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机械设计课件

2024-03-12 机械设计课件

机械设计课件锦集。

此次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一篇关于“机械设计课件”的文章。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机械设计课件 篇1

一、课程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程设计当中,减速器则是关键的一项学习内容,一般是通过传动、联接和轴系等一些零部件作为主要的内容,提高培养了机械工程的设计能力,可以分析机械系统方案,进一步对其选择,确定执行机构等。如果在进行设计时,过于千篇一律,而作为学生就不能发挥出更好的交流与协作关系,通常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而学生要参考资料,所以存在很大的模仿率,设计也是较为机械式的,缺乏积极思考,主动创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动性,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相同的设计。

(二)CAD应用技术在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如果应用该软件所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在市场上可以占有主导地位,影响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如果要更为充分的达到经济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在一些设计院校当中就必须要开设CAD技术,同时也要得到实训。

二、改变课程设计的传统内容

由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当中较为繁杂,因此,必须要找到相应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出现互相抄袭设计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性,从而来激励学生的即有合作精神又有独立创新精神,把知识得以所用,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一)学生在传统的课程当中,学习的设计内容一般都是定式的,没有创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减速器设计,但是,在进行改革以后一般则会把项目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对学习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般可以应用机械运动设计方案,选定它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出主动性,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工作接触,从中找到问题,更好的应用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学生是在设计完成后进行毕业答辩,但是会存在很多问题,或者学生在答辩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没有弄清楚,但后续就不再探究了,存在弊端。

三、课程设计的改革

如果要创新改革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题目进行改革,提升培养学生的一定素质,在传统设计题目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可以把减速器改为双级或者单级,充分发挥出设计的特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老师也可以在开讲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了解课程的内容,并且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提问,同时,老师也可以适时的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深入研究分析课堂内容,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辅导并予以检查。此外,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设计作业,比如在传动装置的设计上进行分析,在拟定方案后在进行设计,深入的探讨,从而来完成设计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学生有了积极的.主动性,并且也感受到了设计的乐趣,找到设计的特点,进行角色,也就提升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四、结论

在机械设计教学当中,课程设计则是作为最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重要的一项基本知识,全方位的提升了它的基本技能,也充分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在机械设计课程当中,学生不但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并且有机会运用综合性知识更有效的解决了课程当中的疑点,把知识更深化,更巩固的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在这个设计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从所学课程的内容上,在出现的问题当中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从思想上来提高学生的设计培养能力。

机械设计课件 篇2

一、前言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结合现有科技成果,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和使用性的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涉及到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工艺、材料及处理、机械结构、机械产品维护及管理等机械工程领域的多种创新。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与历来对于机械创新教学研究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迫切而主要任务[1-7]。

二、存在问题探讨与分析

在指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总结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三年级主修与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扎实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创新设计必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压缩、实践机会较少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学习这些课程主要是应付考试,对这些基础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并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的较少。

虚拟设计[8]。机制专业的学生主要掌握的CAD软件有两类:一类是二维设计软件,如AutoCAD,另一类是以三维建模为基础的大型CAD/CAM软件主要有Pro/E,UG,Solidworks等。一般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自学和课堂学习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这些软件。但是大部分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虚拟样机相关绘图和建模技巧上,以绘出漂亮的图形为目的。由于对机械设计的理论掌握不够加上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去了解物理样机设计过程,在开始接触机械创新设计时,会过度依赖这些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不能将虚拟设计与物理样机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机械创新设计的本质还应归结到机械本身,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虚拟样机技术只是辅助设计的一个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物理样机机械设计。在创新设计中应该坚持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并重的原则。

制造、检测、封装入库完整等环节的实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机械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工装[综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是现在由于课时压缩等多种原因,本科生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其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与创新设计所要求的能力差距还较大。由于没有接触实际的项目锻炼,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流程、要求以及机械创新设计的具体需求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学到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无法完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制约机械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在教学工作中对创新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施。

机械创新设计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成就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结合起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并积极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再创新,为下一步机械创新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开设文献查阅课程,培养学生文献综述能力,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学术期刊、专利、企业产品手册和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了解国内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市场需求。

分析工具、控制工具、设备和组织协同工作的方法等[计算。及时发现错误,优化结构,可以方便地更改模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机械创新设计需求为主导进行技术学习的思想,虚拟样机技术的学习应该结合机械设计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具体要求。课程注重对虚拟建模、虚拟装备、运动仿真和优化设计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培训,同时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安排相应的设计实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对其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具体应用的思考。在虚拟样机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要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样机创新设计能力的培训,从加工图纸绘制、非标件加工、标准件选购到样机的装配和调试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并且根据所设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进行试验。样机试验也是一门科学,根据培养进度应适时开设《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详细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对比试验等科学的试验方法以及方差分析、t检验等数据统计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方法。通过合理的试验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参数,修改样机结构,对虚拟样机的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直至产品定型。

设计和运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组成团队申请校级、市级或者自治区级的大学生创新设计项目,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项、方案设计到具体的技术创新设计和产品设计都由学生亲自参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查阅文献提出设计任务并通过可行性分析明确设计的功能目标;然后,进行团队讨论,根据成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发挥创造思维确定总体设计方案;下面进行团队分工,依据个人所掌握的不同的创新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虚拟样机创新设计,做出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构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对总体方案进行修正;接着,团队合作完成物理样机加工、装配、调试和试验改进工作;最后,完成整个机械创新过程。

4.校企联合培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经过参与项目锻炼后,学生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了切身体会,同时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具备了进行创新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到工厂一线去了解企业和社会对创新设计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创新设计流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也使得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人才。

四、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通过对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样机与虚拟样机并重等四点解决方案,还需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对方案进行补充和验证。期望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课件 篇3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应用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一体化教学就是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提倡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实践掌握真正的专业知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更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靠想象和实践,而制造完全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理”与“实”结合,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

2.优化教学内容

学校教师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以机械设计及制造教学“机械轴”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轴的不同类型。其次,让学生了解轴的使用场合,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轴上零件的拆装过程,增强轴上零件的定位意识,实现理实结合的教学目标。

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流程

强化知识的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生要反复实践,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更快,更扎实的学习,只有学好了理论才能更好地付诸实践。

二、机械设计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适用够用为原则。重点在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技术标准、加工工艺、材料选择、使用维护;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删减那些过深、过时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培养的是技能型、适用型人才,重点教会学生怎样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公式、定理、设计方法以及技术标准来计算、查找、确定所需要的参数;运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来进行结构设计,解决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这样即符合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2.改革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具体的机械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技术基础和其他相关课程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训练学生查阅标准、规范、手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将原来理论教学结束后数周的课程设计融入理论教学的各个模块中,课程设计完成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拿来进行分组讨论,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的特点,主要参数的确定,工程图的表达,相互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

3.采用模块化教学

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甚至可以把几门相近的课程融合一体,将培养目标相同的相关的教学内容集中到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目标明确化。例如,在学习带传动这个模块时,把电动机的选择加入进去,因为电机的动力往往是通过皮带轮和联轴器来连接输出装置输出的,《学生工作任务书》要求学生学习这个模块后,计算带式输送机减速器需要的输入功率,分配各级传动的传动比,确定电机转速,根据功率和电机转速选择电动机,V型带型号及数量的确定,带轮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确定,带轮工程图的设计。

4.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如利用实物、模型进行课堂演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机械基础实验室和实训车间让学生参观了解各种机构的运动形式和特点及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机械设计为线索,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总结

现在制造业已经进入了“工业4.0”时代,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适应飞速发展的机械工业。各类技工院校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规、标准缺失,而中国又人口众多,高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加快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教育的质量将是整个职业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国家、为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强大的后劲。

机械设计课件 篇4

论文摘要:为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应用“学有所用”的思想和“思维转变”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论文关键词:机械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0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力学等)相比,机械设计课程涉及了多门前修课程中的知识,如制图、力学、材料、机械原理、公差、制造工艺等,综合性强;同时,机械设计课程又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课程,和前面的基础课相比,已经上到工程实际的层面上,开始接触到了工程实践。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利用“学有所用”的思想和“思维转变”的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学有所用

“学有所用”指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和贯穿“学有所用”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所学即有所用”的收获与喜悦。在教学中渗透和贯穿“学有所用”的思想,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在每一堂课内容讲授之前,告诉学生:我们这一堂课的内容针对的是工程实际中的哪个问题,学完之后,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因而我们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是有用的,学完之后在实际中就能用上。并且可以对学生强调,如果你这一堂课旷课了,或是打吨、开小差了,那么你将失去获得解决这一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的机会。比如讲到过盈联接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对学生讲,我们这一堂课针对的是工程中采用过盈配合使两个零件联接到一起的问题,学完之后,你就会设计工程实际中的过盈联接问题了,你所设计的过盈联接,不但能保证联接在外载荷下能可靠的工作,同时又能保证被联接件的强度。

第二个环节,在讲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设问、启发、师生互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讲课内容要尽可能多的联系工程实际。比如讲到用“温差法”装配过盈联接时,笔者讲述自己在工厂所见过的情景:目前有些工厂里采用液态氮气冷却被包容件的办法,工人师傅带着绝热手套把被包容零件浸到温度非常低的液态氮气中,待冷却后取出来就能够顺利地装配到包容件中。此外,教师一定要把内容和思路讲清楚、讲明白。

第三个环节,课堂内容讲完之后,在下课之前,教师要做总结。教师进行课堂内容总结,首先可以反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是否解决了某个或某些工程实际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然后尽可能的按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进行内容总结。例如讲完过盈联接这一堂课后,就可以反问学生,我们现在是不是学会了解决工程中的过盈联接问题呢?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首先,联接件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等条件是已知的,该过盈联接所要承受的载荷(如轴向力F、转矩T等)我们也知道,接下来我们要为被联接件选过盈配合;我们的思路是既要保证联接的可靠性,又要保证联接件的强度;我们所选配合的最小过盈量△min对应一个配合面间的最小压强,该压强在配合面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必须能够抵抗外载荷(轴向力F、转矩T等),这样就保证了联接的可靠性,即在外载荷作用下联接不打滑;同时,我们所选配合对应的最大过盈量△max,对应着配合面间的最大压强该最大压强对联接件所产生的应力必须小于零件材料的许用应力,这样就保证了被联接件的强度;配合选好以后,再提出对零件的粗糙度、公差等工艺要求以及装拆压力或装配温度等装配要求。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总结之后再反问学生:这堂课我们是不是学到了真本领?是不是有收获?参加工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工程问题是不是自己有能力解决了?笔者在课堂上经过这样的反问后,学生情绪表现的异常高涨,反响强烈。 机械设计课程中处处渗透着“所学即有所用”的思想。例如在学完螺栓组联接这部分内容以后,笔者反问学生:现在大家想一想,火车卧铺和车厢是不是用的螺栓组联接?现在大家是不是会设计这一螺栓组联接了?以后你们在工作中再碰到类似螺栓组联接的例子是不是能独立解决了?学生表现的兴趣很浓。又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设计螺旋千斤顶的大作业,课下有学生问我:螺旋千斤顶是一个成熟的机械产品了,如果我要想设计一个目前还没有的机械产品该怎么办呢?我就给学生解释:机械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你可以根据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如机械原理的知识)来完成所要设计机械的结构、功能等的构思,利用我们机械设计课中所学的知识,通过选材料、分析可能存在的失效形式、根据相应的强度或刚度设计准则进行设计计算、细化结构、精确校核、提出加工工艺要求等这一思路,把你想要的'机械产品设计出来。这就是典型的“所学即有所用”的例子,我把这一例子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学生同样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

2思维转变

“思维转变”就是把“教师一学生一课堂”思维转变为“企业领导一设计中心技术人员一加工车间”思维。

广西工学院高中庸老师在其《机械设计课中的案例教学》一文的中写道:“毋庸置疑,一个在学校真正学懂了机械设计的大学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笔者也有类似感受。笔者认为,这句话不但说明了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机械设计课程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要提高机械设计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转变,把了教师一学生一课堂”思维转变为“企业领导一设计中心技术人员一加工车间”思维。

进行这一思维转变,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他们自己定位为企业设计中心的技术人员,学生可以假想自己已经毕业并进人了某企业的技术中心成为了技术人员,上面有企业领导,下面是企业的加工车间。上面有领导,要给技术人员布置设计任务,这样使学生自身产生“压力”,从而可增加学习上的动力;下面是加工车间,可以使学生把设计和其相关的制图、材料、加工工艺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米,做一个真正的机械设计工程师。

例如在学习过盈联接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说:现在领导布置任务了,让你设计某机械设备中的某一过盈联接,接下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给了学生压力);你需要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这部分内容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合理的过盈配合;确定配合以后,你还要考虑下面有加工车间,还要根据加工车间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以保证你的设计能够加工出来;此外,所设计的过盈联接还要能够装配,这就要根据加工车间的情况考虑是采用压入法装配还是采用温差法装配,如果是采用压人法就要计算出压入力,如果采用温差法就要计算出所需要的装配温度。这样,就把设计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了,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又例如,在学习螺栓组联接时,可以对学生说:现在领导布置任务了,让你来设计机器中的某处螺栓组联接(给学生压力),那么你就要利用我们所学的这部分知识对这一螺栓组联接进行结构设计,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螺栓型号;此时,任务还没有结束,你还要考虑,螺栓是标准件,采购部门要去采购,因此你还要对所选螺栓提出长度、精度、符合的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并写出规定标记,这样采购部门才可以顺利地进行采购。

采用这一“思维转变”,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压力和动力,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而且可以把机械设计和其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做到“活学活用”,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工程师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对应起来,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机械设计课件 篇5

“思维转变”就是把“教师一学生一课堂”思维转变为“企业领导一设计中心技术人员一加工车间”思维。

广西工学院高中庸老师在其《机械设计课中的案例教学》一文的中写道:“毋庸置疑,一个在学校真正学懂了机械设计的大学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笔者也有类似感受。笔者认为,这句话不但说明了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机械设计课程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要提高机械设计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转变,把了教师一学生一课堂”思维转变为“企业领导一设计中心技术人员一加工车间”思维。

进行这一思维转变,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他们自己定位为企业设计中心的技术人员,学生可以假想自己已经毕业并进人了某企业的技术中心成为了技术人员,上面有企业领导,下面是企业的加工车间。上面有领导,要给技术人员布置设计任务,这样使学生自身产生“压力”,从而可增加学习上的动力;下面是加工车间,可以使学生把设计和其相关的制图、材料、加工工艺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米,做一个真正的机械设计工程师。

例如在学习过盈联接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说:现在领导布置任务了,让你设计某机械设备中的某一过盈联接,接下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给了学生压力);你需要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这部分内容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合理的过盈配合;确定配合以后,你还要考虑下面有加工车间,还要根据加工车间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以保证你的设计能够加工出来;此外,所设计的过盈联接还要能够装配,这就要根据加工车间的情况考虑是采用压入法装配还是采用温差法装配,如果是采用压人法就要计算出压入力,如果采用温差法就要计算出所需要的装配温度。这样,就把设计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了,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又例如,在学习螺栓组联接时,可以对学生说:现在领导布置任务了,让你来设计机器中的某处螺栓组联接(给学生压力),那么你就要利用我们所学的这部分知识对这一螺栓组联接进行结构设计,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螺栓型号;此时,任务还没有结束,你还要考虑,螺栓是标准件,采购部门要去采购,因此你还要对所选螺栓提出长度、精度、符合的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并写出规定标记,这样采购部门才可以顺利地进行采购。

采用这一“思维转变”,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压力和动力,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而且可以把机械设计和其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做到“活学活用”,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工程师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对应起来,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机械设计课件 篇6

机械设计创新教学论文范本

1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具有自身的程序,图1为设计的基本程序。图1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防范

目前,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材料、力学、热处理、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机械零件、机械CAD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教学内容较散,且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多重复,如机械设计学科中有一项螺纹连接的相关教学内容。可见,教学范围与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不相符合。又如,减速器的类型、样式和设计参数要求,和机械制图中的减速器设计相关知识存在较高重复率,不仅在学科的学习层次上造成混乱,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1.2与时俱进能力不强

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较强,同时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更新,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机械设计教学应当满足工程性和技术性需求,同时也应当具备系统性。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学科紧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将传统的设计技术进行时代元素的融入。如今,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教学中的设备结构、设备强度和运动学等技术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力度也较大,使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教学很少涉及。尤其是安全、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导致机械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产需求。

1.3教学方式落后

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的教学仍然采用讲学通用的原则,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采取理论知识记忆的灌输性传统学习方法,而对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教学涉及较少,仅仅加深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解。同时,缺乏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以及讨论启发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严重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当对机械设计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2创新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的学科教学内容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如今,很多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明确。所以,机械设计教学中应当遵循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学习原则,可采取重点学习、部分理解等方式。首先,教学内容要清晰精简,要精简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知识重复。同时,在学生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注重实践运用的教学环节,不但要适度融入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其课程。其次,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将其中关联性与联系性较大的知识急性整合学习。最后,在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增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重点性,还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可以增设以电、液为动力的机构组合,结合实际的典型机械等新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现代机械,以适当前生产实际需要,方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推广。

2.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时,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结论的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讲解时,融入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体现机械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现代性。

2.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相关院校的招生多是面向全国,导致各种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基础不一。因此,要不断创新如今的机械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直观教学,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各类种机械、机构、零件、部件、图纸,提高学生相关知识或原理的实践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以及录像等现代教学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软件系统,开展机械设计的现代化、立体式教学。此外,教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应当尽量减少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论推导,运用例证讲清思路,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增加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是一门较注重实践运用的学科,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如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图、带传动、链传动。齿轮机构重点讲传动比的分配、计算及选用,对于渐开线的形成等和现场应用联系不密切的内容可忽略不讲。带传动、链传动重点讲传动特点和应用。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加入查手册选材料环节,把时间用到应用实践上。

3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机械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机械设计课件 篇7

导语:当今社会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是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工程素质的培养包括工程意识、各种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杨可桢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内容包括平面机构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机械零件设计概论、连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轴、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等。目前,我校会计和财务专业开设的本课程学时数为40学时。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相对抽象,概念、原理繁杂且实践性强,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生产实践经验欠缺的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先修知识缺乏,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他们对工程制图、力学和材料等课程没有系统学习,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连贯性,增加了学习本课程的难度;课时少,课程内容多,进度快,涉及面广,非机械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该课程对于财会类专业来说属于非专业课,课程较难掌握,学生学习起来不太认真。

二、教学思考与改革

1.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在有限课时内讲授本课程,应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突出课程应用性。 课件内容简洁明了,文字精简,减少烦琐的理论推导,突出对重要知识点的强调,举一反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基础理论适度介绍,减少过于晦涩难懂、比较枯燥的公式推导和冗长的证明;适当删减部分难度较大、与财会类专业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如材料选择、零件设计、强度校核等。

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内容,有了好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再加上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授课时数为36学时,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准绳,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充分发挥选用教材的优势,又不限于教材本身,不断教学实践,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成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型加挂图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影像结合起来,能够对复杂的图形、机构运动原理、机械构成进行分解,帮助学生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方式和运动规律。多媒体画面生动,立体感强,使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比如内燃机工作原理讲解,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通过多媒体课件中三种机构的运动配合来完成工作的动画过程,可清楚地表现出机构之间的空间关系,工作原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多媒体教学可以缓解本课程教学内容多、学生接受相对困难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明显。但是,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多媒体技术授课,虽然可以减少板书和作图的时间,但教学节奏相对太快,不利于学生掌握难点和重点。对于难点和重点,采用传统黑板加粉笔教学来放慢讲课节奏,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章难点,从而消除该方式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在课堂上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如四杆机构的演化,可以采用教学模具进行讲解,既直观,学生也容易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实物模型、黑板、粉笔有机地结合,各取所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阻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来。如针对学生工程基础薄弱的特点,课堂上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提出问题并作引导性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答疑惑;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引出正确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启发、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例如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授课中,从机构运动简图出发,首先回忆齿轮传动传动比的计算公式,然后提出轮系的传动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参与啮合的齿轮有哪些,讨论两齿轮啮合和同一根轴上两齿轮运转后转速是否发生变化,进一步推导出轮系的传动比的公式。这样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机械相关方面的题目。学生通过课后查阅科技文献,对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性的科技论文,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将原来、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齿轮范成法加工原理和减速器拆装等。

通过认知实验,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机构的类型和特点,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以及对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展示的机械设备、机器模型等,学生清楚知道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机械零件,培养了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通过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实验,学生熟悉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原则和方法,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并检验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齿轮范成法加工原理实验可以使学生对齿廓渐开线形成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巩固齿轮基本几何尺寸的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以及观察能力。

减速器拆装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减速器各部分的结构,要求他们仔细观察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考虑好拆装顺序,了解减速箱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上这些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成效明显。

四、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为闭卷考试,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教师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必要的改革,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起到积极作用。[3-4]

改革之前只采用期末考试作为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适应财会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考虑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相互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分别占小论文回答问题、讨论、完成作业情况等;平时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讨论的内容和作业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并且可以穿插一些小测验,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能够主动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上课学习的注意力。

考试成绩能考察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平时成绩可以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考核结果更全面。改革后的这种多方位、多角度能力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

五、总结

非机械类学生与机械类学生具有不同特点,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删减部分与专业不相关的内容,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提问、讨论等多种授课方式,引入文献检索、科技论文撰写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践检验表明,这些方法的采用,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课件 篇8

摘要: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用灵活的实习机制。其次要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最后要强化学生生产实习过程的管理。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实习教学

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高校生产实习遇到了各种问题,比如说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有限,经费紧张,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生产实习的质量,成为高教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生产实习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受限,加上许多企业从经济效益、安全角度考虑,学生实习大多是参观、听讲座,动手操作机会少,没有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生产实习缺少兴趣,对待实习敷衍了事,没有全心投入到实习中,从而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效果。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呢?

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用灵活的实习机制。选择好合适的实习单位是搞好实习的前提,好的实习单位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生产管理方式。为了使学生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实习地点尽可能选在生产装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建立起长期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有利于指导教师实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式构建企业、学校及学生之间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建立起长期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或是去自己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这种灵活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实习人数多造成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单位或者对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有帮助的实习单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种自主实习,要加强管理,需履行一定的手续,包括接收单位来函证明,学生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应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评定意见。

其次要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习的指导工作好坏关系到实习效果的优劣,指导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才能较好地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对没有带过生产实习的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对实习流程方法等进行讲解,另外,定期选派实习教师赴实习企业进行业务培训,既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实习师资队伍建设,锻炼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最后要强化学生生产实习过程的管理。强化学生生产实习的管理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要加强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走过场,不肯深入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些实习环节虽然只能看,不能动手,但是可以了解机械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从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看到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通过实习还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合理安排实习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好实习时间,在下厂之前,安排一天到二天的实习讲课,必要时可以在教室里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除进行实习动员和入厂教育外,还结合实习的内容,详细介绍与现场有关的理论知识,着重介绍实习单位可以看到和实验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先有大概的了解,并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先通过看书,查资料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对生产实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实习时间,使学生在企业中的生产实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有助于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时指导老师对设备工艺等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与实习单位协商,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要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对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产实习成绩。改变以前只通过撰写实习报告的方式,采用多种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学生生产实习的考核内容有:实习出勤率、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实习考试等逃避生产实习的情况。在实习过程中,在每个车间实习完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汇报,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对汇报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最后指导老师要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个人与小组进行奖励,对违纪和实习态度不端正的个人和进行评批与教育。

四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讲座和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产实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习社会知识,请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行业现状、发展规划发表看法,对运行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详细分析,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早日成为有用之才。在一拖实习时,我院师生与单位领导组织座谈会,单位领导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经历,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如何正确定位、如何真正的融入企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学生兴致很高,感觉收获颇丰。指导教师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谈心,增加了解,沟通思想,了解学生的对生产实习的认识和感受,收集学生和实习接收单位的意见,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总之,生产实习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必须使实习基地、学生、指导教师三者有机的结合,明确实习目的,要让学生提高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要认识到生产实习是一场高于理论教学的教学过程,必须精心组织、悉心指导,加强管理,不断总结方法,不断探索,切实保证逐年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静伟.改革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实践能力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3.(1):51-53.

[2]王吉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5.22.(9):15-17.

[孙克辉、盛利元等.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3.(2):68-69

机械设计课件 篇9

“学有所用”指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和贯穿“学有所用”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所学即有所用”的收获与喜悦。在教学中渗透和贯穿“学有所用”的思想,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在每一堂课内容讲授之前,告诉学生:我们这一堂课的内容针对的是工程实际中的哪个问题,学完之后,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因而我们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是有用的,学完之后在实际中就能用上。并且可以对学生强调,如果你这一堂课旷课了,或是打吨、开小差了,那么你将失去获得解决这一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的机会。比如讲到过盈联接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对学生讲,我们这一堂课针对的是工程中采用过盈配合使两个零件联接到一起的问题,学完之后,你就会设计工程实际中的过盈联接问题了,你所设计的.过盈联接,不但能保证联接在外载荷下能可靠的工作,同时又能保证被联接件的强度。

第二个环节,在讲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设问、启发、师生互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讲课内容要尽可能多的联系工程实际。比如讲到用“温差法”装配过盈联接时,笔者讲述自己在工厂所见过的情景:目前有些工厂里采用液态氮气冷却被包容件的办法,工人师傅带着绝热手套把被包容零件浸到温度非常低的液态氮气中,待冷却后取出来就能够顺利地装配到包容件中。此外,教师一定要把内容和思路讲清楚、讲明白。

第三个环节,课堂内容讲完之后,在下课之前,教师要做总结。教师进行课堂内容总结,首先可以反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是否解决了某个或某些工程实际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然后尽可能的按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进行内容总结。例如讲完过盈联接这一堂课后,就可以反问学生,我们现在是不是学会了解决工程中的过盈联接问题呢?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首先,联接件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等条件是已知的,该过盈联接所要承受的载荷(如轴向力f、转矩t等)我们也知道,接下来我们要为被联接件选过盈配合;我们的思路是既要保证联接的可靠性,又要保证联接件的强度;我们所选配合的最小过盈量△min对应一个配合面间的最小压强,该压强在配合面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必须能够抵抗外载荷(轴向力f、转矩t等),这样就保证了联接的可靠性,即在外载荷作用下联接不打滑;同时,我们所选配合对应的最大过盈量△max,对应着配合面间的最大压强该最大压强对联接件所产生的应力必须小于零件材料的许用应力,这样就保证了被联接件的强度;配合选好以后,再提出对零件的粗糙度、公差等工艺要求以及装拆压力或装配温度等装配要求。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总结之后再反问学生:这堂课我们是不是学到了真本领?是不是有收获?参加工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工程问题是不是自己有能力解决了?笔者在课堂上经过这样的反问后,学生情绪表现的异常高涨,反响强烈。

机械设计课程中处处渗透着“所学即有所用”的思想。例如在学完螺栓组联接这部分内容以后,笔者反问学生:现在大家想一想,火车卧铺和车厢是不是用的螺栓组联接?现在大家是不是会设计这一螺栓组联接了?以后你们在工作中再碰到类似螺栓组联接的例子是不是能独立解决了?学生表现的兴趣很浓。又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设计螺旋千斤顶的大作业,课下有学生问我:螺旋千斤顶是一个成熟的机械产品了,如果我要想设计一个目前还没有的机械产品该怎么办呢?我就给学生解释:机械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你可以根据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如机械原理的知识)来完成所要设计机械的结构、功能等的构思,利用我们机械设计课中所学的知识,通过选材料、分析可能存在的失效形式、根据相应的强度或刚度设计准则进行设计计算、细化结构、精确校核、提出加工工艺要求等这一思路,把你想要的机械产品设计出来。这就是典型的“所学即有所用”的例子,我把这一例子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学生同样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

本文网址://m.popo666.com/fanwen/6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