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阿凡达观后感

2024-09-06 阿凡达观后感

阿凡达观后感(通用七篇)。

经过反复比较泡泡演讲稿认为“阿凡达观后感”是最精华的一篇文章。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其实可以算作与作品的交流,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带动我们的情绪,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我们作为一个观众的素养和修养,观后感是表达我们想法的最好途径,也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知识的储备。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阿凡达观后感(篇1)

高楼林立的都市、现代化的设施、拥挤的街道、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消失的森林以及越来越懒惰的我们……就算人类此时醒悟,也是欲回到过去而不能了。那么,能源枯竭的那一天,我们将何去何从?

科学家说,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或许我们已经掌握了登上外星球,并利用外星球能源为地球人服务的技术。人类的文明,一定会向前发展下去。

于是,采矿公司、科学家和军队,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潘多拉星球,借助高科技产物——克隆人“阿凡达”——在Na’vi人(当地土著人)中搜集资料,以达到开采和利用稀有资源的目的,并因此,与Na’vi人发生了矛盾,进而引发了惨烈的战争……

利用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潘多拉星球,有爬的、飞的接近恐龙的动物,有鲜艳巨大的花朵、树木,也有长着尾巴的巨人。当地人遵守着生态平衡的法则,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拥有奔波劳碌的幸福生活。

稍加思索,你就会发现,这个星球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星球上的生命却不是凭空捏造的。这些生命,地球上也曾经有过。在恐龙生活的那些世纪里,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按照大自然的法则共存着:体形庞大的恐龙,所需要的食物及生存环境一定布满了各类巨大的植物;为了给巨型植物传播花粉,空中一定飞舞着巨大的昆虫;……在这个巨大的环境里,若有类人生命,为了生存,也一定是巨大的。潘多拉星球,就是各种科技中重现的,往日的地球。我们自己的家园。它美到让人落泪。

地球人与Na’vi人的战争,对于Na’vi人,是保卫家园的战斗,对于地球人,是占有资源以维系地球文明的战斗。就像美洲印第安人的遭遇。

哥伦布驾船走错了方向而到达美洲,受到了当地土著人的欢迎和款待,岂料哥伦布只是来探道的,后面还跟着殖民主义的大部队!那些单纯善良的印第安人无法想明白,为什么衣冠楚楚的文明人可以踩在别人的土地上,接收着别人的招待,还能恬不知耻的宣布别人的土地归自己所有;到了当代,更有学者大言不惭的说,是殖民者的占领,促进了印第安人的文明进程!历史不是电影,印第安人的鲜血,染红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光辉大道。

基于此,“阿凡达”绝不是一部仅以特技夺人眼球的影片。这其中,有人类的梦想以及对自身的反思。任何虚构,都是建立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之上的。

若说影片落入俗套的,应该是地球人杰克和Na’vi族公主妮特丽的爱情。太好莱坞了。不过这场爱情,是放在潘多拉星球的美丽背景下的,杰克爱妮特丽,因为妮特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使得这场好莱坞似的恋爱,少了几分煽情,多了几分感动。非同寻常的时代,非同寻常的环境,方有非同寻常的爱情。杰克爱着妮特丽,爱着大自然,爱着潘多拉,他因爱留下,让自己永远成为一个Na’vi人,永远属于潘多拉。

与“阿凡达”不同,“保镖”等多部电影的结局,都是来自不同世界的恋人以分离告终。“阿凡达”试图用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局给人以某种启示:地球已经荒芜,地球人难逃灭亡的结局,但是只要你善良,只要你热爱大自然,只要你维护生态平衡,你就会被潘多拉星球选中而留下,在我们早已失去的往日的家园里,继续世代生活下去。

这个冬天特别冷。

电影“后天”说的,所谓地球升温,并不是无止无休的升上去,而是在升温前提下,两极冰山会融化,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又会带来短期内的温度急剧下降。

今年2月4日立春, 2月14日过春节,已经是立春后的第10天,但是全国各地的气温至今没有回暖的趋势。年三十那天,杭州还下了4厘米的雪。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它还能撑多久?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还能撑多久?

阿凡达观后感(篇2)

阿凡达观后感

阿凡达观后感(一)

近来各大**对电影《阿凡达》的报道颇多,趁这次放假,我有幸观赏了这部巨额耗资的大片,心灵不由得为之震颤。

片中的主人公jake因反对人类对潘多拉星球肆意掠夺、滥杀无辜而背叛人类,并为保卫纳美族的家园与人类展开一场恶战,最后抛弃人身,成为了纳美族的首领,故事虽简单,但其寓意值得回味。

在赞叹纳美人对于生态平衡誓死维护的同时,也不禁想起了我们人类。如今全球环境问题极度恶化,温室效应日趋严重,有的科学家甚至预言,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再持续上升4℃,将有95%的人类从这个星球消失,并以每天5亿的速度不断减少,到那时世界末日这个近乎遥远的时刻便会完完全全呈现在人类面前,别说我骇人听闻,如果人类再继续大肆污染,这一天提早到来也未可知,不扯远了,就说近三年连续发生的三次**:汶川**、海地**、智利**,其所造成的惨剧有目共睹,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对人类血的惩罚么?

因此,当你在滥用白色塑料袋的时候,请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请记住那上面附着着一棵树的魂灵,请不要因一时之便利而误了环保之大业,这不是我的劝告,是地球的忠告。

值得一提的是,纳米人遭人轰炸的悲惨画面。就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不会不为之动容。战争,这个由人类的贪欲所化成的恶魔,无论吞噬了多少生灵,是也永远喂不饱的。

纳美**离失所,无家可归,尸横遍野的惨象使我想起了美伊战争。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超级大国,肆意挑起战争,是因为它觊觎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不知道如何杀死所有无辜的生命。它是霸道的,别人有的,自己没有便去抢,这个一直崇尚着以暴制暴原则的国度不知何时能良心发现,偃旗息鼓。

当然,不仅仅是美国,贪婪是人性,而战争是贪婪的必然产物。但如果我们不能避免战争,我们能减少战争吗?

《阿凡达》这部影片真的不失为一部巨作,它站在外星人的角度,向我们赤裸裸地揭露了人类这种生物的本性。我由衷的希望大家能听懂它流露的画外之音,在现实生活中去响应它所呼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和平。

阿凡达观后感(二)

文/戴旭

《阿凡达》风靡全球,也席卷中国大陆电影市场。就连中国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都认为,以中国现有的所谓大片与之相比,无论从哪个角度,都相差十万八千里。中国的几大导演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和他们拍摄的几部不知所云的大片,如《满城尽带**甲》《无极》《夜宴》等,花钱不可谓不多,场面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没有《阿凡达》的效果?

这不仅仅是剧本、科技制作手段的问题。就是把《阿凡达》的电影剧本给中国的导演(事实上,《西游记》一书及其他不少中国神话著作并不比《阿凡达》剧本差),把电脑设计软件给中国导演和制作人员,中国也造不出来《阿凡达》。为什么?

两国人的现代想象力不一样。这个想象力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中美导演个人,更是横亘在中美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的。

毫不夸张地说,《阿凡达》展现出的美仑美奂的场境,已不是一部宏阔悠远的抒情诗篇所能形容;而其足以在各个领域同时激发联想的立意,又绝非现有宗教、政治和哲学的单一逻辑体系所能阐释。它的极具震撼力的画面和简单、清晰合理的故事情节,是另一个见仁见智的视角:影片中地球人为开采潘多拉星球的珍贵能源矿产,发动一场灭绝原住民的侵略战争。

而原住民则奋起反抗,最终打败殖民者。有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读,这是史上最大的强拆遭遇的最大钉子,也有人从美国目前的军事困境出发解读反恐战争的结果。如果浮想联翩,追根溯源,那也是地球上一切战争发起动因和战争结局的规律性暗喻。

作者看完这部惊心动魄的电影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叹于美国冒险的永无止境、不顾一切的精神,以及包容宇宙、呵护世界的雄心壮志。凌空翱翔的冲动,赋予美国直冲天际的思想翅膀,狂放不羁的自由驰骋,又造就美国任性而为的民族性格。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上隐藏在爱迪生和莱特兄弟的发明中,以及里根在冷战中的成就和小布什在战争中的创新中。

没有谁控制美国人的思想,所以,美国人的思想带着翅膀,像影片中的大灵鸟一样,任意飞。因此,科学界的一切发明,以及世界上最年轻的大国文艺界和体育界,都成为产生最杰出人物的地方。国内没有人能控制思想,世界上也没有人能控制美国的行动。

美国随后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年轻世界帝国的神话。美国的历史就是不断变化的边疆历史。自年独立以来,美国在国家一级出现的边境战略包括:

前13个旧边疆州,后50个新边疆州,以及两次外边疆战争后的西方盟国。历史教授特纳说:美国人的独特才能应该归功于边疆。

每一个边疆都孕育着一个新的机遇,打开了摆脱过去束缚的大门。与边疆相伴而生的是新鲜感和自信心,是对过去社会的蔑视,是对过去的约束与思想的无法容忍;是对过去的经验教训的不屑一顾。

现在,高边疆已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和空间战略。而高边疆是通向无限的起点。

这样,美国就成了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界的国家。《阿凡达》其实就是在展现美国在扩展新边疆中失去边疆的现实和潜能。

今天,美国不是一个美国国家,而是一个由数百个全球军事基地和海外领土组成的洲际国家。美国长期以来控制着全球的公共天空、公共海洋、空间和网络空间。基于这样超强的作战能力,以及财力等优势,美国正在打造一个世界帝国。

诅咒,谴责,鄙视,存在决定意识。当今世界上没有人能生活在美国的阴影下。

思想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是生产力的基础,生产力等于战斗力。这是一根由必然因果勾连起来的链条。

作为军人,我非常关注《阿凡达》中无意中透露出的美国战争思维。显然,美国已直把空-空一体化战争和机器人地面攻击视为最基本的战争样式。它们把入侵潘多拉的主力军设想为组建新的武装部队和空对空轰炸机,但在地面作战中,它们把机器人融入了人机一体化。

这和美国最新的一小时打遍全球的先行战略,和让机器人大批参战的设想是完全一致的。

年美国太空司令部合并成立后,美军于年开设了网络战司令部。随着信息技术和太空技术的日益交差和融合,这两种新型技术力量孕育的崭新军种,将在十年后主宰战争;现有的传统的陆海空军,将越来越居于边缘地位。和过去一样,首先展示这一特点的肯定是美国。

和整天把解放思想挂在嘴上的中国不一样,美国从来不喊解放思想,因为在美国人的本能感觉中,思想本来就不应该被束缚。美国的社会生态环境,到处飘着影片中那些树精灵一样的奇思妙想,因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整个社会群体创造力,这就是美国今天在众多领域都领先世界的原因。

美国人崇尚暴力,无论是入侵者,还是反击者,靠的都不是道德说教,而是赤裸裸的力量较量。全片以森林为主背景,正好形象地证明,美国是信奉丛林法则的。

具体到中美两个国家和民族,在军事上的思维,最典型的区别是,美国的思维是向前、向上的,也就是面向太空,面向未来。而中国则多是追怀历史,关注眼前。这也是《阿凡达》和中国几大导演的几部大片,最根本、最明显的对照。

就是此次中国准备跟《阿凡达》一较高下的中国另一部大片《孔子》,依然没有脱开中国人的这一惯性思维。

上纲上线地说,面向未来和天空,前景是宽广无限的;总是回顾身后关注眼前,则空间是有限的。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人又是非常注重心灵对接的。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潘多拉星球上的大型动物,身体上都有着心灵接口。这说明美国人也是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的。

所以,美国人虽然对外崇尚力,但对内,非常注重心灵沟通。他们是一个人人都有信仰的民族,不管你信什么教。什么都不信的,大概只有刚从亚洲移民过去的人。

信仰是人生的支柱。所有有信仰的人组成的国家,强大是自然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入侵者中发生了**,一部分人在信仰的感召下加入了被入侵者的阵营。

正是由于信仰的作用,弱者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最后赢得胜利。

物极必反。思想的自由,带来行动的奔放,又连带地带来不可遏止的独霸欲望。这种完全不受约束的状态,作为一个巨大的国家和众多的人口,让美国走上正在威胁全人类的道路。

旅居德国的美国人、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说:曾经因对外国人开放的态度和轻松的生活方式受世界各地羡慕的美国,现在已经变成**的强权,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很少得到报道的世界其他地区实施惨无人道的暴行和酷刑。

传统上和平的美国,通过规模巨大、难以想象的社会改造、转型,已经从根本上变成一个处于永恒战争状态的斯巴达国家。如果认为新世界秩序仅仅是在布什家族及其党羽主导下制定的共和党的计划,那就错了。这是美国主导势力的机制性共识,它从19世纪末美国进行第一次帝国冒险,军事征服菲律宾、古巴和波多黎哥时就已成形。

从经济上说,美国已经是军工综合体。它必须通过战争才能发展,才能生存。所以,《阿凡达》只能出现在美国。

这是整个美国文化和民族***思维的产物。作为西方生活方式总代表的美国,已经控制了地球上的大部分资源,但它还在向宇宙探索更多的资源。美国的太空探险计划,无一不有着这样直接的动机。

在地球现实中,从奥巴马上台一年后的表现看,美国还在循着一贯的攫取利益的思路,沿着既有的战争道路旁若无人地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凡达》电影虽是虚拟技术的杰作,但并非虚构国际政治现实。

影片的最后,入侵者被自卫者全部俘虏。世界各地的观众,也许认为美国人可能已经开始反思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并准备接受战败的事实。但笔者认为,美国的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如果看到这里,最多不过是耸耸肩膀摇摇头,然后继续走到全球司令部,漫不经心地搜索下一个目标。

电影只是电影而已,而美国永远是美国。导演可以决定影片的结局,决定美国结局的,却是有另外一种有着美国思维的人。

我们总是抨击美国人的扩张主义和霸权做派。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学***赏的角度,去端详一下美国,就像我们看阿凡达一样呢?

什么时候我们自觉的这样做了,我们离找到大国崛起的感觉就不远了。

阿凡达观后感(篇3)

09年末,电视上经常出现的字眼便是《阿凡达》。可谓是名声在外,但想知道到底是徒有虚名还是名归实处,也要自己看后才知道。

在许多年后,地球的资源已将近枯竭,发现一颗名叫“潘多拉”的星球。

其实,地球资源枯竭,并不是杞人忧天,人类大片大片乱砍滥伐,使得地球只剩点点残绿;人类无节制开采矿石,使得地球千疮百孔,许多可再生资源也被耗竭的不可再生:人类过度放牧,使得一片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原卷起沙尘;人类过度排放,造成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大量南北极淡水注入海洋......

人类便开始了“阿凡达”计划,把人的基因复制,造成机器人,与当地土著十分类似,并征调军队,准备踏平“潘多拉”,因为它地下那些珍贵的矿石诱惑着唯利是图的人类。

古往今来,那些发明没有什么绝对是出于善良:诺贝尔为开山修路更为快捷,发明了炸药,他会想到几十年后人类用他的发明自相残杀吗?奥本海默发明了核武器,他会想到美国真的就会用它对付日本吗?这其中有太多太多意想不到。

“阿凡达”计划中,队伍分成两支,一支为拯救当地“那美”人,与另一支,比其强大几十倍的海军陆战队进行殊死搏斗,因为有当地“那美”人的介入,最终战胜了邪恶。

在与邪恶斗争时,只要不灰心,不放弃,一定会WIN,一时的失利并不代表失败!

阿凡达观后感(篇4)

【编者按】编辑为了帮助大家写好读后感作文,搜集整理了阿凡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阿凡达读后感

事从地球开始,杰克萨利(Jake Sully,萨姆沃辛顿 饰)是一 个双腿瘫痪的老兵,他觉得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他去战斗,因此他对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矿公司工作欣然接受。

这个星球上有一种别的地方都没有的矿物元素unobtanium,能够吸引人类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拓荒的原因就是它unobtanium将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但是问题是,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并不适合人类生活,这里的空气对人类致命,本土的动植物都是凶猛的掠食者,极度危险。这里的环境也造就了与人类不同的种族:10英尺高的蓝色类人生物Navi族。Navi族 不满人类拓荒者的到来,也不喜欢人类的机器在这个星球的土地上因为到处挖矿而留下的斑斑伤痕。

由于潘多拉星球环境严酷,人类传统的宇航服、机甲都不足以保护矿工,于是科学家们转向了克隆技术:他们将人类DNA和Navi人的DNA结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克隆Navi人,这个克隆Navi人可以让人类的意识进驻其中,成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活动的化身。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纵这个克隆Navi人,只有DNA与他身上人类DNA配型相符的人才有这样的能力。

杰克萨利的哥哥是这个克隆Navi的人类DNA捐献者,他就可以操纵这个克隆Navi人,然而他被杀死了,采矿的公司为了不让砸下去的钱白砸(克隆Navi人价格不菲),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代替他操纵克隆Navi的人,这个人的DNA还必须和其配型相符,于是他们自然就找到了杰克萨利,杰克萨利对此很高兴,应为那意味着他又能走路了。

几年后,杰克萨利到了潘多拉星球,他发现这里的美景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高达900英尺的参天巨树、星罗棋布飘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种动植物还会发出光就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不过很快他就体验到了这里的危险,一头毒狼(潘多拉星球一种本土生物)与他狭路相逢,眼看就要被吃掉,一支箭射死了毒狼,杰克得救了。救他的是Navi族的一个女孩(佐伊萨尔达娜 饰),杰克从她口中了解到了更多潘多拉星球的知识。

Navi族人一直以来都与潘多拉星球的其他物种和谐相处,过着一种简朴天然的生活,杰克在和这个Navi女孩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对人类来这里采矿的看法,他意识到他已经找到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了。

阿凡达观后感(篇5)

[阿凡达观后感]中国电影博物馆的imax版《阿凡达》,虽然号称是胶片版,但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画面并没有投满整个银幕,而是上下左右都有黑边,可能只利用了银幕面积的80%左右,阿凡达观后感。考虑到这样的现实,我不想再推荐博物馆的电影版imax了,因为它和数字imax没什么区别。尤其是最近北京的大雪,让博物馆的交通状况真的很糟糕,除非你认为那里相对较低的票价能让你觉得在赛道上的麻烦是值得的。

看imax版《阿凡达》,因为戴的是偏振眼镜,所以眼镜片必须要和银幕光轴保持垂直,否则会出现重影。也就是说,看电影的时候,脖子不要歪,要始终保持适当的姿势。考虑到《阿凡达》的片长(160分钟),看完后脖子有点辛苦。

从立体电影的观感来说,《阿凡达》的立体效果确实是革命性的。不算那些立体动画电影,3d+imax版我之前只看过《国际空间站》,那是imax立体摄影机实地拍摄的纪录电影。作为一部大量应用cg合成的立体电影,《阿凡达》的立体效果已经和《国际空间站》是一样的了。

但是《阿凡达》作为一部原声对白,中文字幕的电影,中文字幕出现的位置非常古怪,它是在立体画面的中间层出现的(而原片的英文字幕就是出现在最前面),观众需要频繁地调整自己的视线焦点,时间一长有些不***字幕的观众很难不头晕。我的建议是要么飞快地瞟一眼字幕,知道大致意思后,然后再飞快地让视线焦点跟随画面焦点;要么是干脆不理会中文字幕,因为对白不算复杂,而且中文字幕翻译的错漏也很多。听到很多人对《阿凡达》的故事有抱怨。

《阿凡达》的故事你可以说它是老套的,但绝对不简单。作为好莱坞传统电影叙事技巧的典型体现,《阿凡达》的故事即使放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商业电影里的中上水准(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认为现代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故事水准在下降,观后感《阿凡达观后感》。 ◆分享好文◆)。

考虑到卡梅伦声称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这个故事,我认为这有点过时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崇拜电影的技术水平而降低故事的水平。具体的等我看完第二遍再详细说吧。有很多中国电影人看完《阿凡达》之后很沮丧,觉得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会让未来的中国电影在市场上完败。

虽然我个人觉得这种电影技术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电影就没有机会了。让电影摆脱杂耍水平,进入艺术范畴,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更重要的是故事艺术。无论技术多么耀眼,没有一个好的故事作为身体,也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电影。

而如何讲一个好故事,我们与好莱坞有技术上的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太大,赶不上。《阿凡达》虽然很震撼,但它在市场行为上来说还是一个特例,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它还很难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这部电影制作成本3亿美元,算上宣发费用成本有5亿美元,这种量级的电影,不敢说十年才有一部,但也不是每年都会遇上的。

而且,《阿凡达》这种电影,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欧美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和美国同种同源的欧洲电影都没哀嚎一片,作为和欧美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观众去看电影,并不都是冲着视觉奇观和感官刺激去的,他们更多的是想让自己从电影中得到感动。

尽管如此,在同样的质量下,中国人一定喜欢看中国电影,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情感。这种文化差异仍然是我们抵制好莱坞电影的堡垒。但是能守多久,就看我们自己争气不争气了。

如果中国电影人自己先从这个角度来咨询,那我什么也没说。

阿凡达观后感(篇6)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阿凡达》。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山姆,为了拯救另一个世界里的人们,他就像做梦一样,变成了蓝色的人。山姆

来到这儿,便改名为杰克。他尝试着去攀爬高高悬空的藤蔓石,去骑着飞龙飞上高空,去用心与各种各样的动物们相处……

这些蓝色的人们都有一条长长的头发,他们把头发编起来。这就是他们与动物的“联系管”。他们一直都很快乐!

好景不长,人类因为想要那里的矿产资源,所以开着大飞机和机器人到这里挖资源。杰克得知这个消息,就来到了圣母树,他请骑士允许他说话,并翻译。杰克对人们说:“空中人就要来了,是不可抵挡的。但是,我们也能飞上天空,把他们打回去!”于是,杰克一直在找图灵鸟。某一天,他看见了图灵鸟,便纵身一跳,跳到了图灵鸟的身上,并骑着它飞翔。图灵鸟是飞龙中最大的一种,它的身上大部分是红色的。当然,杰克骑上图灵鸟就是魅影骑士!

“轰!”糟了,人类来攻击了!杰克的队伍正在峭壁上等着他们哩!“嗷!”图灵鸟大叫一声,所有的龙都飞了起来,人们用箭攻击人类。可人类呢?用大炮、子弹来攻击呀!可杰克他们并不害怕,马、龙、兽,都是大自然赐给他们的武器。加油!可子弹是很快的。当然,第一场人类占了上风。接下来的一场战争中,那些动物们也一起到这儿为大自然而战!龙儿们干脆到机舱里去杀人,结果杀的他们落花流水。

就连机器人都被那些大家伙踩扁了……最后,人们因为有大自然的力量才赢得了这场战争。

人类本想采取矿产资源的,可是人类最后不但没有采取,反而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一起去保护大自然吧!

科幻电影《阿凡达》观后感五看了《阿凡达》之后,我的心不禁惭愧万分。

人类把地球逼向毁灭的边缘之后,又想侵略美丽富饶的潘多拉,企图抢夺这里的自然物产。他们把潘多拉的居民纳威人赶走。当他们毫不留情地把纳威人的家园树用燃烧弹烧毁的时候,我顿时火冒三丈:他们居然如此残暴,竟然忍心烧毁了家园树。同时,烧死了这么多的纳威人。他们真是禽兽,不,应该是连禽兽都不如!所幸的是纳威人的反抗迫使他们回到了快毁灭的地球。影片看完了,但一想到片中已经走向毁灭边缘的地球,心里就感到后悔。难道地球真的会走向毁灭的边缘吗?

一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我就感到愤怒。全球变暖,冰川越来越少,沙漠逐渐扩大,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样的事情就在我们的地球上发生。我看过一幅新闻图片:一阵狂风呼啸之后,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挂在树上,躺在草地上。顿时成了一个“缤纷”的世界。这些塑料袋需要许多年才能分解,动物因误食了它而生病、死亡,植物因它而无法吸收水份导致枯萎……如果再这样下去,地球就真的像片中那样走向毁灭的边缘。

请看看我们身边吧:小河逐渐变成“黑龙江”,动植物逐渐消失,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我们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社会逐渐发展了,但付出的代价尽然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样的代价未免太过巨大了。大自然正向我们求救,地球正在哭泣!

人类啊,发展自己的同时,请不要地球哭泣,不要让地球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边缘!

阿凡达观后感(篇7)

从电影院里走出来,揉着被3D电影弄得晕乎乎的眼睛,望着街边飘摇着枝条的绿色落叶乔木,差点把它们当成圣树。

为什么不是呢?这些树,这些高大的矮小的,灌木科的乔木科的,落叶的常青的,被子的裸子的,都是圣树。它们拥有发达的根系,它们的思想是沉默而非没有,它们是会说话的,只要你用心去听。它们决定着人类的存亡,它们决定着地球的存亡。它们的历史无从知晓,它们的未来却若隐若现——恍惚中看到一些推土机,看到它们倒下,看到泪水和血雨。

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他们不是推倒圣树建造房屋的入侵者,他们爱圣树胜过爱生命,每一丝一缕的毁灭,都让他们心悸,都让他们愤怒,都让他们反抗。

这个种族几乎是透明的。他们相信别人,甚至轻信别人;他们帮助别人,甚至帮助仇人。他们爱憎分明,毫不犹豫地表达出自己的欣赏与厌恶。

不知道在他们身上,你们是否看到了史前地球人的影子。

是的,我们在许多万年以前,也曾经这样单纯、干净而美好过。只是,我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放弃了聆听圣树的安静,获得了高楼大厦的喧闹。在人走茶凉时,我们也曾后悔过,于是我们嘱咐下一代,不要再这样做了。可是不劳而获的生活如同鸦片,使我们上瘾,我们欲罢不能。于是一切开始改变,单纯、干净与美好随着绿色一同慢慢地褪去。

我们变得狡诈、阴险与复杂,我们学着在欺骗中生活,为生计带上面具。同时,地球也被我们蒙上一层惨不忍睹的灰色。

但纳威人呢?

即使是最讨厌的种族,纳威人也给予他们机会去改正。地球人多少次无耻地欺骗了他们,他们却仍然试着去感化、接受地球人。

他们有一条与自然沟通的辫子,即使是马,也不是他们奴役的对象,即使是主动进攻的野兽,也是他们不忍杀死的朋友。自然给予了他们许多,他们为无以回报而深深愧疚,因此无比依赖与信任圣树,保护圣树不受一点伤害。

然而在荷枪实弹的地球人面前,他们的力量似乎十分微弱,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圣树被推到,希望在坍塌。

你以为他们会屈服?

不,不会。他们宁愿用鲜血祭奠圣树,也不会抛却爱娃,黯然离去。

相反,人类的嘴脸是多么丑陋。为了供应一些富豪继续放心地挥霍,他们毫不犹豫地掠夺、侵占。他们的脑海里只有很简单的一道选择题:你们自己离开,或者我逼你们离开。

和谐美好的潘多拉星球在他们看来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矿质元素的野蛮之地,善良可爱的纳威人在他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刁民。

这样自大、藐视自然的种族,是必然失败的,尽管他们拥有高科技武器和无限的贪欲。

那个叫做JACK的阿凡达并不是纳威人的救世主,他存在或不存在对潘多拉没有意义,只是商业片对英雄的需要。没有他,纳威人一样可以战胜地球人,坚守自己的领地,保护圣树和至高无上的爱娃。

因为我们和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种族,我们受惠于自然,非但不怀感激之心,而且逼着地球交出了所有的资源;他们受惠于自然,于是崇拜自然、敬畏自然。

所以当我们和他们发生战争,使自然失望的我们必败无疑,而上帝是与他们同在的。

这实在非关英雄,只是一种轮回,一种惩罚。

在这部电影里,我似乎看见了许多年前的地球人,也似乎看到了许多年后的潘多拉人。

他们会不会渐渐成为所谓的文明人,渐渐砍伐树木杀死动物,渐渐不再崇拜自然、敬畏自然,渐渐走向我们的道路?

他们会不会在许多许多年后,坐在电影院里,看着一部潘多拉人侵略葛拉星球的电影,深有感触,然后扭过头继续破坏自然?

写到这里,我回头望了望我的全实木书桌,又看了看这篇控诉人类的文章,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与虚伪。

我是个只有冲动没有行动的人,但我希望看了这篇文章,会有许多既有冲动又有行动的人站出来,试着挽救濒临死亡的人类与地球,也许不一定成功,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悔悟过、救赎过。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97798.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