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后感集锦。
下面是泡泡演讲稿的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教育专著读后感”,作品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富足。 通过写作读书笔记,提高对阅读内容的把握,如何高效率地写好作品的读后感?请仔细了解本文中的应用场景!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1)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与学生交谈等,腾出时间教研;下班回家做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要把备课变成枯燥乏味的课本,你应该阅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理解了一些教育技能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不够和事情太多。我应该让学校课本中所包含的科学基础知识成为我所教数学学科的入门常识,这应该知识沧海一粟。
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会用一生来准备。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与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的工作和创造时间就像一条大河,由许多小溪滋养。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2)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所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对于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有几点启示:
一、教育要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我们也更应该明白我们所要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背书只会知识的学生,而应该是会学习,会思考,会生活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方式多样化,要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求知欲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论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3)
暑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在阅读完《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后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初读了一遍后,觉得和自我预期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充当的主角应当在传道、受业、解惑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侧重点却是不一样的,《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所说的资料大部分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等方面来说的,在知识的专业性上阐述并不多。所以,在之后的阅读中我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来阅读,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细节。真相在细节,细节捕捉让我们再教育实践中不只是听其言,更是观其行,而对于真相而言,“行”永远是胜于“言”的;力量在细节,一种教学经验的总结,加入仅仅只是告诉我们这些经验是什么,有哪些方面组成,而没有细节性的事例呈现和说明,就很难走进我们的心灵;魅力在细节,在法学领域中经常有这样的说法:程序是美的,那么换成是教育领域,那么细节是美的;问题在细节,教育中大而化之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细节上的推敲不够,把握不准,雕琢不细,从而导致教育的科学性不强,示范性不高;意义在细节,教育上有很多理论,教学上有很多规则,管理上也有很多规章,所有这些要求和规定仅有在细节上体现时才有意义。
其次、强调细节。强调细节并不是不关注大局、放弃宏观。事实上,细节仅有在方向正确、战略明确、目标设定合理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因而,在细节的把握上,教师们不能碎片化地理解细节,而要注意把细节放在全局中去考量,这样的细节雕琢才更有意义。所以作者将细节分为五大类: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梦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可是的话,一个细小可是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我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我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素养,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我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学校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并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第三、充分运用资源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教师更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素养,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本书中郑教授提出在教研活动中向同事学习、向专家学习、经过网络学习等。其实学习的机会很多看我们怎样把握,比如在教研组,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一些教学方法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避免自我出现不必要的的教学失误。教师想快速的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每一天必须用一点时间进行教学反思。经过自我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发掘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易被发现和难以解决的细节问题。教学反思也为教师经常性的修正行为方式,不断改善自我的课堂教学,供给了努力的方向和实践的策略。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十分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我的行为细节,仅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受益匪浅,他的教育思想令人震惊。他用毕生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在新世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先生的办学心愿。
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自豪能够用我无尽的爱在人生的道路上为孩子们的世界增添色彩。
读陶行知的教育名著,总能让我感觉到他对学习的坚定,对学生的爱护,对生活的真诚,对生命的热情,在我刚刚起始的教育道路上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奉献,对教育也有越来越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主张“教学做合一”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说教,他是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巩固、加深、提升所学的知识的,所以在教学中,做是不可忽视、非常重要的。而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即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都不是我们理想的教育。
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我们要教育社会需要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所以我们必须生活和接受面包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喜欢能用生活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督促他们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因材施教
这本来是一个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从而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艺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不仅有着传统的教学价值,更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播种爱心
当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爱奉献给孩子,用爱来灌注自己的事业,才是我们能真正给予学生的最好的东西。如今的孩子看得多,听得也不少,想激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时真的很困惑:“孩子们,我该拿什么来吸引你们呢?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寻找答案,最终发现爱是我和孩子们快乐学习、和谐共处的源泉。
然而,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个孩子都在不亦乐乎地说着、做着其它事时,我想:如果我大声吼叫,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被我震住,但是还有一些还是会继续的。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看到这种情况,我会微笑着对他们说:
“今天你们不想上课,如果你们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请你们一起来学习。”好奇让他们很快静下来了。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的美好,享受学习的快乐。
爱是世界上最真诚的情感,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被阳光照耀的地方才是温暖的,被师爱撒播的眼睛才是明亮的。”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批评,多尊重,学生的爱的种子就会在老师的悉心呵护下生根发芽。
四、真诚对待学生
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学生,我们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儿童教育者,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相信只要对学生有爱、有信任,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及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用自己的爱编织着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我们的爱心铸造我们崇高的师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教育之路是漫长的。让我们以真诚的心对待教育和学生,在实践中漫漫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陶行知教育理念最真实的概括,这也是我以后教育道路上的一个目标。他的思想,他的启蒙,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徘徊,在我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将是一笔永不枯竭的财富。对待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谭哲二〇一一年二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有这么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的、人人可得的大成果。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知识与资源的互补,不断地扩张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新世纪人才的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在教学中对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如下: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合作与互动的过程。在构建小组时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可以由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我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男女生人数要搭配,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同时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二、选拔培养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与沟通,选拔和培训班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定智力好、讲话积极、动手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学生为班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班长要善于收集队员对同一话题的不同回答进行沟通,并及时准确地向师生汇报。
培养班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和诱导能力,促进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方法
在合理分组后,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合作、促进。小组的小进步意味着小组每个成员的努力和大家的共同荣誉。教师也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即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发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小组活动的技本技能和思想交流的技能。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每项合作技能的作用。比如听取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听,就不会有合作。 只有认真聆听,我们才能有效合作并相互学习。其次,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听力要求:认真听讲,记住要点,不要随意打断。
四、选择恰当时机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构词造句练习中,合作与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游戏、合作表演、合作监督、合作竞赛、合作绘画、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给予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的时间
合作学习滞后于自主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学习不是立即产生的,而是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维,萌生合作的需要。如果我们不准备给合作学习预留下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那么干脆就不要搞合作学习的形式。
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未讲究实效,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时间匆匆。往往是教师刚让学生进行讨论又马上要求停止讨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六、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时,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力,教师应在小组活动中建立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竞争的合作机制。
并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作用、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好”的评价。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5)
涟水县南门小学杨风华
近期我捧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慨颇多。初等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意志和性格的形成,智力的发展迟早会,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种只把眼睛盯在尖子生、升学率的做法和思想,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也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
1、 多亏陶先生的生命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的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了解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二、有感于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所有的学生,有高智商的,也有低智商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教师的关爱。老师的爱和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之窗的一点烛光。确实,如果我们选择教育,我们就会选择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让公众掌握文化知识,陶行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
教师的爱心使学生更健康成长。对于成绩突出、才华横溢的学生,爱尤其表现在锻炼意志、帮助心理健康成长;对那些生理有缺陷或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体贴和爱护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其自信和勇气;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需要振作起来,找出要点,并通过精神交流让他们回到原来的轨道。
3、 感谢陶先生的创新教育思想。
陆先生在文章中引用了罗宾逊、爱迪生、富兰克林等许多例子,告诉我们创造教育的价值。陶行知先生说“什么叫创造呢?创造就是敢探未发明的心理。
即是创造的精神。”他指出:“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些创造力,使它长得更有力量。
”陶先生明确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中心在“做”的教学方**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它还启发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则应该是行动、观察、看书、讨论和思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继续研读,我更需要的是自我思考,将先生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让我的教学更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一个有号召力的老师,学生心目中爱戴的老师。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6)
南教场小学缑彩霞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更是一种享受。今天,随着科学技书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喜欢看书的人在减少,玩游戏和聊天的人在增加。为了让读书活动轰轰烈烈,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我拜读了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细节决定成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和《爱的教育》,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一本好的书受益终身。在阅读这些教育专著时,当我与自己比较时,不禁感慨和共鸣。这些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学者,向长辈、优秀的甚至是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养者,教师应该努力学习。
最后,达到一种境界:阅读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阅读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
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阅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育名校交流、向专家学习、与学者交朋友等。我们不仅要学习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对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
同时,要懂得如何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提升我们的追求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一位著名学者总结的阅读方法是:发现身边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站起来,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从错误中学习,合作中探索。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如果你宽容地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得到退后的喜悦。教师宽容对待学生,意味着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如果一个老师宽容地对待他的学生,他将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有人说生活有三种境界:物质生活、艺术生活和宗教生活。宗教生活我们普通人一辈子可能达不到,但追求一种能释放灵魂的快乐艺术生活是可以实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2012.1
南教场小学缑彩霞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加强教师自学,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古诗有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仅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期刊,更需要有思想的千千万万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没有思想,教育家就不能称为教育家。他注定要白费一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思想创造是一种精神冒险,需要勇气、勇气和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读后感《》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教育的任务是把人们从相互敌视和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依赖、盲目服从和成见中解放出来,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和本能欲望中解放出来。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三、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学习是努力的,也是快乐的,是一种由努力酿成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有了这种感觉和体验,淡淡的喜悦在我心中升起,飘荡的灵魂逐渐回归平静,使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纯净而与时俱进的心态,自心地融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学习能够拯救我们自己。通过学习,我们把知识激活成许多好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尊重人的态度、对真理的追求和敬畏。
这就是教者的魅力所在。最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7)
.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学习是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它是一种由辛勤劳动酿成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渐归于平静,让自己始终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仅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思想管理者、思想教育期刊,更需要千千万万的思想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话,没有思想,人就是一个穷光蛋,一句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称为教育者。他注定要白费一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作为一个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当重要。
一、首先我认为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三、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理解儿童的前提是尊重儿童。作为一名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不少学生因为教师的误解而气愤的不能自已,甚至由此记恨教师,放弃该教师的这门学科的学习。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理解和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8)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一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二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埃“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石,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它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三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看了教育专著读后感的读者还看了:
1.教育专著读后感
2.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3.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6.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
更多- 风雅读后感集锦 来看看我们为您推荐的“风雅读后感”怎么样,每次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总能带给我全新的认知。写读后感切忌面面俱到,相信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技巧!... 风雅读后感 01-23
-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作品令我钦佩其内涵所蕴含的意志,敬佩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它让我感动,也让我震撼,它触动了我的内心,并呼唤着我。读完后,大家可以抽时间写一篇读后感,接下来的文章中,您将全面了解“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的相关知识,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02-08
- 阿衰读后感集锦 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阿衰读后感”,希望您能把本网页加入收藏夹。读书好,也要读好书,读了作品 之后,了解了这篇文章用朴素的文笔抒发了深厚的感情。 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发现并吸收优秀的阅读思路。... 阿衰读后感 04-04
- 格子小朵读后感集锦 泡泡演讲稿小编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格子小朵读后感”的精选文章,感谢您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与您的兴趣相契合。真正的读书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热爱,这份热爱真的是纯粹天热,作品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读后感能让自己多回忆书中的内容。... 格子小朵读后感 01-14
最新更新
更多-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系列十三篇) 怎么才能写好一篇主题演讲稿呢?演讲稿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演讲稿需要有足够的备用段落以应对突发情况,一个精心设计的演讲稿可以增加演讲者的影响力和说服,泡泡演讲稿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涉及“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请将它好好收藏起来!...
- 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后感06-17
- 解忧杂货店观后感十三篇 解忧杂货店观后感05-20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收藏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05-19
-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汇总7篇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05-19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精华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05-19
- 狼读后感(经典5篇) 狼读后感05-19
-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03-25
- 二年级电影观后感热门14篇 二年级电影观后感05-20
- 美丽心灵观后感(集合十二篇) 美丽心灵观后感05-19
- 儒林外史读后感集锦 儒林外史读后感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