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锦集十一篇。

您是否想掌握有关“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的最新情况小编为您整理了。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教案和课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此文值得您仔细品味!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1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二)二次根式的简单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了解了第一个简单性质

我们知道,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分别记作零的平方根是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中,就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将符号看作开平方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看作将一个数进行平方的运算,而开平方运算和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因而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a≥0,提问学生,a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吗?

请分析:引导学生答如时才成立。

时才成立,即a取任意实数时都成立。

我们知道

如果我们把,同学们想一想是否就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了.

例1计算:

分析:这个例题中的四个小题,主要是运用公式。其中(2)、(3)、(4)题又运用了整式乘除中学习的积的幂的运算性质.结合第(2)小题中的,说明,这与带分数。因此,以后遇到,应写成,而不宜写成。

例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2)11;(3)1。6;(4)0。35.

例3把下列各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分解因式:

(1)4x2—1;(2)a4—9;

(3)3a2—10;(4)a4—6a2+9.

解:(1)4x2—1

=(2x)2—12

=(2x+1)(2x—1).

(2)a4—9

=(a2)2—32

=(a2+3)(a2—3)

(3)3a2—10

(4)a4—6a2+32

=(a2)2—6a2+32

=(a2—3)2

(三)小结

1.继续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及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2.关于公式的应用。

(1)经常用于乘法的运算中.

(2)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解决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等方面的问题.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

1.填空

注意第(4)题需有2m≥0,m≥0,又需有—3m≥0,即m≤0,故m=0.

2.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分析:通过本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由于a<0,b>0,且|a|>|b|.

3.计算

二、作业

教材P.172习题11.1;A组2、3;B组2.

补充作业:

下列各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该式成为二次根式?

分析:要使这些式成为二次根式,只要被开方式是非负数即可,启发学生分析如下:

(1)由—|a—2b|≥0,得a—2b≤0,

但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有|a—2b|≥0,

∴|a—2b|=0,即a—2b=0,得a=2b.

(2)由(—m2—1)(m—n)≥0,—(m2+1)(m—n)≥0

∴(m2+1)(m—n)≤0,又m2+1>0,

∴ m—n≤0,即m≤n.

说明:本题求解较难些,但基本方法仍是由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式)大于或等于零列出不等式.通过本题培养学生对于较复杂的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概念.

三、板书设计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2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直线y=x+1与双曲线y= 的交点的个数为 ( )

3.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是_______,该函数图像在第_______象限.

4.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

5.已知双曲线y= 经过点(-1,2),那么k的值等于_______.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 (2)y=-

7.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经过点(-2,3),则k的值为 ( )

A.6 B.-6 C. D.-

A.y=- B.y=-

C.y=- D.y=-

10.函数y=-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是_______.

11.已知点P为函数y= 图像上一点,且P到原点的距离为2,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__个

13.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经过点(-2,4),求它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像,图像分布在哪几个象限?

14.设某一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8 cm2,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x(cm),y(cm).

(1)写出y(cm)与x( cm)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该函数的图像;

(3)根据图像,求解:①当x=4 cm时,y的值;②x等于多少时,该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B 2.C 3.双曲线 二、四 4.y=- 5.-3 6.略

7.C 8.C 9.D 10.-5 11.4 12.略 13.y=- 图像略 分布在二、四象限 14.(1)y= (2)略 (3)①y=9 ② x=6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3

二次根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利用从特殊到一般,在由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思想方法,解决一些规律探索性问题;

2.利用二次根式解决长度、高度计算问题,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些长度或高度,或设计省料的方案,以及图形的拼接、分割问题。这个过程需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计算,其实就是化简求值。

(1)设计一些规律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方案探究题。

(1)不能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寻找出共同的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解决问题;

(2)不会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典型例题】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比为3:2,不知道能否裁出来,正在发愁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次根式的运算主要是研究二次根式的乘除和加减.

(1)二次根式的加减:

需要先把二次根式化简,然后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即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不变。

注意: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通常是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但在化简二次根式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应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

注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要灵活运用,在实际运算中经常从等式的右边变形至等式的左边,同时还要考虑字母的取值范围,最后把运算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先乘方(或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能利用运算律或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的,可适当改变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运算.

注意:进行根式运算时,要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分析题目特点,掌握方法与技巧,以便使运算过程简便.二次根式运算结果应尽可能化简.另外,根式的分数必须写成假分数或真分数,不能写成带分数.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4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求根号内字母范围,理解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并能应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在合作探索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1、重点:准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生在家中认真阅读理解课本中相关内容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预习学案。

(一)合作学习阶段。

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及引导材料,各学习小组结合本节课学习目标,根据课堂引导材料中得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内交流、总结,并记录合作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组内各成员根据课堂引导材料的要求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认真完成课堂引导材料。教师在巡视中观察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

1. 各小组推选代表依次对课堂引导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解答,不足的本组成员可以补充。

2. 教师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

3. 各小组提出本组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并请其他小组帮助解答,解答不了的由教师进行解答。

为了及时了解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对本节课进行及时的巩固,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测试完试卷上交。

(注:合作学习阶段与集体讲授阶段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次序或交叉进行)

教师发放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的针对性作业,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课堂所学。

反思: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道补充题,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例2是教材P108中的例2,这是一道用菱形知识与直角三角形知识来求菱形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目,除用以巩固菱形性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菱形的面积,以促进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强调】 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例1(补充)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 CB=CD, CA平分∠BCD.

∴∠BCE=∠DCE.又 CE=CE,

∴ △BCE≌△COB(SAS).

∴∠CBE=∠CDE.

∴ ∠AFD=∠CBE.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 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6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及分母有理化。它是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基础,同时又紧密地联系着整式、分式的运算,也可以说它是运算问题在初中阶段一次总结性,提高性综合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有理化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把分母中含有两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实际上二次根式的除法与混合运算的综合运用。分母有理化的过程,一般地,先确定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然后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都乘以这个有理化因式,就可使分母有理化。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这一过程容易出现找错有理化因式和计算出错的问题。

1.在知识的引入上,可采取复习引入方式,比如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或整式的运算。

2.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法混合运算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的层次安排,从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到乘法公式的应用,逐渐从数过渡到带有字母的式。

3.在有理化因式教学中,要多出几组题目从不同角度要求学生辨别,并及时总结。

学生特点:实验班的A层学生(数学实施分层教学),主动学习积极性高,基础扎实,思维活跃, ,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思考、质疑的习惯。

教材特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三个重要概念(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基础上,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综合在一起的混合运算的学习。

鉴于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具体说明如下:

(一)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注重问题设计,注重引导、点拨及提高性总结。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获。如本节课开始,出示书中例题1:

让学生先进行思考,解答。然后同学说出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上,教师注重活动设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悟道。教师设计一组题目,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解答,然后以记成绩的方法让其它同学说出优点(简便方法及灵活之处)与错误。由于本节课主要以计算为主,对运算法则及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从意识上认为本节课太简单,不会很感兴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更好的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如此这般设计。

(三)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方式上,教师注重合作设计,使学生学中有辩,辩中求同。如本节课中对重点问题:“分母有理化”的教学,出示一个题目,让学生思考,找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其它同学补充完成。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主导,才能达到彼此互动。正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追求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7

① 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 √a (a≥0)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其中“ √ ” 称为二次根号,a 称为被开方数。

例如,√2 ,√(x^2+1) ,√(x-1) (x≥1) 等都是二次根式 。

② 二次根式的性质:

当 a ≥ 0 时,√a 表示 a 的算术平方根,所以√a 是非负数 ( √a ≥ 0),即对于式子 √a 来说,不但 a ≥ 0,而且 √a ≥ 0,因此可以说 √a 具有双重非负性 。

③ 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和因式 。

④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⑤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注:对于商的算术平方根,最后结果一定要进行分母有理化。

⑥ 分母有理化:

化去分母中根号的变形叫作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子和分母分别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⑦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方法:

1、将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进行开方;

2、若被开方数含分母,先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变形,再根据分母有理化的方法化简二次根式;

3、若分母中含二次根式,根据分母有理化的方法化简二次根式 。

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要紧扣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

(1)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3)若被开方数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先把被开方数写成积的形式,再判断,若无法写成积(或一个数)的形式,则为最简二次根式 。

⑧ 二次根式的加减:

(1)先把每个二次根式都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注意合并时只把“系数”相加减,根号部分不动,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①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②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①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相反数。

①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②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⑤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c)+b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的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⑥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c)b

⑦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①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③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④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①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①一个数只是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②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③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8

教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

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

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二次根式,那么二次根式有什么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展示目标,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第3页――4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请比较与0的大小,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3页“探究”中的填空,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例2是怎样利用性质进行计算的。

4、完成4页“探究”中的填空,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懂例3,有困难可与同伴交流或问老师。

教师节要到了,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小明做了两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壁画准备送给老师,其中一张面积为800 cm2,另一张面积为450 cm2,他想如果再用金彩带把壁画的边镶上会更漂亮,他现在有1.2 m长的金彩带,请你帮助算一算,他的金彩带够用吗?如果不够,还需买多长的金彩带?(≈1.414,结果保留整数)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9

教案

教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

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

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知识点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二次根式,那么二次根式有什么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展示目标,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第3页——4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请比较与0的大小,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3页“探究”中的填空,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例2是怎样利用性质进行计算的。

4、完成4页“探究”中的填空,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懂例3,有困难可与同伴交流或问老师。

课时作业

教师节要到了,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小明做了两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壁画准备送给老师,其中一张面积为800 cm2,另一张面积为450 cm2,他想如果再用金彩带把壁画的边镶上会更漂亮,他现在有1.2 m长的金彩带,请你帮助算一算,他的金彩带够用吗?如果不够,还需买多长的金彩带?(≈1.414,结果保留整数)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10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我们知道,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分别记作零的平方根是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中,就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将符号看作开平方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看作将一个数进行平方的运算,而开平方运算和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因而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a≥0,提问学生,a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吗?[零思考方案网 03KkK.COm]

如果我们把,同学们想一想是否就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了.

例1计算:

分析:这个例题中的四个小题,主要是运用公式。其中(2)、(3)、(4)题又运用了整式乘除中学习的积的幂的运算性质.结合第(2)小题中的,说明,这与带分数。因此,以后遇到,应写成,而不宜写成。

例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2)11;(3)1。6;(4)0。35.

例3把下列各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分解因式:

(1)4x2―1;(2)a4―9;

(3)3a2―10;(4)a4―6a2+9.

1.继续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及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2.关于公式的应用。

(1)经常用于乘法的运算中.

(2)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解决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等方面的问题.

注意第(4)题需有2m≥0,m≥0,又需有―3m≥0,即m≤0,故m=0.

2.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分析:通过本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由于a<0,b>0,且|a|>|b|.

教材P.172习题11.1;A组2、3;B组2.

补充作业:

下列各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该式成为二次根式?

分析:要使这些式成为二次根式,只要被开方式是非负数即可,启发学生分析如下:

(1)由―|a―2b|≥0,得a―2b≤0,

但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有|a―2b|≥0,

∴|a―2b|=0,即a―2b=0,得a=2b.

(2)由(―m2―1)(m―n)≥0,―(m2+1)(m―n)≥0

∴(m2+1)(m―n)≤0,又m2+1>0,

∴ m―n≤0,即m≤n.

说明:本题求解较难些,但基本方法仍是由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式)大于或等于零列出不等式.通过本题培养学生对于较复杂的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概念.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篇11

1.复习,运算律及乘法分式,引导学生口答,并强调数的运算律在根式运算中的适用,引入例题.

2.通过例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例题的讲解中帮助寻找解题的方法,规律及注意点.

3.通过大量的练习,以期形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前面学过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简单运算,但二次根式未必全是加减混合运算,它同样会出现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方等混合运算那么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是什么?又将怎样运用它进行化简计算,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应注意运算的次序.这是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前提条件;通过适当地复习乘法分式,分母有理化知识,然后再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工作,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它;同样为了更好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还可以将它与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方法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准确地掌握好该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算律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仍适用.

各种整式乘法的法则.

提问: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各是怎样的?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津各是什么?

强调数的运算律在根式运算中仍适用后,可引入例题.

注:①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可分解为两个步骤完成,一是进行乘法运算,二是进行加法运算,使难点分散,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②在运算过程中,对于各个根式不一定要先化简,而是先乘除,进行约分,达到化简的目的,但最后结果一定要化简.例如 ,没有对 先进行化简的必要,使计算繁琐,而是应先进行乘法运算 ,通过约分达到化简的目的.

(2) ;

注:①由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特征: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联想乘法公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相类似,二次根式的和相乘,适用乘法公式时,运用乘法公式.

②复习乘法公式,可选做几个小题.如 , 等.

(2) .

例如, 与 , 与 .

注:互为有理化因式是指两个代数式,其乘积不再含有二次根式.

可适当再举例说明,如 与 , 与 、 与 ,但 与 就不是互为有理化因式.

(3) ; (4) ;

(5) ; (6) ;

(7) ; (8) ;

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整式的混合运算及数的混合运算比较,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律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

有理化因式的概念需强调乘积的结果不再含有二次根式.

例2……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9209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