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扶贫日记

2024-06-03 扶贫日记

扶贫日记100字系列15篇。

上班族的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书写文档来进行交流,范文是我们写作时最好的指导老师。范文里面的很多亮点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是不是在构思如何去写范文呢?了解“扶贫日记”的小伙伴们赶紧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希望您能够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

扶贫日记【篇1】

20xx年5月16日 星期一 晴

常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淼

20xx年5月,我有幸被常德市青工委选中赴石门县维新镇调研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毛哥原名毛晓明,时任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个头不高,微胖,爱运动,篮球、羽毛球都还不错。这次,就是跟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扶贫”。

早上6点半,就被毛哥一个电话敲醒:“兄弟,起来哒没得,8点我到民政局来接你,你快滴滴搞啊!”洗漱完毕,我还在慢吞吞地准备去吃早餐,发现毛哥就已经在楼下等我了。我们先到石门,与县政府督查室的同志接头,然后一起驱车前往维新镇,路上3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扯到了这次活动的情况。毛哥说,是他一个同学正在长沙组织的一个扶贫活动,他就把线牵过来了,用他的话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可遭孽的人还不少,尤其是小孩,有能力帮下忙、出点力,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在县城接了人,马不停蹄地赶到维新镇,跟着当地民政所熊所长一道下村了。出发前,熊所长拿着24人的名册说,要不看几个重点户就好,这么多跑起来太累了,而且昨天下过雨,路不好走。可毛哥不同意,坚持要把所有的贫困户都看完。

第一户小孩叫覃道芳,丧父,母亲精神有问题,成绩比较好,没有经济来源。我们下车后步行了大约300米左右,已经是一脚泥了。来到了贫困户家里,土墙、土瓦、土炕……房子里面黑黝黝的,什么都看不清楚。熊所长叫了两声,土黄色的门慢慢打开了,里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探出一个脑袋。周围邻居说,她就是覃道芳的妈妈,患有精神病,平时不言不语,发起病来就胡乱打人。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再想想我的孩子,我立马不敢想了。

这时从旁边屋走出来一个小女孩,衣服的颜色早已褪去,满身的补丁就像打了马赛克一样,用她那清澈有神的、带着些许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们。熊所长介绍来意之后,毛哥嘱咐我把家里仔细拍摄下来,便把小女孩叫到身边,询问了许多有关她家庭、学习的情况。临行前还不忘交待小女孩:“好好读书是你的任务,怎么读叔叔来跟你想办法。”

前往第二户的途中,熊所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的。老人又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仅仅靠低保生活,还有的就是家庭患有疾病,拖垮整个家的。每年镇里面都拿了一些钱出来补贴这些贫困户,但只是授之以鱼,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次能够带来支持贫困学生的计划,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

第二户小孩叫赖慧群,从下车步行到她家有3里多山路,在半山坡上的一间小屋,一样的土墙和土瓦,不同的是墙和窗户上到处是洞和用麻袋封住后又被弄破的痕迹。还没到门口,屋子里一股馊味就扑鼻而来,待我想仔细看清楚是从哪个门飘出来的味道时,毛哥已经敲门进去了。

我从厨房门进去,看见土炕上面有一个大锅,里面正煮着类似腌菜一样的东西,黑乎乎的根本分不清是什么,除此之外,整个厨房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再看看毛哥,正在细致地查看、询问具体情况,走的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塞了500元钱在小孩手中。就这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绕了多少山,从下午1点一直跑到6点多,12户贫困户终于跑完了。和熊所长约好明天上午把剩下的12户人家走访完后,毛哥拒绝了他们安排的餐宿,开车拉着我们找地方吃饭去了。

两天下来,我的腿已经全是泥了,脚磨出了两个老大的血泡。再看看毛哥满身泥泞,车被刮花了,底盘也磕几下,我说道:“毛哥,你这哈只怕是出血本类?”“能把这个事落实到位,解决这些小孩读书的问题,这点事就不是事。”随后他掏出他的笔记本说:“你看我,把情况都记录下来了,这次要是一对一的助、终身制的助,能够读到大专的就帮到大专,能够读到大学的就到大学,能够读研读博的,都要支持到底。只有这些孩子有出息,才能够解决他们家庭的贫困。”看着毛哥的车,再看看他疲惫但是满足的样子,顿时心生敬意。

现在毛哥还真前往扶贫点村工作了,虽然不能经常见到他,但是时不时能从微信中看见他带领扶贫小组开展扶贫工作,又或是通过发猪仔的形式带领大家养猪致富,看着他在照片中一副辛苦而幸福的表情,我还真为能有那样一次和他共同扶贫的经历而自豪。

扶贫日记【篇2】

10月11日 星期二

10月11日,根据镇上统一安排,我和郊口村另一名包村干部马倩一同走访了村里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魏恒录一家。魏恒录家住在城关镇后川村中部,家里现在有三口人,魏恒录身体不好,靠在县内打工维持全家生计,妻子范淑英照料家庭并在农忙时种植一点中药材,女儿魏小红是残疾人,今年刚大学毕业尚未就业。

在和魏恒录一家的亲切交谈中,我得知他们的生活贫困但充满温情,当听说他魏小红成绩优秀但只因为听力障碍而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时,我们都特别惋惜。我鼓励魏恒录,让女儿利用医疗保险报销的好政策,结合近期我县医疗系统援藏专家现场就诊的机会,先给魏小红治疗听力问题争取康复,然后让她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解决就业问题。魏恒录不知道有专家会诊的消息,我向他详细说明了情况。

范淑英说,今年她家的药材种植得少并且质量也不好,明年想和村里的几家种植散户合作,增加种植面积以扩大收益。我赶紧向她介绍了镇上近期将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的情况,其中就有中药材种植的专业课程。她都不敢相信还有这么凑巧的好事,立即电话联系了村里的那几家种植散户,并给我登记了彭小霞、宁吉德、宁天忠等三户的培训信息,他们都希望通过培训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从魏恒录家出来后,我和同事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一座座通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的新房遍布各村巷,好多村民都热情的打招呼,“小苏、小马,你们又来村里了啊…”,顿时精神特别舒畅。多亏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一系列好政策,不仅农民群众喜出望外,我们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也是劲头十足。尽管每周工作都加班加点很忙很累,但只要一想到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参与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了解并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想到能在这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有幸见证他们的生活逐年都有新变化,我就特别满足和自豪。

一直记得镇上领导对我们的勉励:“包村工作做得怎么样,主要看群众说你好不好。如果你所在村的村民和你不熟悉甚至都不认识,那你绝对是失职的,一定要深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这才是我们乡镇干部的真正的价值”。虽然离领导的期望还很遥远,但每当看到朴实的村民像亲人那般倾吐心声,我就很受感动,每帮群众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就倍感宽慰。今天的入户取得了预期效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多的深入群众,让更多的魏恒录能切切实实得到引导与帮扶,让他们尽早从贫困中摆脱出来,是我们乡镇干部最有价值的事。

扶贫日记【篇3】

李建国今年41岁,是富县审计局的高级审计师。翻看他的工作日志,每天的工作点滴都记录得很详细,除了工作内容,本上还有他自己写的小诗、手绘的社区精准扶贫户分布图、社区移民新村的引水工程草图以及一些工作想法。

密密麻麻的字迹间,饱含热情。而这样的日记,李建国已写了3大本。

“这家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您了解吗?”记者在他手绘的精准扶贫分布图上随手指了一户贫困户问道。“张亚琴家啊,去年我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她家经历了一场大火和一次交通事故,家里很困难。去年县上出台了产业扶贫政策,优先从贫困户子女中择优招聘,到能化公司上班,我第一个推荐了她儿子报考,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李建国建议我们和他一起到张亚琴家中回访一次。

5月9日下午,我们和李建国来到了张亚琴家中,刚进门,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他就打开了日志本,和张亚琴攀谈起来。

“你娃现在工作怎么样了?”“娃现在正在西安培训学习,估计月底就能回来分配上岗了。”“包的十亩果园今年挂果如何,前几天争取到的肥料够用吗?”“够用了,还剩了几袋没用完,送给其他贫困户了。”李建国边询问边在本上认真地记录着。

张亚琴告诉我们:“李书记特别有热情,对村民的事从不怠慢。精准扶贫开始后,他常说‘只有精准了,才没有怨言,只有公正了,才会有公平’,他做事向来公正,村民们都信他服他,遇事总会请他处理,主持公道。村里现在人心凝聚,对未来发展也很有信心。”

结束对张亚琴家的走访已是下午5点多,李建国却并没有下班的意思,“社区小泉坡村移民新村的水源刚选好,还得去和村干部商量下引水的事。”说完,他又赶往小泉坡村……

扶贫日记【篇4】

六哨是个山区镇,海拔2000-2700米,面积246平方公里,多为彝、苗等少数民族,全镇总人口19300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8898人。据六哨镇党委书记介绍,本地农户以种植洋芋为主,全乡有70000亩,亩产2吨左右,前两年七八角1公斤,今年每公斤均价1.2-1.3元,算是不错的年成。

我们重点看一个叫小村的地方,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基本无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是缺文化、缺技能。

小村原在箐的对面,因为滑坡不能居住,在政府帮助下实施了易地搬迁。新村建在山顶,远看是漂亮新农村的模样,走进去却发现卫生条件太差,路上都是猪牛羊粪便,有的地方都落不了脚。

到村民小组长家走访。全家6口人,去年纯收入不足1万元,主要靠卖洋芋为生。房子盖得不错,就是不会打理,脏乱,两张铁皮桌、几把凳子,是主要家具,都是黑乎乎的,厨房的锅碗瓢盆也不干净,没有灶台,电磁炉支在一只破凳子上。

调研组认为: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户实行易地搬迁,解决百姓生存安全的根本问题。在搬迁新居时应一次性做好住房、畜圈、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水、电、路的配套。搬迁新地,搬一村就要一次性解决好相关问题,扶一户就要实现致富一个家。

扶贫日记【篇5】

20xx年11月15日 星期二

11月15日,我和包村干部包文广、俞应龙、张瑜一同走访了城关镇下河滩村精准扶贫户张卫良一家。今年下河滩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村里的主巷道重新硬化了,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加上近年来的'环境卫生整治,下河滩村整体干净整洁。早上,在村主任王海录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张卫良家,张卫良一家家庭情况不太好,房子还是以前的老房子,张卫良本人有视力残疾,生活很困难。见到有人进来,张卫良起身招呼我们坐下。看到我们,他显得非常激动,向我们述说了他家的困难和基本情况。年初他家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在县城拉货挣钱,用来补贴家用,全家人的生活稍微有所好转。面对今后的日子,我们鼓励他要坚强生活,勤劳致富,以后可以利用危房改造的项目把房子重建一下,政府会尽力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张卫良激动地说:“感谢你们,相信政府不会弃我们不顾的。现在我们一家也拿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工作在基层,服务于群众,我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在想,以后更应该多下村入户,帮助群众出谋划策,早日帮他们脱贫致富。

扶贫日记【篇6】

这周为了让我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寒假,我组织了寒假“爱心班”的活动。在我村书记的帮助下,对我村放假走访的大学生进行了走访,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这个活动。有几位大学生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在寒假义务的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并决定参加这次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得到广泛的参与。还在书记的建议下把招生对象改为愿意学习,有求知欲望的孩子们都可以参与。

我在人流较密集的宣传板和集市门口粘贴了板报、宣传画。还通过广播向村民宣传了这个爱心学习班的开班时间等信息。这次活动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寒假爱心学习班最后有3名老师,孩子8个。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会更好的,而且是越来越好。这个人数也让我知道很多村民对这个班还是有疑问的,大部分人虽然对这个学习班感兴趣,却因为从众心理,不好意思参加。因此这也对我这个爱心学习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和三位老师众志成城,希望能改变村民们的想法。我们认真的做着每个细节。在课堂上,我们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预教育于娱乐,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有意思的事,一件享受的事情。还带领孩子们玩一些智力开发的游戏。在放学后,老师们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老师坚持把孩子们送回家后在学习。在我们努力下,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我们的寒假爱心学习班。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要有恒心,办事要有细心。如果一开始看到寒假爱心学习班的人数不多,就放弃了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我知道在坚持方面我还相差很多,所以,我也在不断的努力中

扶贫日记【篇7】

12月4日 星期日

今天我们早早地就起床了,因为我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验收正在进行着,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落实“大走访、回头看”活动。我们就在村支书和文书的带领下出发了。

村里在家的人不多,大多都出去打工或做农活去了。我们走访的第一户是马福海家。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在吃饭,看到我们的到来,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村书记向马福海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他连忙招呼我们进屋坐。屋子不大,也很乱,因为马福海的妻子患了脑瘤,家里全靠马福海一人支撑,生活很不容易。在交谈中,我们得知他最近在外地打工,家里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妻子的病还没有好转。他现在主要收入靠种地和在外打工,生活非常困难。幸运的是2014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了他们家重建,他说很感谢政府对他的扶持。 离开马福海家后,村书记带着我们查看了村里需要修的路、修的进展情况。接着我们又访问了丁文地尼、敏勇天等。在走访中,听取了许多群众呼声,我们都一一记录了下来,我们知道,走访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扶贫日记【篇8】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 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2014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 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14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 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 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 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 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扶贫日记【篇9】

20xx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委派到擂鼓镇碾盘村任第一书记。自受命以来,昼夜寝室难安。碾盘村是擂鼓镇一个偏僻穷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90户,1444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9户,占全村户数的40%。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属全省重点贫困村。在摸准贫困户后,我便深入百姓家庭走访,期望在走访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在此,整理走访民情日记三则,分享与所有扶贫工作队员,期待以此与君共勉。

傻傻的爱

几堵坍塌的墙,凌乱堆积的瓦,令我的心一沉。“这样的户能扶起来吗?”我心底在纳闷儿。听附近的村民说,李文虎现在没住在这里,寄居在他姑父家。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再次见到了李文虎本人——一个中年汉子,1米7左右,憨厚朴实,衣着虽不是很新但很整洁。我说明来意,他笑而不语。他姑父林先胜随即丢下手中碗筷迎了出来。“他今年48岁了,是聋哑人,有些傻呆,患有支气管炎,你要了解他什么,我告诉你。”林先胜说。

“我想了解下他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规划。”

“呵呵,说来话长……”林先胜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他的父亲1998年因为气喘病去世了。他跟着他的母亲生活到2002年,终因母亲体弱多病无法照顾他饮食起居,整户外迁到远嫁福建的妹妹家。”

讲到这儿,林叔眼里掠过一丝酸楚,顿了会儿,继续说:“住了3年,母亲在李文虎妹妹、妹夫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可是他不习惯天天吃面食,死活不在那里住了,整天吵着闹着要回碾盘老家。这下,一家人都慌了神,却犟不过这个聋哑人。当他们回家时,他们的仅有财产——两间土坯房垮了,根本没法住,我就让他住到了我家。当时,好多人都在笑我傻,说是也不能做重活,还要医药费、零花钱,他的母亲和妹妹也不能在经济上支援他,还养的是外姓人……”

林叔喝了口水,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我当时就是一股犟劲儿。我想呀,身为共产党员,还曾担任过村干部,这孩子的事我必须得管。说来容易做来难,这一住就是11年。11年来,他跟着我下地,在我的指导下做些轻松农活,身体也没有再犯什么大病,总是乐呵呵的。”

“哈哈,这孩子还就认定您了,认定要在故乡生活了。”我插了句。旁边的李文虎吱吱呀呀的说着什么,右手的大拇指竖了起来,指着他姑父。

“那他怎样才能脱贫呢?”

“前段时间开会,我去听了你们讲的精准脱贫政策,我回来跟他比划着商量了一下。他家现在有8分田,我和他继续种着,吃就有保障了;两亩多地可以种苞谷,养50只鸡,政府可以补助500元,加上卖的钱,平时零花钱就够他花了。还有1亩地的茶园和2亩地的金银花管好了,再新建两亩茶园,以后每年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了。条件好了,要是能给他找个伴我就放心了哦!”说到这里,林叔憨憨地笑了,李文虎也跟着笑了。

“好吧!听了您的话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您的帮助下他一定能如期脱贫”。

回去的路上,我想,“傻傻”的家乡人对故土、对亲人傻傻的爱是脱贫攻坚最坚实的支撑,只要我们愿意返乡创业,帮贫扶困,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

感恩的心

走过蜿蜒崎岖的田坎儿,来到高瑞芳家时,已近正午时分。几位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到来,让两间近乎危房的土坯房显得有些拥挤。据村干部介绍,高瑞芳常年只有两老在家,一个女儿,远嫁江苏。女儿家庭也不宽裕,两老在家靠自己辛勤劳作,勉强维持生活。近年来,因为两老年岁已高,高瑞芳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鼻炎,一年仅医疗费用就需要两千多,这令原本经济单薄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群不速之客、两老人和回家省亲的女儿围坐在一起攀谈起来。“你家现在常年两老在家,经济又不是很宽裕,你们对这样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我问。

“我们听党的话,党的政策好呀!虽然我们家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有孩子,但还有党委政府,当地干部照顾我们呀!”

“那你现在怎么摆脱贫困现状呢?”

“呵呵,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合计了一下,准备先把房子维修一下。那样,我们就不愁热天‘外边大下,屋里小下’了。我们会酿酒,手头的零花钱够花”。

说到酿酒,他可起劲了,“我给你们舀点尝尝,我酿的酒味道可正了。”说着就到里屋去打酒了。随行的一个队员品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嗯,好酒,好酒”。高瑞芳听到队员的夸赞,脸上笑开了花。

“上次开会,你们说引进糯高粱,我今年想种点。等高粱熟了酿点高粱酒,卖个好价钱,那可比种苞谷划得来呀。高粱杆儿粉碎了可以喂猪,我还可以扎扫帚卖,一种作物,多种用途,是宝呀!多亏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们想办法争取能调运优质的糯高粱种子给您,到时候还可以让我们局农技人员来田间指导您生产,圆你致富梦。”

“那太好了,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呀,我们要好好的响应党的号召,保管好自己的身体,多活几年。”

临走时,高瑞芳还交代,“等明年高粱丰收了,你们可要来再尝尝我酿的高粱酒呀!”

多么朴实的心愿。时刻感恩于党的恩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百姓的生活似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美好的梦

漫山遍野的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碾盘村大塘金银花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社章。因为他家是科技示范户,建有茶叶加工厂,所以百姓称他李厂长。

信步来到他房前,正好在厂长在家。他热情的前来握手,“张书记好呀,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家坐坐?”

“呵呵,你是脱贫致富的好手呀,我就想来取经呢。”

“那倒说不上呀,我倒是准备找您说点事呢。”

“好呀,我愿洗耳恭听。”

一阵寒暄过后,李厂长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我流转了100亩茶园,有一个加工厂,附近的茶农每年都在我这里炒茶。我就想呀,现在精准脱贫政策这么好,我想包保几家贫困户,带动他们规范化管理茶园,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样他们茶园效益也起来了,附近农户的示范效应也起来了,我的加工厂的加工产值也自然提高了,可以互利多赢呀!张书记看我这点要求可以吗?”

“当然可以,如果您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还有1万元的奖励呢。您就好好想想怎么带动他们吧。”

“那太好了,奖励倒是其次,关键是能看到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也可以发挥我的带动作用就好了呀。不瞒您说,你们局让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还想组建一个家庭农场。农场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大塘绿源家庭农场’,我还想流转200亩茶园,500亩土地种高粱。我有一个梦呀,就是要让碾盘的土特产走出山村,让城里人喝上绿色天然的金银花、绿茶、高粱酒,让外出务工的老乡们记住家乡的味道。”

“好呀,我们可以协调土地流转、农场组建的事情,您就大胆的发挥您的特长,圆你的美梦吧!”。临走前,他特意把我随身带的口杯换上了他自己加工的茶叶。

走访回来的路上,我想起2014年小品《扶不扶》经典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是呀,只要人心不倒,胸中有梦,我们所有贫困户就一定能够全社会的关照下,从贫困中走出来,全面建成小康。

漫漫扶贫路,你我同携手。在我任擂鼓镇碾盘村“第一书记”的两百多天里,我不断在农村走访、思索、追寻,我也在不断交流、学习、实践中成长。一路走来,我被淳朴的百姓感动着……我相信有全社会的特别关注、有贫困户的十足干劲、有帮扶单位的倾力相助,一切美好未来不再是梦。

扶贫日记【篇10】

20xx年4月1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扶贫日记【篇11】

一大早,我和同单位的驻村队员黄一庭一起来到驻地2公里外的华岩小组,我们没有专门安排走访名单,而是随意走访,看到家里有人就去坐坐;在地头遇到干活的农户就蹲下聊聊。在闲谈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意愿。

华岩村小组有41户贫困户在20xx年办理了搬迁手续,得到国家按政策发放的补贴,办理了银行贷款,预计今年6月可以入住新房,这是多让我高兴的事啊。但是,交流过程中我才知道,大多数人家对搬到镇上顾虑重重,如何生活成为摆在大家面前最大的困难。镇上没有就业机会,赖以生存的土地本来就是靠天吃饭,要下地趟从新家来回得40多公里,坐车的话绕道东川来回80公里。要搬得走,还要稳得住,然后才能求发展。该怎么办?

群众还反映,好像说贷款有几年是免息的,可现在房子还没住上,信用社已经开始来催款了,还把拖着不还的几家农户代表告上了法庭……具体的情况还得细细了解,但要是这件事处理得不好,就相当于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更会让下一步搬迁的.群众心有余悸,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扶贫日记【篇12】

20XX年7月1日 晴

6月30日上午,省扶贫办刘叶军处长一行深入到翁堵镇扁里村,对扶贫攻坚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市扶贫办副主任杨建军、县扶贫办主任杨永军和翁堵镇李向成书记、李仲华镇长一同前往检查。

检查中听取了市、县扶贫办领导对昌宁县、翁堵镇和贫困村扶贫工作的介绍。镇李向成书记详细汇报了翁堵镇、扁里村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户973户2492人的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和扶贫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我们龚队长汇报了工作队开展工作情况、具体帮扶措施、贫困户享受到的帮扶政策和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情况。刘处长一边听取一边查阅扁里村驻村扶贫工作的有关档案资料,包括扁里村精准扶贫规划、调研报告、学习台账、工作日志台账、信息、考勤、民情日记、“回头看”核查认定材料等工作档案资料。

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和现场询问检查,对昌宁县、翁堵镇、扁里村的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脱贫规划思路明细、脱贫措施有力、扶贫成效明显、效果突出。同时要求我们工作队要进一步做好精准施策、贫困户一户一册,资料再进一步完善、整理。

检查指导中同时对扁里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台账痕迹、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成效及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扁里村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公路)和产业扶持上,积极协调争取各级各部门的项目支持,脱贫推进成效明显。并提出将扁里的工作经验带回去研究,可借鉴的将用于指导下一步全省的扶贫工作,强化制度建设、管理手段、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

内业检查过后,刘处长一行来到了大水井村民小组在拆旧房建新居的贫困户鲁光海家,和贫困户亲切交谈,对“挂包帮”的帮扶人、单位、帮扶措施、享受到的扶贫政策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交流,询问了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为下一步脱贫想办法、出主意。扶贫先扶志,刘处长鼓励了鲁光海家要打起精神,树立脱贫信心,鼓励其继续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发展提升种植、养殖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检查组走后,我们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虽然也开展了很多工作,但也会担心还有不够完善的,可能离检查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好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检查组的肯定,我们一定继续认真、仔细的按照检查要求落实,进一步完善材料,加强宣传,加强资料收集、整理、提炼,做到真正精准扶贫。

扶贫日记【篇13】

20xx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村委会文书带领我来到教场村四社村民马寿云家,由于教场村今年在进行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沿路都在硬化,路不好走,沿着泥泞的小路,拐了三道弯转过,才来到一个逼仄的小院,几间土木结构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西侧土夯的墙体开裂倾斜,冷风直灌屋内。来到马寿云家,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他的老伴儿丁素毛,丁素毛声称自己股骨头坏死,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所以一直都只是保守治疗。马寿云患有脑梗赛,最近病情有所加重正在卧床休养。长子马忠林常年在拉萨给亲戚家看铺子,次子马忠海已经39岁至今未婚,常年在西宁某托运部打工。三个孙子均在上学经济负担比较重,马强就读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瑞上高中,马琴上小学。全家的生活来源,仅靠两个儿子的务工收入维持着,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干部和村委会也在想方设法地解决他们一家的贫困状况,针对他们一家的特殊状况想一套解决他们生活贫困的实际的方法。

孙海龙文书告诉我,教场村有429户1403人,其中贫困户60户。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们村修建了道路硬化及排水渠,使广大的教场村民受益。并且在今年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帮助下,我们村80%左右的家庭修建了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使目前村中滥堆乱放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治理,在今后的精准扶贫的脱贫的中我们村干部也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解决村民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扶贫日记【篇14】

租住在利民二村的`这家是我的联系点,一对70开外的老人带着外孙女就住在不到30平米的小屋内。小女孩静静地端坐在那儿,清秀的脸盘略显苍白,看上去十八九岁的样子,无论如何我都无法相信她是个残疾人,但她的确是个脑瘫患者。她外公外婆告诉我,这个孩子命苦,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女儿女婿没有稳定的工作,到处打零工,经济条件差还要给女孩看病,家境十分困难。由于脑瘫她四肢无法协调,不能独立行走,加上发音不太清楚讲不清话,生活更是无法自理。女孩渐渐长大,老两口年岁已高,孩子母亲还要撑起这个家……

每次去,我都与她聊一会儿。慢慢地,她从刚开始的腼腆变得开朗起来,话也渐渐多了些,虽然有时听得不那么清楚,但还是能听得出她每天都会用站立的方法来锻炼身体,她还会用手机打电话等等,我还知道她喜欢的明星是谁,她最近看什么电视剧……我渐渐感觉到这个女孩不太排斥我了,相反,她把我当成了朋友。来时,面对她的家境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但此时稍稍舒缓了些。

后来,我得知她因为生活无法自理没能上过一天学,但是她渴望能够多学一些知识。由于她的双手痉挛颤抖,握笔困难无法书写,学习大都要靠指认,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结合卡片和学习机,靠指认跟读的方式,教看图认字、儿童算术等基础知识。随着她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想了解外面世界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她的家中原有一台别人淘汰的旧电脑,现在已相当陈旧,几乎不能用了,她非常渴望能再拥有一台电脑,能够与外界多些沟通多些交流,让她的世界不再局限在那个几十平米的小屋内。

我知道这是她的愿望——渴望拥有一台电脑。我立即帮助协调解决,在2016年春节前,我和本馆专业人员把电脑送上门,并安装调试到位,为她圆了这个梦,她的妈妈和外婆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花季女孩小孙收到了心仪已久的新年的礼物——一台电脑,她的脸上满溢着幸福的笑容。看见姑娘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这些物品,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这些困难家庭、孩子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

扶贫日记【篇15】

天气依然寒冷,但是农村的"三春"生产工作已经如火如荼,这些农民兄弟的"三春"生产工作准备的怎么样了,今年的种植结构是否合理?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区纪委监察局的干部职工再次来到帮扶点铧尖乡铧尖村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困难家庭的春播物资依然没有准备好,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资金困难依然很大,为此,我们委局领导带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筹资9000多元,为所帮扶的35户困难户和特殊户购置赠送春播化肥70袋,并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认真听取存在的其他困难,协调解决了大病统筹、合作医疗费报销、子女上学等最迫切的问题。同时,针对铧尖村产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我们充分利用铧尖村水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做大做强铧尖村蔬菜种植、制种等优势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日光温室、钢架拱棚搭建,协调建成了百亩连片日光温室,落实了130亩钢架拱棚搭建,并在委局机关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3万元,无偿作为农户的日光温室搭建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为铧尖村设施农业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但是能用我们的微薄力量,解决一部分实际困难,特别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也能让我们的内心有些许的欣慰。这只是活动的第一步,我想随着双联行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变"输 血"式救助为"造血"式扶贫,积极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彻底脱贫致富,走向富裕小康的新生活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7840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