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范例五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1)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000字

还在虚度光阴吗?学会这三个方法,让你不虚此生。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关于青少年轻生的新闻,原因大多是学业压力大,恋爱不顺利,父母关系不和等日常琐事。我一直以为这种事情都是发生在新闻上,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居然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年前的时候,弟弟告诉我,他的一个同学自杀了。而就在暑假的时候他们还一起吃过饭,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的震惊,不仅为其父母感到痛心,也为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

这一事件不禁让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仅仅活着就足够了吗?直到我有幸看到《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才找到想要的答案。

本书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炼狱般的生活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重获新生。他不仅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而且还将这种疗法普及于世,帮助更多的人寻找绝处逢生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浓缩了弗兰克尔一生的心血,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这本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介绍了意义疗法。读完本书,迫不及待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寻找生命意义的三个方法。

生命的意义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有迹可循的,第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工作找到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2)

书的作者弗兰克是犹太人,纳粹时期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所以才写成了这本书,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前面写到他是如何装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被运送到集中营,以及当时左右两道选择就是生死选择等等这些,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的这些画面。

这一部分看得特别慢,每段描述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画面,也看得比较压抑,透过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也许正如他所说,他对未来有期待,对当下赋予了意义,他需要活下来把他的研究弄完,并且,他的`心中还有爱,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他提到:“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工作;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读这本书时,尤其是对于集中营生活描述的部分,脑中不时冒出这些想法:我现在真是太幸运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来赋予意义能如此强大啊,原来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呢。

这本书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时候读一读,也值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读,最后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3)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工作之余读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次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还是在史蒂芬柯维的《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读完后,我知道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每个人去阅读和思考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前半部分,论述了自己的在集中营里的恐怖遭遇,在地狱般苦难与困境中,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坚信生命的意义,并保有活着的希望。此种境遇与感悟,确实能够让我们震撼,而他的心理学家的身份,能够很好地将这种意义的发现总结、论述,并应用到他开创的“意义疗法”上,来帮助成千上万在生活中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而这正是本书第二部分的实践论述“意义疗法”。

这本书有很多感人之处,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的第二夜,于疲惫已极的熟睡中听到一把小提琴幽幽地奏出一首凄怨欲绝的探戈乐曲。弗兰克尔不禁随着琴声掩泣,因为,当天正值一个人的二十四岁生日,这人身在奥斯维辛的另一区,与弗兰克尔咫尺天涯却不能相见,音讯全无。这人,是弗兰克尔的妻子!

就是承受着如此悲痛的弗兰克尔,不仅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坚信不疑,还关爱到他的难友们。他在牢中与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中营治疗会议”,劝导难友“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他还谈到未来及其阴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欢乐,也谈到“过去的光辉如何照耀着此刻的昏暗。

”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意义。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

还有这些段落:“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

”每当看到这样的段落,我都不禁为那些未看过此书的“伤心人”和轻生者惋惜。因为我们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都有意义,这与创作和人的爱密切相关。就如弗兰克尔的观点,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

人类生命中最强劲的力量,也就来自于此吧。正如海明威所说,人不是注定要被打败的。你只能消灭他,不能打败他。而弗兰克尔更要强调的,却是从生命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发现出生命的意义来,相比之下,我们从皮包骨头历尽劫难的弗兰克尔身上能够看到的,是比壮硕的海明威更见顽强的“人”的力量。

当海明威用他的双管猎枪自杀时,弗兰克尔正在集中营里寻求拯救绝望同伴的生命。是的,人活着,是为寻找生命的意义。生活必须有意义。对生命一义的追求比弗洛伊德所谓的简单的幸福祈祷更为重要和深刻!

这也是我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困扰自己的一些烦恼与忧愁,长久以来我不是在一直追寻的就是那个“意义”吗?工作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如果一切失去了意义,就会厌恶这个世界。而那些抑郁症患者就是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以他们会遭受日常生活的折磨。

弗兰克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生活不应该只追求幸福。在他看来,快乐和痛苦,只要痛苦的意义是有意义的,也是生存的动力。这让我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第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

做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并不容易。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仍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这不仅是自律,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找到自己生存意义的人,才能勇往直前。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4)

今年的武汉疫情突然爆发,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时候,也有一些人通过平凡的小事展现着无私的大爱和生命的至高价值。

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幕,事情发生在成都,当时一位戴着口罩的老人走进政府大厅,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然后交给了值班工作人员,只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帮我带到武汉去!”还没等工作人员询问老人的姓名,给的是什么,老人转身就要走。后来才知道,老人留下的是10071元钱。

老人是如何辛辛苦苦攒下这10071元钱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老人来说,国家危难之际,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献上绵薄之力,确是生命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殊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我们预测不到国家的灾难,同样的,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将要面对何种苦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没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因此,寻找生命意义的第三个途径便是面对厄运,超越自我,并以此改变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5)

断断续续地把《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读完了。之前读过英文原版,受限于英文水平,很多意思还是没有理解。现在将中文翻译版读完,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知道这本书是从《得到》推荐的,自己读下来,感觉作者的亲身经历增加了说服力,是我喜欢的类型。对于我这种整天爱瞎想"人为什么而活着"的人来说,读这类书籍也算是跟自己对话了。

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犹太人。生活在二战时期,可想而知命运的悲催。作者本人被关入了埃斯维辛集中营,后世人称"死亡工厂".但是幸运的是,作者活了下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在集中营中人生百态。有些人放弃了对未来的渴望而死去,有些人过于乐观而死去,但是有些人知道为什么而活,有幸生存了下来。残酷的经历让作者领悟到: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或许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享乐?承受痛苦?或许我们不经历极端的环境考验是不会真正领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活。作者经历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有的苦难,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进入集中营后,这些不幸的`人首先表现出惊恐,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映,因为死亡可能近在咫尺。而后进入冷漠,相当于"活死人",他们面对同伴的痛苦不在有任何情感,因为自己也可能随时面对这种境地。作者发现,那些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觉得活着无所谓的人会很快死掉。物质上的匮乏不是根本原因,精神上的绝望才是最死亡的导火索。最后作者总结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根本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与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作者将生命的意义归结为责任,那么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呢?作者给出了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爱---关爱他人;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者强调,命运的无常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是永远夺不走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不管生活如何剥夺他的财富、亲人、尊严,他的生活总有目标,选择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作者所说的寻找生命的意义的三个途径,跟瑞·达里欧的《原则》中如出一辙,"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人们有激情去投入的事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相互之间能够真心相互关爱".

这本书可以时不时翻出来看看,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8091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