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观后感
陶行知观后感。
我们怎么写观后感呢?好的电影让我们感到自由,不只如此,我们的内心还会充满感动和深刻的见解。写观后感正是为了保留这份感动而做的最好的事情。经过反复思考和创作,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今天的精彩文章“陶行知观后感”,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高质量的服务!
陶行知观后感 篇1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2.6)
肖秀锦对于教育工作者陶行知思想耳熟能详是是先生为百候中学所作的校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会都发现: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陶行知不仅倡导科学教育,利润教育和生活教育,而且十分重视对学生生活的教育。在他看来,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的人,是一切教育的永恒目标。“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一贯坚持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
他所谓的做人乃做“人中人”,即心怀国家和社会利益、一切为人民、平等互助、公德和私德都不可欠缺的人。正如他在年为百候中学所作的校歌中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没有爱,甚至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能。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漠不关心。这是优先权。偏好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教师的爱包括教育的目的,通过这种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教学论,也是其倡导的**教育的基本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教、学生学、做的有机结合。“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产、生活等实践经验、实践技能和理解能力,把教、学与做结合起来,“在劳力上劳心”使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其获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融的真知。惟其如此,才能培养陶行知所热切期望的“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才能培养一大批对改造社会有实际作用的“手脑并用”的真正的人才。
他的思想让我不断的反省,不断的醒悟,使我懂得知识一定要学以致用,只有把知识用于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无穷力量。我从陶行知身上看到了光明:学会追求。
爱的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习的一本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读《陶行知》有感——学陶子扬陶思做阳光教师
2011-10-30 16:01:32 |分类:默认分类|字体订阅
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了一系列丰富的教育理论,如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论、教育论、学校管理论、创造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其**远瞩的教育理念,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科学而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策略,不仅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开拓性,即使在高度发达的今天,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切实的指导性。
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我没有时间阅读练习的思想。此次借培训之际,又恰逢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我及我的同期学员们在南京陶馆汤翠英馆长慷慨激昂、饱含深情的、所谓随便聊聊的介绍中,被“教育大家”伟大的人格、创造的精神和崇高的师德折服了。汤翠英馆长对陶先生八大教育思想如数家珍,字字珠金,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
我们只得人手购了一本“陶书”回去研读了。
在这本汤版陶书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全面深刻地诠释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阐释了“阳光教师”的特质。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比如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奉献精神;学习其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感悟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蹲下来看孩子”、“艰苦奋斗、抬头乐干”等教育工作思想,让光明留守的花朵也灿烂开放,更加美好等!让我们感受陶行知思想的深刻性和时代价值,激励我们,激励我们,造福我们。
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的目的是什么,学的目的又是什么?那就是一个字“真”,做个“真人”,真正的人。教师应负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不仅是要在课文上下功夫,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理解,在灵魂的激励下学习。要更加注重学科整合、学科合作、社会、学校、家庭的亲切联系,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心灵。通过家访、谈心等多方面了解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对方,才能对症下药,打赢每一场仗,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让学生走入社会,走入自然,走入生活,感受教育,也是更好地接受教育。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开辟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和家长有责任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和家长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环境,让学生茁壮成长。
如果是一个经常吵架、骂人的家庭,一个经常看不起学生的课堂,学生又怎会有成就感,心理又怎能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又怎能成长为真正的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各具特色,让学生得到熏陶。
因而,我们要千方百计“教人求真”,联系各方面力量同心协力让学生“学做真人”。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这是陶行知先生说的,他是这样的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可见“爱”对于教育有多么重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爱”,尤其对“学困生”更应当充满“爱”。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它可以逐渐消除学习困难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感。而是要树立求进求发展的自信。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爱应是宽容的、理解的、真心的爱,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宽容是对学生个性和自尊的理解和特殊尊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就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当学生对教师的真心心领神会的时候,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了。
是的,花有花的风格,叶有叶的荣耀,根有根的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爱的应该是根源。
三、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创造
陶行知先生提出只有“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创造是陶行知的人生之柱,陶行知一生的教育信仰、教育情感和教育实践无不渗透着他对创造的向往之情。可见,创造性思维是陶行知教育哲学中最生动、最活跃、最深刻的内容。
他的一生有丰富的创造思想,有不少创造性的贡献,他的开拓进取精神令人惊服。他的创造,他的开拓,体现在一个“新”字。他创新、确立、创新、倡导新教育,构想了新的蓝图。
强调教育是“行动的教育”“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行动的教育”必然产生创造的活动,教育与创造是一脉相承的。
每一个孩子在潜意识里都有创造的欲望和创造的可能,关键在于是否认识到并能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使孩子将自身的创造本能和欲望很好地得以培养和发挥。而传统的僵化封闭的教育观念和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教育行为,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和创造表现,使得原本富有生气、活力,充满好奇的教育变得呆板木讷、唯唯诺诺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身体力行予以倡导的新教学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不是盲目的工作,也不是盲目的行动。它必须具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和新价值观的出现。
而这三个特征的集合便构成了关于“创造”的定义。“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时,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时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我感慨颇多,当下倡导的素质教育和课堂革新不就是要解放教育对象的身心,塑造其创造力,使他们得以自然、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吗?
陶行知提出了“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在这六个解放中,陶行知特别强调时间的解放,他说:“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我想这将是陶行知创作思想中最辉煌、最宝贵的精华,永远贯彻教育史册。
四、从平民教育看均衡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差别从何而来?从根本上保障和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是主要阵地,应该做该做的事。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儿童,教师首先要具有开拓进取、不懈创新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提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即: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好老师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负责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要负责学习。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探索知识,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先生主张他不仅要向学生学习,还要创造新的学生。他认为,“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力丰富不丰富”。教师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发展,学生的发展就会失去支持和依赖。
为了使教育均衡发展,使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教师的因素不容忽视。他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人。
他们要创造的是一个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先生”。
陶行知观后感 篇2
好老师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如何教他们。一方面,教师要负责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要负责学习。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探索知识,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例如教学第四册“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刚开始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如果能通过多**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如课桌椅、微波炉、瓷砖、魔方、可伸缩的挂衣架等,学生就能较好地认识这些形状的概念。如此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元**和网络展使学生所熟悉的对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充满了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来看,决定教育的是生命。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命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命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命为中心的教育就是死亡教育。生活教育是在从生活实际出发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单纯的知识教育是对立的。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在他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先生把生命教育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了我一个震撼,震撼了他的精辟和深刻。
陶行知观后感 篇3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就是教;从师生关系看,做就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
“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
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命教育作为衡量教育、学校、书籍乃至一切的标准。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陶行知观后感 篇4
读《点石成金》有感
读了陶行知先生"点石成金"的故事后,我深受启发。我很佩服陶爷爷对我们青少年学习方法的建议,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学生学习最重要、最关键的。在这里我想就语文学习的方法说一说我的认识。
学习语文是一个对知识积累升华的过程。学好书本上的语文知识是基础的,也是最必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嘛,没有那书本上的基础,语文是学不好的。
当你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你也应该多看、多听、多思考身边的事情。
我不认为有一个快速的方法使中国。多看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看这些书的同时,要细细体会文章中的用词以及达意的方法。看书时,多问自己一下,作者这句话好不好,好在哪里,在这些文章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语文无非就是字词句篇。考试的时候就是字的拼音,词的用法,阅读的分析以及作文中句的表达。拼音和词的用法,这都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读记,然后没事就写写东西,不要求写的多好,只要在你的文章中能够用到你新近知道的一些好的词语就好,这样能让你熟悉并牢记这些词的用法。
词的终极目的就的要为句子的表达服务的,当你能在写作或说话时,在不经意间用上恰当的词语,那你的语文功底也就有了相当好的深度了。
一个文章写的好的人,他的语文也一定就好,看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就是要从作文中体现。
但是,要学好汉语,最重要的是要对这门课有热情。如果你没有热情,你就注定要在这门课上失败。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我们应该学习汉语而不是死记硬背。正如陶爷爷所说,我们应该尽力找到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不是片面地教我们现成的知识,而是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帮助我们学会“学各学科的方法和能力”。
《点石成金》读后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们陶行知爷爷的名言。
陶行知爷爷在育才学校当校长的时候,曾给学生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道士很有才能。有一天,当他和弟子们在一起时,道士会用手把一块石头变成金子。众徒弟看了非常惊讶,道士让徒弟们捡起这些用石头点成的黄金去买吃的、用的,徒弟们都纷纷跑去。
他们有的捡最大的,有的捡最亮的那颗黄金,只有一个小徒弟在原地不动的看着师傅点石成金的那只手指。道士问他:“你怎么不去捡黄金?
”徒弟说:“金子花了就没有了,我正在看您那只点石成金的手指。”说到这儿,陶校长就不讲下去了。
于是便对同学们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学生们,在学校里,我们不能只想从老师和书本上获取知识。虽然知识是好的,但它知识世界武装知识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的知识会不够,有的不会用,有的会显得陈旧。”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尽量把老师教的知识和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即使你背诵完整,你也可能忘记它。死记硬背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你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方识和方法。
当前的社会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让更多的知识在我们的脑海里发芽生长,我们要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校: 李寨初中
年级: 七年级
班级:10班
姓名:王冉冉
指导教师:李君杰
《点石成金》读后感
学校: 李寨初中
年级: 七年级
班级:10班
姓名:刘萌萌
指导教师:李君杰
读陶行知故事有感
学校: 李寨初中
年级: 七年级
班级:2班
姓名:周梦莉
指导教师:李昱
读陶行知故事有感
经过这几天对陶行知生平事迹的了解,我受益非浅。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创办了几所学校。为了让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陶行知把平民教育引入农村。为了推行乡村教育,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
为了推行普及教育,陶行知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抗战期间,陶行知又为苦难儿童创办了育才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为了开展民主教育,创办了社会大学。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希望他的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上不断进步,而且能学到更多的技能,成为国家和世界的有用人才。在育才学校,学生每天上午下午上专业课,日程总是挤得满满的,时间一长,孩子们厌烦了这种紧张的生活,一天晚上,几个男生正在玩扑克牌,玩的正来劲,被陶行知发现,他们慌忙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有说,沉默了一会就转身走了。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说:
“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我希望你们自觉的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把它们烧掉!要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时间可贵,一去不回!”陶校长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是最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
学生们最后将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用火柴把它们烧掉,从此以后,学生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陶行知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于人民。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茅盾称他为“战斗的巨人”,郭沫若称他为“一代人师”,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爱国爱民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在学习中,我要克服胆怯,学会于人沟通,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会反思,常动脑、动手、动笔,做到“读活书,用活书,反对读死书,做书呆子”。
长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陶行知观后感 篇5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说,他说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筹款,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笑他抱着石头游泳。学校就像一块沉甸甸的时头,很可能被拖到水底或被遗弃。陶行知置知不理,他坚定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着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游泳。我游得越多,我就越精力充沛。我将游过急流到达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晓庄。”要办一所像样的学校,学者和老师充满了爱,爱教育,爱学生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能。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
想想他们的孩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在自己的照顾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为什么不爱他们当老师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陶行知观后感 篇6
虽知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也零星地知道他的一些教育名言和思想,但一直没有深入地了解。借这次学校的读书活动,我对他的《陶行知名篇精选》一书进行了认真拜读。那一个个真实而又具体的事例,仿佛正发生我们身边,那一句句真知灼见的话语,无一不引起我的同感。我不禁惊叹于他教育理念的先进;敬佩他对教育的热忱与挚爱。他以毕生的精力在思考,在实践,在研究,即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依然那么鲜活,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紧紧相扣。读罢全书,反思自己的教学,更是触动颇深。
一、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速,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和便捷。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以广博的知识让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让自己具有丰富内涵底蕴,才能从容正视学生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的目光,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思考。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读书,共建书香校园的今天,我也加大了自己的阅读量,平时和孩子们读童书共讨论,课下读专业理论书籍,工作之余也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努力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我发现只有经常阅读报刊,上网浏览,才能够让自己对社会,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只有经常阅读经典,才能促使我学会思考;只有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才能找到与他们共同的话题,增加彼此的交融性,并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以自己的指示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生活即教育——让我们的教学融于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的确,我们的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孩子学以致用,将来更好地踏入社会,更好地学会生活。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孩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了他们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记得在前几天的春游活动中,为了节省时间,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完成指定项目,并到指定地点集合。有些小组早早完成了活动项目,并做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两个在平时学习表现还不错的孩子,却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一两项游戏中长时间的排队,直到临集合的时候才刚刚活动结束。现在想来,我们很多时候就像一位辛勤的老母鸡,总把孩子牢牢地护在怀中,殊不知这份过度的爱,恰恰剥夺了孩子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权利,又怎能让他们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扎实,学得有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三、变个小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总觉得他们经常异想天开,不可思议;觉得他们是那样贪玩、调皮,存心捣乱;甚至觉得他们有时是那样的不可理喻,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理解不过来。在这样的挑剔之下,没有几个孩子让我们满意。 陶行知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读到这里,忍不住扪心自问,我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在课堂上我和他们关系融洽,讨论热烈;课间,我会微笑着和他们聊天打趣;活动中,我也和他们一起踢毽子、跳绳、跳皮筋。但是,我并没有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原因何在?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变成一个“内外如一的小孩子”。
我想,教育作为一门学问,是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和学习的。通过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和动力,相信在陶行知先生的引导下,我会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陶行知观后感 篇7
做一个大写的人
——读陶行知故事有感
丰县单楼初级中学八(1)于婷
辅导老师:王立胜
最近,老师发了一本书,让我们读一读陶行知爷爷的故事。陶行知是谁?干什么的?怀着好奇的心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读它。随着情节的深入,我深深地被吸引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浮现,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出现在我面前
一口气读完,我掩卷遐思,感慨良多。
陶行知爷爷是一位崇高的爱国者。他1891年出生在安徽省歙县的一个小山村。他生活在祖国最黑暗的时代,山河干涸,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人民生活贫困的时代。
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和受苦受难的人民,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教育救国”。他说:“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为了理想,他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为了理想,他风餐露宿,贫困交加;为了理想,他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在旧中国,这条路一定很艰难,但他从不气馁,从不退缩,从不屈服。因为他认为这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这是一条拯救中国的道路。
由于积劳成疾,陶行知爷爷56岁就去世了,但他留下了光耀百代的教育著作,留下了亲手创办的“晓庄师范”,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
当今的中国,早已和旧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时代是新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和伟大复兴的光辉时代。但我们的许多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有的同学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同学学习心不在焉、马马虎虎;有的同学在窗明几净的校园内追逐打闹,甚至还有的同学沉溺网络,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同学们,快点清醒过来吧,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去贡献,祖国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未来的中国需要我们去奋斗,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从小就要学好真知识,掌握真本领,长大了才能报效中国,才能无愧于伟大的祖国和时代。与旧社会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和陶爷爷相比,我们不觉得羞耻吗?
陶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推行平民化的教育理想,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创办了“晓庄师范”。为了教育事业,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了教育事业,他放弃**厚禄,甘于清贫;为了教育事业,他和学生同吃同住,乐此不疲。
他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对待学生,他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他对自己的事业多么热爱,多么执着啊!相反,我们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我们的事业。
扪心自问,我们对自己的事业热爱吗?执着吗?就我自己来说吧,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为生活奔波,但是在学习上尽头不足,遇到难题就想放弃,就想玩电脑游戏,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真心希望我们的老师多向陶行知爷爷学习,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一流人才;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同学向陶爷爷那样,从小立大志,立长志,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将来做一个大写的人!
陶爷爷1946年去世。他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曙光。时光飞逝,时光飞逝。转眼间,60多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祖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陶行知爷爷的理想和抱负正逐渐成为现实。
他虽作古多年,但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他。陶行知爷爷的高尚品格、崇高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增辉,一个大写的“人”字立于天地间!
猜你喜欢
更多- 舞剧观后感 如何创作一篇引人注目的电影观后感?观赏电影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心智成熟度,某些新奇的情节也能启迪我们的思维。观后感是从内心体悟电影后的感受,如果你需要关于“舞剧观后感”的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并将此页面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舞剧观后感 12-21
- 衣服观后感 刚拿到书时,看书名,我以为这是本轻松有趣的故事书。没想到,看完后,我心情特别沉重。其实描写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书籍并不少,比如《活出生命的意义》。而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写的《穿条纹衣服的男孩》,它的视角是一个8岁小男孩。用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德国集中营的情景,真实又残酷。布鲁诺一家搬到了爸爸... 衣服观后感 12-18
- 长征观后感合集 在大量阅读资料中,我精选出了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章《长征观后感》。优秀作品的观后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观后感要准确地概括出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其次,观后感要深入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隐含的意义。再次,观后感要有独到的见解和个人观点,体现读者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最后,观后感要客观公正... 长征观后感 12-25
- 活着观后感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这是一种呼唤的姿态,就像一个女人呼唤她的孩子一样。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活着》阅读《活着》这本书,简洁朴实的文字,读完,潸然泪下。这本书里回忆了老人福贵悲苦的一生。福贵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里。活得潇洒奢侈,迷上赌博,输光了家产,从此福贵的人生就完全改变了。生... 活着观后感 12-26
最新更新
更多- 爱让我更出彩作文十一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爱让我更出彩作文”,希望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您更加轻松地完成工作。作文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传达我们的思想和启示给外界。因此,在写作文时不仅需要有优秀的文笔,还需要清晰的思路。...
- 校长新春致辞3篇 校长新春致辞12-27
- 最平凡的生命作文 平凡生命作文12-27
- 陶瓷观后感十二篇 陶瓷观后感11-09
- 公务员培训工作总结集锦5篇 公务员培训工作总结12-27
- 心中充满观后感精选 心中充满观后感12-27
- 保安年终工作总结(收藏10篇) 保安年终工作总结12-27
- 野山菊作文十六篇 野山作文12-27
- 假日趣事的日记 假日趣事日记12-27
- 2024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七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27
- 2024打羽毛球周记11篇 打羽毛球周记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