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体操观后感

2024-10-20 体操观后感

体操观后感热门7篇。

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体操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体操观后感 篇1

作者:张亚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0期

摘要:文章通过在我校刘长春体育馆参加全运会志愿者并认真**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艺术体操项目比赛,对于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整理法等对于本次艺术体操比赛各个特点进行分析,并和上届艺术体操比赛对比分析,来**本次艺术体操比赛对于人各项目的艺术价值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十二运会;艺术体操;单项;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832文献编码:a品号:1674-9324(2014)10-0131-02

1、 第十二届全运会艺术体操单项简介

艺术体操是奥运会女子项目。从1996年起,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正式列为奥运会项目,奥运会增加到两枚金牌。因此,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虽然艺术体操在中国是一项很年轻的运动,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除全国各体育院校对艺术体操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外,有条件的省、市也建立了艺术体操队,有些已代表我国出国访问交流,一些大、中学也把艺术体操基本练***体育课的教材和课外活动的内容。

艺术体操在我国开展较晚,但发展迅速。本次全运会艺术体操比赛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队,他们一直积极备战,竞争激烈,无论从动作的编排还是难度方面都体现了各地的特色和实力,彰显了各地教练领队和运动员的高超水平。本次艺术体操的主要项目有绳操、球操、圈操、带操、棒操5项,它吸收了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和杂技等精华,不但能够培养运动员的力量、灵巧、节奏感等素质,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看,更符合女子锻炼的要求,是深受现代女性欢迎的运动。

根据运动训练项目群理论,将艺术体操分为技能主导项目群。全运会艺术体操属于竞技类。它是在一般艺术体操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更精确的动作技术和更高的艺术性,表现出身体和器械的完美结合的集体和个人比赛。高超的难度动作技巧,新颖独特的编排,高质量的动作完成,**与动作完美的配合,以及运动员丰富的表现力,这一系列的能力都是与教练员专业指导和运动员平时艰苦、系统的专项训练分不开的。

体操观后感 篇2

今天读了《呼风唤雨的广播体操》,主人公毛卡卡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

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舒校长自创了一套广播体操教给同学们,然而连续几天,只要大家开始做操,晴朗的天气就会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来,同学们几次尝试之后都不能顺利的做好这套广播体操,舒校长也只能选择暂时放弃。周末放假时小学生毛卡卡偶然发现,做这套广播体操能招来大雨,于是他带着大家一起做操,给干旱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一场大雨,并和小镇的居民们一起做操,浇灭了工厂的大火,没有让火灾造成更大的伤害。

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是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如果我是毛卡卡,我会怎么做,突然有这样一个特异功能,是不是会得意忘形给小镇带来洪水,还会不会帮助大家浇灭大火,看到毛卡卡的表现,我深刻的感受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管自己拥有什么,有多大的能力,都应该做一个帮助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评语:文章语句通顺,行文流畅,寥寥数语就概括出了原作的基本内容,并推己及人,联想到:“如果换成我”会是怎样,并在书中得到了自己的感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文/张蕊

体操观后感 篇3

内容简介:伊凡·谭纳是世界各地隐秘组织的积极拥护者。朝鲜战争中的碎弹片让闹钟成了他最用不着的玩意——睡眠中枢被破坏,根本不用睡觉。在酒酣耳热的感伤时刻,谭纳给了朋友一个荒唐的承诺——替他潜入冷战“铁幕”下的前苏联,将朋友失散已久的恋人带回美国。承诺虽然有点冒失,但谭纳倒觉得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何况他还可以顺道拐到南斯拉夫,探望一眼刚刚出生的儿子。然而事情似乎从一开始就朝着意料不到的方向发展。当谭纳打算逃出苏联的时候,赫然发现身后跟随的,已是一支足足十五人的流亡大军……除非你有瞒天过海的本领……

谭纳的十二体操金钗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谭纳的十二体操金钗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斯卡德,而是一个城市——纽约……令人难忘的小城蓝调,极其生动的人物,直截了当的动作,对纽约街区的细微刻画,为这个坚定无畏的故事增色不少。这本书描绘了一段充斥怀疑主义的时期,又时常闪现着令人惊艳的希望之火。

体操观后感 篇4

今天上午,随着8:30的钟声敲响,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开始了!这次比赛由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8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

在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美国队以领先优势战胜中国队,使雅典奥运会上的中国队抱憾而去,在中国女子体操史上留下悬念……而这个悬念,将在2008年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解除!果然,中国代表团不负众望,最终以188。9比186。525;领先2。375分优势战胜美国队,获得中国女子团体体操史上第一块金牌!

看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为中国代表团鼓起掌来。要知道,这些人中资历最老的程菲,也只参加过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而更多的则是初出茅庐的小将,其中还有来自浙江的江钰源,这也是我们浙江人民的骄傲!

04年的时候,中国队还以劣势战败给美国队,到了08年便一举夺冠,可见这4年的时间里,中国队从总结教训,到加强训练,再到最后的布阵排兵,这环环相扣,每一环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汗水。“一个公司,今天吆喝昨天的产品,那么明天它就要倒闭。”今天的手下败将,很可能成为明天的心腹大患!愿中国代表团再接再厉,蝉联冠军!

体操观后感 篇5


体操课是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读完《体操课》,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门课给我带来的种种好处和积极影响。课上,我不仅学到了身体的控制和灵活性,还体验到了团队合作和耐心的重要性。通过这本书,我对体操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对这门课程有了更高的期待。


书中描写的体操课程非常详细,内容丰富多样。作者以自己作为教练的经历,生动地描述了课堂上的情景和学生们的表现。在书中,我了解到体操课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跳跃和翻滚,更是一门需要坚持和耐心的艺术。课程中需要学生们持之以恒地进行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更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


在读《体操课》这本书之前,我对体操课一直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认为这门课程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但是通过书中的描写,我意识到体操课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对自身潜能的发掘和训练。通过不断地挑战自己,我可以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提高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操是一项需要互相配合和信任的运动,团队的默契和协作能力对于表演的成功至关重要。作者通过丰富的例子,告诉读者只有通过合作与团队意识,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好的个人能力。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体操课上,我不仅仅是个体的表演者,更是一个团队中的一分子。只有与队友们相互支持和配合,我们才能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和展现出最好的表演。


读完《体操课》,我发现我对体操课有了更高的期待。我更加明白了体操课的重要性和其给我带来的种种好处。在课程中,我学到了身体的控制和灵活性,培养了耐心和毅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通过这本书,我对体操课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体操技巧,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体操课》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通过它,我明白了体操课的重要性和其对我的影响。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操课中,不断挑战自我,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也加强与团队的配合和合作。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训练,我会在体操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体操观后感 篇6

20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体操冠军陈一冰的美

怎么样在团体中发现和谐的美?在伦敦奥运会上面对主力伤退、规则改变、伤病打击等等一系列的麻烦,团结一致,凭借“零失误”获得体操男团金牌的体操男队无疑是这个话题很好的诠释者。

5名男队员一上场就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欢迎。

作为队长,陈一冰当仁不让站上了主讲台,“我们参加决赛之前,可能大部分的观众都不认为这个冠军会属于我们,因为在预赛中,我们出现了很多失误”。预赛后,所有队员对预赛中出现重大失误的队友郭伟阳没有一句责备,因为他是替补伤病的滕海滨而临时入队的,肯定压力大。“我们几个也觉得要好好跟他沟通,千万不能责怪他,帮他解解压。晚上的时候,我们调侃说:伟阳你有什么可怕的,已经这么糟糕了,咱们再砸也只能是第六了,不会比这个再低,而且我们没准还能触底反弹呢。”

事实证明,体操男团确实在决赛上完成了漂亮的触底反弹,“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每个人做完动作下来以后,其他人都过来跟他击掌、拥抱,互相传递着正能量,也正是这样的互相鼓励,支撑和鼓舞着每一个人,直到最后一个项目,我们都依然保持着这种士气”。

陈一冰最后的一句总结让全场陷入深思,“没有一个人的完美,却有完美的团队”。

体操观后感 篇7

那是给别人的。在灾情报道中,我们看到一些记者因为无知或过于紧张,在高压下对镜头提问,造成了伤者的二次伤害。比如问出:“你的家人都死了你难过吗?

”“你领到亲人过世的赔偿款高不高兴?”等欠妥当的问题,这个记者也许迫于想发出第一个稿子,或者她根本没考虑到这个幸存者的感受,与其说她缺乏人文关怀,也可以说她缺乏对于一个刚经历过灾难人的心理了解,以及如何使他放松减少灾难对他伤害影响的一些心理知识,并且放下我是记者的姿态,让他感受我和你在一起我能理解你的一种心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而很多人在现实中没有这种自觉,也并没有为此去做工作。

我们越长大,就越不应该漠不关心。感性不是幼稚可耻的东西,正如你的过度理性并不意味着成熟。我见识过死亡,2010年我刚入学的那年我的奶奶过世了,虽然知道她肝癌一年多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我早上起床收到父亲的短信“奶奶走了”,简单的四个字像无数个锤子敲击着我的思想,我努力像往常一样叠被穿衣,告诉自己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但还是在一个瞬间情绪倾泻而出。而当我赶回家面对父亲,此时的他已不是往常高大坚强的形象,而像个孩子般眼睛通红的说:

“以后爸爸都没有妈妈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几乎是说不出来的,只是抱着父亲。当你经历过死亡的事候,你应该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并且敬畏地对待死亡,你就会明白死亡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是不能安慰的。

再联想到大灾面前,他们的亲人是猝然离世的,是意外是天灾,不像我有很长时间的心理准备,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记者试图在灾难现场试图劝慰别人,要接受现实要坚强,我想说这些话有作用但作用很小。在采访失去亲人的受害者时,我觉得,因为我知道,当我失去亲人时,我讨厌别人问我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我们是外来者、陌生人,我们知道他们刚经历了灾难,更应该切身体恤他们的心理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他们如果信任我们,想说什么就听着,你也可以和她聊聊你的经历,当她有那种感觉——我们是一样的,或者你不是来刺痛我的记忆的,你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记者时,你会得到更多的更真切的信息。

南香红老师在“面对悲伤的人如何问中”也提到,“当你开口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千万要谨慎,要灵活地根据当时的气氛情绪来提问。”“永远不要忽视你的采访对他人的影响。记住,这是非常时期,你的态度要诚恳而富有体恤。

如果你的面试对象是个孩子,要多加小心。你的不当言行会伤害敏感的孩子。”

在南都的采访和报道中,我们看到,当一个孩子从废墟中被救出时,他们并不急于打听自己的感受,忙于单反摄影,而是更愿意默默地忍受孩子,鼓励孩子坚强地面对。这才是记者真正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最后我也想借着读这本书中的内容简单的总结一下在突发灾难时记者所需要做的事情:1、带上装备,立即出发;2、保证通讯畅通,带足备用电池;3、捎点糖或牛肉干,保持体力;4、有一定安全知识,保护自己;5、别拍摄残缺身体等过于惨烈的画面;6、遵循知情同意、最小伤害等伦理规范;7、绝不因采访给救灾添乱(如进手术室);8、摒弃宣传至上、救人竞赛式条框,关注人 9、碰到紧急又特殊情况,先救人再报道;10、不打断抱头痛哭的夫妻,等待他们平息情绪;11、别让孩子反复讲述父母伤亡的情形;12、到现场去,别在宾馆连线主播;13、别被死人是新闻的惯性束缚,不死人也是新闻;14、聚焦人性善,却不忽视人性恶

如果有一天我们作为记者被派往灾区,我们希望我们也能冷静、关心、倾听、观察、不受伤害、有条不紊。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报告,谢谢!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11268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