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收藏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一等奖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南版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材第一课《消防小常识》,下面我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本课包括火与火灾、玩火有危险、认识安全消防标志、牢记火警电话“119”和逃生小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必须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发展的保障。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认知能力不足、面对火灾时的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既是引起火灾的高危人群,又是火灾受害的高危人群。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自救、自护能力不足,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学习正确应对火灾的方法及火场逃生的技能。本课对加强学生的'消防安全必将起到良好的指导性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新课程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学习消防安全小常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培养应变能力。

3、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树立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与面对火灾时的紧急避险能力,确定如下:

教学重难点:

树立防火意识,增强火灾时自护、自救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消防的小知识或宣传语制做卡片;师搜集相关图片火灾、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该激起学生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 同时《纲要》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要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课通过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以致用、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主要构建。注重学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本节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示范法、体验法等,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通过特定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新鲜感、成功感,加深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说活动过程

对于本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依据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为教学指导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火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观看火灾图片现场,感知火灾危害。

(二)情景再现,小故事中受启发,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谈一谈如何防止火灾——讨论交流,如何应对火灾?

(三)学习家庭安全防范小常识.

(四)进行趣味练习(辨一辨,连一连;认识禁火标志;选一选;画一画;认识扑火、逃生措施)。

(五)交流安全消防宣传卡,记一记消防安全歌.

(六)总结。

以上六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让学生在开放、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七、说板书

板书简明扼要,体现本课的重难点,因此我用多媒体课件随机出示要点及小结。同时在黑板上板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我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学生在看、议、玩、演中,掌握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2

一、说教材。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本文写得生动有趣,融方言幽默于一炉,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文中“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的奇人高手,他巧妙的粉刷技艺应该是民间艺术之海中的一朵晶莹的浪花。因为本组课文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教学重点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把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分析:由于许多学生对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难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所以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体会人物的高超技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进行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用《粉刷匠》这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为后文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

1.在初读文的基础上,我先检查了词语认读情况,以达到巩固双基的目的。

2.初知人物形象:让学生说说刷子李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探究学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围绕阅读提示上的问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先自学,找出文章中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深对人物性格的领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方法,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巩固提升。

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身边人的“绝活”。这一环节,做到了读写结合,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情感得以深化。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3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

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4

一、说教材。

《角的画法》是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和角的分类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按给定的角的度数画角并能灵活的运用三角板中的角来拼出新的角。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拼角以及灵活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画法的知识接触很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用最直观的教学和总结的三步法让学生感悟画角的方法,同时结合三角板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拼出特殊的角。既让学生学会了画角,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最突出的教法就是利用180°量角器直观动态的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另外还运用了各种教具让学生来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3)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4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3、(1)介绍三角板中的角,并让学生活动,看能组成那些角,

(2)让同学根据三角板中的角,画一些特殊的角。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5

一、说设计意图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交通规则我知道》。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都知道,交通安全无比重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是必要的。几次带幼儿外出活动,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注意交通安全,可总会有幼儿在路上东张西望、追追打打。一到横穿马路时,很多幼儿驻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对这些即将升入小学,但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也不知具体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的幼儿,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认识交通规则,萌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危险防范能力,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也符合新《纲要》所提到的"选择的教育内容既贴进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也符合《纲要》中"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社会经验,我设计了一下几点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此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中活动难点是解读交通标志图。活动重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三、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立体的交通标志(停车标志、红绿灯、左右转弯标志),"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3、教师事先与一位交警取得联系。

4、多媒体课件:

(1)喧闹的马路;

(2)正确的交通行为与错误的交通行为画面(内容有:红灯车停,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行人靠左走;在马路上追车奔跑;在马路上玩耍、拍球等;过马路跨越护栏;行人走天桥。)

(3)配乐儿歌。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以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活动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在活动中适当的让交流讨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动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本次活动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以"设置悬念,观看交通安全事故视频"为切入点,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标志"、"交警指导、遵守交通"、"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仿游戏、体验生活"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孩子独立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一环节:我以"兰兰的爸爸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设置悬念引导孩子观看交通事故视频,直观地再现了生活情景,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等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交警解答,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生生互动,师幼儿互动合作学习机制。为下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解读交通标志图、了解标志的作用,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红绿灯这个交通标志外,你还看见过什么交通标志?"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通过展示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交通标志图,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第三环节:交警指导、遵守交通。在这一部分,通过以交警考考幼儿的形式,引导幼儿判断分析课件中所出示的常见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哪些是正确的交通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活动中,交警的参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而交警及时适当的应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第四环节:欣赏儿歌,归纳小结。这是一个过渡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儿歌声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记住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暂时的蔬缓,为下一个游戏环节作铺垫。

第五环节:模仿游戏、体验生活。这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原则的体现。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对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孩子们的知识、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体现教育寓生活、游戏之中。我组织孩子们和交警玩"过马路"的游戏,通过交警的指挥,交通标志的提示,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

1、课后教师可将交通标志图放入语言区,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充分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练习和教育。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八、说亮点:

整个活动,有三大亮点。

第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动当中,我整合了社会、健康、语言等领域的内容,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第三、活动中我采用"请进来"的办法,把交通警察请进课堂,给孩子们讲交通知识,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活动中因为有交警的参与,幼儿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和真实性。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6

一、说教材

德化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因此,“美丽的瓷器”在本土课程里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主题,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美丽的瓷器随处可见,可他们却很少与之互动。根据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儿童对操作、探索活动较感兴趣的实际情况,我将家乡的传承文化--瓷器做为教材之一,让儿童在欣赏、探索、感受、表征等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家乡陶瓷,了解瓷都文化,培养儿童热爱瓷业、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探索、表演、成功的乐趣。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结合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制定了目标1,并将其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即:通过看、讲、操作等手段,让儿童探索、感知,并表现美丽的瓷器,体验成功的乐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儿童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儿童爱家乡的情感。2、引导儿童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儿童对劳动者的热爱。因此,我将目标2制定为:感受家乡陶瓷艺术的美,萌发儿童热爱瓷业、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根据山区儿童“完整表达事物或过程的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目标3: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在活动准备前期,我发动家长与儿童参与收集各种瓷制品的图片、照片和瓷器及各种辅助工具,为儿童的探索活动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相关的环境创设。家长资源发挥了较好的现身作用,促进了家园的有效互动。

活动准备中期我利用散游活动,组织儿童参观了陶瓷展览城,并将参观过程拍成录像带,以便儿童在观看录像后在脑中对参观的过程有一个回放,引发儿童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对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准备后期,我用实物、图片和照片布置好陶瓷欣赏角、图片展和迷宫,为儿童的自由探索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儿童能够随时随地运用多种感官尽情地欣赏、感受陶瓷艺术的美。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问及具体形象占优势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操作探究法: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在参观后进行操作,主要是让儿童在探索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让儿童分组进行表征活动,通过感知和表现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2、多媒体教学法:即通过看录像让儿童在脑中对参观的过程有一个回放。

3、游戏法:以“走迷宫”的形式引导儿童运用形容词形容照片上的瓷器,让儿童在玩中学、想中学、议中学。

4、表演法:在活动的最后,我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自由表演,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1、活动开始,我直接导入,以参观图片展、陶瓷欣赏角的形式,为儿童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导儿童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瓷制品的.色彩、造型、质地及种类。在这里,儿童的观察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第二个环节是观看“参观陶瓷展览城”的录像,让儿童进一步了解家乡美丽的瓷器。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儿童在脑中对参观的过程有一个回放。通过问题1:“你在看录像时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儿童进一步了解陶瓷制品的工艺特点;问题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你吗?”引导儿童了解陶瓷的制作材料;通过问题3:“你最喜欢展览城中的哪件瓷器?为什么?”引导儿童感知瓷制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用途。三个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儿童自己去发现、探索、获取答案,使儿童学会积极思考、互相帮助,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实现目标难点的突破。然后我在小结中渗透爱瓷文化、爱劳动人民、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第三个环节我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以玩游戏“走迷宫”的形式,引导儿童运用学过的形容词形容照片上的瓷器。在这个环节中,我始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并指导儿童游戏,不仅丰富儿童的词汇,而且让儿童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瓷器的品种繁多、独具特色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4、第四个环节是活动的高潮。《纲要》中指出“幼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尊重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这一环节中,我尊重儿童的意愿,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引导儿童选择材料不同、技能不同的表征活动。在此,我提供给儿童一个自由尝试、大胆操作的机会,充分挖掘、调动儿童原有的各种经验,及时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对遇到困难的儿童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与运用。本环节的组织我注重活动的过程,在指导过程中,我重点鼓励儿童大胆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表征活动,充分发挥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到愉快、轻松,体验动手操作和成功的乐趣,让所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操作,转化为儿童内在的、自我的知识结构,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5、第五个环节是布置陶瓷展览城,引导儿童将自己制作的各种作品布置成展览城,然后自由参观评价。这个环节,主要强调儿童人人动手、互相帮助,评价时儿童能无拘无束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反驳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新的疑惑。我则引导儿童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6、第六个环节,我让全体儿童随乐曲《采瓷舞曲》表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整个活动。

7、最后是活动延伸,我利用离园时间,引导儿童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创作,再次让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并通过家长的参与,使家长们亲身体会到对儿童的教育是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的。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7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情系民族魂》。

一、活动设计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和谐的大家庭互相帮助,文明团结,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景象,尤其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各民族的交融提供最好平台。面对汶川、玉树、舟曲等地自然灾害,学生踊跃捐款。但在校园生活中有些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意识淡薄,甚至认为只要做好同学团结就足矣,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足,对孩子民族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甚至盲点,其效果自然苍白乏力,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情系民族魂》。

二、活动设计目的

1、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懂得身边处处体现民族团结,懂得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做好民族大团结的小事,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明晓维系民族和谐是我们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

三、活动设计特色

在本次活动设计上,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懂得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作用,指导行为,各环节循序渐进。

2、形式多样。通过小品表演、故事会,乐曲独奏、歌舞表演,大合唱等多种形式,配合多媒体运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情感渗透。通过各种活动触动学生心灵,尤其行动环节的预设,让学生受到情感的强烈碰撞,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

四、活动设计准备

为了本次主题班会能够顺利进行,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师生共创班级文化氛围,写一篇以“民族团结”为话题的作文及出一期板报。

有的同学写到:汶川的颤抖,没能动摇中华民族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西南的大旱,没能摧毁华夏人民奋进与拼搏;留给我们民族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社会的和谐。

有的同学写一首藏头诗:民心同望中华兴,族望共勉华夏凝。团聚九州兴安意,结集炎黄盛邦情。

2、选定主持人和表演者,进行相关节目的排练。

五、活动设计过程

整个主题班会由四大环节组成:小品表演、懂得民族尊重;故事辩论、明晓民族敬重;乐曲独奏、深化民族沟通;歌舞表演、领略民族情感。大合唱,升华民族融合。对于整节班会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小品表演、懂得民族习俗。

主持人深情宣布班会开始后,欣赏学生小品表演《情味相投》,目的是创设情境,以境悟礼。让学生初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渗透民族礼节,这是民族沟通的敲门砖,更是交流的台阶。(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第二环节:故事会、增进了解。

由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撒拉族、侗族、藏族故事,(运用会声会影软件自制幻灯片),继而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各民族的风俗对我们的深远影响,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崇尚民族文化,并学会逐步改变不良的`习惯,更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感。把民族情节提升一个高度――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环节:乐曲独奏、深化族情。

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展示相关图片渲染气氛下,学生深情演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并将情感付诸于行动。

第四环节:歌舞表演,升华情感。

独唱《青藏高原》伴有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既展示学生艺术才华,又进一步体味民族文化的博大艺术,把学生的民族风情推向新的台阶。

第五环节:个人独白,触情行动。

观后感受,并谈出以前自己民族意识的薄弱,甚至存在对一些少数民族习惯不理解,回想以前因这方面与学生发生矛盾,并补捐了15元钱,表达对玉树,舟曲灾区藏民同胞的迟到祝福!

活动设计总结:

教师总结发言,即兴一词 《永遇乐感民族团结》 千古江山,盛世难觅大中国处。峥嵘岁月,中原万里雄风扬河山。珠翠环绕,苍山如海,却说风流还休。看而今,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民族团结,四海一家,赢得义盖天下。五十六族,永以为好,传万世佳话,何以抒怀,和谐社稷,一时江山如画。无须言:泱泱华夏,谁与争锋?

提出希望、践行民族情结,最后大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结束本次主题班会,不但轻松愉悦而且又达到了情感升华。

活动设计效果:

通过这节班会,学生更深地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故事会藏民领袖―十世班禅的感人事迹,对他更加钦佩,并将他视为民族和谐的功臣。同时也明白d赖破坏民族团结的罪行。

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引用民族文化作为文章的论证。甚至在写作中要志力做一名阳光教师,到西部边陲支教,作第二个李灵。

有的学生特意加少数民族的网友,通过沟通,感受边疆孩子们生活的艰辛,体验到自己学习生活的快乐,增加的学习的内驱力。

活动设计的反思:

民族团结是社会的基本任务,作为学生的引领人应该肩负起宣传的任务,本节班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完美,情感充沛,有的学生为自己曾经的过失礼节感到内疚,但仅靠一节班会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还需在平时耳濡目染,增进学生的民族情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材27页的内容。

2、教材简介《标准xxxx》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5、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教具二、教法学法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课件出示两个书架: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1、借助情境进行分类出示例1

2、选定标准分类计数按形状进行分类

3、动手操作表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4、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回答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5、研讨其他标准再按颜色分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出示教材习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反思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七单元是第七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除了要从读到学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之外,还要复习巩固本学期学到的读和写的基本功,使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③朗读课文。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3.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

个意思与具体的。教学时,注意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特点写的,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地方,从中学习怎样写好片断,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本教材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1)填空练习用的小黑板。

(2)教学挂图、幻灯片、爬山虎的实物。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第一、二部分,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齐读第一、二段,提问:

(1)作者看到的学校和家里的爬山虎长得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爬山虎满是一大片

(2)课文第二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回答,师相机板书:

3.导入新课,课文第二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化,无论是叶子的

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以美的享受,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把它写具体的。

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内容“怎样写爬山虎的脚“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引入新课自然,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分别用“▲”、“______”“……”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观察实物,回答问题,师相机板书:

(2)从哪里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写得很具体?

意图: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能力,通过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好了这一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

2.女生朗读第4自然段,用“△”标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动作的词,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能随意变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教师出示实物,在黑板上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进一步讲清“弯、拉、紧”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和上文的“铺”相照应。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地向上爬的。

意图:通过实物的演示,直观感受对重点词的理解,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知道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师读第5自然段,学生思考:爬山虎的脚会有什么变化呢?触着墙的怎样?没触着墙的怎样?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

意图:通过听读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

4.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

意图:通过质疑,检查教学效果。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黑板,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每根细丝象_______。细丝的颜色是_____。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______,颜色也逐渐变成______。它的脚_______在墙上相当牢固。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2.讲评、读一读。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教学成果,加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学生回答后板书:

整体→部分

2.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详细的介绍的,为什么要写它生长的地方和叶子的特点呢?

3.学了这课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平日实际谈谈体会。

意图:通过总结、谈体会、感知全文、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等。

意图:巩固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默记课文的能力,读写结合,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实际。

五、板书展示

爬山虎的脚

班会说课全国一等奖 篇10

教学目标:

1、审美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

3、学习创作画的表达方式,能大胆、直率地表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

课前准备:

各种秋天的物品、油画棒、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来了很多东西,你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师生:哦,(有稻子、柿子、南瓜、葡萄、红辣椒、苹果)

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季节的?

师:这些东西都是秋季才会有的,秋天真是一个喜悦的、收获的季节啊。

除了这些,老师还发现小朋友们已经穿上了秋天的外套,秋天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原来,秋天来了。(课件:揭开课题)

(二)、新授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生:秋天很凉爽

秋天有很多果实丰收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觉得秋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课件欣赏秋天的图片)

秋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老师这里有许多彩色卡片,小朋友们能在这里面找到秋天的色彩吗?

(生上台找并且贴)

师: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真是美极了。很多画家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画家们笔下的'秋天。

师:这幅画中画家画的是什么?

师:他的画中都有哪些颜色?

师:是用什么画的?有谁知道?

师:这幅画很特别,这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叫做《大碗岛上星期天的下午》,这幅画是画家用油画颜料一点一点的点画上去的,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点彩画。

师:大师们笔下的秋天真是美极了。刚才有小朋友说秋天是一个树叶纷飞的季节,真是好美啊。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棵秋天的树,树枝上的树叶都快掉光了,你们看,有的树叶还直挺挺在枝头呢,这样的树叶绿中带点黄;有的树叶正随风飞舞呢,这样的树叶一半黄一半绿;有的树叶已经落在地上了,他已经完全枯萎了,全都变成黄色的了。远处的稻田里也是金黄一片,老师猜想,农民伯伯肯定要笑弯腰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呢,秋天真是太美了。

师:用画的形式表现秋天真是太棒了,还有什么方法能表现秋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树叶贴画)

老师这里有许多秋天的落叶,看到这片树叶让你想到了什么?哪个小朋友上来拼一拼,搭一搭。(生示范)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看看还有什么方法来表现秋天。(课件撕

纸贴画)这种撕纸贴画要怎么做呢?看老师的!(师示范撕纸贴画)

布置作业

师:看了这么多,小朋友们早已按捺不住了吧,在桌子上有几种材料,挑出你喜欢的材料来描绘秋天吧!(放音乐)

(树叶贴画、油画棒、撕纸贴画、水彩笔)

(生作业)

师:好,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点评)

师(总结):今天的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找了秋天,知道了秋天的颜色,也画了秋天。秋天过后就是冬天了,下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思考一下冬天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好,让我们在这首欢快的歌曲《秋游》中去结束这节课,让我们闭上眼睛好好去感受这色彩斑斓的季节、这个令人喜悦的、丰收的季节吧!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yancailiao/106016.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