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教书心得

2024-07-18 教书心得

教书心得必备12篇。

当我们内心有千言万语想诉说时,我们最好总结记录一下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写心得体会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认真筛选泡泡演讲稿小编选择了题目为“教书心得”的文章,请您详细阅读该文!

教书心得【篇1】

柯群娣语文老师

湖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优秀教师。20xx年获鄂州市语音教学竞赛二等奖。现任大冶聚龙外国语学校601班班主任。教学格言:

“天下大事要办细”,教育要办细!教育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大冶市期末考试语言、数字、英语平均分均居全市第一。

从假期前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心里就有了一个问题:“不当老师我能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那些专业的匠人,把一份事情从内心里去热爱和做到专业、精益求精,变成独一无二的匠人,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而是专业的教育者。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整个寒假,我零碎地读完了这本书,画了个圈,画了草图,做了读书笔记。现把一些感受写下来:

不要做一个怕吃苦的老师,要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人生永远不会贬低

年轻的老师,不管你遭受什么样的失败,你都不会贬值,只会欣赏。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只有失败才能给你带来进步。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作为一名教师,你不能轻易放弃,用坚定的目标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五年后不要放弃。为了奋斗的目标,坚持五年,你将成就自己的教育天空。这五年里,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

首先,在这一点上做好自己的特色,然后移动或扩展。

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第二,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第三,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第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第五,试卷编制能力。

只有具备专业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工匠”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的工作,既需要经验的支持,也需要智慧的决定。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

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地说,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教书心得【篇2】

吴菲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吴菲老师通过这本书传播的是一种人文的教育思想,他关注的是人和人的生命的本质的教育,他对对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和填鸭式的教育,提倡人性教育和生命教育以及爱、善良、感恩、独立以及敬畏生命等等的教育理念。

他说:要想让学生成为有崇高精神和理想,具有科学主义精神的铁骨铮铮的人,就需要在我们的教育战线上有敢于“坚持”的老师。尽管在社会上,一些势利、庸俗、平庸的功利主义者已经渗透进了所谓的学校净土。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迷茫,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被一些小事压垮。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条价值的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不与**与无聊为伍,其实不要求你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守住的却是自己的人格尊严。假如有更多的人起来自觉地坚守价值底线,守护一己之信念,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有些微希望,**就不会如此猖獗。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跪下并且我们教的学生也在跪下,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也会跪下吗?一个国家的崛起,最重要的标志是每个国家的个人独立和尊严的崛起。

吴菲老师说什么是教师?教师就是一个和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生命!我们也是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个体,我们不要去做什么燃烧了自己又去照亮别人的蜡烛,两头着,我们要在奉献的同时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不能跪着,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有独立思想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比如:女大学生自杀)这种事情会不会被外国人嘲笑?中国人越来越缺少的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意识到了吗?我们应该如何做?

吴菲老师的这本书就是呼唤我们这些老师,要还原教育本质,教育我们的学生们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懂爱恨、懂尊重、懂真诚、知廉耻、会分享、会合作的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不能跪着,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台复制的机器或是应试教育的奴隶,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美丽的人。最后吴菲老师说:

“我美丽,因为我有思想。”

教书心得【篇3】

拿到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随手翻了翻。感觉语言平淡无味,太缺乏文采和思路,尤其是看了他的序和个人简介之后,更是失望。一个70年代的大学生能有什么文学功底。要说有知识功底,只能是建国初期的那些人才们。从1980年到,中国的文艺一直处于低潮阶段。虽然说现在学术氛围又有所加浓,但谈文艺复兴还言之太早。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就更没有什么力度了。于是,随手把那本书就仍到了一边。

直到前些日子,我无意间的在郑州的各大书店,都见到了这本书,才感觉它似乎有些分量,拿来读下去,顿觉爱不释手。读着书中的文章,我常常会被吴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与痴情深深感染。

在这本书中,吴老师就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是教育青少的主要场所,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学生人榜样,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应该具备创新意识批判精神;要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就应该时时铭记自己是一名教师,不请家长办事,不收家长礼物,这样才能无愧地站立于讲台之上,理直气壮地跟学生讲做人处事的道理;在他眼中,名校不是靠培养几个厅长、处长,通过层层关系浪得虚名,也不是请几位特级教师装点门面,然后对外大肆宣扬,而是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家长的信赖,有一定的特色,而不做盲目的“追新族”;校长也不应该只是一种官衔,更应成为一名学富五车的教育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不能只为了搞钱,成为人们心目的“钱校长”;家长肩负着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有些家长喜欢到学校找岔,总是学校老师的这个不是,那个不对,搞得教师无心工作,他认为家长应该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及育人方法,而不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对立者、盲从者;社会是个大家庭,在成人世界里,有许多黑暗的、不堪入目的现状,不能让学生过多的效仿,例如,“官场陋习”、“礼尚往来”等,这些已过早地在校园内蔓延开,在经济日益澎胀的今天,这些成人世界里的丑陋现象越演越烈,如此严重毒害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这本书中,我依稀又看到了做一名教师从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曾经暗淡过多少本来是欢乐的日子,又曾经冲逝着多少教师的款款情怀。岁月的梭子带走了一批批年轻而富有的教师的心,使日子如此索然无味,使岁月如此暗淡无光。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一种有尊严的理性的教育。那么,教师,也是一种尊严,也是一种教育,一种从容的教育。

又如我,八年的教学生涯,六年的毕业班。每天清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匆匆的洗漱完毕,而后义无返顾的踏进茫茫蒙蒙的晨色中,迎接着清晨最灿烂,最明媚的一束阳光的到来。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人的欲望都是一样的。小洋房,小轿车,我也想有;闲暇之余,喝茶,登山,闲逛,我也想有;朝八晚五的正常的工作体制,我做梦都想享受。可是,我很清楚,我不能。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也许,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因为我们是教师。

可是至少,我们的生活是平静的,坦然的,从容的。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因为我们对于孩子们的那份负责和对于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用认真,踏实,敬业,进取成就着我们工作的基石。

教师的责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这就是一名教师从容朴实的人生。吴非是,我们大家也都是。

我们都可以从容的生活,从容的工作!

教书心得【篇4】

爱也体现在耐心上。管老师在书中谈到了耐心,即对后进生进行什么样的耐心教育和指导。一班后进生最让老师头疼。这些学生喜欢打闹,学习不认真,成绩也不好。老师总是要想转化他们,但这些学生顽皮得很,很多的老师会失去信心,但管老师能做到对后进生的转化有足够的信心。

那么,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来对待学生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我们班里的李明昊可以说也是非常出名的。

刚问完问题,你再问他一次,他还是不知道什么!叫他去办公室宣讲。 第二天情况有所好转。 第三天还是一样。很长一段时间,他麻木了,老师也麻木了。

后来我给李明昊的妈妈打**,他妈妈说老师曾经奖励过他一只棒棒糖,他在家放了好久都没舍得吃,说是老师奖励给他的,要好好放起来。我听了之后良久无语,是啊自己一个微不足道的棒棒糖就让孩子高兴许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耐心一点呢!我们把说过的话再说几遍又何妨?

看到孩子们进步,我们不高兴吗?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对孩子们更有耐心。他们都很棒!

教书心得【篇5】

峙口小学刘素珍

《不做教书匠》,其实,对于这本书,我刚开始并没有什么阅读兴趣,谁知,读着读着,它就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中。书中的文字好像有了魔力,深深地将我吸引住了,管建刚老师的话语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让我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一个问题就蹦入了我的脑中:教书匠和教师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匠”在我的认知中是对于那些手工艺者达到一定境界的人的称赞,为什么到了教师这就要否定呢?

带着疑问,我走入了书本。

从学生到教师,我对于自己的这个新身份以及这个身份背后的深层含义,一直都没有去深入思考,我只是想要“授之以渔”,抱着这个想法,我努力加入到了教师的队伍里。那么,我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教师呢?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回顾自己踏上岗位之后所做的一切,越想越心惊,原来,我一直做着教书匠的事却顶着教师身份,对此,我深感惭愧。

幸运的是,我拿到这本书,读了这些单词。幸运的是,我还年轻。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这本书,你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多,那就是“年轻的教师”,对于年轻这个词语,我是既讨厌又庆幸。

年轻,说明我资历尚浅,缺少生活阅历,同样也缺少教学经验。因为我年轻,所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步入岗位后我每天改作业、上课、备课、检查,无限循环,别人下班去休息了,我还在办公室和作业、教案作斗争,常常很迟才离开办公室,在别人眼里我是很认真了,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做的这些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在班级管理上也是不得其中的要领,我曾经一度的被这种挫败感包围,甚至怀疑自己这个选择是不是做错了,还好我周围有着一群经验丰富、有合作意识的“良师益友”,在我感到困惑,遇到难题时向我伸出援手。当我在备课时遇到瓶颈,他们就会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介绍给我,并向我推荐相关的资源,让我的课堂不再是自己闭门造车完成的;当我为我的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而苦恼时,我的合作老师会帮助我提出建议,帮助孩子们一起成长;当我在面临班级意外事件而感到手足无措时,他们不是直接告诉我要怎么做,而是先让我镇定下来,在我做得不周到的时候提醒一下我,把细节处理好。

我年轻,缺少很多东西,但我不能以此为借口。我想用它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勿忘初心,不要让它在我的心中淡去。

年轻意味着我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多的可塑性。正如书中所说,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有三种状态:

一。把教育作为学校的事情来做;

2、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3、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来做。

看到这段文字,我不禁将自己的现状与之进行对比,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兢兢业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在外界的强迫下去做的。关先生的语言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提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提早开始改变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成为怎样的老师?

我希望是第三种。如何才能做到呢?管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要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

说到这里,我不禁要感慨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方向、方向感这些词语仅一字之差,却包含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前者是外界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后者却是源自我们内心的,只有我们发自内心、主动地去做这些事情,他们才会有意义,我们的付出才会让自己收获幸福。现在,我努力做到少说话,多做事,让自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我现在每天都按照自己给孩子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到校时间,看课外书,一些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些东西并不是靠嘴巴说说就可以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只有自己先做到这些,孩子才会逐渐的向我看齐。

在空闲时间,我会看一些关于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有关的书,时间在进步,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如果不能及时提升自己,那么,我又有什么资格站在这三尺讲台上呢?既然要“授之以渔”,首先自己一定要掌握这个“渔”,这是身为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明确自己的前进方法,以身作则,从最小的事情开始,遵守学校制度、和孩子一起看书,不断提升自己,用内心的准则去约束自己的行为。管建刚老师说得好:“不抱怨,不欺诈,不拖延,也不希望他人这么做。

更多的阅读,更多的实践,更多的研究,更多的驱使别人这么做。”在教师的成长之路上,让自己摆脱教书匠,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时刻谨记:

因为年轻,所以勿忘初心!

教书心得【篇6】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走进这本书,看管老师教我们如何“不做教书匠”。第一章要求我们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管建刚老师说到“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它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被消耗掉。

” 许多年轻人满怀着远大的抱负投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来,可真正工作了却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大。于是他们开始动摇自己的教育信念,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开始在目标混乱中徘徊,消耗着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及至过了浮躁的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老师,多么可怕,多么悲伤。

我想说年轻的教师啊,既然我们已经走上了教育这条道,就让我们坐定“教育”这把椅子,用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出彩教育,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在第二章中,我们被要求做一个有节制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自由,不喜欢被约束,可是真正的自由都是以自律为前提的呀。

规章制度只是遵守者的一种形式。它们的存在只能使管理者在证据的基础上肯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价值。纪律就像一块石头。如果你背着它,会很痛的。如果你把它放在脚下,它会帮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所以老师们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让我们从自我约束开始。在第三章中管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责任感。

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唤醒人的良知。失去责任感不仅会失去自身的发展,也会失去必要的人的良知。作为一名教师,一旦失去了责任感,就会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中的麻木。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最大最好的责任感就是尽快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

只有发展好了,才能真正对学生负责,对学生负责。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勇敢地前进!在第四章中管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

拥有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拥有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不断追求进步是对生活持积极态度的表现。那如何做一名有上进感的老师呢,管老师告诉我们第一要用好残边料角的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因时间短小而不珍惜,这样集腋成裘,积少成多,残边料角的时间也能有大作为。

第二要在业余时间上下功夫。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一个人的命运是在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决定的。

如果你在一天的这个时候上网,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资深的网民;如果你每天都在这个时候玩游戏,你可能会成为游戏的主人;如果你在一天的这个时候学习,你可能会成为一名著名的老师。所以老师们让我们珍惜点滴时间,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这样的话,“优秀”会有的,“先进”会有的,成为名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在第五章中,管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名奋斗的教师。

管老师说到一个教师要想做到非常杰出,或许是需要天分,需要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是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成为在一定范围、一定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则是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达到的。人的追求,起初都会热情洋溢,但最难的是中间那段奋斗,那段需要‘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的坚忍岁月,这段日子确实会有很多困难,确实会发生很多意外,但是所有困难加起来,都不如我们能够想出来的克服困难的办法多,最可怕的困难和障碍不在外界,而在我们心中,在于我们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与永不言弃的斗志!所以年轻的老师不用担心,只要我们能忍受寂寞,永不放弃,不断奋斗,我们一定会收获自己的果实。

第六章,管老师告戒我们要做一名专业的教师。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是有一定的学历,谁都能成为一名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好像是个人人都能胜任的角色。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给人以医生那样的专业形象?也许别人不重视我们的源头,是因为我们自己不重视自己,大众不把教育的神圣当回事,其源头,正是我们教师不把教育看的神圣。教育,当所有的老师都尊重它,把它视为同一个神圣的生命时,其他人就不得不尊重它。

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到了,教师的专业形象自然就有了。在第七章中,管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亲和力老师。正如我演讲题目“教育应该是一朵带笑的花”。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尊严的人、公正的人、公正的人、自信的人、真正的人和美丽的人。世界,说到底是因为人的美好而美好,因为人的眷恋而眷恋。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你越投入,付出越多,越是深入其中,工作就越有价值,你就越有快乐。所以老师们让我们投入的工作吧,投入之后你自会体会到教育的乐趣,自会快乐起来,自然就会成为一名有亲和感的老师。

在最后一章中,老师引导我们成为一个聪明的老师。理想的教育世界是一个爱与智慧的世界,理想的教师就是爱与智慧的使者,他拥有爱与智慧,他慷慨地付出爱与智慧,他在爱的付出中收获爱,他在智慧的付出中收获智慧,他在教育的世界中收获人生的境界。教育是最具创造力的工作。

教育一旦异化为单纯的“手”的工作,教育和教育者也就走上了一条无趣的不归路。教育是一项智慧的工作。工作之前用心,工作之时用心,工作之后用心。

用心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所以,让我们努力工作,让我们建立自己的爱和智慧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很幸运能成为一名教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有血有肉、思想丰富的个体,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难道还有比这样的工作更令人激动,令人兴奋的吗?

亲爱的老师们,不管未来如何变迁,让我们坐定这把叫做“教育” 的椅子,用心去做,投入去做,充满勇气的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生最好的行动。当我们专心工作时,当我们按照老师的话工作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快乐。那时候,我们一定会明白,我们的祖先把教育比作太阳下最光荣的事业并不过分。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演讲。 “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教师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时,教师的幸福就是学生幸福的总和。

”教育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去工作,带着微笑去工作,用心去体会幸福就在身边的感觉吧。

教书心得【篇7】

教师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暂不说我们有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单单是每年将近三个月的长假就足够让其他上班族们眼冒金光。可是,只有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真正带上教师这顶神圣桂冠的时候,我们才明白,这将近三个月的长假真的来之不易,因为剩余的九个月老师们几乎都是处在透支的状态下。累,身体累,头脑累,心更累。

老师们之间打招呼的方式不是“吃了么”,而是“今天累么”。教师职业病的种类似乎也比其他行业更丰富一些,颈椎病,肩周炎,咽炎,静脉曲张等等,而这些,在教师队伍里,那都不算病,如果哪位老师身上没有一点这些毛病,那她上辈子一定是天使。

教师累,学生难道不累么?平心而论,学生也累,一天中,他们要不停地汲取各种知识,即使科目不同。就像一桌各式各样的水果,即使味道不一样,吃到最后也怕平淡,只能撑下去。

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把这些水果经过再加工,通过不同的烹饪方法,留下孩子最感兴趣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孩子营养够了还不至于撑着,知识点掌握了,还不至于太累。说起来容易,但实施起来更难。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疲惫疯狂的老师了。

直到假期里遇到严育洪严老师的《怎样教书不累人》这本书,我对于教书这个复杂事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授方法上也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豁然。我曾经肤浅地认为累是因为教得忙禄,可是严老师告诉我,累不只因为教的忙碌,还因为教得茫然,教得盲目,教得莽撞。原来导致自己累的原因有这么多而我竟让还不自知,着实惭愧。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因,严老师提供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实施性很强的方法。严老师关于“授人以几个‘yu’”的观点让我颇感兴趣。我们常说,在教育中,教人钓鱼总比教人钓鱼好。

但在严老师看来,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水平。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这是要让学生好学,授人以欲不如授人以娱,这是要让学生乐学,授人以娱不如授人以愚,这是要让学生勤学,授人以愚不如授人以遇,这是要给予学生机会,授人以遇不如授人以誉,这是要给予学生赞扬,授人以誉不如授人以羽,这是让学生产生思想,授人以羽不如授人以宇,这是要让学生觉悟到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这些才是教育的更高层面。老师们之所以觉得累,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较低的层面庸庸碌碌,孩子们不知道整天学习这些烧脑的东西是为了什么,为了跟老师交差还是为了不负家长的期望?

所以他们也很累,他们一旦累了就会搞出各种让老师应接不暇的状况,老师就更累,于是这个命题就进入死循环了。所以,感谢严老师让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教育层面上考虑教育问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师们也曾有过坐在凳子上听很久很久讲座的经历,内容丰富,语言诙谐还好,但凡碰到枯燥无味的讲座,那真是煎熬,腰酸背疼腿抽筋啊。我们还是成年人。如果我们是活泼的孩子呢?所以,孩子在学习中一定要调动他所有的感官,哪怕让他眼、耳、手并用也不要让他坐在那里眼神发直,此时他所有感官的敏感度已经降到最低了,他无法学习。

一节课下来,他也很累,无聊也是一种负担啊,课后是不是还要给他个别补习?那我们累不累?又进入死循环了。

所以严老师说,一定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关于怎样教书不累人的问题,严老师还说了很多,比如引导学生**,孩子们自己做的第一顿饭吃起来总是特别香,道理是一样的,老师把现成的知识喂给人家,人家可能还不稀罕呢。再比如**学生的认识,把文字性的知识点用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孩子们一定是感兴趣的,因为他们喜欢美术课很大程度上会超过作文课。还有比如激发学生的挑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我们确实该给孩子适当进行“狼”的教育,走出校园,他们应该是一匹优雅的狼而不应该是一头待宰的小羊。

最后,严老师启示我们,等待学生的步伐,拿出牵着蜗牛散步的心境,拔苗助长似的教育无疑会让老师和学生都陷入无休止的疲累。

教育对象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方法必然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严老师的研究确实给迷茫中的我点亮了一座灯塔,让我把前方的路看的更清晰了一些,原来,我前方的路竟比我想象的还要远得多。

教书心得【篇8】

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幼儿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幼儿的表率。

二、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要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

三、教师的文明动作行为也是影响孩子的行为因素。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爱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呵护和培养。只有幼儿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学习进步,作为老师才能真正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书心得【篇9】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__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教书心得【篇10】

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和教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

教书心得【篇11】

读书心得

读《不跪着教书》反思教学“失”录

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田振霞

内容摘要:“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就不要跪着教书”,对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要“不跪着教书”就必须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垫高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交流,关爱学生,同时也要坚持原则,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用自己的铁骨丹心去塑造孩子的人格。

近日再次拜读了全国特级教师吴菲老师(原名王栋生)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感触颇深。其中写道:“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看到这句话时,想起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

千百年来,“严师出高徒”成为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理论基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容易导致老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关爱学生,而这种生硬的爱,又容易导致学生自卑感重,依赖性强,胆小怕事,个性压抑,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缺少心灵呵护,没有思想尊重的关爱太沉太重,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能承载得了吗?他们能从内心深处接纳吗?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但不意味着教师要“跪着”教书,特别是在原则性的问题面前。

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尝试“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时刻怀揣着一颗“尊重学生的心”,做一个学生可信赖的大朋友,悄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我在班级进行过现场调查,绝大多数学生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应“亦师亦友”,事实证明这样的师生关系的确有益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我曾经和一位“双差”学生进行两个小时苦口婆心的交谈,之后这个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几年后这个学生告诉我:是老师在那次谈话中谈起自己的一段爱情经历让他油然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产生某种信念改变了自己。老师的一次倾心长谈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沐浴了一种无话不谈的朋友般的温暖,产生被尊重后的感动,最终“产生了信任改变了自己”。

这段教学经历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学生需要走进自己的课堂,为教师奉献平等的爱心。学生是一面镜子,老师作出了深情的奉献,会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相应的真情回报。

当学生不知所措时,教师是他们思想火炬的点燃者,在他们迷茫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洞察力;在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做他们前进路上的向导,陪他们一起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当他们快乐或痛苦时,做他们忠实的听众,分享欢乐和悲伤。我们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不由自主的爱,它是一句真诚的提醒,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次心灵相通的交谈,这其中都充满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

二、垫高孩子,平等对话

但有时“蹲下来”教书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蹲下身子,平等的内涵停留在孩子水平,与其“蹲下身子”不如“垫高孩子”。这是针对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情境而进行的反思:一天,我在台阶前与一学生谈话,学生的个子很矮,为了和我说话,他不得不仰着脸。

看着他吃力的样子,我蹲下身子,以便和他进行“平等对话”。没想到他突然跳上台阶,站在我几乎可以俯视的地方。当我问他为什么站得这么高时,他简单而严肃地回答说:

“站直了好和你说话呗,你可别把我当小孩子!”乍一看,这不过是件寻常小事,可是细想,他这样做也蕴含一定的道理。蹲下身子,强调的是**与孩子平等,是**采取主动地姿态;垫高孩子,强调孩子与**平等,突出孩子的主动性,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具有主动精神的孩子,垫高孩子与**对话,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促使老师把孩子当成朋友看待,享受**的礼遇,如尊重、信任、文明礼貌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使孩子逐步走向成熟,学会尊重和信任别人。

三、依法执教、依法治教

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但并意味着教师要“跪着教书”,特别是在原则性问题面前。正如吴菲老师所言: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形式下跪,我觉得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师的词典里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语。

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尤其是针对校园事故、各种**和**对学校的负面报道和影响、某些“低素质”家长的错误观念等,无形之中把老师推到了“弱势群体”的行列,这的确束缚了老师的手脚,使老师“讳疾忌医”,在教学中抱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不敢或不愿意“管学生”,有时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做一些“花架子”博得领导、家长的所谓支持、理解和学生的欢心,这势必要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及孩子的真正成长和持续发展。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爱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只有爱生是不够的,还应教育学生从内心中尊师,尊师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在现实社会中,会有学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其他学生,甚至破坏学习环境和秩序。

因此,师爱并不是解决师生关系的唯一灵丹妙药。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要依法执教、以法治教,教师也可以用惩戒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惩戒要有“度”,这个“度”就是法律,不能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身体、损害学生心灵。

教育就是诗歌。教师一辈子都在为教育写诗,但只有坐直了才能写出壮丽的诗篇。回想当年初涉教坛时遇到的几多不如我意或违背教育良知的事情,“青春年少”的我均能用脆弱的肩膀进行着“可笑”的抗争,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在未来的教坛生涯,面对现实生活中对教育教学不够礼貌的现象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面对那些有着极强可塑性的天真孩童,我坚信自己绝不会做跪着教书的教师,应该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重自己奉献的砝码,用自己的铁骨丹心去塑造孩子们高尚的人格和“侠肝义胆”,成为真正的“中国脊梁”!

教书心得【篇12】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耕田,八面无书,九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比如:早上到学校,进到班里,看看学生是否都到了,如果有人没来,原因是什么?

谁没有完成作业,为什么?课间休息时学生们吵架了。他们需要调解等等。虽然都是小事,但这些小事是我们老师的日常工作,通过这些日常小事教育学生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两手空空。

因为他们总是在比较,总是认为前面有很多机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所以一次又一次错过机会。直到此时,**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

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习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别当老师,做一个辛勤的园丁!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86427.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