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2024-05-30 舌尖年味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作文是一种让我们思考生命意义发现真善美的重要方式,写作文可以缩进我们之间的距离。有时好的作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栏目小编在众多网络文章中认真选择了一篇优秀的“舌尖上的年味作文”,欢迎浏览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

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的记忆。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就不曾闲过。“二十三,祭灶官”。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踪影,他们都在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锅台旁的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东西吃多伤脾胃,会在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就着柴火烤熟,这样的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的香味还在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就到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饭,吃的那就更多。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的,那时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像“年鱼”和“鸭胗”。这些菜烧好后,平时是不端出来的。即使年夜饭时,它们的出场也只是为做做样子。外婆说,这样的菜是拿来招呼客人的。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的弟弟看着眼前的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在忍不住,伸筷子夹几次,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狠狠的批评弟弟。后来,长大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拜年。我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会得到一些好吃的,几颗糖、一把瓜子都会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上午跑下来,我们总是会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们会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纸都会被夹在书本里珍藏着。

元宵节那香糯的汤圆下肚后,年味就慢慢淡起来。外婆会笑着对我们说:“小舌头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经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萦绕的浓浓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旧。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

新的一年又如约而至。那古朴的村庄比起城镇更添了些许年味儿,村口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院子外传来阵阵鞭炮声,家门口的春联也已更新但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年味其实是凝结在舌尖上的。

虽说今年的春节有些特殊,但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年是必定得吃上一顿饺子的。今天我们家包饺子,我自告奋勇要求参加,妈妈负责调饺子馅,奶奶负责和面,我在边上帮忙。奶奶先是将一些面粉倒入盆中,又端来半盆水,就准备开始和面。奶奶一边将水一点一点的倒进面粉中,一边用手不断的挤压、揉捏、捶打、翻转,没过多久,只见奶奶的手中出现了一个胖胖的面团。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和面,几分钟后我的手已经微微发红,忙活了好半天才将面团揉成形,此时我的手也早已酸痛。为什么要自己和面做饺子皮呢?不直接买饺子皮呢?我将心中的这个疑问对奶奶说了,奶奶应声道:年味、年味,不是自己做的怎么能称作年味呢?

和好面以后,奶奶又把它分成一个个的小面团,再用擀面杖将这些小面团擀成一个个圆圆的饺子皮。此时妈妈的饺子馅也已经调好了,开始包饺子啦!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要包饺子!好,好,好!奶奶乐着点点头,又手把手地教我:首先拿好饺子皮,然后舀一勺馅放在皮子中间,注意,不能放太少,太少不好吃。也不要放太多,太多包不住,搞不好饺子皮还会破掉奶奶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得到奶奶的真传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准备一显身手了。一个、两个、三个我发现我做出来的饺子不是馅太少,像个干瘪的瘦子,就是馅儿太多包不住,好似一个吃撑了的胖子,又或者是口捏不紧。哎,那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排着歪歪扭扭的长队,惹得大家哭笑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没过多久,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咬破饺子皮,那浓浓的肉香和纯美的汤汁就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在我的舌尖上打转,跳起了华尔兹。让我的味蕾与饺子相撞,来了个亲密接触,不禁让我胃口大开,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

那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厨房里传出的阵阵笑声,那全家围坐在一起的幸福,伴着我进入今夜的梦乡

那浓浓的年味儿,以其特殊的方式,伴着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渐渐长大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

穿过盘旋而上的盘山公路,带着昏昏的睡意,到了外婆家。树上路旁,满是雪。

那年那月里的上周村,冷风阵阵,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那是我第一年在外婆家过年。

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糯米,打次糍粑,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买糯米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村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绎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金金啊,你想吃什么,外婆给你买。”外婆带着乡音,问我。我摇了摇头,“我只想吃糍粑!”“好,我马上回家给你做。“

回到家,外婆用把糯米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又把太公叫了过来,准备打糍粑。当蒸熟的糯米被抬过来时,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打糍粑的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如白雪一般晶莹的糯米被倒进石窑,清香在屋中散发开来。太公抡起了特制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长——开始砸向窑内的糯米。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撞击声,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结构,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如玉的糯米团。它巨大的黏性使得太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提起木棰。太公就脱了棉袄,穿着单衣,仍然挥汗如雨。太公打一下,外婆翻一下,这默契的配合,定要几年才能有。

不一会儿外婆便收拾好了,利索的把糍粑掰成几个小团,在上面撒上几颗芝麻,递给了我。热腾腾的糍粑在我口中回味无穷,暖在了我的心里。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我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糍粑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的期待中来临。而不同人的心中,年味又有别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年味是那绚烂的烟花,有人认为,年味是那走亲串门中的压岁钱,有人认为年味是和身在他乡的亲人团圆……而我认为,年味正是那舌尖上的美食。

我的家乡在金寨,金寨过年的美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红烧羊肉、红烧鸡、咸货……一群人围在桌边,品尝着这些美味佳肴。其中,那香色味俱全的黑猪肉,深受我们的喜爱。夹起一块仔细观察,纹理十分精细。紧接着再闻一闻,一股浓郁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再放进嘴中细细品尝,肉质具有韧性,满口都是肉香,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黑猪肉不仅可以红烧,还可以腌制成香肠、腊肉,成为金塞过年不可缺少的一样美食。

除了黑猪肉,蛋饺也倍受人们的青睐,一个煎鸡蛋皮儿,里面像包饺子一样包进一些肉馅儿,一排排金元宝似的蛋饺便呈现在我的眼前。轻轻咬一口,蛋香包裹着馅料的香味,很是诱人,足以与那黑猪肉相媲美。

而在过年的众多美食中,我对蒿子馍最情有独钟,它是由青蒿和在面中再加上一些香喷喷的咸肉所做成的饼,它穿着墨绿色的外衣,让人见了就食欲大增。再咬上一口,一种说不出来的清香环绕你的心头,使你心旷神宜,犹如生活在人间仙境一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盛大的节日当中,我从美食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美食的钟爱程度,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是无出其右的。就拿我们最喜爱、最重视的节日——春节来说,吃,绝对是春节的一项重头戏。

春节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漫漫春节二十余天,几乎每天人人都在各色美食的海洋中徜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各类春节美食,不仅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更承载着我们对阖家团圆、国泰民安的心悦。

腊月一到,挨家挨户开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戏码。妇女们将早早泡好的糯米洗净,放入锅灶中烹煮。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排着队打年糕。只听叫唤声“出锅了!”妇女们将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一个壮士立马抡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边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动糯米团。你一锤,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谐。

大约十分钟后,一颗颗糯米粗糙小子在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个个俊俏的白面书生。光滑的糯米团从石臼中被请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给有着二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了,只见他双手不停地搓,揉,按,面团好像和他很投缘,乖乖地随他折腾。

等到圆鼓鼓的面团化身成长长的条子,只见他拿着一根细细的白线,用力拉紧后,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块糯米团拉成了几块大小长度,宽度一模一样的年糕。流水线似的工序还没有完结,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就要交给我了。

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红水(可食用的)轻轻地印在年糕上,阳光下,洁白的年糕镶着鲜艳的福字,寓意来年日日高。

大人们憧憬着来年的美好愿望。馋嘴的我却一手抓起一块没有成形热气腾腾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韧劲有道,芝麻的唇齿留香,好吃的让我无法启齿。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6

年味是个什么味?不同的人或许内心感觉各不相同:年味是除夕夜燃放绚丽的烟花,年味是一家人尽情地逛公园;年味是一家人团聚后的喜悦心情,年味是贴春联挂灯笼看社戏……但是,在我的心底烙下最深最浓的年味,我想应是舌尖上的年味。

每逢春节,一年忙碌下来的爸爸妈妈,总是会千方百计制作各种富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各种美食,将浓浓的年味与祝福融进美食中,让全家人在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里,在幸福甜蜜的氛围,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春节。

蛋饺子便是我家过年必备的一道奢侈菜肴。蛋皮和肉馅是制作蛋饺子的两大主要原材料,用薄薄的蛋皮卷包着肉馅,让两者融为一体后置于碗盘中,放入蒸锅里隔水蒸煮10分钟便可大功告成。由于制作程序复杂,平时很少准备,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一饱口腹。刚出炉的“蛋饺子”,不仅金灿灿地非常养眼,而且香气四溢,更是饱含着喜庆团圆、辞旧迎新的祝福意味。

年糕也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贵宾”。它多是以糯米或糯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辅料制成的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春节美,好看又好呷。年糕一般有黄、白两色,既寄寓家里金银财宝越堆越高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谐音表达祝富长辈健康长寿之意。

此外,油豆腐也必不可少,油豆腐寓意“又都富”,即大家再次都很富有。妈妈把刚刚出炉的豆腐切成一个个小正方体,放进烧热的大油锅里煎炸,平静的油面立即翻起黄色的水花,不一会儿,白色的四方形豆腐就变成一个个圆滚滚的黄球浮在油面,此时夹一个放进调料碗里沾着辣椒酱油,香脆可口,回味绵长。

春节美食多得不胜枚举。比如,象征“年年有余”的蒸全鱼,香味芬芳,肉质脆松,常常让人过嘴不忘;再比如,象征新年“机会多多”的清蒸仔鸡,不仅皮滑清爽,而且香味四溢。

如此多彩多姿的舌尖上的年味,不仅让我们在享受生活富足的同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舌尖上的年味,真是越品越有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7

说到年,应该没有什么陌生之处,过了腊月二十三春节的彩排后,年,变得分外热闹。

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是团圆的日子。这天晚上吃的饭,是这一年的最后一餐,是团聚的时刻,也是我觉得最为美好快乐的时间。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这句话说得真不错!爸爸妈妈为了备好年菜,已在“仙气缭绕”的厨房里忙碌了一下午,真不知道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天一擦黑,烟花在天幕中绽放,鞭炮声传入了人们的耳里。一道道菜品,终于露出了真实面目,在眼前展现:瞧,那是甜椒炒肉,代表红红火火;看,那碗肉沫豌豆喻为团团圆圆;嘿,这清蒸鲫鱼代表年年有余;喏,韭菜炒肉则象征长长久久……但这之中,最为我所爱的,却是凉拌鸡,它的寓意是吉祥顺利。

“未闻其物,先闻其香”说的就是凉拌鸡,初闻,香辣的气息萦绕于鼻尖,久久不能忘怀。再闻,抑制不住地涎在口腔里跃动,慢慢地垂在嘴边。不仅如此,凉拌鸡还有着公认的高颜值。白白净净的鸡块被码在盘中,以胡萝卜丝、黄瓜丝、莴笋丝作为辅菜,辣油一淋,便给菜增添了喜庆之色。

所有菜都上齐了,一家人团团围坐在桌前,夹起寓意各不相同的菜肴,也为自己做了祈福。我迫不及待地将筷子伸向凉拌鸡,撮一小筷,卷着鸡肉,一口咬下,那叫一个麻辣鲜香。辅菜解了主菜的腻,主菜又使辅菜更鲜,食之还有酸辣相衬,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细细品尝,犹如行走在云端,回味无穷。

于是,除夕从万众期待中走来,又在其乐融融中离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4

人很多的记忆都和味觉联系在一起,而味觉的记忆会是内在的感受,因而也会更长久些。从小到大,舌尖上也积累了些许细碎的滋味,驻扎在记忆中。每当到了某个时候就会跳出来,勾起你记忆深处的记忆,勾着你去回味、去寻找、去想念。

孩提记忆里,那时天天想着的就是糖果了。那味儿酸酸甜甜的,吃上甚是甜蜜。还有那糖纸,五颜六色的,那时好像还当收藏来着,但现在已没有了,想必是物是人非……

还记得,小时候想吃糖想得要命,一天到晚都想着,什么水果糖、奶糖、棒棒糖、巧克力等等都尝了个遍。正因如此,惹来爸不少责骂,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少吃点糖,小心蛀牙。”那时的我不太懂什么蛀牙,只见父母严肃认真的神态便觉得蛀牙一定是什么坏东西,我一听这话便觉得浑身发冷,可吓了一跳,要是蛀牙了,以后可怎么吃糖呀。所以我不再吃糖成痴,学会克制,以至于现在的我几乎不怎么碰糖,只是在妹妹买糖回来时吃上一颗,原因么,也许是渐渐地长大,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比如纯真……

糖果的味道已驻扎在记忆中,每当再次品尝时,童年的味道也随之出现,然后勾起童年往事。回味着,留恋着……

如果你从不曾尝过糖果的美味,那你也就不会惦记它的味道。

可是正因为已经知道它有多好,所以才会更舍不得忘掉。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8

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的记忆。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就不曾闲过。二十三,祭灶官。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在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9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头涌起一股温暖的感动,突然想起过年这个老话题,在我的记忆里占据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原本只是家长们的一句调侃,却也是个大实话。不过,和现在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从此有了打牙祭的盼头。

不必是名贵的吃食,那些家家户户必备的手工制作各色干粮足以担当。进入腊月,围绕过年的准备便开始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母亲学会了熬糖,不再需要请邻居帮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围着一口大锅乐呵呵地涎着脸,盼着锅里翻起的浪花快点凝结成糖饴,也好先入口为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亲用大大的锅铲捞起浓厚的糖饴,看那流动的线条,确定灶膛里该留什么样的火候。差不多了,母亲退下锅台,由父亲顶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饴,直接往锅里倒入早就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时进行。以前母亲不会熬糖时,有时是用买来的白糖块作为粘合剂。自己熬糖可能要费些柴禾和功夫,但这些在乡下人眼里算不上成本,却能省下点钱。而对我这样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从头至尾亲眼见证不起眼的麦芽和大米怎么变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当然,最后会每个人轮流品尝一下锅里盛出的糖饴,那浓烈的甜味以从未有过的`冲击力直达心底,感觉到全身都在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准备其他的炒货吃食也是等同视之的隆重和热闹。炒泡米的时候,一定会一同炒些玉米、蚕豆、花生、山芋角等干粮。这些吃食,花生数量较少,算得上过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给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在有客人来时才端出来,这时倒可以趁机吃到一些。

乡下人没什么营养保健方面的讲究,过年里对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从除夕之夜起,那些准备已久的零食正式对孩子们开放。有了这些精灵般的东西,孩子的小嘴总是没得闲着,早晨出去便不见了踪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来,反正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出去,定不会饿着。时常在暮色里赶回家,才发觉中间少了一餐,却奇怪怎么不觉得饿呢?这是年饱。母亲笑着说道。本来是想趁过年多吃些鱼啊肉的,却不知不觉中被这些粗糙的零食占据了胃的大部分,总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一丝悔意。可出门前总还是不忘带上一些,那可是一年里只在这个时候才有的。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0

2月4日,农历腊月廿四,南方俗称“小年”,一大早母亲便在厨房忙活起来。随着排气扇的声音一停,母亲端上来了一盆冒着热气的年糕,喷香的味道扑面而来。“嘿嘿,没想到我也成‘糕富帅’了啊。”我开起了玩笑,夹起一块蘸了糖的年糕就往嘴里送。热气腾腾的餐桌、柔软黏牙的感觉,顿时让我回忆起童年那些百吃不厌的“年味”来。我的童年是在平江县城度过的,每到岁末,各种年货应有尽有:糖果、炒货、红薯干、炸肉、酸萝卜等等,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酒心糖和炸肉。我现在已经很少见到酒心糖了,它是一种空心的巧克力糖,空心部分灌满了果露酒。由于平时很少吃到这种高级糖,所以我们吃酒心糖时,都是小心翼翼地撕开金色的糖纸,顺便将粘在糖纸内面的巧克力屑添干净,然后舔着巧克力,当快要舔到里面的空心部分时,将糖塞入嘴里,用力一咬,顿时酒味四散,甘甜的酒汁顺着舌尖流入喉咙,好不痛快!

炸肉并不是把肉放入油锅炸,对于80年代的小县城来说,大块吃肉也是件比较奢侈的事。大人们把加入鸡蛋的面粉揉成团,里面包裹一些碎肉末、葱,再放入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出锅。我最喜欢在大人们做炸肉时,站在一旁看着,一旦有炸肉出锅,我便手疾眼快一把抓过来,一边吹着烫手的炸肉,一边咬着炸肉最外面那层脆脆的金色面皮,吃完脆皮,里面的面团又白又嫩,就像鸡肉一样,再加上碎肉末和葱香,那感觉,比现在肯德基麦当劳的炸鸡好吃多了。

“小年来到炸馓子放炮”,拿到压岁钱了,我们男孩子就喜欢买些香烛鞭炮,跑到外面燃放,运气好的可以碰到挑着担子卖炸馓子的老头。炸馓子是筋面粉放油锅里炸出来的,我没见过怎么做,但是卷起来像铁丝一样一大盘,咬起来嘎嘣嘎嘣的,非常脆,一吃就停不下来。还有炒米,将晒干的米饭放入油锅内炒,加入黄豆、芝麻、盐巴等,香气逼人。看春晚时,左手一把炸馓子、右手一把炒米,可以吃通宵不停嘴。

不知觉间,我眼镜上已是雾蒙蒙一片,我连忙用手挡住年糕的热气,擦干净眼镜。而那舌尖上的年味,那过年的回忆,却永远无法拭去。

3舌尖上的年味

年味在大街小巷散逸,沁入我的血液,正不自觉地在胸膛里快乐地跳动。——题记

年味,一个惬心的字眼。年味是什么呢?我细细地去品味着,感受她那浓厚的乡间气息。年味是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万象更新的景象;年味是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热闹非凡的气氛;年味是范成大的“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其乐融融的气息……也许,这就叫年味吧!

在年的开端,人人都会为这喜庆的佳节书写下一个校标题,给自己生命的崭新日子一份心灵的承诺。一家人都团聚在家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大家边品尝着旧年里靠自己的双手取得的果实,边辞旧迎新。大人们总是有讲不完的话茬,小孩们总有吃不完的美味。而我也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多么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一颗诚恳的心去发现年味儿,感受年味儿!

走在熙熙攘攘的五马街,望着络绎不绝的人,我略有所思。走进一家别具特色的饺子馆,店内座无虚席。一股股浓厚的饺子香味扑面而来,孤身坐在空余的一桌。不一会儿,热情的店员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旁边有些醋、香油等美味的佐料。店员还精心介绍道“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也有‘招财进宝’的含义……”,隔桌的吃客也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似乎饺子里包含着对来年的一种美好期盼。老老少少脸上笑意盎然,无忧无虑地感受着年味。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还向我问了声“新年好”,那种友好的感觉让人感到如此的温馨,真可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呀!但心中又有些无法讲述的悲伤和苍凉在心中回荡着,情不自禁地想起刚刚瘫倒在路边的乞丐,没有人来关心他,只有成群的苍蝇陪伴着他。新年之际人人都是合家团圆,而他只能把此当作一种“奢侈的欲望”,并不是因为他心中年味越来越淡,他心里是非常想过年但找不着年味儿。因此,我觉得春节渐渐质变为一种具有内涵文化,但应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享受,这样年的意蕴和风味才会遍布于社会!若这也是一种年味,那么它只让我感到丝毫的落寞与凄凉。

走出饺子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的热闹店面。挂着喜庆的红灯笼,贴着洋气的年画海报,给温州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一些店面已经开始紧张不絮地打扫,到处洋溢着欢喜的气氛。一些人也在购买新的衣裳,热情井喷。古语说的好:人靠衣装马靠鞍。人人都想让自己看上去更精神、生机。这样的话,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已买好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让我们告别过去,面向未来,感受年味儿!那饭桌上浓浓的年味你感受到了吗?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7740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