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十四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

大班绘画活动

《放烟花》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不同的色彩,以拖画的形式拉出线条。

2.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烟花录像、深蓝色的纸、毛线,各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烟花录像,感受烟花的多姿多彩。

1.播放烟花录像,幼儿观看。

2.提问:烟花有哪些颜色?谁能用好听的词来说一说?看上去像什么?

3.老师小结:五颜六色的烟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喷泉,有的像彩带。

4.提问:这么漂亮的烟花,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出来呢?

(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欣赏烟花电脑视频,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观察后说说烟花的样子、颜色,并把烟花形象化,说成“烟花象花朵、烟花象喷泉……”烟花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

二、学习用颜料表现烟花

1.提问:烟花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放的?那我们可以用什么颜色的纸来表现夜晚呢?

2.教师示范

(1)学习“放烟花”的方法:躺下来,拉一下。

(2)学习换色:我愿意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看,我又选择了什么颜色?

2.个别幼儿练习

提问:你们和我一起在夜空里合作了一幅画,这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3.老师小结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想象在纸上又添上了几笔,现在又让你想到什么?”用玩的方式划出几笔随意的线条,这样的想象有利于拓宽幼儿的想象。)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换色

2.鼓励构图丰满

四、展示评价作品,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烟花?为什么?

(最后环节引导幼儿带着想象与美好的审美感受去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学习中体验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设计的方法和 设计的知识,并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2、 技能目标:在通过设计操作和材料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设计的服务对象,培养创新的意识

课时课题: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3、情感目标:了解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功能,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随堂欣赏法、比较欣赏法等

手段:视听教学手段、人工智能教学手段

使用教材的构想

《课标》中指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正因为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设计应用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

《杯子的设计》课堂设计以学生探究为切入点,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感受不同的杯子设计的微妙之处,从而体验设计者表达的设计思想,使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美观的杯子。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明确“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通过各种设计的手段,从实际出发进行杯子的设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分目标:语言交流直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教师设问内容: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我们来一起做个小游戏,请你在我的描述猜出一件物品,(投影逐一出现)

1、这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

2、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

3、他有各种形状,颜色也丰富多彩

4、我们喝水时也要用到它

学生行为:猜谜并逐渐靠近答案。(杯子)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杯子的设计(出题)

二、第一环节 赏析探究

(分目标:小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杯子的功能)

1、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

问题设计:他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小小的杯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它。那就请你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这个杯子,(用手指示贴着的杯子他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行为:杯体、杯把、有的有盖子…….

教师追问:杯子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行为:杯体盛水,杯把手握,盖子可以保温也可以防止灰尘……

2、小组分析

问题设计:今天我给每组同学都都准备了一个各有特点的杯子,那你找一找这些杯子特点在哪里?它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请小组一起找一找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小组分析各种杯子特点和功能)

问题设计:

同学们讨论的真热闹,哪组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杯子特点在哪?

第一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一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保温杯,它可以保温。

问题设计:

1、我们都知道钢是很容易导热的,那这个保温杯为什么会保温呢?

2、是什么材质的?

3、两层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温,对吗?

4、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过滤网)

学生行为:观察分析杯子的设计可以总结出,材料的特性。以及杯子滤网的设计可以让茶叶喝不到嘴里。

5、那你觉的这个杯子谁用最合适呢?

教师#教案# 导语: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下面看看其他组又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层次:学生行为:汇报 (第二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玻璃杯,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材质?

学生行为:分析玻璃的材质特点,根据已有经验得出玻璃的特点就是透明,可以看见里面的东西

2、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杯体的刻度)

学生行为:察是刻度,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到像科学课里面用的烧杯一样

3、为什么要在杯子上面设计刻度呢?

学生行为:再次引发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想要服液体药物的人需要这样的设计。

第三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三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可以伸缩的,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这样伸缩设计呢?

2、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3、这是什么材料呢?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呢?

4、那你再看看为什么要在盖子部分设计个小盒子呢?

学生行为:学生分析材料,和伸缩的设计中包含的要素。最后逐步分析观察杯盖里面的设计,里面可以放药品,在旅游时方便喝药。

第四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四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套杯,里面有5个杯子

问题设计:

1、你认为这个杯子适合什么时候使用呢?

2、那你再看看在盖子里藏着什么秘密呢?(起瓶器)

学生行为:通过分析联想,指出人多聚会或者郊游使用, 并发现杯盖中隐藏的起子,可以方便外出喝酒使用。

第五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五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小孩喝水的杯子

问题设计:1、你怎么知道杯子是小孩子使用呢?

2、为什么要设计两个把呢?

学生行为:通过引导分析观察,两个把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小孩拿稳当,这样的设计符合服务对象的特点。

第六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六组)我们组的杯子是卡通的杯子

问题设计:1、为什么要把杯把设计成弯的,而且上面凹凸不平呢?

2、你觉的这个杯子适合谁用啊?

学生行为:分析观察分析发现花纹的设计,可以防止滑落……..

无论是保温杯子,还是套杯,他们的设计都考虑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逗具备了实用的功能。

板书:实用的功能。

问题设计:(手指大屏幕)大家往这里看,其实这6个杯子,都有个共同点,你找到了吗?

问题设计:你说的没错,可他们在结构上也有个共同点,为什么大多数杯口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呢?(引发学生思考)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圆形更适合我们的嘴唇,这样我们喝水才更方便。

学生行为:学生发现杯子都是圆口的,进一步引发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儿女不是其他形状。

教师总结:看来无论是杯子的结构还是个部分的功能,都是根据人的需要来设计,这样的设计才是 以人为本的设计, 是吗?

问题设计:

方便实用的杯子就能受到顾客的欢迎,那么只要方便实用就够了吗?我们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什么? (师手拿一个没有花纹的白色杯子)

学生行为: 还应该有花纹、颜色…….

师:就是让它们更加美观,对吧

板书:美观

你们考虑的真周到,我们也应该注意他的 造型 色彩 图案 要美观

板书: 造型 色彩 图案

4、 欣赏设计开拓思路

(分目标:欣赏古今各类设计作品,开拓思维思路,)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样美观的杯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请看大屏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我们的古人就十分注重杯子的装饰

这是新新石器时代折线纹彩陶杯、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的象牙雕夔鋬(kuí pàn)杯、玉云形杯 唐朝

这些杯子都有很美的图案,而且他们使用的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杯子的也悄悄发生着变化,请你仔细观察他们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这是水果造型的、还有你们最喜欢的卡通造型,看这是什么造型的?

这个造型真巧妙,电脑键盘也跑到杯子上了,我不得不为这个设计师竖起大拇指。

我们看这些杯子多么与众不同啊,你看 你再看

这些杯子除了方便使用,造型美观它也许会有深刻的含义在里面

你看看这组杯子有什么特点呢?(点击家庭的杯子)

学生行为:观察得出一组杯子是家庭套杯,这样的家庭实用的杯子,爸爸大杯子,妈妈用中杯子,孩子用小杯子

师:你说的真好,真的老师看到了这三个杯子就想到了自己温馨的家,看这小小的杯子给人多么美的享受啊。

实用美观的杯子就能受到我们的欢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设计,又有什么创新之处。

三、教师示范

(分目标:教师示范有助学生了解较有难的步骤,互动中解决难题,再次突破本课难点)

问题设计:我日常实用杯子时总希望无论何时都能喝到温水,又希望自己的杯子很有个性。你能帮我想想我应该怎么样设计吗?

学生行为:提供建议共同完成设计。保温、加热、散热……

师:你的想法很新颖很独特 很有见解,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你的想法真实用 ,你的想法真奇特,以后我也会试试

我也想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你们来看,(示范)

同样造型的杯子我们可以加上不同装饰,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仅这张图纸去生产,可能还缺点什么,你帮我看看缺什么啊?

学生行为:指出颜色,样子……

师:你们说的都很重要,老师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就会更加清楚明白

再给他来点装饰 这样一张设计草图就完成了。我相信这支多功能笔肯定会受到众多人的欢迎。

四、作业设计

1、设计建议:设计一个方便有美观的杯子。并注意环境卫生。

2、学生创作设计。

五、展示评价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位同学的设计。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你的设计。

师:你真是个富有爱心的孩子。我们来看下一位同学的设计。

学生行为: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提出建议意见

我设计的是个大炮形的杯子,我很喜欢兵器,这里的炮管是个吸管,坦克车里面可以放饮料…….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3

《花手帕》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的第2课,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1岁之间,根据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要认真做到生动有趣,并尽量贴进生活,让学生在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和设计、创造生活的练习中增长才干。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染制“花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图案美丽的纸手帕。

教学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五、教学准备:

教具:花手帕若干、彩色彩笔水、纸巾、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生宣纸(纸巾)、彩色彩笔水、报纸、调色盘等

六、教法:1.启发法2.演示法 3.交流法

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2、合作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段

1、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准备所需材料

2、学生分组,并分发“美术课堂评价表”

(从材料准备,课堂纪律,回答问题,作品,卫生等方面进行加星,评价贯穿课堂。)二课内段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丢手绢”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不过今天我们要根据教室上课的情况改一下规则,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老师来丢手绢好不好?

生:好!

(播放“丢手绢”的音乐,教师到学生当中丢手绢)

师:请同学们找找谁那有老师的手绢?学生们找一找,上台说一说,手中的手绢和平时我们用的手绢有什么不同?

生:是纸做的,颜色很鲜艳…… 师:同学们,手帕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想不想也做一做这漂亮的花手帕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纸制作的“花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花手帕,小组讨论一下花手帕是怎样制作的呢?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小结板书:折 染)

2、折法启示(课件展示两种基本折法):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演示这两种简单的折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课件展示):

①教师示范:点染、浸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示范)②通过示范,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B.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4、学生欣赏课件中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色彩搭配鲜艳,染形美观)由此引出,课件展示制作评价标准。

三、有效训练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播放音乐)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

四、分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课件展示评价标准)。

2、评选优秀作品,优秀小组。(小组投票的方式)

3、交流: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总结:灵巧的手加会创新的脑,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三课后段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制作出很多漂亮的纸质花手帕,你们可真棒!

想一想 试一试:你还能用其他材料制作手帕吗?尝试做一做吧!【课后反思】

这节课按教材是推荐用生宣纸和皱纹纸染色完成,在准备前期可以说我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因为当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即会变暗哑;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后。我就想用餐巾纸是不是会更合适。首先餐巾纸本身的意义就是手帕;再者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自行反复尝试。在染制了范品之后,我就觉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鲜艳性在纸巾上丝毫没有减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处。因此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学生在展开纸手帕发现美丽得出乎他们意外时,我看见他们是异常兴奋的,学习的热情也在这种成就感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励。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操作目标: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教学难点:彩带编织的穿插

教具准备: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学具准备: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1.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2.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二.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三.教师出示自己作品四.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1.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3.图案的组织

五.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1.先编织底部

2.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3.收尾及绑带

64.完成

5.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八.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5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种创作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 1.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2)引入新课。2.艺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3.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怎样突出主题?用了哪些不同的形式?(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制订宣传方案,合理分工:有目的地筛选已有的资料,有主题的补充制作添加资料,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①选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②采用那些形式?③怎样使宣传板报更美观?④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⑤制作时注意什么?

(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4.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

(1)组织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 哪组设计最有新意? 哪组内容更有自己的见解?(2)说说本课所得。第11课 漫画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漫画资料、图片、《三毛流浪记》的录像资料。

二、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播放《三毛流浪记》思考: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对漫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服务。“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揭题:《漫画与生活》)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

(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 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

(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课件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小猫钓鱼》: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半分》: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 《画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结:独幅漫画)欣赏《原来如此》

(出示第一、二张):画面描绘的内容? 接下去想想结果会怎样?(试画)(出示第三、四张):有不同结果吗?(小结:四格漫画)4.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3)分层教学: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漫画,接着创作或改编创作。为缺少想法的同学提供一些材料: 《“理”在其中》

杰克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疾驶,过往的人群纷纷避让.警察阻止他问:“您为什么骑者这么快?”杰克回答:“对不起,我的刹车坏了,所以我想尽快骑回去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拔牙》牙医对病人说:“你不要害怕,来来,喝一杯酒镇静镇静。”等病人喝下酒后,过了一会儿,医生问:“你现在觉得如何?”“看谁还敢拔我的牙?”病人红着眼恶狠狠地对医生说。5.作业展示。

砖石上的雕刻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浮雕。难点:根据材质进行合理的作品创作,表现一定的主题。

教具准备: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学具准备:分组,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所带的材料问题。

教学建议 为了解决材料问题。我把砖石改成了用彩泥来代替。让学生先用彩泥捏好砖石的形状,然后在上面进行雕刻。

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

(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

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

(2)教师小结: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

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材质归类: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

表现的面: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

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与制作方法。

组成: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

(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

(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

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3课 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 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墙,在古代有壁、垣、墉、堵等别称。墙有界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城墙、院墙、围墙,都是一种界墙,用来围合建筑物的。墙可以围护一座民宅、一座寺庙、一座宫殿、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围护房屋的墙壁有内外墙之分,外墙承担“围护”功能,内墙则起着分隔作用,即把房屋内部划分为若干使用空间。墙依其所处部位的不同而各有专名,并呈现多样的造型。由于墙体材料不同而造成的质感不同,又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墙还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风貌,传递该地域的文化信息。因此,以“墙”为学习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让学生用泥巴通过多样化的泥塑方法对“墙”进行造型表现。教师进行本课教学时要重在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文化、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教材中选用了中国故宫的红墙和万里长城的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欣赏中知晓我国悠久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之情。教材还呈现了各种材质、造型不同的墙实景照片,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墙的质感美。教材中列举了两堵墙的构思图稿和泥塑实物,向学生介绍了构思到创作表现的过程。“讨论角”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泥塑墙的表现方法。书中的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二是可以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创作表现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能懂得泥塑的多重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墙。这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解决本课难点,即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表现一面独特的墙。2.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11.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第4课 家乡的古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它承载了东方各国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伟壮观、结构精美,在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魅力依旧,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本课以《家乡的古塔》为题,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搜集、了解家乡古塔的历史与文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从美术角度、美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塔、表现塔的能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特性。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塔的建筑

特点。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版画方式表现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纸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造型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进行表现,帮助学生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习用美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一般纸版画或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用纸版画完成家乡古塔的创作。

难点:理解并掌握纸版画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摆、粘贴顺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或彩 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颜 料和水粉笔等)。教学过程

1.欣赏杭州著名的古塔,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古塔的传说与故事?一起与同学分享。

2.出示课题:家乡的古塔。提问:你的家乡有古塔吗?说说它的特点。3.欣赏古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塔的文化。(1)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2)塔的材质有哪些变化?

(3)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研究纸版画表现古塔的步骤。5.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7.展示评价。8.拓展延伸。

第5课 美术档案袋

一、教字目标

1.了解美术档案袋的意义,初步学习装帧设计。

2.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搜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3.了解设计与学习生活的联系,感受美术设计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美术档案袋主要是用来搜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良好习惯养成。设计和制作美术档案袋,能培养学生自己保留优秀作品的习惯,从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学会取优除劣,能够自己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作品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从整理—搜集—交流一出成果一自我愉悦,产生自豪感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收获后的喜悦及成就感是来自于自己所积累的作品,但实际上,是孩子们在不断积累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地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因而对孩子来说,档案袋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的。小小一个美术档案袋,虽然不是很精美,却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不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忠实地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示学生个性。2.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档案袋的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档案袋。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制作美术档案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美术档案袋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课件及其他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展示一个未经装饰的档案袋,提问:这个袋子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档案袋(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两者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美术档案袋的作用。2.探究。

(1)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课件)(2)学生谈谈自己的制作想法。

(3)提问: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档案袋?(小组讨论)3.制作步骤。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文件袋,作为美术档案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搜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档案袋中。4.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体现个性和美观的美术档案袋封面。5.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档案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6.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运用实物投影),开展欣赏评述。7.课后拓展。

欣赏各类电脑档案袋作品及各类设计优美的档案袋,并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他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6课 眼镜的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尝试学习眼镜创意设计。

2.体验眼镜欣赏、手绘草图、材质与制作方法创新等过程,学习设计制作一副有趣的 眼镜。

3.养成勤于观察、严于计划、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生活的愿 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眼镜是非常广泛实用、美观的大众生活用品,它走入了许多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在实用的同时,也为我们凸显了时尚与个性。眼镜产品从形状、色彩与功能性上来说,精彩纷呈,但始终保留了它的基本要素——镜片与镜架,使之区别于面具与头饰等。眼镜的欣赏与自主创作,同样传达了人们的一种情感、修养与兴趣。本节课属于

“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眼镜的基本构造等知识,欣赏有趣的眼镜造型,使学生们在制作技巧上保留很大的创作空间,感受纸材特性,以纸为主并加入相关综合材料,在一堂美术课中,欣赏并体验创意与设计过程,学会在镜架与镜框中,重点选择一个部分,利用多种方法,创意设计制作出一副新颖独特的眼镜。学生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感悟身边日常物品的艺术美,体验设计应用的快乐。在设计眼镜的过程中,时刻要让学生体会设计的原则,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与创意。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眼镜的对称形的折、剪方法。难点:设计制作造型有趣的创意眼镜。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毛线、纽扣、小珠子等综合材料,旧眼镜。(教师)各种眼镜图片、实物游泳镜、太阳镜、挡风镜、装饰空镜架等。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解漫画故事《莫林的眼镜》。高度近视的初中生莫林回家迷路,进入一个眼镜店,古怪的店长给他一副古怪的圆黑框眼镜,从此开始了一段神奇惊险的冒险之旅。(2)角色扮演法。

(图示课题:眼镜的设计)

今天我们也要进入一段神奇的眼镜设计之旅!在我们的故事开始之前,大家得马上担当一下造型师,替图中的这两位解决一下眼镜选择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观察到的两位主人公的服饰等,猜猜他们的性格,然后为他们量身选择一副你认为最适合他们的眼镜?只要你理由充分,主人公不仅采用你的推荐,而且一定会大加赞赏!(设计分析:奇幻故事与角色扮演都是小学中年级段学生最喜欢的情境方式,这一环节,学生情感百分百投入,体现了设计为人所用的理念,个性独特,又带着那么新奇有趣的任务与责任感,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尝试的。)2.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学生从最简单的眼镜图中,观察分析眼镜的基本结构(镜架与镜框)。

教师提问:眼镜的镜架用怎样的材料做比较合适?(较硬,但又方便操作的)镜框与镜片呢?(镜片的透明性和有无镜片与镜框等问题。)鼻梁处的宽度多少合适呢?(鼻梁一半的宽度。)

(设计分析:学生了解基本结构,通过师生简单的问答交流,从实物迁移到创意作品的材料分析,这一环节简单也是必不可少的。)

(2)以概括抽象出基本形的快速读图方式,欣赏镜架形状的丰富性。

(设计分析:镜框表现,画出一个独立基本形是学生的难点,在画、剪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第一设计灵感的影响,进入一种过分注重琐碎细节的状态,造成眼镜创意主题反而不突出、造型成形困难、大小难掌握等问题。所以这一组以单独几何形、组合几何形、仿生与拟物等方法成形的眼镜,给学生一个读图、练眼的机会,养成学生从整体大处着手、小处修改细节的方法。学习从较复杂的事物中抽离出物像的基本形,便于镜框的大结构成型。)

3.学习步骤,掌握方法。(1)创意手绘稿欣赏

欣赏评述(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理由)对比欣赏。(前后两稿中,他们是如何改进自己的设计稿的?你能发现什么细节对于配戴是不

合理的设计吗?怎样改进?)

(2)同类欣赏法:以上面的流程,以欣赏评述关键词等非常简洁的方式,同桌相互交流镜架的设计方法。(设计分析:这一欣赏环节比较前面正面镜框设计的欣赏,是一个强化递进层次,可以一笔带过,但为学生制作又提供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新的创意角度。个别的同学就尤其喜欢把重点放在这个侧面镜架的设计上。)4.欣赏练习,表现创新。

(1)对折、画、剪重点指导。对折后画的方向性尤为关键,鼻支撑由闭合线上开始画。剪时先里后外,注意剜剪的安全问题。并强调一个创意的眼镜的重点是它的外形,当然颜色、装饰搭配会使它变得更出彩,要充分地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利用起来。(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材料创新大改造。教师:为突破同学们的想象,老师又多准备了些旧眼镜供你们改造、参考,提供给速度较快的同学。5.集体展示,共享快乐。趣味眼镜发布会。教师:

让我们一起举办一个趣味眼镜发布会,请我们的小设计师们戴上自己设计的眼镜上场吧!(学生摆造型,激发乐趣。)(设计分析:通过走时装秀展示学生做的眼镜,学生既体验了成功,又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与有效性,更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6.课外延伸,创意生活。(1)功能眼镜的拓展了解。

(2)各类实物眼镜的欣赏。(设计分析:在这一节课中,拓展延伸恰恰体现了“科技改变未来,创意改变生活”的主旨。)

第7课 椅子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创意设计,学习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椅子赏析、创意联想、设计体验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验设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3.善于学会借鉴设计的方法,养成精心制作的态度,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创意设计就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另一种表现方式的设计。本课通过对椅子的趣味赏析,让学生对椅子的创意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联想创意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各类物品上产生灵感,进行有关联的创意。椅子的造型来自物品的主要形体特征,在制作方法的多样性上,也是对前一课的《眼镜的设计》的延伸。设计椅子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设计练习,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精心制作的学习态度,大胆、自由地表达所想所感的事物,体验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2.重点、难点。

重点:对椅子造型特征的把握。

难点:根据椅子的用途特点,通过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欣赏相关视频“神奇的椅子”,引出课题。教师提问:这段视频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教师小结:设计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创意,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创意的椅子世界。板书课题:椅子的设计。2.问题探究。

(1)欣赏启发。问题1:设计一把独特的椅子,创作素材来源于哪里?——大自然。问题

2:椅子的设计除了新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舒适、美观。问题

3:椅子的创作素材往往还会来自于哪里?——生活。问题

4:你会把书设计成一把怎样的椅子?用什么方法制作?——折叠法。3.实践探究。

(1)体验一:构建椅子造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类椅子的主要制作技法,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用折、刻、卷等方法制作一把稳固、美观的椅子。在椅子的造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制作。(2)体验二:完善椅子设计。

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制作方法,使用多种制作方法,美化椅子的设计。

②教师强调作业的要求:以自己身边的物品为题材,设计一款有创意、造型美观的椅子。4.评价展示。

从创意、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展示。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6

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

第一课植物写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表现植物特征及前后关系,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教学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学习材料:植物,有关植物的图片,图画纸,彩笔等。教学程序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展示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改进措施: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激发学生

第二课巧用对称形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在使用对称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

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应用对称形,使其具有美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拿出一个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这张纸有什么特点?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有对称的装饰花纹?

2、介绍总结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准两边一样。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2、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第三课放学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教学重点: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教学方法 :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画出课余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要生动,形象细致。

五、展示作业,简述创作思路。

第四课设计生活标志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能力和创作欲望。教学重点;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教学难点: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学习材料:标志相关书籍、彩色纸、打孔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各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这是什么标志?有什么含义?在哪里见过? 教师总结标志的种类和用途。

二、讲授新课

标志分类:商标、徽标、公共标志。标志用途:警示、识别、引导、提示。标志设计要领:简洁、概括、美观、易懂

: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3 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

4、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5、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第五课生命之源——水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在参加制作节水爱水的板报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收获劳动后的喜悦,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生活有多么重要,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宣传栏的装饰设计方法。

学习材料:彩色纸、各种绘画工具、剪刀、胶棒。一.谈话导入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1)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2)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第六课材质的美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教学方法:

一、导入课题

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出示课题:材质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湛,造型优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欣赏课件。

1、玉器

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2、石材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

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3、金、银

舞马衔杯银壶。唐,公元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锤击成型,两半焊接。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冲出一匹舞马。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

4、陶

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

三、小组展示各自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讨论:

1、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2、造型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

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

四、巩固、拓展、感悟、升华。

如果为我们学校做一件雕塑,你会用什么样的材料?为甚么?

第七课用彩墨画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画有初步的认识,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彩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创新积累,创作彩墨画。教学难点: 笔墨水分的控制及鸟的姿态造型处理。学习材料:中国画材料和鸟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音效导入:

播放鸟的音效,体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做有关观鸟的游戏:

1、谁的脚?(猫头鹰、仙鹤、天鹅)

2、谁的头?(老鹰、翠鸟、麻雀)

3、谁的尾?(孔雀、公鸡、喜鹊)分析为什么鸟类的形各不相同

总结:鸟类的生活习性不同造就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也不相同。

二、讲授新课:观察分析

1、赏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版示或挂图或标本分析麻鸟的基本结构和形体特点。

2、教师用简练、概括的饿笔墨演示表现鸟形体的全过程。

3、起稿领临两个动态,突出蘸色、用笔和结构的关系

轮廓线的勾勒适合用干笔,大块的色、墨及渲染适合湿笔;羽毛丰厚的地方用色墨结合,在墨上着色叫“色破墨”,色上施墨叫“墨破色”。

三、笔墨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干笔勾线 湿笔渲染 干笔皴擦 以色破墨 以墨破色

四、创作实践:

用彩墨画出自己喜欢的鸟,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五、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

2、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第八课用彩墨画鱼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2、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3、喜爱中国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教学难点:写意画鱼的笔墨技法,以及画面的构图。

学习材料: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鱼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那种鱼?说说它长的什么样。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分析鱼的结构,你认识鱼?他们的身体大体分哪几部分?不同的鱼各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

4、研究表现方法:提出问题,书中提示了两种画鱼的方法,你认为有什么不同?你喜欢那一种?

四、学生尝试画鱼,老师辅导,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五、作业要求:用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9、刻印的乐趣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2、运用刻印的方法制作贺卡、藏书票或书签。

3、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艺品,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图案细节的处理与安全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打开图书扉页,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发现了什么?

图书的扉页上贴着一幅精美的小画。上面印有和书有关的图画、人命和字母,图画的下面有铅笔写的签名。

二、讲授新课:

你们还想了解藏书票方面的那些知识?

学生:藏书票有什么用?英文字母有什么意思?藏书票有收藏价值么?怎么制作自己的藏书票?

教师利用课件,图文并茂的回答学生们的问题。板书课题:刻印的乐趣

三、演示制作:

1、教师演示:取一张和版一样大小的白纸,用铅笔画出自己的构思,写上名字、英文字母。将设计稿放在复写纸上描一遍,再将设计稿的背面朝上放在版上;用夹子夹好,拓印反稿在版上。学生学习的同时思考自己的构图。刻版:若是石膏板先用角刀刻图案。(木塑板先用圆刀。)学生学习。注意安全:刻版时,若右手走刀,左手总是在刀口的下方。为确保安全,左手可戴手套。

印藏书票:在刻好的版上用黑磙滚上油墨,附上一张彩纸,用勺磨印,印好后在图案下方用铅笔写上准备印的张数,以及这张是第几张、姓名、时间。

四、自主创作阶段:

学生学习、尝试。每个学生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引导学生创作,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阶段:

1、开展班级“藏书票交流会”,鼓励学生大胆宣传自己的作品。从构思巧妙,印制效果干净、整洁等方面评价。

2、各组间自由交流。谈谈设计体会。

3、收藏同学作品。

第十课 学农民画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2、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 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入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

三、探究实践

1、谈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

3、要求: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11、提袋的设计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展示自己的特色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的提袋的来历、特点、用途!

2、欣赏:展示提袋成品。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手提袋,体会它带给人们的感受

师:分别从图案、色彩、用途、造型、设计等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你一定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2、探究手提袋设计。

师:说说平时见过的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我们可以结合手提袋实物拆开后分析。)

3、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设计--材料--剪裁--折叠--装饰。(1)根据用涂设计手提袋长、宽、高,色彩及图案等

(2)折出基本形,在提手处可双折并内加衬卡纸增加强度。(3)牢固粘合底部、边部、底部也可加衬卡纸。

(4)打孔穿提绳,提绳内侧可加一短横小棒,增加提重。

三、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让部分学生说说他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说说大致的作法。(用挂历纸制作、把旧手提袋拆开后重新装饰、用有色图画纸以剪贴或绘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活动)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四、展示作品,交流互动。

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12、降落伞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2、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3、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通过学习拓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降落伞的资料、图片。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你们喜欢放风筝或者在户外放飞吗?(为什么?)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降落伞高空翱翔的片段。

师:请大家说说当降落伞在空中飘舞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十分美丽,给空中带来美)师:你们想拥有自己的一个降落伞吗?

2、出示课题:降落伞

三、新知探究

1、探究讨论:欣赏美丽的降落伞后,你知道降落伞的原理吗?(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降落伞的资料,以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讲解:降落伞是一个一度空间有阻力的自由落体运动系统。伞面的设计由于空气阻力的关系,降落伞就能缓缓的降落在地面上了。

降落伞又分为救生伞、回收伞、投物伞、阻力伞、航弹伞、伞兵伞、运动伞等。

四、探究实践:

师:怎样制作降落伞呢?看课本的制作方法。(分小组自学)

1、降落伞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圆形、方形、椭圆形、蘑菇形等)

2、想一想,用什么材料做降落伞?(彩纸、挂历纸、布等)

3、这些图案是怎样排列的?(可以运用中心对称式、轴对称式、扩散式、渐变式等进行排列设计)

4、伞面如何设计得美观?选用那些颜色和那些纹样?(花卉、水果、几何形、动物、人物等装饰图案)

5、降落伞的制作步骤?(设计--美化伞面--折叠--连接--安装)

6、伞的各部分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其实,降落伞的制作并不难,但做出一只与众不同漂亮的降落伞需要精心设计,注意图案大方,色彩丰富,注意边缘的装饰。

五、自主尝试,协作互动,完成制作。

1、了解了制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露一手?且慢,大家先理清思路。

2、自主尝试,小组合作。有困难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表现。)

3、运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来制作。

六、互动学习,促进发展。

让一些制作速度快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来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使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迪。

七、课后活动:

试飞自己小组的降落伞,出现问题随时调整。

第13课别致的小花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掌握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2.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3.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教学难点:

小花瓶的造型、重心的掌握。课前准备:

花瓶图片资料、陶泥、报纸、上下等粗的玻璃瓶(或厚纸筒、上下等同木棍均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及创作欲望。)

1、师出示一块紫沙泥,拿下一小块

(1)你们能很快地改变这一小块泥的形状吗?(2)学生活动

(3)学生出示自己变好的形状的紫沙泥。

(4)师:能告诉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把泥变成这种形状的?(捏、搓、揉、压等)

2、拿出一件小花瓶示范作品:

(1)你知道这件作品是用哪些方法做出来的吗?(2)生:„„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泥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板书:别致的小花瓶

三、讲授新课:

1、出示多件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造型和装饰的花瓶请同学们上讲台自由参观

2、你看到了哪些花瓶很有特点?

(请回答的同学将其挑选出来,再回答)

3、你认为这些花瓶的制作和装饰用了哪些方法?(生回答:捏刻盘„„。师板书)

4、师再拿出几种花瓶:这些花瓶制作都有特点,你认为还能用什么方法装饰它?师出示一些装饰别致新颖的作品向同学们介绍

5、师:刚才你们都说出了很多制作小花瓶的方法,看到了这么多别致的小花瓶,有趣吗?

6、师: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各种陶艺的花瓶。

出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陶瓷艺术作品(形状、造型、装饰作用等)

7、师:中国的陶艺文化源远流长,这么深厚的陶艺文化你们想不想也尝试着做一做?

四、学生练习:(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单独或小组合作,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花瓶。

五、作品展示:

1、示作品,集体评议

①创新

②技法

③功用

2、说说你是怎样做出来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所需工具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7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 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

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 缺少一点油画特色。

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开国大典》总体性说就是极端严谨的素描,饱满而富装饰性的色彩,线条流畅的对称性构图

素描和色彩在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构图元素反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油画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给了画家很大的发挥空间。个人认为油画的特点只能从跟其他画种的特点对比来说明。油画材料总的效果厚重饱满,可以描绘很逼真的效果也可以制造出丰富的机理效果,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迷人的光泽,这些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特点。

油画以其特有的写实表现力和长于以现实主义方法表现社会性题材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风格、新内容的作品,如《开国大典》(董希文)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欣赏《太行铁壁》、《狼牙山五壮士》

讨论: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

你能体会艺术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作与探索?(5)试着从题材、构图、内涵来分析《母亲》。

3、欣赏评述。

第二课 鲁迅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4.设计一张封面。

二、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4)发现另一个鲁迅。

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鲁迅的收藏和作品《火鸟》、《猫头鹰》。

(鲁迅很喜欢猫头鹰,有人称先生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曾说:“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2)鲁迅小时候在读私塾时,“就喜欢有插图的书,并且经常加以描绘。”(3)鲁迅少年时购买的部分画谱(从鲁迅的自述和别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少年时期的鲁迅对于美术的喜好是出于天性的,而且这一喜好伴随了他的一生。)(4)欣赏《北大校徽》

能说说北大校徽的设计特点吗?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大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成就了现代标识史上的经典作品。)

“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

——鲁迅

(5)分析《呐喊封面》

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可怕的铁屋。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鲁迅只对笔画作简单的移位,就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

(6)分析《引玉集》苏联版画集

版画家们的姓名被横排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栏”中,和左边竖写的“引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圆形阴文的“全”字将方形构图打破,红底黑字的方框顿时便活络起来。封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漫过书脊,充满整个封底。红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烈对比,是中国出版物的经典用色。

(7)分析《木刻纪程》、《三闲集》、《二心集》、《心的探险》、《桃色的云》等封面设计。

请你说说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有哪些特点?

3、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设计特点 A、以字为主 变化无穷 B、简单 大气 内涵丰富 C、讲究构图 巧妙组合 D、熟悉材料 印制技术 E、“书卷气”与“民族味” F、注意整体设计

4、作业练习

1、在网络、书籍等载体上搜集和鲁迅有关的美术资料资料

2、对自己的美术本进行封面设计

第三课 手绘校园风景

(第一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二、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三、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各种风景以及本校风景:只要你主动发现,校园处处是美景。

2、感受

仔细观察画面,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同样宽的路,在画面里会不一样,为什么?(引出“透视”)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透视现象?

*风景画是如何表现空间感的?(两张画进行对比)

3、探究

(1)欣赏系列风景画,研究问题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利用取景框在收集的各种风景图片中找出风景画是如何表现空间感的?(2)视平线: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平行透视: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的透视

成角透视:画面与视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

4、作业分析:

(1)欣赏校园风景(校园照片)。(2)介绍透视特点(近大远小)。(3)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5、作业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照片进行写生(2)、教师巡回指导

手绘校园风景

(第二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二、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三、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四、教学过程

1、校园风景写生。

2、取景框的使用

3、强调透视观察。

4、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五、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进行写生

2、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 标志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警醒标志作品欣赏,对学生起到了安全教育功能。

2、通过标志设计练习,让学生了解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理及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学。

猜一猜,这是什么?(各国公路零公里标志)

2.深入教学。

(1)标志:现代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特点:直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3)解读杭州城市标志。(4)标志的作用(传达信息)

(5)标志的形式:根据基本构成因素,标志可分为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图文组合标志。

(6)优秀标志的标准:构思新、形象简洁明了、具有美感,易于识别记忆。(7)说一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所含的意义

(8)标志的主要类别:商业性标志(商品标志、企业标志)、非商业性标志(国家、城市标志、社会团体标志、交通运输标志、安全标志、运动会标志、旅游标志等)

(9)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

第二课时

1.教学设计。

(1)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A.准确恰当地表现 标志的内容和涵义。B.造型简洁,易于识别和记忆。C.独特的创意构思。D.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2)标志设计的步骤:选题构思-选择形式-设计草图-配色-确定图形-定稿-精确绘制

(3)色彩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A.原色配置:原色的颜色单纯、强烈、鲜艳夺目,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显著。B.同类色配置:只选择一种颜色,依靠色彩明度的变化,如用桔红、桔黄、中黄、浅黄进行搭配,形成由浅入深的过度色视觉,能表达出动态感。

C.互补色配置:对比鲜明,图形格外醒目鲜艳,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4)作品范例欣赏。2.作业(任选一个)

(1)为自己的学校或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2)根据学校的主题活动,比如学校运动会、学校社团文化节等,设计一个标志。

(3)为社区的艺术节、科技节等设计标志。(4)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难点: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帮助你快速感知方位的是什么? 2.深入教学

(1)环境标识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用较为清晰的文字、图象符号组合成人们易于识别的信息,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以帮助对事物进行识别和判断。

作用: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空间和信息环境中,使得陌生访客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2)标识的种类及形式。

(3)指示导向标识:也称导向标识系统,实质上就是方向信息与位置信息的有机结合体,也就是一种风格统一、信息明确的路标、路线导向的标牌。

(4)识别标识:显示不同的场所,以供判断和选择。

(5)警示规则标识:引起人们注意,提醒人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6)装饰标识:美化和装饰环境。

(7)标识的两种形式:平面标识和立体标识。(8)标识设计的原则:醒目,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并且注意与环境相协调。(9)标识设计的要素:清晰的文字、简洁的图形符号、醒目的色彩(10)讨论: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什么材质的标识?

3.课堂练习:设计一个“洗手间”的标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标识作品:与环境相协调的校园标识,不仅起到指向、警示等作用,还给校园增添不少亮色。标识上的图文设计怎样才能最佳地传达意图?(文字清晰、图形符号简洁、色彩醒目)

2.小组派代表汇报前期的准备情况,大家共同讨论为学校环境设计的方案。(1)标识的内容。(2)摆放的位置。

(3)所使用的材料(以纸材为主)。(4)文字和图形的基本构成形式。(5)如何分工。3.欣赏优秀作品。

4.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副校园标识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第六课 诗情画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难点: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演示古代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使学生对作品有较详细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示学生思考: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2.深入教学。

(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感受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

(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3)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各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诗情画意?

(4)组织学生分析: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归纳总结。

3.布置作业。

让学生归纳出宋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4.课堂延伸。

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山水画作品,体会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示:创作优美的山水画必须先掌握山水画基本要素的画法。

(2)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树,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树的基本结构——由干、枝、叶组成,引出本课内容——树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要求学生根据演示中对树的认识,结合生活中关于树的印象,用笔墨的形式把树表现出来。

(2)教师展示关于如何画树的教学挂图,使学生对于树的结构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3)教师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渲染等步骤详细讲解并逐步示范,使学生对树的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4)讲解树枝的画法,树枝一般可分为鹿角枝和蟹爪枝,并说明鹿角枝和蟹爪枝各适合于表现哪些树。

(5)讲解树叶的画法,树叶一般可分为夹叶和点叶,并说明夹叶和点叶各适合于哪些树。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布置作业。

综合运用画树的知识,观察自然界中树的样子,画出一棵树。

4.课堂延伸。

收集古今山水画名家作品,观摩其中树的画法。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关于山石画法的课件、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名山的风景图片,分为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两大类,请学生分析这两类山有何不同。

(2)教师画一山石,加以皴、染,请学生观察,山石就是山的模型,而山就是由山石组成的。引出本课内容——山石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鼓励学生画出石的造型,根据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强调说明石的造型是不规则的,用笔应挺劲有力,用墨应干湿结合。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让学生观摹。

(2)请学生讨论回答: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有何不同?创作时应如何去表现这些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北方的山宏伟、雄奇、险峻,适合用斧劈皴表现,而南方的山多秀丽、平缓,适合用披麻皴表现,并分别就这两种皴法逐一作出示范。

(4)再次展示这两类山的图片,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认识。

(5)要求学生进行画石的练习,并分别用斧劈皴和披麻皴表现,体会这两种皴法所表现出的意境。

(6)教师示范,用色、墨结合的方法给皴好的山石染上颜色。

3.布置作业。

用色、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山石。

4.课堂延伸。

有条件的地区,让学生对着周围的山、石进行写生。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录像、挂图、背景音乐、毛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背景音乐,放映表现黄山云雾的录像,请学生留意观察并说说各自的感受。

(2)播放一段表现瀑布的背景音乐,放映瀑布和溪水的录像,放映后让学生说说瀑布、溪水的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云、水是山水画中表现意境的重要因素。

2.深入教学。

(1)放映表现黄山景象的录像,配上抒情诗朗诵,使学生体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2)讲解云、水是山水画表现意境的重要媒介,介绍画云、水的基本知识,并作范画。

(3)综合山水画的知识,教师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并题上诗词,让学生观摩。

(4)选一首李白或其他作者的诗词,仔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组织学生讨论:创作何种形式的山水画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5)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自己学习山水画的心得体会。

3.布置作业。

选出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其意境的体会,分别题上相应的诗句。

4.课堂延伸。

了解某一著名诗人(如李白等)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情感,择其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创作出一幅山水画作品。

第七课 暑假生活记录册

【重点难点】

重点: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难点:书籍整体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几本不同装订形式的书籍、纸张

(教师)几本开本不同、装订各异的书籍、教学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以录像或幻灯演示书籍发展史,内容重点在于比较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在形式、装订方面的区别。

(2)提示学生思考:现代书籍与古代书籍相比,有哪些优点?

(3)演示“暑假生活记录册”资料图片,请学生回答:生活记录册与书籍有何区别?

(4)教师说明: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深入教学。

(1)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书本,了解书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书的了解作简要介绍。

(2)教师示范一本标准书籍,详细介绍书籍的基本结构及其名称。

(3)请学生将准备好的整开纸对折,再对折……折六次,体会书籍开本大小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哪些书适合用大开本,哪些书则适合用小开本?教师说明:根据特殊需要,还有异形开本的书籍。

(4)用实物或录像展示装订风格各异的书籍,让学生分析哪种装订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5)教师讲解装订知识及其技巧,并操作演示其中一种装订方法。

3.布置作业。

设计一本16开本空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并装订成册。

4.课堂延伸。

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参观,观摩书籍的制作程序。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式及内容的图书

(教师)中外优秀封面设计图片、不同风格的内页设计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演示中外优秀封面设计作品。

(2)请学生思考:封面设计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应该如何编排才能使形式美观?

(3)教师提问: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应是一种什么关系?

2.深入教学。

(1)讲解构成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展示封面设计常见的四种结构,提问学生:哪种结构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

(2)教师讲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思考:根据内容应采取什么形式的封面结构?

(3)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内容需要,应采取何种色彩来表现?

(4)展示一本标准书籍,请学生观察书籍内页设计的版式构成,教师讲解版式设计的构成及其名称。提示:内页设计应不拘形式,一切为内容服务。

(5)请学生思考:暑假生活记录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应当采取何种版式?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的兴趣?

(6)教师可演示一本简易生活记录册的制作。

3.布置作业。

在制作好的空白生活记录册上添加封面设计和内页设计,可用手写或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本完整的生活记录册。

4.课堂延伸。

将制作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放入学校展览橱窗内展览。

第八课 北京故宫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宫藏品的艺术特色,认识我国传统艺术种类,体会古典绘画的魅力。

难点: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师)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录像机或多媒体设备、故宫藏品资料、《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录像放映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师向学生介绍故宫的建筑历史、特点及功用,说明故宫在明清时期作为皇宫,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现在被作为国家博物院,保存着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2.深入教学。

(1)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让学生欣赏作品《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画中的重要作品,设色光彩鲜亮。教师讲解北宋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提示学生思考:北宋青绿山水与现代重彩山水有何区别?

(2)作品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将图中的五个局部分别放大,供学生更清楚地观察韩熙载本人的不同神情。提示学生思考:韩熙载与众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及意义。

(3)作品赏析《清明上河图》。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按照画面顺序从左至右,犹如沿途观赏一般,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提示学生联想:自己在家乡的庙会、集市是否观察过类似场面?

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民间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景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教师对故宫藏品,包括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等文物作简要介绍。

3.布置作业。

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或互联网,让学生查找、欣赏一些具有传统价值的中国画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九课 巴黎罗浮宫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雕塑、绘画的风格及艺术特征。

难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罗浮宫内藏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

2.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罗浮宫的相关资料

(教师)录像机、罗浮宫三宝图片等相关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将罗浮宫平面图通过录像放映出来,先整体放映,后局部放大,标出

参观路线。

(2)带领学生网上游览罗浮宫。通过网络教学,首先观赏罗浮宫的建筑外观,然后进入博物馆内部。

教师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罗浮宫作为艺术博物馆的特征。

(3)教师提示:学习本课应与上一课的北京故宫联系起来,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比如:同样因为是艺术博物馆而闻名,但罗浮宫作为中世纪城堡,故宫作为皇宫,其建筑风格迥然相异,所收藏的艺术品也有很大不同。

2.深入教学。

(1)展示罗浮宫的雕塑作品时,重点讲述作品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欣赏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绘画风格以及故事情节两方面加以关注。

(3)《自由领导人民》是一幅气势庞大的战争题材美术作品。在欣赏该作品时,录像放映法国大革命的影像资料片断,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作品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4)利用录像或多媒体演示其他作品图片,并加以讲解。

(5)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

3.布置作业。

(1)组织学生制作一个网站,内容以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为主,然后在网上发布。

(2)以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为题,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表述。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8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春节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2、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①我知道了了过春节的时间。②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第2课: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子,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

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3课 春天来了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美术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三、教学重难点。

5.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7.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

(1)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第4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2、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5课

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 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 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 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 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展示一瓶纸花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发展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刻剪人物的外形和细节。

五、学生准备:

红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草地喂松鼠的故事”。(贴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纸的故事”

4、剪纸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呢?

5、指名学生回答。

6、剪纸是我国民间的装饰艺术,它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统称剪纸。

二、故事交流

1、在你身上或你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5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案: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7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

2、思考: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

(二)、尝试感受

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

2、思考: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渗透、墨有浓淡的特点。

(三)、欣赏比较:

1、欣赏范作。

2、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作有什么不同。

3、小结: 范作:

(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

(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3)画有虚实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四)、新授

1、教师示范四幅小作品,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小图的区别在哪里?

2、小结:

①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完成;

②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 较浓的颜色一笔完成; ③先用墨画,再用色染; ④先用笔画,再用墨点。

3、学生尝试练笔。

(五)、拓展思维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中国画、花卉图片。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欣赏:

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让我们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

1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造型。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5、欣赏讲评

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方法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

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

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

教师以蝴蝶为例进一步诱导:这些色彩所占面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

第13 藏书票

教学目标:

1、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第14 风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

一、(1)活动1 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

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

(3)活动3 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

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4)活动4 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第15课

银饰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9

花手帕

文本分析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活动二”的设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场扎染比课堂要复杂得多,一般要经过染前处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冲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艺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专门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盐等,使染色后不褪色。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准备: 生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动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 2 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1)捆扎布料。(2)浸染布料。(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0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龙里格龙》

 

蛟河市胜利小学  张颖

教学目标:

1.了解戏歌,初步感受戏歌的演唱风格。

2.学习演唱《龙里格龙》,能正确、有韵味的完整演唱歌曲。

3.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体验法、观察法、模仿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

1.观看视频《梨花颂》片段

2.师小结(出示课题:龙里格龙)

三、学习歌曲

(一)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初听歌曲(出示歌谱)

2、复听歌曲

3、再次聆听,找出相同旋律,并进行模唱

(二)旋律模唱

(三)读歌词

1、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范读歌词

3、学生再次读歌词。

4、提问:“格”字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前面的不带儿化音、后面的带儿化音)

(四)学唱歌曲

1、随琴小声填唱

2、讲解各种音乐记号的作用

3、教师范唱。

4.师生接龙演唱

5、歌曲处理

6、分组演唱

7、加动作完整演唱

8、看指挥完整演唱

9、加上戏曲动作完整演唱

五、艺术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戏歌选自合成《流水恋歌》,我们

一起来欣赏一下。有没有听到你熟悉的旋律。(有)同一首歌曲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会使它的音乐形象更加的丰满,更具魅力,下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演绎更加精彩的《龙里格龙》期待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或其他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象,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

情感目标:借助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的回忆和感受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用各种工具临摹改编名画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二,欣赏: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三,讨论: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四,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比较分析(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五,尝试练习:

4教师讲解水墨画的技法要求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六,学生作业

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方式不限七,作业展评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将上节课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二,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三,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的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平时的生活情景谈一谈。四,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创作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生动,富有生活情趣五,创作练习

模仿汉画石或年画的形式创作一幅变体画。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六,评价学生自评七,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变体画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2

线描画—人物速写

活动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

2、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记号笔、卡纸)

师作画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师现场作画(添画),逐步出示。

1、师画圆,引导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逐步引导,方法同上)。

人物速写完成,师提问:他在干什么?(站着)

那里看出来的?(脚)

2、师:好玩吗?

幼:好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引导幼儿师生共同手指作画。

二、了解速写的概念

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出一个简单的形象。

三、师引导不同动态,幼儿作画。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动作,下面幼儿观察动作(手、脚的动作),师示范作画。

2、师动作,请幼儿提笔作画。

3、请一幼儿上来动作,下面幼儿作画。

4、请一家长上来动作,幼儿作画。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儿相互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评价。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3

蘑菇

活动目标:

1.会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和半圆形画出蘑菇的基本形状。

2.学习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蘑菇。

3.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的涂色技巧。

活动准备:

小兔头像、蘑菇图片,范画、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一边出示小兔头像,一边说: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篮子要到树林里去它边走边唱,非常高兴,因为它要到树林里采它最喜欢吃的蘑菇。终于来到了树林,可这时太阳公公却躲起来了,还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没带雨伞,怎么办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避雨吗?(幼儿自由议论)

2.原来小白兔一口气跑到了蘑菇地里避雨,这里的蘑菇可神奇了(出示蘑菇图片),大大小小的,不仅有小白兔喜欢吃的小蘑菇,大蘑菇还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这不,小白兔跑到大蘑菇下避雨来了,所以小兔子最喜欢蘑菇,它想摘很多很多回去送给它的好朋友们,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吧,画些漂亮的蘑菇送给小兔子的朋友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长什么样子的?怎么画呢?(幼儿观察后自由讨论)

2、教师请幼儿说说,总结画蘑菇的方法,创编成儿歌的形式(PPT出示):圆圆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伞,一个个,地上长,小白兔,真喜欢。

3、幼儿跟读儿歌。

4、教师边念儿歌示范画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画椭圆形或半圆形的蘑菇顶,在蘑菇顶中间底下画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或者斜纹作装饰,最后给蘑菇涂上漂亮的颜色(教师示范时,强调涂色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

5、带领幼儿边说边画: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边读儿歌边画蘑菇。(书空练习)

三、幼儿作画,教室巡回指导

1.发放画纸和油画棒,鼓励幼儿大胆落笔,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并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顶和柄的衔接。

2、会用多种颜色给蘑菇画上漂亮的花纹。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画好蘑菇顶,并鼓励孩子自己模仿作画。

四、讲评作品

1、收拾作画工具(请幼儿自行将油画棒收拾好,摆放到指定位置)

2、老师对幼儿的作品做适当的点评:表扬画得又多又漂亮的小朋友,对能力稍差的幼儿的作品多作鼓励。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4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

王丽黎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正形与负形之间的关系。

2、能设计出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独特魅力,拓展创新思维。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赏析正负图形及第一次作业,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及基本设计方法。

难点:学生通过赏析、分析案例及第二次作业,能够尝试运用正负形创意手法设计出有一定关联的图形。学生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于生活。

三、教学准备

(学生)2张卡纸、黑色记号笔、铅笔等(教师)课件、卡纸、记号笔等

四、教学过程

1、了解正负形的概念(1)圣诞帽

圣诞帽的挂图,画出铃铛,引出正负图形的概念,(2)剪纸

教师剪出鲁宾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引出正形和负形,学生明白正负形的概念。

(3)揭示课题

正负图形。

(4)欣赏大师埃舍尔的作品

师简单介绍《骑士》和它的画家——埃舍尔。提问: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的特征?让学生思考。正负图形如何共同存在于一副画中?他是怎么来表现的?(都有一条共同的轮廓线,来连接正形与负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初步了解埃舍尔,认识了正负图形带来的视觉变化。通过观察天与水,开始关注鱼和雁的共生问题。

2、关注正负形的共生问题(1)分析太极图

教师提问:“太极的正负图形是如何共生的?”因为他们有一条共同的线,这条线即是正形的轮廓线,也是负形的轮廓线。有此得出结论:他们共用一条轮廓线。(2)学生感悟

学生来找共同轮廓线,上来演示画出鲁宾杯的共同轮廓线。(3)欣赏优秀作品

欣赏正负图形

9、图10>,寻找共同轮廓线,重点《百货公司海报》做简单介绍。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张海报用那么多脚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寻找共同轮廓线,使学生学会观察、理解正负图形的含义,重点介绍《百货公司海报》,为接下来正负图形之间的关系打下伏笔。

3、第一次作业

(1)作业1:

我们以“人脸”为负形,人脸线做共同轮廓线,以其他图形为正形,设计一个奇特的正负图形。参考图如下:

(图11)(图12)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3)评价作业

【设计意图】初次设计正负图形,主要让学生运用正负形轮廓线,检验学生是否有设计的能力,为第二次作业做准备。

4、正负形的关系

正、负形像好朋友,那正形喜欢找什么样的负形做好朋友呢?

,师问鲨鱼有什么特征?(凶恶,吃人,牙齿很锋利等)师问:“我们给鲨鱼牙齿添加白色的负形,你们会选什么?” A:鱼骨

B:一条鱼

c:松树

学生研究,决定选择A。因为鱼骨的外形与鲨鱼牙齿形状接近,而且鲨鱼爱吃鱼,它们之间有关联。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正负形的关系:形相近,有关联。(2)欣赏评析

说说下面的正形选择哪些形相近,有关联的负形来设计的?为什么选择?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4:猫的脊梁骨用鱼骨来表现。(猫爱吃鱼)图15:苹果被虫子咬了一口。苹果烂了。(虫吃苹果)图16:苹果缺了一口,是张人脸。(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品牌)图17:苹果被拉链拉开了,设计成了苹果的包(苹果形状的包)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析互动,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正负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了教学,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接下来第二次作业打基础。

5、第二次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以下图形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正负图形。

,学生创作第二次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提供帮助。

展评时,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正形是什么?负形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自主介绍,互相欣赏,感受自我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6、生活中的正负形

正负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标志、海报等设计中。

(图19)(图20)(图21)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和正负形有关的事物。我们不仅要关注正形,也要学会关注负形,这是一种新的观察方法。它就像我们的第三双眼睛,如果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就会比别人发现的更多。

7、课后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利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设计一组奇特的正负图形。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101977.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