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老家的路作文

2024-10-13 老家作文

老家的路作文12篇。

作文能力对于学业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好的作文是值得被人们长期阅读的,怎么写出一片优秀的作文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老家的路作文”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老家的路作文 篇1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地方,叫老家。

还不懂事的时候,老家是热闹又淳朴的两个村庄,住着两家和爸爸妈妈有关系对于我却陌生又熟悉的人。慢慢的长大,当我知道了爸爸妈妈也是从小孩慢慢变成大人的那一刻,朦胧的意识到,老家,那是他们小时候生长的地方,那些陌生又熟悉的人,是他们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成年以后,老家,是一个回忆,有着爸妈成长的记忆,也有我儿时的些许点滴,老家,住着我们永恒不变的亲人。

爸爸妈妈自从读了大学,又分配工作,便离开了老家,于是“老家”这个词像是与生俱来的扎根在了我脑海里。老家不近,小时候只有在学校放长假的时候才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了火车再坐汽车才能回到老家。

上小学时,我常常会和同学吹牛,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牛羊,那里的一切。偶然问同学,你的老家呢,当我听到大多数的回答说没有老家时,心里一顿纳闷加鄙夷。回家告诉爸妈:谁谁谁说他没有老家,连老家都没有,怎么可能。妈妈告诉我:那是因为人家世代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哦,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了解另一个别人不了解的地方,于是我决定在同学面前将各种有关老家的吹牛进行到底。

但似乎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概念去向他们证明我的老家像我吹的一样牛气。直到有个生在唐朝名叫李商隐的哥们及时的把他的一首无题诗甩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上:蓝田日暖玉生烟。并且同一时期,历史课本上讲到人类的起源:我国远古时代最早的人类有,山顶洞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从此我吹牛的时候更有底气和依据,更加栩栩如生了。

九几年那阵子每到夏天学校和单位都会有一个14天的假期,叫忙假。一直只知道放了mang jia,我就可以不上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玩。而直到它被取消的那天,我才清楚这两个字怎么写以及它的意义。

回到老家,看到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喔噢,原来是麦子成熟了,仲夏的风吹着麦浪,吹着我的头发,吹着我像麦浪一般涌动的童心。

这个时节,天空中总是荡漾着这样一个悦耳声音:算黄算割,算黄算割.我好奇的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懒汉整天只知道吃饭睡觉,不干农活,麦子成熟的时候,别人都去田里收麦,他总是说:不急,明天再去。后来下了一场暴雨,把他田里的麦子全部冲走了,他颗粒无收,他很后悔但是无法挽回,后来就饿死了。饿死后变成一只鸟,每当麦子成熟的季节,他就在田野间盘旋着唱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不知疲惫。他想告诉人们,麦子黄了就要及时收割,黄一茬收一茬,不要懒惰。

在那个收割机不够普及的年代,大人们还有些能干的孩子们人手一把镰刀,头顶着自己用麦杆编的草帽,弯下腰,左手握住一把麦梢,右手上的镰朝着自己的身体方向一划,一把麦子就这样割下来了,人们说着笑着,丰收的喜悦自由的洋溢着。我在做了好久看客之后很想亲身体验,但是大人们担心镰刀太锋利怕会划破手指而不允许。在我的哭闹纠缠下,爸爸手把手,教我小心翼翼的割下了细细的一把麦子,可这样的体验还是被看成添乱而告终。

几天的忙碌后,麦子收割终于结束,接下来需要把麦子铺在自家门前的'场里晒,用拖拉机带着水泥轱辘反复撵麦。我跟在一群小孩屁股后面追着拖拉机跑,我认为用我的脚就可以撵很多麦子,谁叫我是一个勤劳的孩子。跑累了,便把身体扔在麦子上摆出一个大字,仰望着天空,或是在麦子上肆意的翻着跟头,不去在意一旁干活的大人说麦芒是怎样怎样的扎人。

几个日夜后,麦子撵好了,接下来要扬麦了,顾名思义,为了把麦仁和麦壳彻底分离出来,人们选择一个有风的日子(后来几年我回到老家,有了一个很大的风扇专门用来扬麦,就不用非要有风了),把麦子顺着风扬在空中,麦壳很轻,被风吹到了一边,麦仁就留了下来。

那年夏天很凉爽,那年夏天麦芒不扎人,那年夏天有只蜜蜂很凶猛,蜇了一个小孩的屁股.....

夏天在老家的日子里,总有听不完的鸡鸣,斗不完的蛐蛐,爬不遍的山坡,看不够的萤火虫,吹不完的习习微风,闻不完的鸡鸭牛羊粪便夹杂着麦秸秆和青山碧水的混合芬芳,偶尔还会有几声犬吠。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谐安康。

奶奶家养了一只母鸡,每天早晨都会准时下一个土红壳鸡蛋。开始的几天,听到母鸡大摇大摆离开并且发出咯咯哒的声音,我就蹦蹦Q哒到后院的鸡窝里收鸡蛋,拿在手上热乎乎的,心里暖洋洋的。到后来每天早上我直接蹲在鸡窝旁边,静静的与那只母鸡面对面,焦急的等着她站起来。从每天准时收鸡蛋,变成了每天用眼神催着鸡下蛋。

过去的农村没有太多玩具,但是孩子们却从不缺乏乐趣,很多次,表哥表姐和表弟带着我一起架设捕鸟机关,像鲁迅在《少年闰土》中描述的一样。用木棍把大筛子支起来,筛子下面撒一把麦子,用一条长绳系在木棍上,我们拉着绳子远远地躲着,等待某个嘴馋的鸟儿走到筛子下吃食时猛地一拉,鸟儿就被罩在筛子下了。可是很多时候鸟儿貌似很聪明,我们常常只能抓到在村子里散步的贪吃的鸡。

表哥家所在的村子里一家人的山墙上有一个巴掌大的洞里面住着一窝小猫头鹰,他们带我去看,表哥把手伸进洞里,出来的时候握着一只很小的猫头鹰,瞪着圆溜儿的大眼睛,惊恐的张着小尖嘴。

我拿在手上不想放下,直到一个大人告诉我们,猫头鹰的妈妈站在树枝上能看见你们,要是把猫头鹰捏死了就再也不会写字了,我相信了,小心翼翼的把小猫头鹰放回了洞里。那一刻,猫头鹰在我心里便成为一种神奇的动物,不,它不是动物,是鸟兽中的神明。

那阵子,表哥表姐带我去同村小孩家里窜门,到谁家里都能闻到一股鸟屎一样闷闷臭臭的气味,他们告诉我,那是猫头鹰下的蛋被拿到家里弄碎了。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那个神圣的味道。

那阵子,总有一个老爷爷挑着两框小零食行走在各个村庄,孩子们都很期盼能听荡漾在村口的一个拉得很长的声音:卖~~吃~~活~ 来了。小孩子们都是很馋的,村里的所有孩子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簇拥到零食框前,你一毛钱老糖,他三毛钱干脆面。吃完了,又一轮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再一次来卖东西的老爷爷。

老家的路作文 篇2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我的老家。我的老家虽然在东北,但不在松花江上,而是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冬天的温度能达到零下3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冰天雪地。不仅如此,我的老家还非常特别。

特别一土炕

在城市里人们睡觉都是睡在软软的床上,但在我的老家,人们都是睡在土炕上。土炕是用砖和泥土搭建起来的,方方正正,面上硬邦邦的,里面有很多孔洞,木柴燃烧产生的烟从炕洞中钻来钻去,不一会就把土炕的炕面烤热了,在飘着雪花的冬天睡在热乎乎的土炕上特别舒服。

特别二大锅

我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圆形的大铁锅,直径约100厘米、深约40厘米,容量是普通电饭锅的十倍。每年秋季,家里种的玉米成熟了,就用铁锅煮玉米,上面再盖上一层玉米叶子,煮上小半天,煮熟的玉米香喷喷的,真是人间美味,特别好吃。

特别三笨鸡

外公家的院子里养了十几只鸡,胖乎乎的,满院子转着找虫子吃。有一次,我想吃鸡肉,央求外公去杀鸡,于是外公选中一只大母鸡,弓着腰轻手轻脚的走近去准备抓住它,那只母鸡突然扑闪着翅膀跳起来,飞也似的跑了,外公吓了一跳,拿起菜刀在后面拼命追,眼看追上了,突然脚底一滑,摔了一跤,起来一看鸡已经死了,原来是被身体压死了。这次的笨鸡吃得特别香甜。

这就是我的老家,黑龙江畔的一个小山村。只是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老家的路作文 篇3

从喝了腊八粥那天起,便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过年一天比一天近了。很快,又到了腊月二十三,北方人的小年。过大年前先过小年,这小年可不就是大年的前奏么。祖先专门定下这样的日子,大概是为给人提个醒,再过几天,就该正式过大年了,眼下是该着手做些准备的时候了。做些什么呢——祭灶神、备年货,屋里屋外的洒扫除尘。祖先的考虑相当郑重:既是辞旧迎新,就该面面俱到,以后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小年这段时间总是相当繁忙。然而,古往今来多少年头,人们乐此不彼,没有人因为这时的忙而抱怨。大年是新年的门槛,你如果指望来年有好日子,岂能不认真对待?小年有的忙,才说明日子好着呢;大概只有家徒四壁的才忙不起来吧。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在我的老家四川,小年却是在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那一天。但是在过大年之前,人们也要郑重其事地花一番功夫来准备。这辞旧迎新的准备,也是一点怠慢不得。

也来说说准备年货的事吧。

在农村,一进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盘算置备最重要的年货—-腊肉,香肠,还有腌制的鸡鸭鹅等禽肉。肉当然是现成的,不需要花钱买。哪家没养上几头猪或几只鸡鸭鹅呢。一般家里会同时养三四头猪,一大群鸡鸭鹅。其中的一两头猪养大后卖掉,给家里上学的孩子交学费买文具添置新衣;有一头猪是要留着养到年底的,等它长到膘肥体胖,杀了过年,这叫杀年猪。

腊月间,家里会选个日子,专门把村上杀猪卖肉的屠夫请来杀年猪。这差不多也算是一年到头为数不多的热闹庆典,也是过年的前奏。几个应邀而来的壮汉从不同的位置把体格庞大的黑猪按倒在地,屠夫则负责操刀,从一个合适的位置下手,确保“一刀致命”。一向在猪圈里自在惯了的猪怎会甘心被人缚住呢?所以,猪在大人们费力的搬弄按压下,拼命地挣扎,拼命地尖叫,声音传出好几里外。那叫声,震得一旁围观的小孩儿直捂耳朵,胆小的还逃得远远地看。因为亲耳听过这叫声,我每每在书上看到“杀猪般地叫起来”这样的比喻,都非常认同。对于猪来说,这当然是极悲惨一个场面,但是小孩子想得更多的是马上就有肉吃了,哪里还顾得上为这只被杀掉的猪同情掉泪呢,况且,猪生来不就是给人吃肉的么。想到这里,即使有点替猪难过,马上又释然了。屠夫把尖刀狠狠地捅进猪的脖子,随着血流汩汩而出,猪的叫声越来越弱,直至最后偃旗息鼓,全然没了声音和动静。

杀了大肥猪,又用滚烫的开水打理黑猪毛。猪下水,猪血什么的被巧手的主妇收拾干净,放在一口大锅里,加上一些香料、卤料和各种蔬菜,煮一大锅杂烩,就是一顿丰盛热闹的午宴或晚宴,不仅是屠夫,来看热闹的、帮忙的四邻五舍,都会受邀享用。十好几口人围坐于一张桌子,热气腾腾地吃着,天南地北地聊着,伴着一阵一阵欢畅的哄笑,年未至,气氛已先到了。

猪杀好了,留下肥瘦相宜的一部分肉灌香肠,大部分用来熏腊肉。熏腊肉的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却是个技术活,放多少盐腌肉,用什么树枝做柴火,熏多长时间,都是有讲究的。先把大猪头和割成条的猪肉放在箩筐或者大盆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均匀地抹上盐,腌上一天。然后在院子里找块空地,两头用木头桩子或结实的竹竿架起一根横杆,把腌过的猪头猪肉一一挂上去。在肉的下方,用松树枝燃起火,再撒上锯末,这样火不至于燃得太旺,因为要让猪肉接受烟熏而不是火燎。一连熏上好几天,肉慢慢地从苍白色变黄,最后变得油亮焦黄,肉上多余的脂肪也受热融化成油流掉了。这时候腊肉就差不多熏成了。熏好的腊肉收进屋里,挂在通风的地方。等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拿块自家熏的腊肉作为走亲戚的必备礼,也在节日期间用腊肉做招待客人的招牌菜。但是小孩子们可等不了。为了给小孩子解解馋,大人们也会善解人意地割一块腊肉,在水里洗净,放在锅里用水煮。水开了,满屋子都飘浮着腊肉特有的松木香和熏肉香。小孩儿们怀着极大的耐心,在锅边等着妈妈把煮熟的腊肉从水里捞起,沥干,在菜板上细细地切成薄片。往往会有一只手按捺不住地伸过来,夹起一块刚切好的黄灿灿亮晶晶的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嚼,哗,等的就是这满口生香,无与伦比的美味。一头大肥猪,大概可以熏上十几条腊肉。

除了腊肉,还有一道年货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那就是粽子。没错,就是粽子。在包括江浙一带的'很多地方,粽子主要是端午节的象征性食品,虽说平时也有人当早点吃,但在过年的时候,粽子绝对算不上是年货,不像在我老家那边,人们在忙着熏腊肉的同时,也要准备包粽子了。

说起来,过年吃粽子这风俗在老家应该是有些年头了。腊月里包粽子是老奶奶们热衷的惯例。每年的腊月里头,家里的老奶奶就开始忙着泡米,买粽叶,买红豆,买香油、花椒等。包粽子更是技术活了,一般都是这些年纪大的奶奶们能够胜任,年轻的主妇们很多都只会吃不会包。米要用糯米和粳米混合,配量适当,以使粽子吃起来不至于太硬或太软。泡一天,把水滤干,米和匀,放入盐,香油,红豆,花椒,茴香粉及其他,搅拌均匀。这时候,那股特殊的、家乡的粽子才有的香味就已经挑动了味蕾,令人口舌生津了。

包粽子的过程是核心和重难点所在。往往有年轻人兴致勃勃地跃跃欲试,拿着几片粽叶一根细麻绳,左绕来右绕去,不是包不成形,就是捆不牢靠,包进去的米同时从顶端两个合不拢的角漏走,于是终于泄气罢手。这时候,就更显出老辈人的能干和不凡了。我的奶奶就是村里包粽子的能手。由于我母亲一直没学会这手艺,我奶奶直到九十多岁的高龄,还挪动着小脚,不厌其烦地张罗着给家里准备这道年货。从泡米到添加调料,都独自完成,不用人插手。奶奶包粽子就靠一双手,一张嘴。两片粽叶,一根细麻绳,在她老人家手里,嘴里,一旋,一扭,一转,一拽,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神奇地包成了一个修长匀称、美观的圆锥状四角粽子。人们常说“把XX捆成粽子”,这用作比喻的粽子多半有着一种臃肿狼狈的形态。奶奶包出来的粽子,那简直就是一个个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跟那比喻有天壤之别。

粽子包完后,准备一口大锅,掺水,烧火,十个粽子系一块,放到锅里煮。粽子煮熟了,最急不可耐的还是一直围在锅边等着的小孩儿。大人揭开锅盖,用剪刀在热气腾腾的粽子中剪下一个,层层剥开极烫的叶子,晶亮丰满的粽身出现在眼前,嵌着一粒粒煮熟的红豆,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香味。不等大人们提醒,小孩儿已经抓起滚烫的粽子送到嘴里。记得我那时候,不知是食量极好还是粽子太香,一气竟能够吃下三个。煮熟的粽子自然也是要挂到屋里通风的地方,等到过年的时候享用。不过,有小孩儿的人家,往往每一两天就会少一些粽子——不是被小孩央求大人取下煮来吃了,就是被贪吃的小鬼冒着摔下的危险,偷偷爬到高处取下,拿到野外,邀朋结伙地点个火堆烧烤着吃了。回想起来,老家的粽子风味独特,而那被偷取下来,放在火堆里烧熟,带着点焦枯粽叶味的粽子,味道似乎犹佳。

老家的路作文 篇4

去农村亲戚家拜年,趁主人在准备饭菜时,我乐意去他家的厨房看看。我喜欢那种热气蒸腾,饭菜飘香的气氛。有时候,气氛就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亲戚家的厨房气氛,会让我自然联想起老家的厨房情景来。

虽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家古宅,如今早已破旧得无人居住。但,在我的忆念中,那曾经的厨房气氛,似乎还像昨日那样的熟稔与亲切。就像大多数萧绍地区的农家一样,老家的厨房也处于中堂左侧,和吃饭的地方连在一起。我说不清它的面积有多大,但比起当今楼宇里的厨房来,它就显得足够宽敞了。听祖母说过,老家厨房的布局,是按风水先生的指点来安排的。比如那座年代久远的老灶头,就是按坐南朝北的风水要求砌建而成的。灶台上方也供有一座灶王爷的`神龛,祖母在世的时候,她整年都在神龛前供着香火,并在龛的两旁贴着剪纸元宝来祈求神佑。灶台上是两口直径六十公分的大铁锅,两锅之间有两个紫铜水壶,那是利用柴草余火来保温的烫水罐,家乡有句形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俗语;“锅里不滚,烫罐里乱滚”指的就是此物。正对着高阶灶头的,是一口大肚陶质水缸,毫不夸张地说,此缸硕大得可以当养鱼池。儿时,在盛夏季节中,我经常会把抓到的小鱼小虾、泥鳅、田螺,悄悄地放养到水缸里。有好几次,祖母从缸里舀水做饭,不留意混入水勺里的小鱼虾们,等到米饭煮熟后,揭开锅盖一看,了不得,在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中,埋伏着好些煮熟了的小红虾、小白鱼、小泥鳅……祖母知道,这又是我的缘故。为此,我没少挨过她的责备。现在想想,还是蛮有意思的。

其实,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春节期间洋溢在老家厨房里的愉快气氛了。这种富有年味的厨房气氛,会随着除夕的渐渐临近,一天比一天浓郁起来。它不仅能让人深切感受于当时,更能久远地追怀于将来。记忆中,儿时的年底,好像天色总是那样的寒冷黯淡,风雪也常常是连绵无尽的。就连老家厨房里的光线,也会随长辈们虔诚地祭灶谢神,祭拜祖先的香火,而渐渐地变得朦胧神秘起来。我很喜欢这种有着古时意境的厨房气氛。记得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三,时近傍晚,屋外飘起了漫天飞雪,极目远眺,苍苍茫茫,一派奇寒景象。而在老家的厨房里,却充满着迎新送旧的忙碌气氛。只见,八仙桌已端放在堂中央,桌上是插着筷子,点着红印的“三牲福礼”,屋里飘溢着诱人的酒肉香味,在摇曳的烛光中,长辈们围着桌子摆放好酒杯、碗筷,然后,依次向杯中斟满了米酒,神圣的祭祀仪式开始了。先点高香,后烧纸钱,虔诚地拜谢送走灶神,庄重地叩拜迎来祖先。在长辈的引导下,我和堂兄一起也恭恭敬敬地跪拜了祖宗。跪拜后,堂兄神秘兮兮地问我;“你看到祖宗和灶王爷了吗?”“没有啊!你看到啦?”我惊讶地问道。堂兄点点头。霎时,我觉得在幽幽的烛光中,依稀有几位白须飘逸的老者,正端坐在八仙桌旁望着我。堂兄站在一边窃笑,希望看到我诧异的样子,但我没有丝毫惊疑。其实,此时的我,正在焦急等待着灶王爷和祖宗们快快享用好丰盛的祭祀供品,这样才会轮到我们来分享。

“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我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多年后,当我读到鲁迅在《祝福》中的这段描述时,我倍感亲切熟稔。是的!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腊月里的那个风雪之夜,以及那份洋溢在老家厨房里的温暖忙碌的气氛。

我猜想,对苏州画家颜文樑来讲,他也一定怀念这样的厨房气氛。这可从他的成名作《厨房》中找到答案。如今,我已想不起来,我最初是在哪里看到粉画《厨房》的?然而,这幅画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却远超当代许多画作。但,如要问我为什么?我又未必答得清楚。

确实,我对《厨房》的感受并非是单一的。是温暖的回忆?是唯美的情趣?是淡淡的惆怅?好像都是,但,似乎又都不像。然而,就读画的直觉来说,我倒可以扼要概括之;那就是画中的厨房气氛引起了我的共鸣。且看画面的描绘,应该是接近黄昏时分吧,在旧时人家的厨房里,两扇花格窗户向外敞开,有夕阳的晚照正静静地撒了进来,余晖落在灶台上,映在白墙中,将悬挂的竹篮,藤罩,蒜挂,腊肉,以及灶旁的厨柜,水缸,煤炉,案桌,全都均匀地洒上了一层柔和的暖色。画面中的俩男童,尤其让我感到亲近。那是我吗?那正看着小猫嬉戏的男孩,也许正幻想着童话故事?是的,假如是我,就定然会那样去遐想。那伏在案板上侧望厨房外的幼童,是我弟弟吗?也许他正等着祖母从后院菜地里归来。他总想在她菜篮里找到些有趣的东西。是啊!这一切,不就是我老家厨房里的恬静小景和温馨气氛吗?

我不清楚,当年,颜文樑是在哪种状态下创作这幅粉画的?但我猜想,他在构思这幅静美的厨房小景时,他一定想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想起了他那些在老家厨房里忙碌过的可爱亲人;当然,还有让他永远难忘的,亲切无比的,老家里的厨房气氛。

老家的路作文 篇5

爸爸这座大山再加上妈妈这条小河,就有了我,也就有了我们这个温馨的三人之家。

爸爸尽管其貌不扬,但是他也有他的特别之处。高耸的鼻梁下长着一张大大的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像两颗玻璃球,爸爸还有一头黑色的头发,你可别说,仔细看,爸爸还是挺英俊的吗!

爸爸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保护着我,他不怕苦不怕累,挣钱供我读书,遇到困难的我,第一个想到的人总是爸爸,而爸爸也总会教我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有时我犯了错误,他会顾及我的`自尊心,以身作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

我这条小鱼光有大山的保护怎么行呢?还得有水的哺育和关心。这水就是我那温柔的妈妈了。

妈妈最突出的就是她那卷曲的黑发,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我想,正因为妈妈的卷发,她才和爸爸走到一起的吧!俗话说“淑女也有生气的时候”,我的妈妈也不例外,尽管她很温柔,但是当我犯错误时,她和爸爸就完全不同了,她会生气的冲我发火。平时,我和妈妈是最亲的,有什么心中话都和她说。毕竟我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嘛!

有大山的依靠,再加上这水的关心,我就能更健康的成长了。

接下来该说我了。我吧,很平凡,人长得不怎么样,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自卑,我会努力的学习。

我这条小鱼在山和水的怀抱中快乐贪婪的成长,有风大山挡,有河水挡走,再不行就自己挡,一切艰难险阻,困难风雨都挡不住我前进的步伐。在黑暗的水滴呆久了也不好,我就跃出水面,看一下另一个世界的景色,这些迷人的景色总是吸引着我想独立,想离开大山和水的怀抱,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总是又回到这个避风港,就像有一根橡皮筋一直牵扯着我。

就算困难再大,我也要面对并战胜它。加油吧!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三人之家”的温馨天言以表,简单让人放松,平凡让人温暖,三个人谁也离不开谁。

山+水=鱼,爸爸+妈妈=我。这就是三人之家的温馨。

老家的路作文 篇6

穿过半条大街,再拐进一条小巷,绕过数栋民宅,也就几分钟光景,喧嚣声戛然而止,我已来到铁匠铺的跟前。铁匠铺里正中是炉膛,里头炉火正旺。旁侧是大铁墩(也叫铁砧子,即铁匠打铁的平台)、大小铁锤(大铁锤用来造型,小铁锤用来精修,用途各异)、铁夹(用来夹烧热的铁坯)。铁匠铺散落着已打好的各种铁器,铁锹、斧头、镰刀、锄头、柴刀,呈现不一样的曲线却颇为相似的纹路表情。一扇硕大的窗户被人“砰”地打开,阳光随即汹涌而入,宛如一道金色的瀑布,坠落在墨黑发亮的大铁墩处,溅起此起彼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锻打声:

“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节奏起落转合,音色和谐悦耳。我痴痴地凝望:年长的铁匠,有仙风道骨的气场,他正娴熟地将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坯用铁夹夹紧,安放于大铁墩,以小铁锤细心敲打,心无旁骛;年轻一点的铁匠,体态要微胖些,他手挥大铁锤,应合老铁匠的节奏,心领神会地锻打。大锤小锤,变幻莫测的上下弧线,串起一朵朵耀眼的铁花。铁花越开越多,越开越大。先是向四周乱窜,像响尾蛇捕食时的长舌头,迅疾射出,又倏地缩回;接着,铁花汇聚成一团火炬般的光芒,闪闪烁烁,引来一阵喝彩。当铁坯历经烈火的煎熬之后,便甩进一旁的铁桶,再经受沁凉之水的浸润,只听见“嗞嗞”声响彻耳畔,铁桶的上面遂升腾起一片热气。这淬火、凉拔的工序完成后,老铁匠再将铁坯烧红、锤打,精心打磨,没有丝毫怠慢。有了冰火的双重砥砺,再融进手艺人的智慧与情感,起先看着粗糙、灰头灰脑的铁坯,转眼间便出落得婀娜多姿,它的刀尖已经弯成柔和的半月形,线条婉转,刀锋闪着寒光。农夫的好朋友——镰刀宣告打磨成功,即将奔赴广袤田野,与秋高气爽的日子亲吻,与沉甸甸的稻穗亲吻,与丰收的喜悦亲吻。

“叮咚,叮咚,叮叮咚!”货郎的宝贝铁板敲起来了!声音好像蜻蜓点水,一朵朵旋律的涟漪随即弥散开来。其中一朵小憩在村口的祠堂门楣前,兀自绽放,遂引来嗡嗡叫嚷的蜜蜂,那是村里馋嘴顽童的倾巢出动。

货郎挑子的货架上,物品繁多,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色彩。既有剪刀、锥子、顶针等生活日用品,又有气球、万花筒、水枪等小玩具,还有女孩专用的漂亮纽扣、发夹、香包等。当然,最诱人的是货架篾盘里躺着又圆又大的麦芽糖。

为了吸引小孩,货郎往往会用小刀细心切下一丁点麦芽糖,然后分给小孩,乐此不疲。麦芽糖量虽极少,却一样给予小孩味蕾以甘香的刺激,让带了零花钱的小孩心甘情愿地慷慨一回。没钱的呢?货郎热情帮忙出主意。他的嗓音带着磁性,把在场的一颗颗晶亮童心牢牢吸附。

“家里有破铜烂锡吗?牙膏皮,烂钢勺……还有方孔铜钱吗?就是毽子中间固定鸡毛的铜钱,有多少都可以拿过来,想换糖呀气球呀发夹呀都行,我等着你们。”

女娃娃内敛害羞,控制力较强,她们往往将掌心里的毽子差不多捏出汗来,也不愿轻易出手取出毽子里的铜钱,来交换心仪之物。而男孩子粗犷随性,咚咚跑回家搜罗一番,总能找出点啥东西。我依稀记得,自己有那么一回,傻傻地将家里尚未用完的牙膏悉数挤出,再用水冲走,消除“罪证”,以薄薄的一块牙膏皮换一小块麦芽糖吃。这种亏本的买卖,回想起来,真有“买椟还珠”的意味。

穿村走户的货郎,为我的童年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窗,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里增长见识,收获快乐。渐行渐远的货郎们,挑着乡愁挑着梦想走四方,他们夕阳下迷离的背影,宛如铁板有节奏敲击的乡音,苍凉怅惘……

童年的小镇,常常看到农民在小学附近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晒谷场上劳作。他们有时打扫干净晒谷场,再将早稻、晚稻、毛豆、花生、荸荠等直接倾倒在场上晾晒;有时,在晒谷场摆一排方桌,桌上各放一个竹匾,匾里散落青菜、白萝卜、番薯片、梨片、酱姜、蜜茄等。虽有主人躲得远远的,不时从住处门缝间探出头来窥望,但一些放学早的顽童还是胆大包天,像离弦之箭冲向竹匾,随手抓一把番薯片或蜜茄放进口袋。往往顽童刚抓到几块,来不及品尝之时,远处便传来一阵筛豆子似的叫骂声。

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观赏到民间五花八门的杂耍。有叠长凳、钻桶、额头顶重物、鞭子灭烛火、多人骑单车、小丑“帽子戏法”以及各种魔术等。最扣人心弦的是一个口喷火焰的节目。当侠士一样的演员边走近边口喷烈焰时,我的笑声顿时凝固,吓得屏息欲遁,生怕火焰跳过来,烧着我的头发眉毛。

记忆中的晒谷场,是晒晒农民一年收成、晾晾美好希望的露天展览厅,也是汇聚无数童年趣事、几多欢快笑声的留声机。乡思已近,乡音渐远。我多想再回去看一看,停一停时光的脚步,让留声机里的故事重现

暮色从村口涌进的时候,我独自一人站在村口,好似一个迷路的孩子打量一座突然出现在眼里的村庄。那棵遒枝虬干的老槐树荡然无存,时间改变了一切,可时间不能救赎一切。

老槐树曾经葱茏遮日,从茂密的枝叶里打下来的日光斑驳在我曾经少年的脸上,风从远方来,带来眺望的风情。老槐树不止是一棵树,对于村庄来说,它是游子回到故乡看到的第一个亲人。

远远地,看到老槐树那高耸入云的树冠,那份回到家乡的温暖宛如树下的那湾涌泉汩汩而出,荡漾心湖。旅途上的风尘和疲惫抖落一地,离乡背井的凄苦和无助烟消云散。在老槐树的眼里,多大都是它的孩子,多好都是它的孩子,多不好也还是它的孩子。诸生平等,是老槐树恪守的神性。老槐树是神树,在村庄里是不宣而知的秘密。很多驱魔辟邪的民间祭祀都在它的身下一一发生,红丝巾系满它低垂的枝干。隔三差五还有一堆堆的纸钱灰烬。遇到调皮的风,灰烬一飞冲天。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父亲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认下老槐树为义父,祈望老槐树庇佑我。自此,我顺风顺水地长大成人,负笈求学,直至工作。无论是一脸得意还是一身落魄,我总不会忘记我还有一个义父和父母亲一样在乡下望我归来。我常常回去,回去的第一时间就是放下所有的行囊,在义父膨大的树荫里享受清凉或安抚,听它在风里给我的声声叮咛。可现在是谁谋杀了我的义父?也抹杀了我关于村庄的第一印象。

后来细细询问母亲,才知道老槐树是自己倒下了,一开始没谁敢动它,是村里通灵的那位巫婆建议用来修建土地庙。于是,老槐树被锯成木板,撑起了整整一座土地庙。无数次我都不敢靠近土地庙,我生怕听见义父支离破碎的呻吟。如同枝叶,各自有枯荣。时间的长廊里,大地上的万物都是一阵急促的穿堂风。

经不起时光,一棵千年古树尚且如此,那生育我的村庄呢?青草归来,除了村主干道是水泥打成的,灰着脸。其余的小路都被青草覆盖,通向一栋栋旧房子的几乎挪不开脚步。田园将芜,而现在我置身的村庄已经荒芜,那空空荡荡的田野没有稻禾簇立的身影,板结的一片,咧开干涸的嘴。良田数年不种,好比无人居住的房屋自动开裂。良田其实也不多了,只要靠近马路的都被一栋栋五光十色的楼房占据。这些年,房子是村庄里长得最为茂盛的作物。可再茂盛的作物也结不出裹腹的稻子了。可这么疯长的作物只是大地上的装饰。所有的新房子都雕梁画栋,瓷砖折射最后的夕光刺痛我的眼睛。一座座新房子如这个时代一样无限的荣光。

村庄里的乡亲一生最热衷两件事。一是送书,一度乡亲们以送孩子读书为荣,谁家的孩子考学出去,哪怕再不济也是光宗耀祖。有孩子在外工作,父母走在田埂路上都有劲,好像泥土不沾脚。二是建房。一生为人就要修建一栋好房子,房子好儿子能娶得好女儿能嫁得好。可送书这些年乡亲们已然丧失了热情,农家子弟即使读大学出来还得打工。慢慢地有很多父母不主张孩子多读书,而宁愿把钱省下来建房,房子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指望娶个好媳妇。一窝蜂,房子如蜂,叮在一丘丘好田上。

富丽辉煌的房子一扇扇大门紧闭,好似暮年失语的老人,一语不发地呆立在夕照里,暮色是惟一的衣衫。偶尔吱呀一声,走出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或跳出一个欢呼雀跃的孩子,见不到一个青壮年。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之路。可对于村庄来说,离乡谋生是惟一之路。他们把低人一等的凄苦抛撒在异乡的`土地上,把思乡之苦思亲之痛遗落在熟稔的村庄里。离开的和留下的都是苦,这些苦酿成深沉的静默,在村里贮存。还不是很黑的天色,一家家都关门闭户了,只有微弱的灯光告诉世界,这里还依稀有人烟。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繁华,村里的风景也越来越繁华,可人影越来越稀少人气越来越淡薄。没有狗吠之声,偶尔传来的是电视声。因为青壮年不在家,一户户人家早早关门。孩子自然也被关在了家里。一个个心灵都变得孤寂。

而我那时候的童年和少年是何等的欢悦,没有星星的夜晚,我们齐聚在石拱桥上听老爷爷讲三国演义、聊斋故事和杨家将,那些说书人滋养了我的年少时光。有星星的夜晚,我们那一大群孩子或玩丢手绢或捉迷藏,有时候成群结队地去草地里捉萤火虫。那些萤火虫一闪闪地在我们手上的瓶子里,点亮我们深深浅浅的梦境。

而现在,提前进入寂夜的村庄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生疏。我好比一个不安的游魂,在宫殿里游走,到处是触目的光彩,惟独找不到出口的光亮。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不光鲜,但一定要光亮。我在我挚爱的这片土地上找不到内心的光亮了。

新房子都坐落在过去先人挥汗种植的良田上,而诸多的土墙老房子依旧在原地,岁月的风里,它们先后倾身弯腰,相继露出沧桑的眼神,相继显出不堪的负荷,相继吐出深沉的寂寥。曾经这些老房子里人丁兴旺五畜繁衍白天欢声笑语夜晚闹热喧腾,而今,没有人烟没有人气,一切都是残败的。老房子里神龛上的先人还在否?他们愿意迁居到新房子去吗?先人们在每年的中元节还能沿着那些老路回到老房子吗?他们可否会在这个变幻无常的村庄里迷路?也许,在他们的世界里,世界还是当初的模样,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那个村庄。老房子随风送来陈腐的气息,不时有瓦片坠落的回响。

我踌躇不前,离开了就回不去了,只能在可怜的记忆里寻找陆离的光影。头顶的星星迷离清浅,似祖先深邃幽远的眼神。夜不深,村庄的睡眠已经很深了。行走的脚步惹不来一声熟悉的犬吠,无奈的叹息惊不走一只小小的鸟儿,深深厚厚的寂静包裹我。

一点夜露打在我的额头上,我不禁一愣,旋即明白那不是清凉,是苍凉,是渐渐深起来的苍凉。

老家的路作文 篇7

春天的香椿芽,算是报春的自然使者。春天的气息还能催醒的香椿芽树,冒绿的小尖尖,探视着崭新的世界,好像是说,我可是人类的直接进口的食物。香你。调个豆腐。淋上香油,注入盐。就够了。香椿芽,可炒、可煎、可凉拌、可以用盐杀腌制作为咸菜。无不香溢可口,叫闻者垂涎欲滴。

我家门前种着一棵香椿树,已高出屋檐丈许,高大的树冠遮盖着房顶,即使在夏天屋里也阴凉一片。

已是冬天,椿树褪尽了满眼的绿意,只剩光秃秃的树干。他的树枝不停的摆动与寒风较量,只有风停歇时,他才能喘息些许时间。我站在他身旁仔细端详,发现椿树的树枝统一向北倾斜,而南面的树枝尤其长而粗,莫非他们在争抢阳光的恩泽中壮大了自己,因此才如此健壮?

望着椿树,我的视线落在双腿上。椎间盘突出的病痛折磨着我,不能走路,不能工作,无尽无休的躺在床上,生活像突然间静止了一般——单调苍白。无法忍受这种无聊的日子,我发泄,我愤怒,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精力的出口——玩手机游戏,可是几天就失去了兴趣。然后又织手套,无法忍受那些针的戳痛,我又弃之旁……没来由的,我常常发怒,突然间将杯子扔在地上。

春天来了,椿树的树枝上又萌发了一些新绿。我的.腿也日渐好转。在春天我开始了读书,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完全沉醉在书中,余秋雨的回味悠长,柏杨的一针见血,张晓风的洒脱凝重,毕淑敏的深刻警醒……都让我感叹不已。在读书的日子里,我抬眼望到窗外的椿树,是那样的亲切,他的枝叶已慢慢吐绿,每天一点点,每天一点点,终至绿绿的叶子长满整棵椿树,蓬蓬勃勃,春意盎然。

看着看着,忽然顿悟:只有经历严冬洗礼的椿树才是成熟的椿树。作者:闲云野鹤

从小,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就搬过几次。那年,我家搬到一个叫龙井沟的地方,离我父亲教书的学校大概一公里远,这样便算是定居下来了。家门前有一块小小的土坝,土坝的坎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的对面有一方鱼塘,鱼塘下面就是一湾水田了。推开门便看到翠绿翠绿的稻秧,眼底一派田园景色。可我家门前的土坝,光光的,什么都没有。一户住家,如果房前屋后有些树,便添了灵气,有了生机。

于是父亲便决定抽闲种些什么,先是种了几棵桉树,后来又种了几株竹子。在我八岁那年,有一天父亲拿回一棵树苗,大概有拇指般粗细,如当时的我一般高。我不认得,父亲说这是香椿树。我说这树有什么好,黄嫣嫣的,又结不出果子来。父亲说,这个不结果子,明年春天它就发嫩芽了,给你炒鸡蛋吃,香得很。听说有炒鸡蛋吃,年少的我,便抿着口水,期待着。在我屁颠屁颠背着书包来来去去的风雨晨昏里,第二年的春天到了。香椿树的枝头果真发满了红油油的嫩芽。父亲也不食言,买回来些鸡蛋,从树上掰下第一茬椿芽给我们炒了一碗。第一次吃椿芽炒蛋,感觉一种青涩的味道,儿时的吃相,总是狼吞虎咽的,来不及细细的品味。及至吃完了,口舌生香中,才有些后悔吃得太快。而椿芽,却只在春天一季,错过了季节,就再也没有了,只有等来年。

儿时的香椿树,就这样在我的记忆中生长着。透过老屋的窗户望出去,香椿树已快长到我家的墙头,比我高出好多。于是父亲就打趣我,你这个小不点,不如香椿树肯长。后来某一天,父亲就很严肃地对我说,这棵树归你管了,浇水,施肥,别人家来采椿芽,全归你管。突然就觉着,责任重大起来,放学的时候就跑去浇水,还常常憋着劲对着香椿树撒尿,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么。小小年纪便懂这道理。邻居们来摘椿芽,我都很大方,帮着他们去掰,但他们都很自觉,只要够了,绝不多贪。何况那时候,又有几顿椿芽炒蛋可吃呢?没有椿芽可采的季节,一定是枝繁叶茂的时候,夏天也就到了。父亲和我,和一家人,坐在坝子头乘凉。乡村的夜晚,月光从香椿树摇曳的密叶缝隙间泻落下来,洒在我们的身上,有父亲,有香椿树慈爱忠厚的守护着我们,我突然就觉得,父亲像那株香椿树,香椿树就像父亲了。当香椿树掉下最后一片落叶的时候,已是秋深冬初。挺拔的树干,光秃的枝条,像极了乡野间赤膊的健壮男子,整个冬天,它就那样雕塑般挺立,蓄积着另外一种力量,等待春暖发芽。

那些在香椿树下追逐嬉戏的时光,如今依然记忆犹新。那时的日子,虽然清苦一些,但足够快乐和踏实。尽管当时年少的我,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内心的踏实,因为有父亲、母亲,因为有香椿树,小小的心里便觉得满足和安定。一年又一年,香椿树越长越高,越长越壮,长得高过了我家的房顶,长成了一棵真正的大树。从少年到青年,它长我也长,香椿树滋养着我,一如父亲般的给予。十八岁那年,我告别了那棵陪伴了我整整十年的香椿树,从门前的那条小路离开家门,去到远方,就再也没有和它朝夕相处了。有时也偶尔的回老家,但每次都忙忙匆匆,没能细细的端详过它一眼,更没有轻轻地触摸过它一次。没过几年,我们全家也搬走了。留下一座老屋,几棵桉树,几茏竹子,当然还有香椿树,高高地挺立在院坝边上,俨然成了一位“家长”,默默地注视着、守护着我们不能带走的这一切。

路过许多地方,也看过无数的风景,但无论走到哪里,故土老屋的那棵香椿树,总是以它清晰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鲜活着。仿佛一片荒原上固执地生出的春草,涨满心田。常常想起它在风中婆娑的样子, 但,不管你看,还是不去看它,它就在那里,依然故我地随着四季的更替,秋来抖落叶,春来发新芽,傲岸地存在、从容生长。听老家的人说,我们搬走后,那树越发长得粗壮了,成了一棵“名树”。每年的春天,近邻的乡亲,都到我家老屋来采椿芽。第一拨去的人,总会给后一拨人留一些,他们都懂得珍惜,每次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弄断了一根细小的枝杈。老话说,前人种树,庇荫后人。父亲种下的香椿树,也算是留给乡邻们的一个馈赠,予取之间,总余下些念想。

今年的春天,陪母亲回到老家,在夕阳的余晖下,看到我们的老屋,因为旁边一幢高楼的遮挡,显得越发的矮小了,就像一位历尽人间风雨的老人,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此时的心境,叫我蓦然间,就想起那首七律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默默感怀的心底,有旧时痕迹。好在翠竹依然葱茏,香椿树依然挺拔,一切,都久违了。其间,一位乡邻跑来找我母亲,问我家那棵香椿树卖不卖,母亲摇头。乡邻说,价钱可以再高一些,母亲终于生气,没搭理他转头走开。乡邻不解,有些尴尬,然后悻悻的离开了。母亲的内心,我是理解的。其实那棵香椿树,已然成为了一种象征,甚或图腾,就像它紧紧扎根于脚下的一方土地,坚定地生长在我们的精神家园。有多少人事过往,能用金钱买回?岁月流逝,生命之树常青……作者:乡村的风

老家的路作文 篇8

过年了,过年了,然而心中没有一丝过年的喜悦和兴奋,我的心已经飞向了静卧在县城西北的那个小山村!

我的老家德亭乡老道沟村,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然而却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三年前的今天,我应该还是坐在老家的火塘前,和我的父母家人一边围着火炕吃花生一边家长里短的说话。父亲应该还是抱着他心爱的老狸猫并给它烧红薯吃!电视新闻里播放着关于春运的消息,母亲在不停的唠叨着我的远在浙江的弟弟明天能不能回到家!门外寂静的夜里不时的传来一两声鞭炮响,不知道又是那家在试放刚从集市里买回的鞭炮,或者是哪家的小孩子性急实在是等不了啦!反正年是年一天比一天近了!

一会儿,四伯家的小灰摇着尾巴跑进了堂屋,在不一会儿,我的四娘就进来了手里还拿了一碗刚炸好的油馍。母亲一边埋怨她不该摸黑走上来,还拿啥东西,一边赶紧让她做在火塘前暖暖身子,四娘则是还没坐下就问我的弟弟咋还没有回来?

经常是四娘还没有坐稳当,我的住在东头的三伯就也拄着拐杖来了,他的身后跟着我的上高中的大侄子,大侄子还没进屋就问:“我叔回来了吗?”

是啊,过年了,所有人都在盼望亲人们的团聚,然而今年。。。

弟弟很早就回来了,却再也没有人来家里问他是否已经回来了。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的新年,老家的新年。。。。。。

弟弟终于在年三十前赶回了家,我们老韩家的人终于都回到了家。父母的脸上展现了掩饰不住的笑容!特别是小孩子们也终于盼到了他们心爱的糖果--他们的父母不可能给他们买到的糖果,他们一边骄傲的吃着糖果,一边充满仰慕的看着我的弟弟。大家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吃东西,脸上也满是笑容。

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火塘前高高兴兴的看春晚,火塘里的柴烧得劈劈啪啪的响,父亲还不时的放上我和弟弟砍下的柏树枝叶,满屋里就都是柏树的油香味!

一直看到晚会里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弟弟就急忙打开堂屋的门到院子放几个炮仗,这时候到处就都是鞭炮声了!新的一年终于到来了!

大年初一早上,照例是很早就起床了,我的四伯家总是比我们更早,玉奇哥总是天不亮就起来了,他在放完他家的鞭炮后就会跑过来,这时候我们刚好把堂屋的们打开。然后弟弟把我家的鞭炮放完,他们就跑到了我的三伯家,再然后鞭炮声一家接着一家,我总是站在我家的场院边就能听到村口传来的鞭炮声,父亲会嘟囔一句:“那指不定是你立娃哥家在放鞭”

然而,今年,我却在被窝里懒懒的吩咐孩子的父亲到楼顶院里放挂鞭算了,意思意思就行。大街上不停的传来鞭炮声,我才不管它是谁家的,心里很是漠然!

是啊,过年了,过年了,该是亲人们团聚的时候了。而我们却离他们越来越远!

搬到这个城里住有啥好的!明年我回家过年去!”母亲在准备过年时不知唠叨了多少次,虽然今年她的宝贝儿子也是早早的就回来了,家里还多了一口人--我的弟媳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

唉!今年的老家也一定不知道有多寂静了!

老家的路作文 篇9

香水鱼是一道正宗的四川菜,因为其中加入了药材藿香而成的,因为成菜后有一种扑鼻凡人香味,故名香水鱼,这道菜是川菜中比较有特色的名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一般用来制作火锅和煲之类的菜肴。至于其中的鱼,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草鱼。

【菜系及功效】川菜 孕妇菜谱 青少年食谱 老人食谱 骨质疏松食谱

【辅料】菜籽油,郫县豆瓣,盐,干辣椒,味精,鸡精,料酒,鲜花椒,大蒜,葱,姜,泡椒,冰糖,天然香辛料(八角,桂皮,小茴香,香叶,砂仁,草果,丁香,花椒),鲜汤。

1)草鱼洗净,用刀背将草鱼拍昏,刮鳞后从腹部剖开,将内脏去除,然后将鱼头、鱼尾剁下,将鱼肉片下。

2)将片下的鱼肉撕去鱼皮,挑出鱼刺,然后斜刀片成厚味1厘米重10克的.瓦块状,加入盐、料酒5克、10克姜、10克葱腌渍15分钟,然后去除葱、姜备用,

3)芹菜洗净,切成5厘米长的段;竹笋片成厚尾0.5厘米的片。

4)锅内放入菜籽油,烧沸后离火,待油温降到七成热时放入木耳、郫县豆瓣、干辣椒、鲜花椒、剩余的葱和姜、大蒜、泡椒、冰糖、香料大火煸炒3分钟,待出香味后放入鲜汤大火烧沸,放入鱼块大火烧5分钟至鱼肉九成熟时放入小红尖椒(小红尖椒要切成马尔多状)、芹菜段、竹笋片大火烧2分钟,放入味精、鸡精调味后再煮2分钟即可出锅。

1)鱼一定要鲜活;

2)这道菜是半汤菜,汤要刚好淹没鱼块;

3)花椒,干海椒的量要足,泡红椒不可省略;

4)骨头汤不能用清水代替;

5)香料要少放,以香味若隐若现为上, 香料中不要用香味浓郁的材料如丁香、白芷、八角、桂皮等,以免喧宾夺主;

鱼肉质地鲜嫩,口味麻辣。本菜如果用锅仔盛放,还可以在吃完鱼后再来涮制蔬菜和肉制品。

木耳(水发) :木耳不宜与田螺同食,从食物药性来说,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于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患有痔疮者木耳与野鸡不宜同食,野鸡有小毒,二者同食易诱发痔疮出血。

木耳不宜与野鸭同食,野鸭味甘性凉,同时易消化不良。

老家的路作文 篇10

我的老家在下吕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自驾游的路上路过老家,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它了。

它所在的这座楼房已经变得非常老旧,墙缝里长出了青苔,墙角仿佛连蜘蛛网都“长”出来了。七年不见,我几乎忘记了它,但我很想再看看它,看看它跟过去有什么变化?我不禁回忆起了我的童年。

小时候的我非常自由,我经常在院子里玩,无拘无束。我又想着:曾经放在楼顶上的盆景还在吗?曾经的那个小水塘还在吗?那个邻居小孩还住在这里吗?以前我可是很喜欢和他一起玩的,偶尔我还会弄点恶作剧搞他。五岁时,我还经常和他们在小区里骑自行车,但几乎每次比赛我都以失败告终。我还经常在楼下的水塘里和小伙伴们玩泼水,玩得十分尽兴。但此时,小区里没有一个人,仿佛整个世界都安安静静的,只有雨水的声音和几声鸟叫。

我真想回去看看我的老家,它到底变得怎么样了?现在谁住里面呢?我的房间又变得怎样了呢?我真想去望一眼。

当我清醒时,车已开远,老家已消失在斜风细雨中。我多想回到童年,再住一回老家啊,可惜,时间一去不复返了。

老家的路作文 篇11

如果你有老家,而且你的老家在农村,你会发现你的老家出现越来越多的空房,有的飘摇欲坠断垣残瓦破败不堪,有的独家大院瓷砖红瓦富丽优雅似别墅,但大都人去屋空。究其何因让那些屋主放弃了老家的居住?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种:一是举家外迁,农村搬到了城市,老屋自然荒废了;二是全家都在外地工作或者求学,老屋也无奈闲置了。

而我则反其道而行之,于前些年趁手头稍微宽松一点在老家修了一座房。为什么我要在老家修房?因为那是我的根,父母不在了,老家的房子就成了我的归宿,我的念想,我维系乡愁的基地。对于很多外出已久或在他乡谋发展的异乡人来说,老家的房子,就是自己永远的归宿。无论在哪打拼,只要老家房子还在,就永远有一条退路,有一个寄托。如果奋斗多年,父母都已不在,连老家房子都没了,那么这个人也就成了无根的草,灵魂便无处可以寄托。

我们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得已背井离乡,或寄人篱下,或重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置业安家,人虽搬进了城里,但亲情是搬不走的。在闲暇时间,在逢年过节,在夜深人静时,在举杯邀明月时,想想老家房子还在,就有理由回去看看,还可以和族人团聚起来,还是完整的。如果老家房子没了,也就没了回老家的念头,不回老家,家也就散了,亲情也就淡了,那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

对于从农村走出去的人来说,外面的房子只是个住所,老家的房子才是真的家——这个概念是城市的人无法体会的。生命是从里这开始,也从这里终止,这应该是对叶落归根最好的诠释吧!这也是一定要在老家建造房屋的原因吧!

老家承载东西的太多,那里有儿时的玩伴,有永久的回忆,有生我们的家,有自己亲手栽下的树,也有自己走过的土路。那里的一草一木闭上眼睛都能一清二楚,那里的沟沟坎坎睡在梦中都回味无穷,那里的乡音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比熟悉,那里的土话不管身在何方都无比亲切。所有的一切,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叫老家。

后院开辟的一畦菜地,前院栽种的葡萄树,窗台下面的那一盆指甲花,墙根角处无意撒下的荆芥苗,无不留下辛勤的浇灌和呵护。田野里春天的小野花,夏天的金麦芒,秋天的忙碌景,冬日的白茫茫,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天地,一年四季都有醉人的风景。

等到头发全白,老态龙钟,我就回老家。白天看院子里的小鸡啄食,看小狗撒欢奔跑对着陌生人叫嚣,看太阳从早晨升到中午,再将余晖洒在整个院落;晚上看夜空星星点点,想象着牛郎和织女如何沟通?听半夜鸡叫,数着次数想着是否该起床,看看前两天在院落西墙边撒下的菠菜种子是否破土发芽?

也或许叫上一两个好友,在老家院落里的石榴树下,端出棋盘,摆好楚河汉界,少了年轻时的勇猛,多了年老时的沉稳。不输金输银,只是笑谈人生。都说人生如棋,赢也好,输也罢,合上棋盘,一切皆是浮云。

也或许叫上一两个好友,在老家院落里葡萄架下,一碟花生米,一盘凉拌豆筋,一瓶陈年老酿,借着酒精的力量,诉说儿时的调皮,调侃年轻时的花边旧闻,怀念旧时无穷的美好,老哥几个端起酒杯,还是感觉夕阳无限好!

等我老了,头发花白,就回到老家,就这样生活,在那片最朴实的土地上,在一个宁静的院落里,纳一院春光,赏一片星空,看一路风景。

老家的路作文 篇12

从酱油巷T字路口沿石板小道可通到李家院子。李亮家在李家院子的南边,紧靠古城墙处。杉木板壁,松木楼板,褐红色的木纹,一涡涡地记载着木屋的苍老,还有我与李亮朝夕相处的欢笑。

早春二月,大地阳气回升,我们趁黑夜一个放哨,一个用一截锯片偷偷地锯断邻居徐跛子家的水竹,提心吊胆地把竹子剖成三层篾,青篾织风筝骨架,黄篾织蝈、蚕笼子。菜刀剁得像我们缺了门牙的嘴巴子,妈妈的鞋索一把把地扯断,把过期的作业本纸糊在风筝骨架上。当小南风吹得柳树点头哈腰的时候,我和李亮便出现在爬满青藤的城墙上,一前一后地奔跑着。让“美人鱼”“花蝴蝶”风筝乘着春风,拽着夕阳,在蓝天高高飞翔。

从城墙的大豁口翻过去,可以一直走到南门河沙滩上。李亮爱写生,清早,他背个画板,邀我踏着缀满汪汪露水的青草去河边画古石桥,画吊脚楼,画河埠边捣衣的女子。热天少不了天天下河游泳。一次李亮脚肚抽筋,还是我托着他游过渡船码头呢。

走得最勤的还是酱油巷,每天上学、放学,我们必经酱油巷。小巷很窄,但我和李亮穿过小巷时必并肩。小巷石板被三伏天的太阳晒得很烫,我和李亮的赤脚板像是两对小鼓槌,在上面欢欢地擂动着,不敢停留片刻。跑着跑着,李亮的书包带断了,我胳肢窝里孵的蚕宝宝掉下来了。我俩相视一笑,趴在石板上头碰头地拣拾着散落在地的课本和蚕虫。小巷是个百年的老爷爷,七弯八拐的胡须里,藏着我们少年的晶晶笑声,藏着我俩天真的童趣故事和友情。

李家门前的那棵香椿树渐渐长大,李亮也出息了。他高中毕业考上了省城大学的美术系。而我落榜了。我站在小阁楼上,偷偷地瞧着他父亲用竹扁担挑着行李送李亮上车。泪花止不住地跌下地摔成了十八瓣。我无颜送李亮,只是背着父母送了李亮一个笔记本。上面写了一句话:“未来的大画家李亮:愿你苟富贵,毋相忘。”李亮也送我几样东西:一张风景速写,一盒十二色水彩和一支依金钢笔。临行的头天晚上,李亮喊我同他去河滩。晚风贴着河面拂送过来,带着凉爽清新的河水气味沁人心脾。李亮的肩膀紧挨着我的肩膀,兴奋地对我说:“雄哥,我到了省城就给你写信,还给你找复读资料。我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你的,放心。”

我感激地点点头,感到李亮的话语中充满了友谊的力量。

香椿树叶青了又黄,李亮的来信一年年地渐渐稀少了,终于,像干涸的泉眼涓滴全无。我在李亮上大学的第二年,进了地区的一家建筑公司做钢筋工。请探亲假回家时听父亲说,李亮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省城一家杂志社做美术编辑。父亲把李亮单位的地址抄给了我。我想,有机会去省城,一定去看望他,重温儿时的友谊之情。

机会终于来了。公司派我去省城总公司培训业务。我到达省城的第三天上午,便找到李亮的住所。李亮一见我,脸上闪出一丝淡笑,但很快就消失了,随即面对我的是一副很冷的面孔,使我满心的欢喜顿时凉了半截。李亮站了起来,把手一摊,对我下了逐客令说:“你改天再来玩吧,我现有急事要处理。”

我立即起身和他告别。一路上在悻悻地想,几年不见了,李亮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是厌弃我这个卑贱的`钢筋工了吗?转而又想,可能他是真的有急事吧。这样想就想开了。

培训结束后,我特地去拜访了李亮。这次他倒是较热情,把我带到他新分的住房里,从杂乱的新家具抽屉中摸了瓶桔子汁递给我喝。他对我说,他要结婚了。女友是省城一家公司的文员,还掏出她的玉照给我看。

“雄哥,我和小冯的喜日子定在下个月的二十二日,到时候你来喝喜酒吧。”李亮一脸笑意地对我说。

我点点头,从皮夹里拿出一百元钱,递给了他,说:“我没钱,这点礼钱请收下吧。喜酒是吃不成了,这么远的。”我倾囊送了一百元礼金后,身上只剩下二十元钱的车费了。

我本想在这天与李亮好好地聚一聚,喝杯酒,谈谈心的。跟我一起培训的几个同事都回家了。我留下来就是想跟他说说话的呀。可李亮收了钱,脸色马上晴转阴,没有半点想留我吃饭的意思。我火了,那瓶桔子汁连碰都没碰一下,就和李亮告辞:“我要回去了,下午坐汽车回家还来得及的。”

他搓着手,仅仅把我送到他两室一厅的房门口,打开防盗门,淡淡地说了句:“以后来玩。”就转身回到里屋去了。

那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是李亮的结婚喜日子,我没有收到他的请柬。

第二年我结婚,我写信告诉了他,他没有回信。

又过了几年,李亮的几个兄弟都去了省城。听说都混得不错。弟兄们要把两个七老八十的父母接到省城住宅区,在老家的房产要卖掉。为处理老屋的事,李亮和他的兄弟都赶在春节前回老家来了。我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地赶紧去见李亮。

我家离李亮家约一箭之遥,穿过弯弯曲曲的酱油巷,拐上石板小路,走不多远就到了李家院子。

多么熟悉的李家啊,门前的那棵香椿树已长得一抱之粗了,进门的青坎石已被踏磨得青光可鉴。这里留下我和李亮儿时的足迹和故事。我轻轻地推开房门,见李亮和他父亲坐在火柜里烤火,他扫了我一眼,说:“上来烤火。”懒得起身。

还是李亮的老兄热情:“李亮,你的老同学来了不接待呀。你买回来的糖呢,快拿出来给他吃呀。”

“糖是买回来给父母吃的。”李亮冷冷地对他老兄说。

这句话把我气坏了。李亮,我来这里并不是冲着你几块糖果来的。你是知道的,我从小就不爱吃糖。如果你还记得我们的友谊,你会记起我的这个习惯,决不会说这个话的。其实我是想在家乡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多年的友情,倒不如几片薄薄的糖果呢?想到这里,我气愤地没有告辞就转身一甩房门,冲进寒风里。

我最后看一眼李家门前那棵高大的香椿树,看它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丫在风中瑟瑟地抖颤着。我猛然记起小时候我爬树摘春天的香椿嫩叶的情景。李亮举着竹竿帮我打落一茬茬香椿叶。香椿叶炒鸡蛋,是我最爱吃的一道菜。

香椿叶是佳肴,老了却吃不得了。我和李亮的友谊,莫非就如这棵凋零的香椿树,年少时纯真,长大以后就苦涩了?不堪回首啊,让家乡寂寞的小巷尘封这一段记忆吧。(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zuowen/10978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