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之家

中国式过马路

在我们准备一份发言稿时,我们很有必要选择一些发言的材料,好的发言材料能让大家喜欢你的发言,有哪些发言材料值得参考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中国式过马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式过马路写作素材

【事件由来】20xx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xx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的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网友热议】1、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2、有网友表示,是因为大家“素质太差”。3、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4、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卢绪文老师谈中国式过马路】很多人虽然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被撞的概率。因为没有人在出事故前就知道自己被撞(除非你相信黄历,一看今天“不宜出行”就呆在家里),否则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闯红灯的概率就更大。从概率学上讲,当你每一次“平安”闯过红灯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下一次出事故的概率更大。【热议观点】@郑徐慕雨:中国式过马路,或者斑马线是不需要实际存在的,只要你认为那里有一条斑马线,无论它存在与否,你都可以直接穿过。@JZbls:我执勤的时候就被这个气死了……@BBK213:都是无奈之举,请问,跟车流同向,绿灯了,车直行的直行,右转的右转,我们要怎么直行过马路?这红绿灯是给行人设的嘛?@明志教育陈晓金: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责众”。@手协会长:毎天、每座城市、毎个可过和不可行人通过的路口都再上演。@彦子窝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1.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2.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3.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相关法制规范条款缺失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4.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5.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6.是一种交通法规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央视直播】央视20xx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河北石家庄地处商业圈的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头,每天穿行这里的行人数以万计,记者在这里架设摄像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拍摄,发现闯红灯,在行驶的车流中冒险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数。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哪怕是面对红灯,一下行人也是勇往直前。为了快速通过路口,人不让车,车不让人,所以车辆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经常发生。在滚滚的车流当中,红绿灯形同虚设,贵阳市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当中还发现,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有部分市民明明知道该走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赶时间选择横穿马路,有的还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观察旁边穿梭的车辆。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市民,觉得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和三马路的交汇路口是天津市较为繁华的路段之一,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从众心理,比如只要有一个带头闯红灯的,后面闯的人就多,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即便有人想闯红灯也不好意思。【各界评论】现象反思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过马路之乱象漫画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谁都不是旁观者国庆8天长假,全国发生6.8万多起交通事故。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够吓人的。尔后,公安部出台“闯红灯扣6分”等一系列新的规定,引得众说纷纭。事实上,道路的问题,不只是有车一族的事。行人抱怨司机横冲直撞,甚至把斑马线变成了死亡线。司机,也是怨声载道,说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红绿灯,随意行走。网友抓拍到的场景,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交通管理部门,也是一吐子苦水,压力重重。以我看,中国式过马路,是病症,更是警示。对于行人来说,是该多些自觉自律。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让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我国不少城市下过大力气整顿行人过马路的行为。诸如罚款,或者让违规者当交通协管员,直到发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等。这在一段时期是有效的,但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上来了。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多一些较真的精神。对司机来说,驾车行驶在路上,当然处于是一种强势地位。毫无疑问地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唯有多些规则意识,多些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道路才会更畅通些,更安全些。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该是开车的行为守则。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一系列严管措施的出台,可以看得出是在想些办法,努力把我们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畅。但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以及一些及时的警示。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犯一次大错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那样,不但路上会乱成一窝粥,更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甚至会制造出许多悲剧来。行政管理者,当守土有责,责无旁贷。“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因为谁都不是旁观者。从我做起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有时,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小事”。国人在时间观念上一向遭人诟病,往往“八点开会九点到,晚不了十点听报告”,但奇特的是在过马路上却又有着异于寻常的时间观,也算得上另一种“国粹”了。我们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这样: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为什么这样?《新周刊》前年的“急之国”专题,则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急迫症,认为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慢的能力。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说现在一些路口的红绿灯设计的不合理,绿灯才十几秒,逼得行人向刘翔看齐。这样的事,有确实有,但也纯属个别,不足以支撑“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最大的因素是“你”也在“中国式过马路”的那群人里。也正因为有了一个个尾随他人身后的“你”,才很快“凑齐了一撮人”。刚好看到杂文家吴非的一篇文章,他在专栏里谈到这样一件事:1986年,其所执教的学校让学生自行申报“三好”,一个原先不积极的学生路某也申报了,在“个人表现及事迹”一栏中只写了一句“在校食堂用餐两年,没有插过一次队”。开会讨论时,其他同学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吴非算了一笔账,路某住校,每周六天上学,除去假期,他在学校用餐一共是1440次;两年时间,在每天都看到其他人“随便”的情况下,一件事重复做了1440次,每一次都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账算完,投票时,全班举起了手。其实,我们的街头很轻易“凑齐一撮人”,缺的不正是像小路这样“1440次不逾矩”的人吗?假如人人都像小路这样,又哪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有时,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小事”。国庆长假里,那高速路上一地的垃圾,不正是让人汗颜的铁证吗?其实,在今年的国庆节讲话里,总理就提到要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也要从小事做起。譬如,从今而后,“中国式过马路”的人群里,少了你我的身影。不然,“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将生命之树“常青”绵延无绝期。(朱启禧)现实隐喻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正走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各种现象、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各种困惑,都乱作一团、纠结在一起。虽然号称消灭了“阶级”,但户籍、出身、职业等因素却依然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有人开车,有人骑车,有人走路。开车的看不起骑车的和走路的,认为是他们堵了路,影响了通行的效率和速度。骑车的和走路的却认为是开车的用非常手段侵占了更多的公共资源,仇富更仇腐,经常在心里面问候他们的家人。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很浮躁。都想走快点,都害怕被时代拉下,都想成为“先X起来的人”。可是,大家的思想却不统一,走的方向就难以协调。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浑浑噩噩随大流的,也有别出心裁“打左灯往右拐”的。我急着往这边走,你急着往那边行。你不想避让我,我也不想避让你。怎么办?只能先下手为强,“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了提高胜算,很多人都在试图千方百计团结“一撮人”,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好办事,法不责众。不管是“一小撮人”还是“一大撮人”,是共同的利益将他们聚合在了一起,但他们却往往不承认这一点,他们会宣称他们是为了一个更冠冕堂皇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路口明明有红绿灯,明明有规矩,却只是个摆设,没有几个人将其当回事。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而要想捉到老鼠就不能走寻常路,还必须跑得快。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并且,很多规矩本身就不规矩,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制定的,有着明显的缺陷和倾向性。有的规矩则干脆就是个陷阱,目的就是挖个坑让人跳,执法就是执罚,甚至执法就是钓鱼。那么,马路就只能这样一直乱糟糟下去吗?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当然不是,适当借鉴一下别人已有的现成的成熟经验,把规矩真正当成规矩。过度解读南大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认为全民讨论“中国式过马路”是过度解读的表现。“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实际上,印度、美国等国家也是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网友套用“中国式离婚”,使得“中国式过马路”备受关注。当然,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很多人都闯过红灯,可以列举这样的原因:一、为一个非常着急的事情要过马路,这时附近没有车了,穿过去也就10秒钟,而车来至少要1分钟。二、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当初设计红绿灯转换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如果绿灯只有10秒左右,而马路又比较宽,我不闯红灯谁闯?我们在文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立了规矩却不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这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大环境中,人们很多时候不太守规矩。“中国式过马路”就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只能靠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让社会形成遵守信号灯的礼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问题,如同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随地吐痰的问题。全民讨论并且忧心忡忡,是过度解读的表现。闯红灯固然是违法行为,值得批评,但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司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编辑本段调查研究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与红灯时长超行人忍耐限度有关,不能归责于行人素质,更深层是行人与机动车马路权益的问题。“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起热议。专家认为,闯红灯现象不能全归责于行人素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凸显。”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倪颖近日表示,早在20xx年,他们就成立了课题组,并在20xx年至20xx年期间,对上海和杭州两地进行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发现: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闯红灯。

相关文章推荐

过春节的作文演讲稿怎么写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一)

“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

“砰砰砰”,我们敲响了大姨家的门。门开了,大姨抱着妹妹笑吟吟地迎了出来。“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进门就向大姨祝贺新年。大家互相问候着新年,大姨忙着给我们泡茶水,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二百块钱的红包呢!这时,我发现伯伯没有在家,我便问“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这不,大年初一都到单位值班去了。”她假装生气地说。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气了呢,她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告别了大姨和妹妹,我们又踏上了去老家的火车。我外公外婆还有另一个大姨家在娄底,所以我们要向娄底进发了~!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娄底火车站。我外公家就是火车站旁边,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公家跑去。一进门,外公就迎上来了。“外公,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外公笑得合不拢嘴,连忙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观呀!

在外公家吃了中饭,我们又来到了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楼下了,正在放鞭炮呢!看见哥哥是我最开心的事了,因为他总是能想出很多好玩的鬼点子。他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一起到他家玩起赛车游戏,好刺激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大姨的厨艺在我们家族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留下来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过年真好,我不禁开始盼望明年的新年了!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二)

那岁月的脚步匆匆而去,都还来不及向去年挥挥手,新年就到了面前。春节从远古直到今天,流传千年的习俗依旧没有改变,美食、烟火、红包、拜访……代表新年的颜色是红,火红,是热情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是快乐的颜色,春节一年一度,如何能不热闹?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腊八粥令人垂涎欲滴,腊八醋令人胃口大开。腊月27家家户户准备过年用的干粮、年货。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了,上午,我和弟弟打扫房间。下午我们一起贴对联,挂灯笼、扫街道。当太阳亲吻西山时,我们家所有人都忙碌完毕。回来后,天色已晚。这时全小区的人都来到大街上,聚在一起放鞭炮。二踢脚、烟花、震天雷,噼里啪啦、砰砰呛呛,那声音,绝不亚于二战战场。饱了耳福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过年,最重要的是“吃”。年夜饭上,鸡鸭鱼肉应有尽有,看都看不过来,只能静下心来,一一品尝。在春晚、大餐和家人的陪伴下,我们快乐的送走了威猛的金虎,迎来了灵动的玉兔。大年初一我们都早早的起床了,就连我这经常睡懒觉的,也赶在太阳公公前起床了。给父母,亲朋好友拜年,一声真诚的祝福,在寒冷的冬天里温暖了他人的心。拜完年,我们召集伙伴,兜里装着家长给的零花钱,一手拿着烛火,一手拿鞭炮,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再之后的几天里,是走亲访友的日子。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就算零花钱不多,也可以在亲戚家大饱口福。我向雾气朦胧的窗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红,大片大片的红,喜庆吉祥的红,欢庆热闹的红……世界几乎都染上了这耀眼的颜色,今年,红透了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三)

春节,外婆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桌年夜团圆饭,特制的大型火锅,大钵子肘子,红烧鲤鱼,外加萝卜,青菜等各类蔬菜,烧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美食.全家十一个人围坐在桌边,欢聚一团,真是有说不完的情趣.

过年,时间更新;团圆,空间更新;新春团圆,是生活的更新.新的一年,去一个新的地方!这个新年怎么过,自己做年夜饭;一家围着电视看春晚,农家热炕头守岁;大年初一头一天,电话拜年,手机发信息,那才叫现代!……

过年了,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好上加好!

春节,我的家乡俗称过年,风俗大体同祖国各地相同,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日吃团年饭,十分丰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里鱼这个菜,用木头雕刻一个百里鱼,放在盆中,撒上葱花,象真鱼一般.

人们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赶,家里人等了又等.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

迎接期末考,快乐过新年 发言材料大全


音乐《开篇曲》

【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乙】你们好!红领巾广播开始啦!

【甲】我是四(2)中队的王维宝

【乙】我是四(2)中队的庞淑华

【甲】本期红领巾广播为大家准备了《校园芳草地》、《学习帮帮帮》、《doremi点歌台》等栏目。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音乐《校园芳草地》

【甲】一寸光阴一寸金,

【乙】时间老人脚步勤。

【甲】转眼又到了年末,在这料峭的冬日里,我们即将迎来20xx年。

【乙】一年过去了,我们有必要回首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成功和失败,回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甲】回忆这一年中,给过你温暖和幸福的人,感激他们曾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迟云飞这一年中你最想感谢的是谁?

【乙】我想感谢的人太多了,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不辞辛劳培育我们的老师,给我帮助的同学和朋友。在这新年伊始之际,让我借红领巾广播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甲】的确是如此,我们要感谢每一棵草,是他们给了我们浓浓的绿意;感谢每一寸土地,使我们能脚踩大地;感谢蓝天白云,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感谢太阳和月亮,给我们温暖和诗意

【乙】其实常怀感激之心,也是《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我们做到的,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是有一句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感恩。而春节正是我们表示感激之心的好时机。咦,说起春节,你知道他是怎么来的吗?

【甲】知道一点,那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乙】好啊。

【甲】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音乐《学习帮帮帮》

【甲】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以前上课时同学的回答声,朗读声非常响亮,而最近上课各班都经常静悄悄的,怎么回事呢?

【乙】你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在考试嘛,当然静悄悄的,这是考场的规则。因为期末考要到了,我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复习。

【甲】对噢,我们投入紧张而有趣的学习当中不知不觉时间过得这么快.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

【乙】期末复习阶段我要教大家一些注意的事项,同学们如果能做到的话,相信你会考出好成绩的,这可不是绝招,但一定有用。

【甲】是什么绝招呢?快说,同学们正迫不及待想学呢!

【乙】好,听好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学好,休息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如果每天不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我们很难把精力集中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也低。

【甲】同时我们每个学生要有自己良好的的饮食习惯,做到少生病,因为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万一乱吃零食生病了不能到校学习,那复习时就会少学很多东西。

【乙】这几星期,是我们最关键的日子.课本已全部学完,我们都要跟随老师投入紧张的复习当中去.在这复习阶段,我们如果发现自己前面学的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就利用复习这个机会把知识完全弄懂,在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系统的掌握。

【甲】你说的对,要把知识掌握牢固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紧密的配合老师,课堂认真听讲,专心做题,并对知识进行灵活多变的思考.做到反应敏捷,头脑清醒,争取靠出理想的成绩,呈现给老师和我们的爸爸妈妈。

【乙】对,成绩好了,也就是新年送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同时也可以过一个愉快的新年假期,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从现在开始努力复习,不贪玩,相信好成绩等着你去考!

音乐《doremi点歌台》

【甲】心与心相贴

【乙】手与手相牵

【甲】我们相约在一起

【乙】今天doremi点歌台向大家播放一首《虫儿飞》,祝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甲】每一次相约,都倾注了我们殷切的期待。

【乙】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下一次更精彩的回来。

【甲】希望我们的节目能给你带去一天的好心情。【齐】我们下次再会。

我是中国人


说起中国,我们心中便会涌起一股热流,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时刻会为自已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永不变色的中国心。正是有了这颗中华心,才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对全世界的贡献举世瞩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对粮食的渴求。然而全世界的粮食是的限的,更是贫乏的。新中国刚成立时,美国人曾经寓言:中国将无法解决粮食问题。是啊,中国这个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泱泱大国,解决吃饭问题成了摆在我党面前的一个难题。这时,一中国人通过刻苦的钻研,终于使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升到了800公斤。他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但可以自已解决粮食问题,养活自已。更是向世界的粮食生产提贡了保贵的经验。他就是杂交水之父袁隆平爷爷。

虽然成功后的喜悦是甜蜜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成功前的路途是漫长、坎坷的呢?袁隆平爷爷,这个从小在大城市里长大的知识分子,为了使更多的中国人不再忍受饥饿的煎熬,毅然来到了农村,开始研究水稻。每天,他和助手们头顶烈日,不怕脏、不怕累观察稻谷生产情况,风雨无阻。选种、育苗,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跌倒再来。正是袁隆平爷爷的这种对梦想的执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终使他的心愿得以实现。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中国人,为全人类水稻的高产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袁隆平爷爷的贡献不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全人类!但他始终也忘不了自己是一个华夏儿女,忘不自己对国家的责任,这都有源于他那颗中国心!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们分别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其中火药和指南针的诞生犹为重要,它们使世界的科技跨越了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指南针,给人类的航海航天技术翻开了展新的一页。四大发明,让我们后辈华夏儿女,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一个民族的力量,是经过各种灾难千锤百炼出来的!xx爷爷说过:大难兴邦。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20xx年5月12日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地震发生时,中华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了一起,其中的一位又一位老师将大爱发挥得淋漓尽致。

袁文婷,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一年级教师,在地震悄无声息的来临时,她表现出的那一份沉稳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们的伤亡,她不顾自身安危,一次又一次冲进废墟,将孩子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当她最后一次冲进教室时,便没能再出来,为了孩子,她将生命牢牢定格在了26岁。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谭千秋老师像天使一样,伸出双臂守护着四个学生;张米亚老师在废墟中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美丽的燕子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共同的起点因为我们同为中国人!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我们共同的称号在危机面前,我们携手并肩;在灾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在奉献面前,我们义不容辞;这就是中华精神,我们为之自豪的中华精神!

中国梦演讲稿


中国梦演讲稿有梦才会成功(教师版)

盛开的花朵中承载着我们最初的梦想,灿烂的阳光射过,折射出色彩斑斓的颜色,那是我们梦想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这是色彩的香气,人生因梦想而五彩斑斓。至高无上的牡丹,代表了高尚的权威;粉红无暇的杜鹃,代表了纯洁;国色天香的玫瑰,代表了美丽;正活力四射的我们,拥有无限激情,但在坚强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个璀璨明亮的梦。教师是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有人把他比作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有人把老师比作粉笔,染白了自己的头发,这使心中梦的种子萌发,要结出美丽、香甜、美味的果实,那就当一名老师。起初我想当一名神圣的教师,是老师的权威,那时候小,看到了老师在讲台上走走停停,自由自在的讲课,同学们都怕老师,所以爱打打闹闹的同学们一看到老师,便立刻停手,教师顿时鸦雀无声,而且老师管理许多学生,同学都尊重、听从老师的。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想当一名有权利的老师,就这样,一株牡丹就在我心中慢慢成长。当我成熟一些的时候,是老师的无暇吸引了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绘声绘色,有滋有味,毫无保留的把知识传送给了我们,让我们一点点成长,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把技巧方法传授给我们,让我们水平进步,您并不烦躁,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该我们讲解。我们见见成长。所以,我从那时起,当一名老师的梦想在我心中又扎根发芽,我当老师的决心又增强了,因为当一名老师纯洁,能为祖国培养人才,让祖国更加强大,就这样,一朵杜鹃花又在我心中成长。当我接近成熟的时候,当一名教师的欲望就更强大了,因为当一名教师会变得更美丽,不是外表,而是心灵的没。因为当一名教师会使自己变得善良。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摔倒了,老师看见了,赶紧过去,把同学浮起来,连问伤着没有,有没有事。所以,当一名教师的决心固定了,长出了粗壮的枝干。因为当一名老师会使心灵变的美,让自己变的圣洁起来,就这样,一朵玫瑰又在我心中发芽了。当一名老师,会有权利、会圣洁,更会让自己美丽,当一名教师,你会感到无比自豪。有了梦想,你就会一步步走下去,它会引导你走向成功之路,向是梦想而努力追求奋斗吧!盛开的花朵中承载着我们最初的梦想,灿烂的阳光射过,折射出色彩斑斓的颜色,那是我们梦想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这是色彩的香气,人生因梦想而五彩斑斓。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内心的花朵就会绽放出无颜六色的花朵。

“中国记者节”贺词


“中国记者节”贺词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国记者节”,在这个新闻记者喜庆的日子里,我谨代表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足球协会,向全国足球记者表示衷心的节日祝贺。

中国足球改革12年来,一直得到了新闻媒体和广大足球记者的巨大支持和帮助。你们的辛勤工作和广泛报道,是中国足球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国足球改革的成果中,也有你们的辛勤和汗水。

目前,中国足球处于深化改革、继续前进的关键时刻。希望我们之间加强合作,共同为广大球迷服务,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共同促进中国足球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改进新闻工作,为广大媒体报道中国足球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

最后,我再次向每一位中国足球记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爸爸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精选篇)


1999年的那个中秋节是我们这个祖孙三代18口人的大家庭过的最后一个团圆的中秋节,之后由于爸爸的病故,我们家的中秋不再“团圆”。现在每逢中秋,我的心里还都会记起和爸爸过的那个最后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初五是父亲70大寿,和钢轨打了一辈子交道还在发挥“余热”辛劳工作的爸爸对过生日从不看重,没什么讲究,当我们哥儿五个提出要为他的70大寿庆祝一翻时,他谢绝了,说:“你们都忙,等到中秋节,你们都回来再热闹热闹。”就这样父亲的70大寿是在和母亲吃了一顿黄糕顿肉中度过的。

我们家从大哥结婚添了嫂子和大侄子,延续到哥儿五个都娶妻生子整二十个年头了,过中秋节不论谁有什么工作或重要事情都得放下,回来过节。因为这,左邻右舍都夸父母亲好福气。父母亲更是看重这件事,提前十几天就准备买菜买肉,特别是排队打月饼。

中秋节在全家男女老少紧张忙碌和喜庆的期盼中来临,晚上8点准时开饭,分地上和炕上两桌坐人,三个心爱的孙子围靠在父亲两边,加上我们哥儿五个在炕上坐。媳妇和孙女们在地上那桌,母亲不是忙这就是忙那,总也坐不住。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养路工出身但文学修养极高的父亲在我们哥弟几个各自敬过酒后,吟诵唐朝李朴《中秋》一诗,将中秋节家庭宴会推向高潮。这样的父亲既让我们自豪,也令我们这些读过高中、大学做管理及文字工作的儿子们汗颜。之后,我们哥几个开始谈工作、谈社会、谈国家。而父亲在听,在给孙子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吴刚折桂的传说,并乐哈哈的在和他的孙子们逗玩。地上的那桌媳妇和孙女们则是谈论一些只有女人才关心的话题。而母亲更多的只是询问一下饭菜的咸淡,她不时地看看父亲,想说点什么却又没说出什么,很是着急的样子,直到最后一锅饺子煮好端上来,母亲才真正的安下心来吃饭。儿孙平安,天伦之乐。这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往年的饭毕,爸爸领上孙子们在院子中间放上大桌子,操纵摆放祭品祭奉月神之事,坐在月亮下,沏上一壶碧螺春,抽上一根烟,等到我们忙完收拾干净,再请爸爸回屋打牌直到深夜。而那天却由大哥带办,父亲说,酒喝的有点多了,头晕早点睡了。父亲的早睡令他的儿孙们也失去了再继续热闹的心情。

八月十六的上午,大哥他们几家都走了,母亲偷偷对我说,“你爸这几天老是出不上气,头晕,没精神。要不,领上去医院检查检查。”直到那时,我才想起父亲昨晚睡觉眼角的泪水。在我和母亲的再三说服下,父亲不情愿地同我进了医院。

之后,爸爸没再活着走出医院。他得的是肺癌晚期,父亲虽努力同病魔做着抗争,积极坚持治疗,但还是在几个月后离开了我们。爸爸走后,母亲说:“你爸其实早就难受了,但还强支撑操办着最后的一个中秋节,他说,让我再和孩子们过一个快乐团圆的中秋节吧。”

爸爸像一块磁铁,他不在了,中秋节家庭宴会的惯例也就终结了,只有我们一家三口每年回去陪母亲过节,过节的气氛大不如爸爸在世时的热闹,只是在祭奉月神的同时在父亲遗像前点根烟,倒上酒端上菜,和天堂里的父亲说说话。每每这时,泪流不止,“对不起了,爸爸,是我们的大意,没能及早发现您的病痛,我们非常非常地想念您老人家,我妈身体挺好的,……”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yancailiao/11576.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