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抗战观后感

2024-09-03 抗战观后感

抗战观后感收藏。

观看正能量的电影同样也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后我们可以选择写一篇观后感。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作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写留言板来展现,怎样让作品名的观后感看起来更加生动呢?泡泡演讲稿耐心挑选了一篇题为“抗战观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希望我的建议和经验能够成为你取得成功的助力!

抗战观后感(篇1)

《抗战飞行日记》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中中国航空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空战的纪实性作品。作者以日记形式记录了自己在抗战期间的飞行经历,表现了中国飞行员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那段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空军与日军的激烈空中战斗。每一次飞行任务,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在敌人的猛烈轰炸下,飞行员们必须冷静应对,勇敢作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领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质。阅读这些战斗场面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氛围和壮烈场面,心情也为之澎湃。

除了战斗场面,作者在日记中还描述了战争中的人文关怀和友情互助。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飞行员们互相鼓励,相互帮助,形成了紧密的友谊。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兄弟情谊。这种团结和友爱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人性的温暖和美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抗战飞行日记》还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困境和挑战。由于物资匮乏和技术落后,中国空军在与日军的空中战斗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即便如此,飞行员们依然顽强作战,不畏艰险。许多无名英雄在战争中英勇牺牲,为国捐躯。他们的精神和牺牲精神感动了我,让我深刻反思了当时人民的悲壮命运,以及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抗战飞行日记》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中中国航空部队英勇抗战的纪实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悲壮和壮烈,也对那些无名英雄们充满了敬意。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平,珍惜生命,不忘历史,勇敢前行。愿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抗战观后感(篇2)

在我们参加完初中培考试的晚上,钟天成学长带着我们这一届的入党培训班观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很深,幸好是晚上看不清楚我的脸,不然一定很尴尬。在我们看完这部电影离开教室的时候,看到大家脸上都是泪痕,带给我们的是更加愤怒和对南京人民的同情。

看完电影,觉得内心很沉重很压抑,很难受,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退。真的很不明白导演以什么心情拍的这样一部电影,但是渐渐的想明白了,他是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不要忘记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

在看开头的时候,南京人集体躲在一栋很大很大的房子中,闯进去的日本人却只有几个,如果当时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说杀掉这些日本人,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牺牲,也许整个南京的命运都会不一样。但是没有人,没有人这么做,所以的人都在等着别人去救他,等着别人去保护他,中国人软弱无能的形象在外国人的眼里根深蒂固。我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想我会拿起刀枪去战斗,去保护所想保护的人,即使我没有能力,即使我没有任何可以跟别人厮杀的能力,但是现在的我们是有尊严的,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但是在那个的时候,中国是懦弱的,是无法反抗的,是默默接受的,中国也有着自己的士兵,自己的军人。但是 这些手持各式武器,身穿戎装,脑袋顶上顶着国徽,失去了抵抗勇气的青年,壮年,不顾自己的使命,荣誉,和责任兵锋一转突破了自己人的防线,向城外做鸟兽状散去。可是,他们身后的百姓呢?那些手无寸铁的贫民呢?老弱妇孺呢?如果连这群全副武装的军人都无法保护自己,那么谁又来保护他们呢?每一个逃兵活命的代价却是南京几倍百姓的伤亡,几倍妇女被玷污,国都被占领,中国的历史被永永远远地记录上了这耻辱的一刻。

如果每个人举起武器来战斗,来反抗,就算南京最后变成了一座空城。我们也可以骄傲的跟别人说我们,抵抗过,我们抵抗到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是事实却让我们心凉,士兵为了自己的性命而逃走,为了活命,在中国历史上写了最残忍的一笔,当面对一具具尸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愤,一种什么样的伤感 , 喉咙里顿时失去了感觉,心被拽到谷底。当那些幸存的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妻女被日本人强行拉走,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怎样的自责?怎样的无能为力?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我们只能默默地举起双手,将武器高高举过自己的头顶。投降,只有投降,即便我们知道下一刻等待我们的是集体的屠杀,是黑压压的弹雨,是充满汽油味的滚滚烈火。我们像奴隶一般被日本人绑住双手由他们来清点数目,我们像羔羊一般困在铁丝网中,任由他们一批一批地宰杀。这些投降的中国军人如果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他们是否会咬咬牙,有尊严地握着枪死去呢?这样至少当敌人将我们通通杀害后,他们至少不会轻蔑地说, “ 看,这就是奴隶! ” 当那些军人临刑前大声喊出 “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 的话语时,他们是怎样期盼。一颗颗弹壳弹出,那是一条条人命灰飞烟灭,那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栽倒在血泊之中。当活埋我们的土壤,那曾经养育我们的土壤一铲一铲地盖在我们身上,我们除了无奈,就真的连痛快地冲向敌人的刺刀的勇气都没有吗?

看到最后,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掠夺,相互争抢。我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为何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等待着别人来侵略我们,这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奴性问题。抗日的最终,中国胜利了,七年抗战中国终于赢得了胜利。然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长了,受过不少国家的馈赠,也受过不少国家的欺压。但是,我们终于有勇气拿起了武器,拿起武器去保护想保护的人,去努力战斗,去勇敢的拾起了自己所丢失的东西。

抗战观后感(篇3)

在欢乐的暑假期间我读了一个故事---《地道战》,异常的有意思,并且让我很有感触。

故事讲得是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不断地袭击老百姓,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高家庄的群众在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并且一向挖到敌人的炮楼地下。日本鬼子扫荡的时候,我们的人民群众在高传宝的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打得鬼子晕头转向、四处乱窜,我们的民兵像神兵一样,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此刻鬼子面前、背后打得鬼子溃不成军,最终还捉了日本鬼子的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队长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人民,仅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地道战》观后感

抗战观后感(篇4)

纪录片《大抗战》观后感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抗战》的前两集《东北抗日联军》,看完之后,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面对日军的数次残酷讨伐与扫荡,东北抗联顽强不屈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外有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的军事进攻下,内部不断出现叛徒和变节者,以及没有任何外援的过程中,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抗战,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36年以后,因中央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孤悬敌后。南满几次西征都没有打到关内;1937年12月,北满派赵尚志等三位抗联高级将领进入苏联后,又被苏联关进了监狱达一年半之久,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被苏联解除了武装送往中国的新疆从此再无音讯,使东北抗联受到巨大的损失。东北的党组织始终按着罗登贤领导的满洲省委制定的路线开展抗日斗争。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王明,曾写信给东北抗联,指出一条错误的右倾路线,造成了东北抗联党内的意见分岐。当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尽管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通过苏方查找、转交信件;通过报纸登报联系,也无法再找到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直到日苏在“诺门罕战役”时,苏联才开始支持抗联,利用其牵制日军,收集情报。但仍没有与党中央取得上联系,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文章成为抗联在抗日斗争中的指导方针。此后,东北抗联退入苏联整训时,当苏联有意将抗联并入苏军中,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始终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还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赵一曼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见对赵一曼威逼利诱无用后,恼羞成的日军便将赵一曼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1岁。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后任抗联第一路军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对于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以来,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他究竟怎么生存?为解疑惑,他们命令蒙江县城民众医院的医生解剖检查,看他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赵尚志是我党在东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1936年,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三军所属的9个师,在赵尚志的率领下,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参加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歼灭敌人一千多人。1938年,因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恶化,赵尚志率部进入苏联境内,期间,赵尚志受到党内的错误批评,被指责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并被错误开除党籍,然而,

面对党内给予自己的错误处分与不公待遇,赵尚志含愤忍辱以党的事业和抗日救国的大局为重,继续率领部队返回东北与日本侵略者作战,1942年,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日本特务在行进途中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将日本特务击毙,终因腹部中弹,被预先埋伏的人押回伪警署。赵尚志英勇不屈,坚强就义,时年34岁。

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抗日革命的先烈们对艰难与困苦的不惧与坚强,对党与民族的忠贞和热爱,对信仰与精神的追求与坚守,要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积极发扬老一辈革命英雄们,无私忘我,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在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妥善完成好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抗战观后感(篇5)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当第一次看**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是对日军侵华罪行的悲愤。

抗日英雄留给家人和中国人民的家书,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

在报告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他死前三天读了父亲左权将军的一封信

”志兰:这里一切如常,但生活比以前困难多了。军队不生产,就不能维持。我还种了四五十个生姜和二十个西红柿,还不错。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

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写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时被榴弹击中。他37岁就去世了。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太北是左权将军的女儿,她42岁的时候,母亲给她寄了11封家书。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觉得我其实很开心。我有一个好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

每个人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写了很多关于家庭的东西,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

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日本侵略者不仅要杀死我们的国家,还要杀死我们的物种。亡国之祸已波及每一个中国人。

左权将军的家书也记录了八路军所面临的困难,但为国而战的官兵们的心从未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心中,似乎写信的左权不再是一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不屈的人也有温柔的时刻。他在信中讲述了对妻子和女儿的思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左权将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

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既是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日战争英雄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在当今和平繁荣的时代,丰衣足食都是烈士用鲜血买来的。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多少曾经向往和平与自由的人,必须由我们这一代人来维护、发展和创新,不能每次都浪费,要做自己最好的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9704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