审计;对工程建设、财务、收费、评优、晋职等热点问题及时进行了公开。
关心教职工生活。组织完成了明珠花园第二期工程建设;开展送温暖活动,祝贺或慰问家中有婚丧嫁娶大事的教职工,看望帮扶病患或特困教职工;组织教职工体检,组织教职工参加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在“黄梅挑花杯”乒乓球比赛中,我校取得了男子团体第六名,女子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在五祖登山比赛中,我校取得了男女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认真做好老龄工作和女工工作。召开离退休教职工座谈会,倾听老同志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春节、重阳节组织慰问老教师,送去学校的温暖。
五是其他工作齐头并进。校志编纂工作有条不紊,目前已完成校志长编及相关资料编纂,正在进行人物志传等收集整理工作。教职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踊跃为优秀贫困生捐款。本学年,基金会共收到资助金118,740元,学校向优秀贫困生发放资助金183,100元。汶川大地震后,全校师生捐款18万余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6366元。
一年来,学校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校友回母校指导工作;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陈家鼎先生来我校考察;1968届高中校友、《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谨回母校参观。校长何兰田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并作主体发言,介绍学校改革发展情况及举措,深获好评。校报《黄梅一中》第四期面向广大校友,推介学校,得到广大校友的欢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育考察团、武汉洪山高中、鄂州二中、九江县二中、九江市浔阳区党政领导考察团来我校参观考察。1963届校友回母校举行毕业四十五周年联谊会;1980届高二(3)班学生回母校举行师生联谊会。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同志们: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关心爱护的结果,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有许许多多一中人披星戴月,在各自岗位上立足本职、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爱岗尽责,充分体现了新世纪一中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情操。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多年来高位走强态势,使骄傲情绪逐步滋生,导致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时间“熬”到了,我“上场”了,成绩就来了,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二,部分同志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工作进取心不强,时间不到位,伏案钻研精神不足等现象严重存在,影响了个人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学科、班级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教学出现了滑坡,特别是应届生高考成绩出现了较大幅度滑坡。
第四,少数同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求索取,不讲回报;只要待遇,不讲责任;特别是少数同志在过去不应得的利益失去后,产生抵触情绪,工作消极懈怠,不尽心,不尽力,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
第五,财务管理在至xxxx年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少数年级、班主任私自截留学费、借读费、补习费等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以上种种问题,有的刚刚出现苗头,有的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害于教职工的发展,又损害了集体利益和学校的形象。对此,全校上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同志们,回顾一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到发展学校、建设学校的全过程,实事求是地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学校兼容并蓄,在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逐步探寻了“特色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的办学思路,构建了学校管理人本化、教育教学生本化、课程改革校本化、教育资源优质化的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思路还将进一步明晰,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校的发展。我校是一所县级重点高中,经过几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办学规模扩大了3—4倍,教育质量一直高位走强,实现了规模、效益的和谐发展。我们始终重视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用科学的思想引领社会舆论,用规划统揽思想,用规划引领发展。学校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正视困难,和衷共济,坚持统筹发展、科学发展,既立足当前,又注重长远;既讲速度,又讲质效;既重视教育质量,又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依规治校,讲法度、讲规矩,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学校发展秩序。几年来,学校在招生、收费、评模评优、工程招标、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逐步建章立制,依规办事,有效地抵制了一些不正之风。但是,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将越来越要求我们必须凡事讲规矩,讲法度。我们必须在遵循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职工要进一步学习、领会、理解和执行学校各项制度,切实维护学校制度的严肃性;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使学校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规必究。
——必须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不断深化“兴五干、转作风、比实绩”活动,着力倡导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不断前进的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务实执教,廉洁从教,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实践证明,广大教职工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正视问题和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才能推动我们事业的持续发展;只有增强责任意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本职,以身作则,勇挑重担,才能推动我们事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增强自律意识,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推动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坚持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谋划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推动我们事业的和谐发展。
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使命责无旁贷。20xx—xxxx学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奥运举办年。做好本学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学年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个宗旨”(坚持树人立德,创建和谐校园),实现“两个满意”(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到“三全”(全心抓教育,全力抓队伍,全面树形象),通过“七抓”“七促”,推动学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七抓”“七促”为重点,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今年学校发展思路,围绕“七抓”“七促”的目标和举措,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队伍建设,促教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素质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职工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在队伍建设上,要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塑造良好的的师德师风。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广大教师以灾情为命令,视时间如生命,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在生死关头,老师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的生命;在危难时刻,老师们不顾个人和家人安危,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奋力抢救危难中的学生;在困境之中,广大教师强忍悲痛,坚守岗位,竭尽全力,顽强拼搏,历尽艰险,迅速组织受困学生安全转移,投身灾后重建,恢复正常教学。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见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揭示了人民教师爱与责任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人性光辉。特别是那些英雄教师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谱写了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在全社会产生了极大反响,赢得了高度赞誉,在地震废墟中矗立起令世人景仰的巍巍丰碑。这些同志是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暑假集训期间,学校将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的事迹。学校号召全体教职工要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的拼搏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大灾面前,化悲痛为力量,振奋精神,不屈不挠,迅速投身重建校园,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自强不息精神。希望全校教职工以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为榜样,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落实到学校工作实际,必须致力于“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育人为本。要心中有学生,关心、爱护、保护学生;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三是坚持发扬优良学术风气,遵守学术道德,求真务实,严谨自律,勇于创新,锐意改革。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校将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知识讲座、教育考察、校际交流、撰写论文等形式和渠道,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新动态、新观念、新理论,获取新知识,充实业务,夯实基础,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与时俱进,勤学不厌是教师必备的职业责任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要求的。教师从事的是以知识传递为主要手段的脑力劳动,具有个体性、创造性等特点,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才能塑造学生的灵魂,发展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也是不断发展的时代所要求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知识不断更新,而且学生接受信息渠道众多,思想活跃。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改革教学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教育任务。希望全校教职工努力学习,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教育生存与发展。必须把握好发展方向,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要创设多种形式,搭建青年教师展示才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继续深入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增长才干,开阔眼界;要规范集体备课运作机制,举办好教研论坛和示范课活动,发挥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寻求快速成才的新亮点。希望中老年教师范文吧在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主动自觉的帮扶带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主动虚心的向老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2、抓树人立德,促德育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德育工作要坚持“源于生活,扎根活动,倾注真情,融汇艺术,依靠自律,追求智慧”的工作思路,倡导人文德育,加强生活德育,创设和谐德育。不断强化德育工作队伍,细化常规训练内容,活化常规训练方法,深化常规训练机制,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德育内容上,要尊重规律,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只有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入研究学生思想状态和心理状况,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效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德育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高一侧重入学、常规教育;高二侧重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三侧重理想、前途教育。同时,要切实注重对厌学、早恋、上网成瘾的学生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思想引导,因材施教。坚决杜绝放任自流的思想和做法。
二是德育方法上,要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早操、团日、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少数学生中存在的着装奇异、染发烫发、使用手机等现象坚决予以制止,让学生举止得体,讲究文明,遵守公德。要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节、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提高修养、健康成长。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热点问题、重要活动等时机,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德育渠道上,要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营造大德育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科网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第一,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开办家长学校,搭建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沟通对话的平台,为家长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办法。要适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情况、学生在校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要求,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尤其要加强厌学、早恋等特殊生的家访工作,建立定期交流与反馈制度,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引导、疏通等方式,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第二,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请专家主讲法制课、交通安全课,教育学生知法守法,珍爱生命。要建立社区教育基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创建青少年护绿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整体文明素质。
四是德育队伍建设上,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主体队伍水平。班主任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也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还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于通过集体引导,促进每个学生逐步完成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发展向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班主任要实现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现实型向未来型转变。班主任要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强化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生命的意识;要树立奉献精神,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发挥学生的长处,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并能够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通过德育工作研讨会,交流班级工作管理经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能力;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鼓励班主任加强德育科研,探索德育工作新问题、新方法、新形式,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抓教学管理,促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要围绕“新、活、实”来做好教学工作。所谓“新”,就是教学内容要新。要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和飞速发展的社会紧密相联,和学生发展需要紧密相联;教学方法要新,要不段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不断研究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教学机制要新,要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活”就是不呆板,不教条,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断创新,追求教学的完美、大气、生动、灵活。“实”就是扎实,不搞花架子,不摆样子,养成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
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以每位学生个体的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真正对每位学生的幸福负责。
一是扎实抓好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新时期的教师,应不仅仅局限于做教书匠,更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从事创造性劳动,才能享受劳动的快乐,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因此,广大教师要充满热情的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增强责任意识、伏案精神和创新精神,研究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主动性、规范性、严谨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水平和艺术。
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做到“三个到位”:制度到位,继续完善落实教师考勤制度、工作量化考评细则等常规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检查到位,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教研处、备课组要扎实
抓好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各环节的工作。责任到位,每位教师要承担相应的教学责任,对教学工作中出现事故的要依规追究责任。
二是构建“和谐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和谐的教师团队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要积极实施两大工程,构建和谐教学:一是实施“和谐教研(备课)组工程”,教研(备课)组要真正形成一个战斗集体,团结协作,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落实“四统”“四定”,凡是涉及到教学上的重大问题,一律集体研究,集体决定,努力构建和谐教研(备课)组。二是实施“民主化教学工程”,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让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下工作、学习,达到教师教有方,教得愉快;学生学有法,学得活泼的境界。
三是组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继续抓好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锻炼时间;继续组织好选修课和学科竞赛,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激活校内文化资源,继续举办好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支持学生文化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四是加强毕业班工作,确保高考继续领跑全市重点高中。新一届高三年级任重道远,务必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要正确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和班级发展现状,宁可把问题看得多一点,把困难看得多一点,切忌盲目自满;要依据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备考进度;要加强考点研究和试卷研究,重视信息收集和处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班主任要成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手,成为协调课任教师的枢纽;要经常、适时地召开课任教师和学生会议,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要高度重视尖子生的培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工作。学校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确保学校提出的办学质量目标的实现。
学校要求高三年级务必吸取上一届应届生高考成绩滑坡的教训,多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原因,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切实消除不足和隐患;紧班主任思想,紧科任教师思想,紧学生思想;优化备考方案,强化应考举措和教学管理,确保xxxx届高考达到我校应有的高度。
4、抓教学研究,促教科研向实用性发展。
教研水平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学校立足于“科研兴校”战略,基本形成了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参与的教研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研发展之路。
新学年,教研工作要坚持“贴紧、贴近、贴实”的原则,按照“小、实、精、真”的要求,形成“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局面。
一是以教研处为龙头,以教研(备课)组为阵地,狠抓“听、说、评、写”课活动。努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培训。
二是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坚持全员参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形成教学、教改、科研一体化的格局;要继续完善各项激励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研,让他们“有为、有位、有味”。
5、抓校务公开,促党风廉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依法治校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建设,坚持党性原则,依法治校,依章办事,保证学校工作向健康方向发展。
一是继续推行校务公开。校务公开要做到公开程序规范化,公开内容细致化,公开时间及时化,材料管理完整化,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二是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依章收费,规范财务审批、报销手续,管好、用好办学资金。规范收支两条线,做到制度完善,手续完整,使用合理,报表规范,帐目清楚。
三是廉洁执教,杜绝不正之风。廉洁自律,领导是关键。要层层落实廉洁责任制,行政干部要签订责任书,并教育所在部门教职工廉洁自律;班子要继续遵守议事制度,凡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要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凡评模评优、职称评聘、年终考核、大宗采购、大型基建项目都必须实行阳光操作,规范办事程序,杜绝一切不正之风。
学校要加强队伍管理,杜绝乱收费、私自开班补课、向家长索要财物、接受家长宴请等不正之风,树立廉洁形象。广大教职工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预防能力。
班主任要廉洁自律,廉洁执教。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学生进班手续。凡没有合法手续的借读生、三限生、休学生一律不得进班。二是加强收费管理。经班主任代收的学费,班主任应及时足额上缴财务室;三限生、借读生、补习生收费一律由财务室办理,禁止任何班主任私自截留任何收费。学校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和总务处要加大清费力度,年级要给予全力配合,确保应缴尽缴。建立班级学生动态变化月报表制度,确保学校准确掌握各班学生变化信息。对违规的人和事,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6、抓后勤保障,促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要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使之规范化、秩序化、透明化。学校一切开支必须严格实行期初预算制和列支审批制。各年级处室、各教研组的各项教学及办公开支须在每学期初列出预算计划,报经学校党委集体讨论通过后,才能按计划列支。每项开支都必须遵循“先审批,再开支”的程序,坚决杜绝经费开支的无计划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严格规范收支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乱收费行为。年级和班主任要增强防范意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特别是在收费问题上,不能“踩红线”。
采购办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采购以及物品管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报购行为,加强对领用后物品的管理,理顺购、管、用之间的关系;做好与政府采购办之间的沟通与衔接,理顺关系,严格按相关要求运作。
基建办要认真做好相关工程建设和监管工作,坚持公开透明,按程序依法依规办事。
后勤服务中心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健全制度,实现各项考核标准化、量化,让师生吃好,让师生满意,使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工会、教代会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校务公开。
实验室、图书馆、电教组、阅览室要继续为教师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勤办要继续做好学生保险及相关工作,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做到及时索赔,应赔尽赔。
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保证学校重大事件在报刊上有“看点”,在电视上有“声音”。继续建设好学校网站,为学校发展鼓与呼。学校将把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处室,奖优罚劣,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作为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继续做好校志编纂工作,客观、公正的记录学校发展历程,为百年校庆做好资料准备工作。
7、抓安全教育和管理,促校园平安和谐。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师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通过教育和管理,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学校安全零事故率,确保校园安全和学校稳定。
第一,加强教育,增强防范意识。通过专题片、专题讲座、专栏、黑板报等媒介,消防演习、疏散演练等活动,加强安全教育。政教处、监保科要编印安全知识教育资料,以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安全自救为主题,教育师生学会自我防范,学会对溺水、触电、雷电、火灾、地震等事故的应急自救常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防卫能力。
第二、健全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处室、年级和班级要确定一名安全信息员,组织定期培训,构建“学校—年级处室—班级”三级安全信息网络,确保信息通畅。要进一步强化落实门卫制度、夜间巡逻制度、核心部门节假日夜间值班制度,确保校园校产安全;完善请假销假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在外住宿学生管理制度、用电安全管理制度、饮食卫生定期检查监督机制、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避免各类事故和案件发生,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饮食安全;编印紧急疏散工作方案,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故处置得当,应对稳妥;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教育不力而出现安全事故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作出严肃处理。
第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对教学楼、后勤服务中心、宿舍楼、机房等进行全面的安全自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苗头进行集中清理和解决;进一步完善各类消防设备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三、增强“四种意识”,培育学校精神,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推动者
学校是靠精神站立的,靠精神发展进步的。积极进取的学校精神,是办学水平的一种标志,是学校发展变化的催化剂,是学校永葆青春的活力,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完成育人任务的精神力量。学校精神的培育核心在教师,重点在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全校教职工要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学校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一是排除自满情绪,增强开拓进取、创造创新的意识。经过一中人的不懈努力,我校教育质量高位走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形象已经树立,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应该清醒的看到,在成绩的背后,潜伏着问题和危机。特别是在成绩面前,往往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一些同志错误的认为,只要“经”念足了,就一定有好回报;时间到了,成绩就到了。同志们,骄傲自满的情绪,是学校发展的大敌,全校教职工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开拓进取,创新创造。这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近年来所取得的成
绩,只是我校发展史上一段华美的乐章,学校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加发奋图强,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同志们务必保持平和心态,增强开拓进取、创新创造的意识,不懈探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再立新功!
二是排除懈怠情绪,增强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意识。少数同志身上存在的得过且过、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是损害我们肌体健康的腐蚀剂,是阻碍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勤奋刻苦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范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希望全校教职工一丝不苟地治学处事,尊重真理,坚持真理,不慕虚名,不尚空谈,踏踏实实,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并用不畏艰难的精神气魄感染学生,鼓舞他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
三是排除本位思想,增强团结协作、关爱互携的意识。个人主义思想,利益至上的观念,在少数同志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重视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倡导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利益分配机制。但是,大家必须摆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因为学校的兴衰成败与每个教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学校应该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唯有群体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整合力量,才能使教职工人际关系融洽,在互帮互学的心理氛围中共同提高。希望广大教职工形成内聚力,牢固树立“校兴我荣”的观念,发自内心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让学校精神真正转变为学校的一种财富,实现团队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排除麻痹思想,增强遵纪守法、文明待人的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凡事越来越讲法度,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学校生活中,在教职工日常生活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合乎法纪要求甚至违法违纪的行为。同志们,“立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学校文化的内涵会与时俱进,但学校精神的内核——“立德”树人却永远不会变。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职业,首先应该是“立德”的楷模。必须排除麻痹思想,增强法制观念,文明守法、勤俭节约、注重公德、爱护公物、文明礼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既然时代和人生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力贡献于时代,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人生。黄梅一中的今天是几代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黄梅一中的明天要靠我们去努力创造。让我们团结起来,正视问题,整改不足,振奋精神,焕发斗志,创新思维,努力开拓,拼搏进取,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幸幸福福过好每一天,推动学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让我们充满信心,张开双臂,共同迎黄梅一中美好的明天。
谢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与制度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显现,对其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可以说,目前我国已掀起了一个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浪潮。在这个浪潮中,政府究竟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政府有无必要在以民间文化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作用?其二,应当发挥那些作用?其三,如何发挥作用?
一、关于政府行政保护的必要性问题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主要依靠行政保护还是民事保护或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上是制定行政法还是制定有关民事法律,对此理论界、法学界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是自然生存的一种状态,耽心政府行政行为介入会破坏这种状态。在立法上有人主张强化行政保护,有人主张强化民事保护。所谓行政保护指的是政府、国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行政行为,如开展普查、建档、研究、保存、传承、弘扬等,以及为实现这些保护行为而提供的财政、行政、技术等措施。所谓民事保护,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所行使的民事权利或行为。目前,对政府是否需要加强行政保护的必要性这一问题已不容置疑,回答是肯定的。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行政保护和民事保护这两种保护手段或途径是并行不悖的,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加强。随着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出台,世界上出现了一股强化政府行政保护的浪潮。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世界发展背景看,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趋势日趋严重。这一趋势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冲突和巨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文化、弱势文化的消亡速度,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濒危生存的严峻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产生于农耕文化,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其独特性是其他依附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所产生的文化所不能取代的。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也意味着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的中断。尤其是当前国际上出现了文化“单边主义”,威胁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因此,保护不同民族、群体、地域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并付诸实施的重要战略问题。不仅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保护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其次,从政府的职能看,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义务、有职责对社会发展中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除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外,政府之职责必然要求其发挥核心作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各国政府采取行政、技术、财政、法律等措施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际上看,强化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职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我国在强化行政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显着成绩。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此作出了很大努力。建国初期由文化部门主持的民歌整理高潮使一批民间文学得到抢救,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如、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的整理和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各级文化部门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展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已经完成。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年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着手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现阶段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行政保护的目标、方针、基本制度和工作机制。
其三,从立法上看,法律上的民事保护并不能简单取代法律上的行政保护,或相反。这两种保护各有侧重,也各有局限和难度。现行着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所提供的民事保护之实现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依赖于着作权人权利的确认和对权利的主张;二是依赖于其作品的市场价值,因为缺乏市场价值的作品,往往就失去了保护其着作权的动力。正是因为如此,在实际中,仅仅通过民事手段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面临着相当大的障碍:一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知识产权的归属难以确认,谁来主张权利、行使权利,保护期有无等等?这已超出传统知识产权理论的范畴,对此法学界仍有不少争论;二是许多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或基本上没有市场价值。如果单靠民事保护而没有行政保护,其结果就会导致大量缺乏市场价值,却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自生自灭,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所需要的保存、记录或传承、弘扬等就无以为继,而且得不到其他法律上的救助。从国际上看,在对传统文化强调民事保护的同时,强调对其予以行政保护,这已成为一个基本共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一直积极推动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各国制定相关的民事保护法律。该组织1982年推出《保护民间文学表达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侵害行为的国内法示范法条》(简称《示范法条》),希望各国参照制定。但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各国立法参次不齐,效果不彰。其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民事保护手段,远远不能达到有效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此时正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两个组织于是联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推动、鼓励各国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其直接结果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公约》所规定的“保护”的性质就是行政保护,要求“各缔约国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这些措施包括“适当的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通过拟定清单、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保护机构、培养保护队伍、加强宣传、传播、教育等来确认、展示和传承这种遗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日本、韩国,都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措施来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
二、关于政府行政保护的本质、具体内容问题
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当发挥那些作用,就是说,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保护的本质为何,具体内容究竟有哪些,这也是需要在认识上和理论上深入探讨的。行政行为在一般意义上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管理行为。但行政保护行为区别于其他行政行为的最大特点,应当是通过这种行为达到有效保护或保存对象之目的。因此在根本上它应当是一种服务性行为或保障性行为。所谓行政保护决不能简单等同于行政审批或不当干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主要是依赖民族民间土壤自然生存、传承下来的,一旦行政手段过分或粗暴干预,从而破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从现实中看,已经出现了不少类似问题。例如,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人为毁坏其原生态环境,采取强制手段改变其原貌;或以经济效益、旅游发展为目的,任意利用或无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使之受到严重损害等。因此在这里,应当特别强调行政保护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行政保障,即行政部门对保护工作所提供的财政、政策、方式等各种保障。这也是我们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基本出发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决定了保护行为的方式和内容。对一切文化遗产而言,“保护”的首要意义就是“保存”,即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将其既有的物质形态保存下来,使之永续存在。这些措施包括考古发掘、整理归档、收藏修复、展示利用等。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特性,它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除了需要收集整理保存那些物质性的载体、或通过记录等手段将其物质形态化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承、教育等手段使之在现今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保护”就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保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保护”定义为:“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这些概念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整理建档(包括普查、研究),二是保存展示,三就是传承弘扬。我国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在明确提出政府工作的目标和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也大体从上述这些方面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行为。显然,这些“保护”的行为和内容,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从根本上说,“保存”和“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或途径。如何采取措施,有效保存并保障或实现其传承,既是政府工作也是立法中都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首先是保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它与物质遗产在实现“保存”的主要方式有所不同,为使其物质形态化并有效保存,记录和保存记录是一个最为基础和主要的工作。同时,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复杂性、广泛性而必须使保护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建立保护名录制度是从政策和法律上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为有效和可行的一个办法。这一办法已为实践所证明是成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初在推进此项工作的时候,就将建立有关名录作为最主要的工作来推动。从我国情况看,除了积极推荐项目参加世界名录外,近些年来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保护名录。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xxxx年5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各省市自治区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名录。一些地方如云南等省通过地方条例也建立了本省的保护名录制度。保护名录制度是政府实施保护行为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开展普查、收集、整理工作的依据,也是保存、展示、研究的基础,更是传承、宣传、弘扬的前提。
有效保护的另一个方式就是保障传承。传承的实现形式大体有两种:一是自然性传承,一是社会性传承。前者是指在无社会干预性力量的前提下、完全依赖个体行为的某种自然性的传承延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是靠这种方式延续至今的,最典型的就是个体之间的“口传身授”,如民族民间的口传文艺、手工技艺、民俗技能等等。但这种方式往往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体的变迁而受到极大的制约。后者是指在社会某些力量干预下的传承,这包
括行政部门、立法机构、社会团体的各种行为干预和支持。这其中,通过行政、立法所产生的某种强制性干预力量尤为重要。这种社会性传承主要有两方面:其一,通过政府行为和社会力量支持或保障自然传承活动的实现,包括采取法律、技术、行政、财政等措施,建立传承人保障制度,促进特定遗产的传承;其二,通过教育途径将传承活动纳入其中,使其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教育活动、社会知识文化发展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政府行为方能实施和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公约》所提出的一个积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这种教育途径既包括纳入国民教育规划的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职业教育、业余教育和其他公共教育。这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学校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力量,其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国务院办公厅《意见》的上述规定为保障、规范传承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国家立法解决这一问题打下了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被重视,支持、保障传承活动的开展也成为政府、社会乃至教育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例如文化部门、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所开展的有关保护传承人活动,不少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给传承人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云南、贵州、福建等省制定地方法规,建立传承人命名制度,为传承活动和人才培养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教育机构开展普及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将其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少地方都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如福建泉州很早就将“南音“纳入当地中小学乡土教材;一些文博机构将特殊传承活动作为某种”活“的展示,或为传承人提供传承活动的空间或场所;一些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也积极行动起来,不少大学开始设立相关专业、开展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教育,如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等。它们都以卓有成效的业绩证明,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采取适应这种特性的保护方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当然,从实践中看,政府通过行政行为建立名录制度和传承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争议,在保护对象和传承对象的认定、标准、方式以及如何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复杂情况。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达成共识。但从总体上说,通过上述政府行为来加强保护及传承,对缓解和改变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濒危状态,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办法。
三、关于政府保护行为的法律规范问题
政府如何发挥作用也就是政府行为规范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依法行政的问题,在立法上也就是所谓法律制度建设的问题。这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的规章等。这其中,制定相关的国家法律,为政府行为乃至其他社会力量包括公民个人保护行为提供法律保障,这相对于政府的政策性文件更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自1998年以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先后赴许多省份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大量调研,并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召开了立法座谈会和国际研讨会。xxxx年8月,文化部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报送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的建议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成立起草小组,并于年11月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据此,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又将草案名称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成立了专门小组,协调各方加快该部法律的立法进程。在这过程中,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还积极促进和推动一些地方立法机关如云南、贵州、福建、广西等省区制定出台了相关地方法规。目前新的草案文本正在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从立法上来说,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确立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所决定的,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家资源加大保护力度。具体言之政府应发挥三大作用:一是保护作用,即政府要利用行政资源和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二是帮助传承作用,政府不是传承的主体,并不直接干预传承,而是采取措施帮助支持传承人的传承活动。三是引导作用,即对社会的保护行为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
立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规范政府行为,对政府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作出明确规定。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繁杂,价值不一、良莠不齐,且又具有活态的传承性质,并非如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完全适用同一种保护措施。《公约》中提出的认定、立档、保存、研究、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八项措施,表明了这些措施之间的差异性。就是说,认定、普查、立档这类保护措施,适用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宣传、弘扬、振兴这类保护措施应当只适用于那些与当代社会基本准则相符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正是《公约》的基本要求。如公约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提出了某种标准,规定“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说,符合人权标准、相互尊重和顺应社会发展,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受到保护的基本尺度。
除了上述措施外,最重要的要通过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这应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名录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是日常调查、普查、建档等认定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建立评定标准、评定程序的基本依据。二是传承帮助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一个关键是要建立以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当负有职责并采取措施帮助其实现传承,这些措施应当包括如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场所、提供财政资助、授予荣誉称号、利用公共传媒、公共文化机构宣传、展示和交流、开展学校教育传承、促进国际国内交流等。三是保障制度,就是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具体保障机制,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专项保护资金和社会基金、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建立珍贵实物资料限制出境制度以及保密制度等。
除了明确政府的保护措施外,在立法上、政策上还应当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要防止政府行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粗暴干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点规律,防止出现开发性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二是要明确人民群众是保护工作的主体。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来自民间,繁荣于民间,政府行政行为不能包办一切、替代一切。政府的重要责任在于创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环境,包括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等,引导和保障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保护工作来。三是要提高社会公众对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只有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激发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才能使政府行政保护不成为无本之源。四是要在保护工作中充分尊重当地民众意愿,处理好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文明生活发展的关系。五是要尊重和保护那些保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群体的情感和权益,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公开出版、传播、表演、展示、产品开发、旅游等活动时,防止出现歪曲滥用的现象。六是如何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以使政府的行政保护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律。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jiaoan/1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