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我的前半观后感

我的前半观后感精品。

我的前半观后感(篇1)

都市情感剧作为一部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开播之后收视持续攀升,在豆瓣评分接近8分,成为近期都市题材中难得一见的口碑之作。

在开播第二天,因为剧中女主角罗子君对迈克.杰克逊的一句不恰当的调侃,该剧一度在微博上引发争议。继电视剧官方的微博道歉后,饰演罗子君的马伊琍也在当天午夜时分发表微博致歉,称“作为演员很抱歉,在表演时从子君口中说出了伤害迈克.尔杰克逊先生及热爱他的人们的台词,今后我会对所饰演角色的台词把控和细节表达更加严谨,再次抱歉!”及时的回应获得了绝大多数观众的谅解。

谈到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马伊琍表示罗子君的人生境遇其实在这个社会当中非常普遍,因为有很多妻子是一心为家庭失去自我的奉献型的女性,这个剧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有时你要醒一醒、想一想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这部戏的好看之处不在于它的剧情有多跌宕起伏,而是告诉我们每个人要不断自省,“不管婚姻,还是友情,还是工作当中,你跟别人其实都是合作关系,如果你不独立,或者你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那么这个合作关系总有一天会崩塌的。”

人要先学会爱自己

讲述了生活优越安逸的全职太太罗子君与丈夫陈俊生离婚后一切被迫归零,在闺蜜唐晶及其精英男友贺涵的帮助下打破困境,进入职场,从前半生走向人生下一程的故事。马伊琍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罗子君善良、单纯、不谙世事,“前”享受婚姻带来的幸福安逸,是“公主病”重度患者。被丈夫抛弃后,她的生活跌落谷底,在好友的帮助下,子君终于蜕变成长,学会了隐忍和坚持,开启了“后半生”的新篇章。

剧中,马伊琍一反以往独立、干练的女强人形象,出演了一位与她本人性格和以往饰演角色反差极大的“小女人”罗子君。罗子君一开场就以一副养尊处优的形象示人,每天就知道花钱购物,时时盯着老公身边有没有年轻姑娘。略带浮夸的上海腔、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马伊琍演绎的这个阔太太形象,被网友评价为“作劲儿”十足,但其性格中的柔弱无依和缺乏安全感也让人怜惜。对于这个角色,马伊琍表示:“这个女人身上有很弱的一部分,这是我以前演的角色里面没有的,这次有机会表现我觉得还挺过瘾的,因为生活当中自己完全不是这样的,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剧中的罗子君除了丈夫和家庭好像对别的事情都不关心,在马伊琍看来,不论处于什么状态下的女性,要先学会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不要一味为家庭奉献,也要为自己奉献。对于罗子君婚姻失败的原因,马伊琍认为她之前过于简单地去经营自己的婚姻和自己的人生,过于依赖丈夫,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全部,失去了自我,反而让丈夫觉得压力很大、很累。

从“金丝笼”中小女人的高傲骄纵,到失魂落魄,再到历经事业、情感的种种曲折走向独立、坚强,剧中罗子君的成长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马伊琍把整个情感的变化过程“掰开了揉碎了”,才能细腻呈现出来,这背后,是马伊琍为角色做出的充分准备,她在开拍前一年就拿到了剧本,这一年一直在思考怎么演这个角色。甚至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也被她拿到人物创作中来。剧中有一段剧情,儿子问子君什么是“角膜”,罗子君竟回答说是“脚上敷的膜”,而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马伊琍家发生过的真事。

有观众觉得剧中罗子君与唐晶是好闺蜜,而现实生活中,全职太太和事业型女性不太可能建立这么亲密的关系。马伊琍则透露自己是事业型女性,她的闺蜜好几个都是全职太太,大家平常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定期吐槽,“对家庭、对事业吐槽,骂骂自己的老公,说说孩子,大家一起吐吐槽,就很开心了,就轻松解压了。所以不管你是处在什么状态的女性,其实大家对生活的理解,很多烦扰都是一样的。”

女性独立话题永不过时

作为一部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以罗子君的视角展开故事,她的身上承载着对“女性独立”这一永恒话题的探讨。马伊琍直言自己和罗子君相反,属于事业型女性,不会选择完全放弃事业在家相夫教子,但她觉得在家相夫教子也没有错,只是千万不要失去自我。

马伊琍认为女性要思考自己的价值,一定要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她举例说自己身边的一个全职太太非常爱听古典音乐,她的丈夫是很成功的投资商,夫妻俩就有共同话题,一聊到黑胶唱片、古典音乐,丈夫对妻子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想这样的夫妻之间应该不太可能出问题的,因为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夫妻之间一定要共同进步,一定要有共同的话题,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没有脱节,你是跟他的脚步是一致的。”

马伊琍认为“在成长”是子君身上最为宝贵的特质。剧中罗子君从全职太太到职场丽人的脱变,经历了当下都市女性普遍面临的婚姻、家庭、事业中的各种抉择和考验。离婚之后,她有过柔弱,有过迷茫,但始终坚韧、勇敢面对,进入职场之后,原来在家庭生活中被忽略的自我意识逐渐生发出来,一步步开启了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后半生”新篇章。马伊琍在采访中说,“子君的价值观是发生变化的,她在反省、在思考,这个女性是成长的,我喜欢她的原因是因为她在成长,她并没有一成不变地保守地生活在过去的方式里。”

马伊琍坦陈早在中学时代就读过亦舒的原著小说,亦舒笔下的女性姿态洒脱、独立自爱,这种生活状态也是她一直以来非常认可和追求的,“子君在每个时代都是存在的,女性在任何时候都要独立,无论婚姻,事业或者友情中,人都要做一个独立的自我,依附别人活下去,会给别人造成负担,自己也会有压力。不管在怎样的一个状态里,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从鲁迅的小说《伤逝》中被抛弃的子君,到亦舒笔下开始自省、一步步走向独立的子君,再到剧中当代上海女人罗子君,“子君”这一女性形象一脉相承。马伊琍表示,“子君是一个有蓬勃生命力的女人”,她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剧中角色的勇敢、坚定、自立自爱,更在于不同时代环境中,探讨女性命运和独立价值的意义。

采访中马伊琍也坦言,演完这部剧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其实演的时候我就会边演边思考自己的人生,因为剧中的人物真的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每一个演员、观众在看完这部剧都会找到自己。”剧中罗子君的婚姻与生活突然崩塌,不得不重新步入社会寻求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面对这种生活骤变,罗子君曾充满恐惧:“这就好比你把一条鱼扔进沙漠,你说鱼怕不怕。”然而在马伊琍看来,这对罗子君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在事业与婚姻中,人都要做一个独立的自我。”

我的前半观后感(篇2)

“有一样工作机会失去了绝对不会再有”

当今,已有为数可观的女性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选择放下工作,回归家庭,全身心照顾家人需要和孩子成长。其实这些全职主妇中,许多并不是像剧中子君那样,心中庆幸“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经济宽裕、家有保姆,自己负责“买买买”;而是出于更深层的思考、衡量孩子和全家的益处而做出的慎重选择。

我身边就有不少高知女性,舍弃了优厚的收入,回家陪伴孩子成长。她们亲手做家务,因为她们认为工作的业绩并不及孩子长大后回忆起妈妈做的美味那份感动;她们和孩子一起游戏、阅读,和孩子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体会生命的神奇,这一份温暖长久地留在孩子的生命里。她们或许经济并不宽裕,但每一顿亲手烹饪的饭菜、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次排解孩子间的争端……都带给孩子金钱不能代替的幸福。

著名女星凯瑟琳·赫本在一次访谈中说:“我不确定有哪个女人能驰骋职场,同时又能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今日女性面临的问题是,她们什么都想要,但是鱼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

美国教育家桃乐丝博士说:“许多‘理想工作机会’也许会在孩子成长时期来来去去,但是有一样工作失去了绝对不会再有,那就是养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在家庭中成长。”

看到一些妈妈微信群里在讨论“全职主妇到底有没有价值”,我觉得关键不在于当不当全职主妇,而在于你有没有看到抚育孩子成长的意义。你在孩子生命中能起到的作用是他人无可替代的,你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做全职妈妈,是你在生命特定的季节里权衡再三做出的决定,那就相信自己的价值,因为培育生命的工作,是最宝贵和充满意义的。反过来看,如果你为了追求经济独立而忽视了孩子成长的需要,其实是得不偿失,或许会因一时的满足错失了真正的幸福。

我的前半观后感(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

小孩子有,大人也有

如果今天的作业没做完的话

明天很有可能不及格的

如果你明天想过好日子

你今天就必须努力”

最近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大火,几乎承包了女性朋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折服于优雅从容的“职场白骨精”唐晶,有感叹于全职太太罗子君的好命,有垂涎于“无所不能”男神贺涵......而整部剧追下来给我印象最深却是凌玲的一番话。

凌玲这个角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人人喊打的人设。相反,这位剧作家似乎偏袒女性,试图塑造一个坚强、宽容、勤奋、聪明的女性。她知道该用什么去吸引陈俊生,工作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默默给予支持,在其需要的时候送上一句贴心鼓励,她没有步步紧逼凶相毕露,而是机智的以退为进,最终得偿所愿。

可以说她所有的努力都是她自己的。从下游市场调研公司到上游公司部门的主力军,包括她与陈俊生的感情,她也在一步步做生意,努力工作。她的性格也反映在孩子们的教育上。她知道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普通人要成功有多难。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每天都要留作业,为什么重复的拼音和生词要一遍又一遍地写。童年的快乐可能是看不完的动画片和吃不完的零食。那时候“考试”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分数就是“紧箍咒”,我们全身心投入去应对它,却总是搞不定。

于是我们盼望着快快长大,仿佛只要长大了就可以摆脱做不完的功课,只要长大了,就可以不用做让我们讨厌的事情。

然后我们长大一些了,上中学、高中、大学了,功课不减反增,作业类型也愈加复杂,父母总是教育我们:只要好好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于是我们想着快些工作吧,工作了就再也没有作业了,再也不用跑早操、上晚自习,那该是多么自由畅快!

等到我们终于如愿以偿走进“社会”,跟作业与考试愉快地说再见,当我们一往无前在职场上打拼,与各种难题死磕,才终于明白,社会才是最难毕业的“学校”,职场永远有做不完的“功课”等着我们。这一次我们却无路可退了,只有逐一攻克,勇往直前。孩子有孩子的作业,大人有大人的作业。我们每个人都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我们都沿着一条特定的轨道运行。我们不能停下来直到我们死。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如果你感到放松和舒适,一定是有人在为你挑起重担。然而靠山山会倒,靠陈俊生陈俊生会跑。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强有力的支撑。“服务员、营业员,我从来没想到我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仿佛我生下来就是陈太太,其实我是得意之后,忘了自己来时的路,我决定工作的这天往后,我见证了自己,可以低到尘土里的卑微,见证了人生的可塑性。”被离婚后的子君想开后决定从头再来,补上自己当全职太太这些年欠下的人生功课,虽然起步艰辛,生活艰难,但精神富足,重拾了活力与自信,赢得了尊严,谁又能说这不好?

“爱情易逝、婚姻易碎,所以我日夜兼程追求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最后用唐晶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尽管我不大赞同前半句的消极与极端,物质与精神的独立的的确确是毕生所求。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准站位,不懈追求,圆满完**生路上的“功课”。

我的前半观后感(篇4)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相较于火得要命的溥仪那本《我的前半生》此书可简单用孟子一席良言概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非是一个长得美丽的全职太太被一品相不佳拖家带口的小三打败,而离婚后愈活愈年轻成就一美满婚姻的故事。整日无任何有意义的事可做,简直安逸得过分,每日为生计奔波却能活出自我。不过简单几字“活得开心就出彩”却难以做到。

值得开心的是,子君最后很开心。

将将离婚之时,子君一脸愤然,一肚苦水,一脸愁绪。别担心你亲戚的势利。离婚是你自己的事。却也忍不住朝好友唐晶吐苦水,唐晶却打断她,“每日只准诉苦十分钟。

”她笑,“你不能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当做一种享受,朋友的耳朵耐力有限,请原谅。”这番道理当牢记心上。“不要为泼洒的牛奶而哭。

”“关于离婚这件事,一般人不外只有两个看法,一个是即时离异,不必犹豫,另一个是决不能离,拖一生一世。”

离婚的阴霾过去许久后,子君做了个萌,梦见自己,细细的过了时的瓜子脸,大眼睛,微凸的鼻子,略肿的嘴巴,脸色憔悴。她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就像卫斯理一样,看到了自己,没有恢复过来。看得见自己,是种幸福。

知晓自己的状态才好继续前行。谁都无法真正放下过去,能做的只有不理,不强迫,也不能想念。这样,它便就不缠着你了。

如同事情,想通了固然是好,想不通,不去想便也是一种通了。

离婚后,子君生活不坏,可传统上说,女人嫁不到好老公,居然还自认为过得不坏,那就是有毛病,独身女人有什么资格言快乐?装得再自然亦不外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传统真恨死人。看到这,正巧在听一首名叫《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歌,人到底是群居动物,离不了伴。

人都一定要有寄托,于女人是依靠,于男人是牵挂。人们一直说:女人在恋爱中到底不一样。

但书中解释道:这完全与恋爱无关。子君容光焕发的原因是一种胜利的快乐感觉:

仍有人欣赏我,我不寂寞,我有了寄托。”

此书所言道理倒直白地都写了出来,什么“朋友之交要淡如水才长久”什么“自嘲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之一”又如“世事往往如此,想回头时也已经来不及,即时你肯沦为劣马,不一定有回头草在等着你”又如“活一把年纪,什么叫爱,什么叫恨?”充其量不过一句“有好感”罢了。前两句乍一看与常理思维不同,细细一想又觉得有道理,后两句是大家都明白的视力,写出来却仍能直捅心底。

我一直认为亦舒的笔是有魔力的,要细说的话也就应该在此吧。

“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如果你年轻时不结婚一次,中年时就不会学习。没有努力就没有幸福的婚姻,所以你应该努力争取经验。

”所以子君的再嫁成为必然。亦舒本人也结过两次婚,她应当过得十分幸福吧!如黄小琥《伴》中所唱“没说爱,却早已认定一辈子的伴。

”这种平淡而恒远的幸福只有两个成熟的人才会拥有罢!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今年暑假我有翻开我的书柜,又读完了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仪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色彩,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这一生的特别历史,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的历史。里面有闹剧,悲伤,恐惧和希望。

1906年,溥仪出生在北京。1908年慈禧去世前,她选择溥仪继承王位。慈禧的一句话改变了溥仪的一生。1911年,清朝溥仪皇帝退位。从此,清朝复辟闹剧上演。首先,张勋用辫子军帮助溥仪复辟,但几天没当皇帝的溥仪退位了。

溥仪第三次成为皇帝是在1934年,当时他被称为康德皇帝。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1932年初在长春(当时称为新京)任满洲国执政,后于 1934 年初称帝。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溥仪作为傀儡战犯被关押在前苏联。五年后,他回到中国重建。十年后,他获得国家特赦,并在国家文史委员会任职。

1967 年,病逝于北京。宣统皇帝、清顺帝、伪满、康德皇帝、战犯、普通市民,这些词反映了溥仪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充分利用溥仪恢复祖业的强烈愿望,建立了以溥仪为支持对象的伪满洲国,开始统治东北14年。在这14年里,能活下来的人是奇迹。当溥仪答应日本担任伪满洲人的职务时,也许他忘记了日本人并不善良。日本不能为中国的王位而努力。他们想要得是他们想要得利益。当溥仪明白一切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牢牢地控制了他,他的统治和皇帝不过是个幌子。

日本人把溥仪戴上了繁荣昌盛的皇冠,但皇冠繁荣昌盛的背后却是一个紧箍咒。伪满十四年,溥仪几乎没有权利。他不仅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整个满洲。就这样,日本以东三省和台湾省为跳板,侵略中国。

伪满十四年的历史,是悲哀的。由于清室宗庙受到孙殿英军阀可耻的盗墓行为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激起了溥仪恢复帝业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恰恰是跟那个时代所背离的,正如杨天石先生所说:“历史是从**走向民主的”,这个愿望不会实现,也不可能实现。

被这个愿望冲昏了头脑的溥仪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设计的圈套,而这个圈套在我们今天看来,其用意是多么的明显,多么的可耻。也许稍加思考,顺应历史潮流,拒绝日本侵略者的邀请,14年的血泪史就不会发生。

作为个人,我尊重溥仪先生在改造后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一书本身就是对国家和历史的贡献,使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当时的中国。

历史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必须记住,一切都在向前发展。

我的前半观后感(篇5)

刚开始看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时,很厌烦这吵吵闹闹的一家人。不喜欢罗子君的妈妈,觉得她嫌贫爱富,总是打扮得比女儿还妖艳,还爱贪小便宜,什么东西都欠,就连保姆亚勤都看不起她。对两个女儿态度大不一样,对待有钱的大女婿,真是巴结,对待没钱的二女婿白光,侮辱鄙视到了极点,一看到他,就吵吵,骂骂咧咧,很同情二女婿白光。

但看着看着就不讨厌罗妈妈了。倒是越来越讨厌白光,特别是看到白光跟罗子群吵架时的狰狞面孔时,更讨厌。

这位罗妈妈虽然爱吵吵,但本质不坏,爱憎分明,是非明辨,性格外露,毫不遮掩。白光酒精中毒,她嘴里骂是骂了,但医药钱还是替女婿交了。虽然爱慕虚荣,有点太拜金主义,但内心也是善良的。罗妈妈为什么会对白光这样,原因要从白光自己身上找。

人自尊,然后人尊之;人自敬,然后人敬之。

白光,还真是白光,名字都起得绝配:一穷二白,没工作,没收入,要钱没钱,要文化没文化,要教养没教养,要素质没素质,要能力没能力,要骨气没骨气,又不正干,万事不成,脾气却不小,整天爱吵吵。连孩子都养不起,一家人的温饱都是问题,整天还让自己的老婆替自己操心为难,腆着面孔一次又一次去向姐夫借钱,姐姐跟姐夫离婚了,还去要,活得没脸没面,就这样,白光还不懂得珍惜。这个姐夫陈俊生,虽然对不起罗子君,但人品确实没说的,要碰上别人,哪有这样好的,整天白给你钱花!

就没见过这样的男人!怪不得丈母娘见一次骂一次。换做谁也受不了他这样的人。一个人,自己过得没自尊,没骨气,别人自然不会尊重你!

真不明白,罗子群漂亮、勤快、吃苦耐劳的一个女孩,当初是怎么看上这样一个男人,眼光真是有问题。全天下那么多男人,她怎么就挑了一个品级最差的白光?!整天为他不顾尊严地借钱解困。无论母亲怎么说,她都不跟他离婚。我觉得罗子群就应该果断跟白光离婚!跟他在一起,就是在耗费生命!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没有快乐幸福,有的只是无尽的难堪和作难。

看到22集,我明白了。我理解了罗子群的一次又一次不舍不弃的原因。

当俩人大吵一架,罗子群下定决心离婚,决不回头的时候,白光就死缠烂打,又是下跪,又是求饶,又是发誓,又是赌咒,甚至不顾死活去撞马路……这时候他总有使不完的韧劲。他抓住罗子群的一百个不忍心,使用这种手段,让罗子群心软下来,跟他回去,继续过下去。然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死不悔改。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一个人,不懂得知错就改,不懂得蜕变自己,就很难重生!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每次都这样。吵完闹,闹完和,和完还吵,吵完还闹,闹完还和。希望,失望,充满希望,又再一次失望。就这样,循环往复的一家人。

但还是隐隐觉得,如果白光不勇于真正蜕变自己,这样的婚姻,始终还是不稳固的。人的心再柔软,反反复复,总有一天,心会被耗空的。

一个不懂得成长和蜕变的人,只能让人轻视!相反,一个在困境中学会成长,变得有骨气,有尊严,懂得强大自己的人令人尊敬!

罗子君起始确实不可救药,是一个一无用处的享受型的贵妇,只知道吃穿打扮,享受富贵,四体不勤,过着寄生生活,单纯得不谙世事。直到被心爱的老公抛弃,她才在痛苦的挣扎中,开始蜕变。在闺蜜及贺涵的帮助下,学会生存,学会独立,学会忍耐,学会自我保护,迅速成长起来!捍卫了活着的尊严!

罗子君的离婚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她离婚了,却得到了重塑自我的机会。历练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破茧成蝶的折磨也是暂时的。不遭受磨练,就不知道这块金子的重量。百炼成钢,才能彰显价值。

也要庆幸她有一位好闺蜜唐晶和闺蜜男友贺涵。他们能干,聪明,知性,经验丰富,人脉广,在罗子君危难时机,警醒她,给予她及时且至关重要的帮助,让她起死回生,变得闪闪发光。

真正的朋友,不只是在你低靡的时候安慰你、体贴你,而是要唤醒你,鞭策你,帮你认清方向,找到该迈开双脚的新的道路。

但,我想,罗子君能蜕变,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自己。内因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罗子君自己勇于蜕变,善于学习,勇于承受破茧而出的痛苦,才能破茧成蝶,得到重生,实在让人钦佩!让人刮目相看!

还有唐晶,女神级人物。聪明、知性、善学、独立、能干、自信、强悍、有品位,工作又拼命,事业有成。人人羡慕她的成功,可谁又了解她蜕变的过程!她也是由一个幼稚的小女孩逐渐成长起来的!她蜕变了自己,才成就了强大的自己!才会活得超越和自由,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

这几个人物的命运,是不是就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呢!对比,才能让主题更鲜明,让人生的思考更深刻!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勇于蜕变自己,才能重生自我。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个人魅力才会从内到外,散发万丈光芒,才会更加自由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让人追慕不已!

我的前半观后感(篇6)

这里只代表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偶然看到这个剧,然后点进去看,发现子君还挺好玩的,然后就觉得她和贺涵应该会变成一对儿。

好多人都在说三观不正,闺蜜抢男朋友之类的。我并没有觉得。是唐晶自己放弃的,而且也是她自己不去相信贺涵的,对贺涵没信心,贺涵向她求婚她也没答应。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的。一般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唐晶之所以对子君那么好,也是因为当初大学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子君资助过她,还给她做过饭。那时候的子君对她也很好。而且就算现在工作,子君嫁人,子君对唐晶也很好啊。

贺涵和子君相互喜欢的时候,贺涵和唐晶已经分手了。贺涵和子君才是合适的一对吧。互补才是美好的爱情吧。有趣而又幸福。

遗憾的就是她俩最后没有在一起,要是在一起了,那就完美了。

还有对于女性独立问题,子君是有成长的,原来觉得离开了男人不能活,一步步的走向独立,过上自己安逸的生活。这也是令我感兴趣的一点。女人不必依附于男人而活,自己也可以过的很不错。虽然一般人不会有子君的好运,这就是另一说了,毕竟是电视剧。

还有子君也改变贺涵很多,原来他是一个为了完成工作不择手段的人,可是后来也变成柔软之人,懂得了人情世故,也不是以前不懂,以前是太人情世故,而变得无情,现在是有情,这才是好的爱情吧。

我的前半观后感(篇7)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这本书挺好看的,第一次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三天我就看完了。

本来我是规定自我每一天阅读一个小时,在看这本书期间,我忍不住的就会多看半个小时。并且在第二天看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期待。

整个故事很简单,所以看起来很简便,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就主要的几个人物就凑成了一个故事脉络。

子君和涓生是两夫妻,他们大学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涓生是个西医,也算有钱有地位,自从结婚后,子君就变成了家庭主妇,带孩子,逛逛街,打打麻将。生活过的逍遥自在。

忽然有一天,涓生说要跟她离婚。子君一听这个消息就懵逼了。她奔溃,沮丧。连她最好的闺蜜和女儿都说是她自我活该。

因为子君从来都没关心过涓生,没把涓生放在心上。但她心里其实是爱涓生的,可能只是被涓生宠坏了,家里有保姆,不用干活,接送孩子又有司机,她能做的就是逛吃玩玩玩。涓生跟她说话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从来没放在心上过。

涓生对她说,给你五十万,你走吧。

五十万能买什么,买套房子也只够首付,对于毫无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她来说,要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生活,是一种难题。

虽然一开始她很沮丧,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经过自我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向独立,最终让别人刮目相看,最终连她的老公都变得后悔跟她离婚。

我觉得这本书异常适合女生看,她会告诉你,女人不能单单靠男人,即使结婚后,也要一份属于自我的事业,只要经济独立了,才不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走。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个感悟。就是写书,并不需要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多么宏伟的场面,简单故事也能够写的很好看。

异常是在看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时候,故事更是简单,虽然我没怎样看懂。

但这两本书给了我一个期望。

原本我以为,写书肯定要有精彩的人物或精彩的事情才能写出一本好书,不然太过平凡的事情谁会看啊。所以我总是在想,我要哪里去找那么多精彩的事情啊,我得走遍多少地方,遇到多少人啊。总觉得不现实,想多了就会气馁。

但看完这本后,我才明白,简单事情也能够同样精彩,身边的小事情,只要稍微发挥一些想象,也能够写出一本精彩的书。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83270.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