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在每年5月17日开展纪念活动。
今年是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45周年。国际电联理事会在其20XX年会议上通过了“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庆祝20XX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这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遥相呼应,旨在使信息通讯技术有助于城市中心不断增长的人口享有更美好的未来。
从19世纪30年代,随着电报的发明,,信息的传递方便、快捷起来,用电磁系统传递信息的电信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人类也因此进入了电信时代。电信经历了电报、电信、数字通信、网络等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到今天,电信已处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对我们同学而言,电信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通过电话与他人联系,遇到困难时拔打110求救,发生火灾拔打119报警,病人发病急于送往医院拔打120急救电话……在学校,我们通过家校通向家长发送各种信息,有事及时和家长联系。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快乐游戏,开展研究,与远在异乡的亲朋好友聊天,真切感受到天涯若比邻……
今天,手机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我们身边,不知节制的使用手机的现象很令人担忧。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了课堂,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看电子书,听音乐,上网玩游戏,有同学还对发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这些同学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身边同学的学习。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作弊。还有就是攀比,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更新,外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同学的心态,等等。可见,手机带进校园对同学的影响是很大的,对此学校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严禁同学在校内使用手机。如同学确实需要联系家长,可通过家校通账号免费拔打校内走廊上的密码电话,也可以和班主任联系。
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的学习,我们在此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1、不要携带手机、MP3等进入校园,以不带手机为荣,以不互相攀比为优良品质。
2、学校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委、班团干部应率先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不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3、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以各种理由索要手机加重父母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4、讲正气,树新风,敢于对身边的不良现象说“不”,对影响我们学习的同学,不姑息,不迁就。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积极了解、学习、利用和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技术,积极推广、加工有益信息的使用,同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努力去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谢谢!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镇江市绿色学校的检查验收了,这是本学期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同学们,我们都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文明素养、环境意识是不是都达到要求了呢?是的,我们看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进步,看到了学校的发展变化,但我们不能不指出来,仍有少数同学,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公德意识,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我们所倡导的绿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淡簿。学校规定,在晴好的天气下,上午两节课后至下午第3节课前,教室内不得开灯。但仍时有班级违反规定,甚至开无人灯、无人电扇。还有,同学们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可浪费粮食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二、卫生习惯尚未养成。
主要表现在:
1、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值日制度不能落实,一些班级值日生缺乏责任心,保洁区的打扫不认真、不及时。
2、乱抛乱扔。教室地面的纸屑,校园里的食品包装袋等时有发现。少数缺乏文明教养的同学,经常从楼上向楼下砸粉笔头,将废纸、杂物从窗口扔出,而负责倒垃圾的同学不是按规定将垃圾送到教学楼后侧的垃圾箱里,而是随手倒进附近的果壳箱,经常造成垃圾满溢,破坏了校园环境。
3、厕所卫生
在这里,我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教学楼厕所的卫生状况满意吗?既然不满意,那么你们是否想过,这种状况又是谁造成的呢?这里,我要向同学们重申厕所管理的相关规定:
(1)大便后便纸一定要放入纸篓,以免造成堵塞。同时不要忘记放水冲洗。
(2)男生严禁到大便池小便。
(3)洗手时注意不要弄湿地面,保持地面干净。
(4)拖把用完后必须洗净、整干、挂好。
老师们、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全力以赴迎接镇江市绿色学校的检查验收,学校将对各班加强检查,对少数不道德、不文明同学的行为,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同学们,我们应当懂得,你浪费水电、浪费粮食,给国家、集体、家庭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丢掉的是你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你不讲文明、乱抛乱扔,给校园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你失去的是你的良好形象和做人的尊严。
同学们,在我们全校全力争创绿色学校的今天,让我们牢记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我们不变的誓言:我们和别人不一样!让我的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让我的文明素养成为附中的名片!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当我接到这个话题,我的心砰然起伏,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我的脑海中猛然出现这样的一个人。他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心中有祖国,心中有党,心中有战友,心中有父老乡亲。他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处处想帮助别人,始终将帮助别人,给人方便,给人带来快乐而感到快乐。也许你已经猜出他是谁了?对,他就是翻身得解放的雷峰叔叔。在这个世界上,像雷锋叔叔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第一,心中有学校。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完善的设施既是同学们学习的乐园,又是生活的天堂。所以,我们要关心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学校因你的呵护而更加美丽灿烂!
第二,心中有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历来人们往往将老师与父母联系在一起,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心情与父母对子女的心情是相似的,那就是老师和你们的父母一样深爱着你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生活得好,学习得好,健康地成长。所以做学生的应尊重老师,理解老师,最起码的是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第三,心中有同学。同学意味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甘共苦。怎样才是心中有同学呢?首先在上课时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为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应时时处处关心帮助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在帮助同学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成就自己。还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美好行为影响、感染、教育同学。
亲爱的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和谐,美好上进的大环境中,我们更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让这种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荡漾,永远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闪耀!
上一篇:爱我们胸前的红领巾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走路也要有“规矩”》
一听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一定会感到可笑,“别逗了,走路谁不会呀!”这里讲的“走路”是讲过交通路口时应该何时走,如何走。
常言道:“马路是虎口,大意祸临头。”有的小朋友在马路上玩耍、游戏,甚至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这正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马路是虎口。南京某小学二年级学生王诚就是在“虎口”失去了一条腿,留下惨痛的教训。
一天傍晚,王诚瞒着爸爸妈妈溜出家门找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一个小朋友在前逃,王诚在后追,不知不觉中跑到了一个交叉路口。被追的小朋友怕被捉住当“俘虏”,就飞快奔到了马路对面。王诚一心想追上他,也急急地冲过马路。就在这时,一辆货车驶来,司机发现了他们,虽然马上猛踩刹车,但由于距离太近,货车右后轮仍然碰到了王诚的双腿,他倒下了,鲜血流了一地。后来王诚虽被及时送到了医院,但由于伤势太重,当天夜里,医生们作出了截除他右腿的决定,如不这样做,一旦伤口恶化,性命也难保。王诚虽然活了下来,但右腿却失去了,从此,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一块蹦蹦跳跳地玩啦!
可见,遵守交通规则是多么重要啊!因此我们要做到:
1、决不能乱穿马路。有的同学认为乱穿马路没啥关系,反正驾驶员会刹车的。请注意了,汽车不是一刹就停的!其实,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车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路。就像人在奔跑中,突然停下来,还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冲出几步一样。何况还有可能驾驶员不注意、刹车不灵、操作失误等等。所以,乱穿马路是十分危险的,不少血淋淋的交通事故就是因为行人乱穿马路造成的。血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2、不在车前车后急穿马路。有人总是喜欢在汽车前、后急穿马路、这是很危险的。驾驶员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被称为“视线死角”。要是有人在车前车后驾驶员眼睛看不到的“视线死角”内急穿马路,就会造成车祸。所以我们横过马路前要注意左右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后向右看,当看清没有来车时才能横过马路,请注意,这只是针对没有红绿灯的道路。
3、要认识交通标志:红绿灯、斑马线、注意车辆、危险等标志。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定,行人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必须靠路边走;横过马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斑马线)的地方,注意来往的车辆,遵守交通信号指示灯或交警的指挥,在通过未画人行横遭的马路时,不要突然改变行走路线,更不要突然猛跑、后退;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适、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
每个小朋友都应懂得交通规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维护交通规则的好少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爱国精神重拾传统文化》。同学们,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中就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它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又成为人们法定假日,我们更应该了解它厚重深远的文化内涵。
首先,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岁时节令,清明节反映了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农耕文明。
其二,作为传承了2500多年的民俗传统,清明节凝结了中华民族祭祖敬先的文化精华。据专家考证,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有固定节日祭奠祖先追思故人的民族。它使中华文化更重亲情,敬老爱幼蔚然成风。
其三,清明节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旅游、休闲生活的文化平台。清清明节正好在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东风送暖万木争春的时节,人们在外出扫墓祭祖思亲的同时,也在郊游踏青娱乐健身,这也是中华文化千年不断的传统,清明节也因此拥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四,中华文化中的诗词书画有相当多的内容都是以清明节为对象的,清明节文化作品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据统计,涉及清明节内容的唐诗有300多首,宋词500多首。从白居易、杜牧到李清照、陆游许多名家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清明节是我们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悠久丰富的历史,凝结其中的文化精华,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孔子名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公元前551年10月27日诞生于春秋时代的鲁国(今山东曲阜)。孔子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的学习志向,开始走上了自学的道路。他不仅刻苦努力,认真读书,而且虚心好问,他的许多学问是他随时随地向别人请教得来的。他问过有名的学者,也问过普通的农夫;他问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问过梳者小辫的孩童;他还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能够“不耻下问”。从这当中,他体会到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
毛主席说过:我们要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因为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是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小养成这种勤思善问的好习惯。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jianghuagao/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