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合集8篇)。
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涉及“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相关的知识资料。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推动学校有机更新的有效手段。感谢您的收藏和阅读也请不吝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店吗?这有两家文具店,一家是小熊文具店,一家是小鹿文具店,你愿意去哪家买东西?你是怎么想的?(指生汇报:小鹿文具店,因为小鹿文具店更整齐。)
小鹿文具店是怎么把物品摆放的这样整齐的?(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吗?(指生汇报:垃圾分类、超市分类。)
2.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指生汇报。板书:形状、颜色。)
老师给同桌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把气球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想一想怎样让别人清楚地看出你的分类结果。哪组完成的最好,老师会把你们组摆的拍下来,展示给大家。(教师巡视,将学生作品进行拍照。)
你的方法可真好。现在张老师也把这些气球按照一列一列地摆分分类。(教师操作,学生说。)
谁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摆的?(一列一列地摆,从下往上摆。)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可以在下面画一条线,第一列都是圆形气球,在下面画个圆形气球。第二列都是葫芦形气球,在下面画个葫芦形,第三列画个心形。像这样的用象形图像表示分类结果的图,就叫做象形统计图。
从这个象形统计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圆形气球有5个,心形气球偶4个,葫芦形气球有3个。)
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刚才我们是将气球按照形状分类,现在你能把这些气球像老师这样按照颜色分分类吗?摆好后,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2)
一、玩游戏,引入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来做动作。举手,放下,举手,放下,举手,放下。(学生跟着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师:猜一猜,老师接下来会说什么?请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大部分学生都会举手) 师:你们都猜对了。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猜到的`?(生1:我听老师是按举手,放下,举手,放下,这样说的,所以,我就猜是举手。生2:老师的口令是有规律的,举手,放下,举手,放下,按照这样的顺序说的。)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非常准确。
师揭示课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的规律,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生: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生齐读: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播放儿歌,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规律的事物?(生: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
2.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让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生:??)
师:看看猜得对不对(点击播放)。你们是怎么想的?(生:??)
3.课件回到主题图
师(小结过渡):彩旗的规律找到了,请小朋友再认真观察,把你发现的其它事物的规律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播放课件)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
灯笼、彩花 小朋友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迁移发展
1.规律的多样性
做一做:①立体图形的规律
课件出示正方体、圆柱体交替。让学生跟着做一做,猜一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每组中都有什么图形?都有什么颜色?
②平面图形的规律
首先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让学生猜下面的两个会是什么?为什么?再让学生找出平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让学生知道这组图形和上面的几组有所不同,它们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种图形交替出现。
2.涂一涂。打开书本P89
⑴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课本89页“涂一涂”)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涂什么?为什么?是什么规律?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让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组织评议)
⑵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学生涂色) 师:在四人小组中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学生评议、订正)
3.摆一摆,猜一猜。(机动)
⑴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学生动手操作)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规律图”)
五、课后练习。(课本P92,1,2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11-5=11-8=
16-7=15-6=12-6=
14-8=17-9=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
(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里填上〉、〈、=。
(1)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
(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13-6=7(只)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
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
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
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
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
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
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
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
(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
(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
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黄)(红)(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游戏,拓展规律
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准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愿意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现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让学生亲自参与规律形成的过程。)
2、你还能创造出另外有规律的排法吗?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演示,最后全班组际交流。
(开放式的“规律”设计,一下子将学生的视野打开,感受到“规律”的美丽)
(“找规律”学生在熟悉的“排队”情境中感受,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四、再次感受,表达规律
1、很快的找出规律:“一个萝卜,二个辣椒,一个萝卜,二个辣椒……”
(1)、形状(萝卜,辣椒)颜色(白,红),数量(1,2)循环变化的规律。
(2)、看到的规律写下来,用数字表示(对着图写)
2、欣赏老师画得图,作出简单评价,先四人小组后全班交流
2个黄的,6个蓝色的……
(颜色,数量,大小循环变化规律)
(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循环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感性的图形中抽取出数字,为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设计图案,创造规律
1、静思:(美丽、漂亮、有规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怎样表达?要求:先静静地思考一会儿后动手操作。
2、独立创作,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3、四人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1)、将自己创造的图案介绍给大家,其余3人验证规律是什么?
(2)、将规律写下来。板演的两位学生先进行,后全班学生各自进行。
(设计有规律的图案,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将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享受到创新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规律的事件隐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努力地发现生活的美,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5)
《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
关索四小 黄莹
课题名称 《找规律》
科 目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她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三、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找规律》教学过程的描述
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游戏中感知规律.
教师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讲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学生活动:全班跟着老师做游戏。学生通过拍掌游戏感知其中的规律
教学活动2
情境中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
1、创设情境。
2、观察提问。
3、引导发现规律。
4、指导学生应用规律。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主动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汇报。
教学活动3
操作中深化规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并评价学生汇报。
学生活动:动手摆一摆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活动4
体会中创新规律:
教师活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看图中这些图片?谁来说说。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规律。
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师活动:播放PPT
学生活动: 观看讨论
教学活动5 实践中提高规律:
教师活动:提问、评价
学生活动: 观察身边的事物.汇报 概括总结
《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
关索四小 黄莹
课题名称 《找规律》
科 目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她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三、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找规律》教学过程的描述
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游戏中感知规律.
教师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讲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学生活动:全班跟着老师做游戏。学生通过拍掌游戏感知其中的规律
教学活动2
情境中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
1、创设情境。
2、观察提问。
3、引导发现规律。
4、指导学生应用规律。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主动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汇报。
教学活动3
操作中深化规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并评价学生汇报。
学生活动:动手摆一摆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活动4
体会中创新规律:
教师活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看图中这些图片?谁来说说。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规律。
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师活动:播放PPT
学生活动: 观看讨论
教学活动5 实践中提高规律:
教师活动:提问、评价
学生活动: 观察身边的事物.汇报 概括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19-2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初步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认识=、表示的意义和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教学重点:会用=、。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和“”,会使用他们来表示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三个新朋友,其中有两朋友长的很像,看谁可以用你火眼金睛来区别他们,并灵活的运用他们。(出示课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提问:瞧,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呢?你知道它们每队个有多少人吗?(让学生数数,并汇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子队和小猴队队员的数量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你知道小兔队有几只吗?(师出示4只兔子)小猴队有几只?(对应出示4只小猴)一个一个对应的比,同学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师:4和4相等,我们在4和4的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小结: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名字叫等于号,4=4读作:4等于4.(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符号有什么特点?它要怎么写呢?(让学生在课本先描在写)
(出示课件)先摆三只红色铅笔再对应的摆同样多的三只蓝色铅笔,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师:我们看完两个小兔队和小猴队以后,我们在来看看另外两队的情况,大家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出示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你知道它们各有多少名队员吗?请同学数一数。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数出两队的只数,引导学生把两队进行一一对应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一一对应的比较,小熊用完了但是松鼠还剩几只,就说明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我们应该用什么表示呢?(让学生说一说,再看课本怎么说)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它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3.同样的方法教学“”.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松鼠队和小熊队,你有什么发现?(先出示松鼠的只数和小熊的只数,再一一对应的比较让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什么。)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小熊比松鼠少,也就是几比几少,那么就是3比5少。请同学开动的小脑筋想想可以用什么数数符号来表示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看课本怎么说)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最后一个数学符号“”,它的名字叫“小于号”,35读作:3小于5.
4.学会区别“”和“”
师:刚刚听到有位同学说,发“”和“”长的很像,他分不清楚它们,你们能帮他想想办法吗?(让学生说)
教师引导并学生学儿歌来区分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课件、可爱的小娃娃、篮子、各种形状的物体、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认一认。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喜欢吗?那你们打算怎样认识它呢?
(生:)
师:像这样,记住物体的形状就能正确认识物体了。
2、说一说。
师:可爱的小娃娃知道大家带来了许多东西,谁愿意为他介绍分绍?
(生:)
3、揭示课题。
师:这么多的物体,你们可不可以把它们分一分啊?(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分类》。(板书:物体分类)
二、合作分类,探究方法。
1、小组分类。
师: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动手分一分吧。
2、集体交流。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
3、初识物体。
师:大家的办法真不错,像XX小组这样,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在一起,每种形状的物体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吗?(指名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三、观察操作,认识物体。
1、认识长方体。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啊?
(生答,师板书:长方体。)
师:请你们也拿出一个长方体(师贴图),仔细观察,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发现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你真是个观察小能手。
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面,不能滚动的物体。
2、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伟大发现。
(学生自主探究)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说?集体交流,师点拨引导。
(学生汇报完每一种物体的特征,请其他学生也找一个同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也来体会体会。)
四、回归生活,游戏巩固。
1、游戏"猜一猜"。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了他们有各自的特点。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好不好?
师:老师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说箱子里物体的样子,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谁反应快,马上举手告诉大家是什么物体。
2、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许多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东西。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看这个可爱的小娃娃,谁再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3、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真是聪明极了,可爱的小娃娃忍不住想和大家玩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每个同学拿一件你最喜欢的物体,把它送到好朋友那里去。先请四位同学上来帮忙。(四名学生分别拿标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篮子。)
师:检查一下,朋友都找对了吗?(四名学生分别进行评价。)
4、小小设计师。
师:现在,让我们都来争当"小小设计师",用你们拿来的物体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媒体播放伴奏音乐《巧巧手》,学生动手操作。)
师:搭好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其他组的作品。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小组搭的是什么?用了什么物体?
师:你们认为哪个小组搭得最好呢?(生:)
五、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生:)
2、师:人们经常把生活中的物体设计成这些形状,大家一起来欣赏。
(媒体播放图片。)
3、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物体,课后大家再去找一找,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中的第一部分:比多少。
一、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在这里我着重讲的是创造教学情境的技能。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步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秋天来了,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到动物乐园帮忙,动物乐园里非常热闹,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现在动物乐园里是什么样子呢?
这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注意观察图片,看一看,是谁这么懂事,到动物乐园里来帮忙?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图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设计此问,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创设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乐园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数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进入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重点,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着重于对学生的引导,而第二环节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首先,第一环节:在学生数一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哪两种小动物的数量一样,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用课件演示小熊和小鹿的对比图,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数量,让学生说一说,小熊与小鹿谁多,它们的数量怎样,还可以怎样说呢?
这时我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等等。培养学生灵活的语言表述和记忆比较的过程,不程式化,让学生独立思考,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图片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字,并借助课件,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从而引出等号的概念,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等号有什么特点,从而指导学生书写,能够使学生很快掌握要领,这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环节:学生在对比较有了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索。首先,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把头饰分发给全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就发给他什么样的头饰,这时我让学生自己分组,找你最喜欢的小朋友、好朋友或者是同桌,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三个人、四个人,甚至更多人一组。让他们比一比、看一看,你们喜欢的那种小动物,哪种小动物的数量多,谁比谁少,也可以借助不同的学具来代替更为直观的比较,在进行分组活动的时候,我让学生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的图片来代替你所喜欢的那种小动物进行比较。经过比较,有的小组会得出相等;有的学生所选的小动物比小组内其他人所选的小动物的数量多;有的学生所选的比其他人选的小动物的数量少,从而引出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不规定统一的模式,引导学生多说,同时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这时,我借助于课件,从而抽象出数字的概念,进而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再指导书写,抓住其特点,学生更容易掌握,在掌握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以小猴子为例:为什么它和兔子比少,和小鸟比多呢,这时,我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得出比较的方法: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比较,要看它和谁比,和比它大的数的比就小,和一个比它小的数比就大。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动物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我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给学生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给他们创造一个观察,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操作,自主探索,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放手,配有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让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同时教师用鼓励性话语,让他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我在教学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时候,让他们自由的组成小组合作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部分:巩固新知,加深印象。
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两小部分,第一部分:巩固练习,而第二部分则是扩展练习。以往的练习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往往只是一两道习题,形式简单,并不能引起低年级儿童的兴趣,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小朋友们,动物乐园的园长大树伯伯,看到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非常的高兴,可是小动物们太顽皮了,它们给大树伯伯出了个难题,这下可把大树伯伯难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大树伯伯呢?谁能帮助大树伯伯解决难题,它就会发给小朋友一张动物乐园的门票。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习题,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答案。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内容。
第二部分:扩展练习
学生在解决了基础练习的同时,其兴趣并没有马上降低,这时教师应适时鼓励,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大树伯伯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去参加动物乐园的活动,所以它想了一个办法,在通往动物乐园的路上,它设置几道障碍,你每过一个障碍就会得到一面小红旗,最后大树伯伯要看一看,哪些小朋友得到了小红旗,它就会把邀请卡发给谁,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参加活动?那让我们来看看大树伯伯给我们出了哪些难题?
这时我用课件来演示习题。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对于有难度的习题,则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动手实践,师生合作来共同完成习题。对于这种亲历的行为,学生会非常积极,记忆会更深刻,浅显易懂,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倡导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状态,设计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在一种类似于游戏活动的氛围中自主的探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第四部分:总结。
在课上的总结部分,我是这样说的:小朋友,你们得到邀请卡了吗?把你的邀请卡举给老师看看好吗?大树伯伯非常高兴你们能去参加活动,他想让你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但是,大树伯伯有一个条件,这时我出示课件,这是一个课后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数学调查活动,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调查活动的乐趣,积极性提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好习惯。最后,以表扬、鼓励性的话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并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总结。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强调的重过程、重合作交流的理念,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习的潜能,扩展学习的空间,最终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8)
教学随笔
本学期,我开始教一年级,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无怨无悔的做好工作。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毕竟这是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相信自己所设计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一、回想一学期我觉得做得较好的方面
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相对差些,所以如果不经常变换授课形式,那孩子们会感觉枯燥无味,面对好动的孩子们,唯有做到心平气和,换个方式、换种形式来改善这一局面,虽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我会努力的??
1.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例如:教学“第几”,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猜第5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5个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猜的是否一致。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授课时,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3.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一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三十几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各种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人按男女分,上厕所时男的上男厕,女的上女厕。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
5、情境是发动机,一段好的数学情境要包括:是否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能否激活先前的教学的经验;是否把学到的东西派上了用场;学生是否参与了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导致了一段数学情境发生后,是否解决了问题,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有效性,适度性。
二、不足与困惑
1.像好多课得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本来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的。有时上课时就连简单的教具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模型、简单的挂图都没有。教学时过于简单化、单一化。如此很不适合低年级的教学。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有很多时候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的轻松愉快,但班级电教设备只是空架子,只能凭借一张嘴,纵使你讲的天花烂醉,也不如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更为妥当。
3.一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这在我们学校显得更为严重,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尤其班级人数太多,明明知道某个学生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可就是没有机会,与家长沟通解决不了,课上点拨不解决问题,没有最佳时机帮助特困学生。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猜你喜欢
更多- 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总结范本 作为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我已经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们学习数学。以下是我对这些年来工作的总结和感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注重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例如游戏、实物模型、电子资源... 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05-30
- 一年级数学老师致辞稿(写作示例) 面对重要发言的发言稿撰写,我们有时候想查询一些关于发言的材料,发言材料是为了保证发言的进行,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发言材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一年级数学老师致辞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家长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是大家对我们老师...
- 一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11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看似漫长的一个学期又在忙碌的工作当中过去。在这一年当中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幸得办公事各位老师的帮忙、指导,使得教学工作能完成的较好、有效率,也让自己学到了不少的好方法、好点子。下面我就这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我在全国的教学改革的指导下,坚持用新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并加强师德... 家长会一年级数学 02-12
- 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栏目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的内容,供您参考。您是否有过写作范文的经历?通常在写作之前,我们会查阅许多相关范文。范文描述了如何通过整体构思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的思维,在工作和学习中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02-09
最新更新
更多-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迷你句子网的编辑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特意整理出了精美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为了写好范文我们应该怎么做?学习和工作的成功离不开精湛的文档写作能力,在没有思路的时候,不妨先看看范文。一个好的范文,往往可以令我们事半功倍,阅读本页后你会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 扶贫辞职申请书 扶贫辞职申请书05-31
- 有趣的父与子作文七篇 有趣父与子作文05-31
-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2-28
- 抒情作文好想六篇 抒情作文05-31
- 最新企业出纳年度工作计划15篇 企业出纳年度工作计划05-31
- 青春的口号200句 青春口号05-31
- 母亲节发婆婆的句子 母亲节婆婆句子05-31
- 讲座心得体会格式锦集 讲座心得体会05-31
- 干部培训班个人自我鉴定必备 干部培训班自我鉴定05-31
- 本学期个人学习计划九篇 本学期学习计划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