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犯罪观后感

2024-05-10 犯罪观后感

犯罪观后感(推荐十四篇)。

泡泡演讲稿整理了以下有关“犯罪观后感”的内容供您参考,希望本文能够给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好的电影能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我们的思维也随着这些优秀的作品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感悟作品里的真谛,我们应该写一篇观后感,你知道写作品名观后感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吗。

犯罪观后感 篇1

高智商犯罪是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它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个人和家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防止高智商犯罪的发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本文将从加强教育、提高警觉、改善社会环境、完善法律制度和增强心理素质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防高智商犯罪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段:加强教育。

教育是预防高智商犯罪的关键,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使人们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预防高智商犯罪的发生。学校和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要重视,提倡诚实和道德,正视人性中的弱点与优点,加强思想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

第二段:提高警觉。

高智商犯罪有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就是最好的保护。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异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认真分析分辨感,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对于不安全或可疑情况及时进行报警或寻求他人帮助。

第三段:改善社会环境。

改善社会环境也是有效防治高智商犯罪的措施之一。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容易让一些人产生不平衡心理和犯罪心理。政府应当加大社会保障和扶贫力度,让贫困人口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减少他们对犯罪的依赖性。同时,营造和谐、公正、法治、爱心的社会氛围,从源头上减少和降低高智商犯罪的发生。

第四段:完善法律制度。

法律是防治高智商犯罪最基本的手段,我国已经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在执行时仍存在不足。应该加大对危害性较大的高智商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嫌疑人的抓捕和起诉率。对于已经被定罪的高智商犯罪者,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从而达到震慑他人的效果。

第五段:增强心理素质。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也是防治高智商犯罪的重要手段。积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情感和行为习惯可以减少犯罪机会,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变能力。同时,在遭受犯罪或者周围人受害时,要有正确的心理处理方式,远离猎奇新闻和影视作品,避免刺激心理,保持心理平衡。

结尾段:总之,防高智商犯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教育、警觉、社会环境、法律制度、心理素质几个方面下功夫,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各层面做好预防和应对高智商犯罪的准备,才能真正降低犯罪率,保障社会和谐。

犯罪观后感 篇2

当《风声》开始宣传时,我就被它强大的明星阵容吸引了,众多实力演员齐聚一堂,加上冯小刚的监制我想自然不会难看,于是出于好奇心就上网搜了他们的宣传片看了看,几分钟的剪辑营造出的有点诡异、恐怖气氛的情景,让我多少有点忌惮。自来就不喜欢看惊悚、恐怖的影片,所以即使期待,我多少还是有点打退堂鼓,生怕晚上噩梦缠身。

可是在这个档期吸引我的也只有它了,衡量再三,最后还是老妈给我的定心丸,“就看你想看的!”,有老妈作陪我自然就放松不少,不那么害怕了,这或许就应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吧!”,因为太想看了。

中午时分影院的人并不多,全场加起来才十多个人,好像包了专场似的,还好有老妈在,不然那气氛我还真是不想待下去。影片的基调定位比较深沉,或许是想营造一丝紧张恐怖的气氛吧,因为看过样片和影片介绍,所以我多少知道点儿大概,可是当这几位重臣齐聚一堂准备开审的时候,还是让人不免捏了把冷汗,不敢设想等待着他们的都将是怎样的结果。

《风声》故事结构完整,影片节奏把握的非常好,不会拖沓,让观众在导演的预设中一步步走进那个阴暗的审讯室,然而每一个残忍至极的审讯手段大都一眼带过,只是用声效让观众体会其中不堪入目的种种审讯手段,并且深刻的体会到那个年代,内忧外患,奸人叛徒的穷凶恶极,对那些为祖国解放事业奋斗的革命者,心中盈满无比的敬意。然而,导演最高明之所在是没有高调宣扬口号,而是用真实的视觉感受让我们看到革命者顽强的毅力,为崇高的理想而献出的有血有肉的真实人性的伟大。

人,没有不怕死的,然而最高的理想或许能够给我们最顽强的毅力,战胜所有的磨砺,为心中那一团燃烧的火焰,为那血染的旗帜而甘愿奉献生命,所以我佩服“顾晓梦”那大无畏的牺牲,佩服“吴志国”顽强的毅力,佩服那个时代革命者的精神。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在这里我们可以为自己努力,打造我们个人的精彩世界;也可以为家人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也可以为朋友努力,共造一个理想的王国,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他们的顽强构筑的。在如今,我们或许已经淡忘了那些被历史硝烟弥漫的人们,但是我想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爱国情怀接下先烈的旗帜,继承他们的理念,实现他们的梦想,让祖国母亲伟岸的身躯闪亮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爱国,它不是一个口号,那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怀。十三亿人,传承着祖国母亲那温暖的血液,在长江,在黄河的流淌中,孕育出华夏儿女自己的赞歌,而这些歌正是源于对祖国母亲那深切的爱,那真挚的情,和那永远也割舍不掉的眷恋。

犯罪观后感 篇3

有人说,等待是煎熬的!也有人认为,等待是美好的!我觉得,没有结果的等待是痛苦的,突然的惊喜是幸运的!

事实证明,只要活得够久,有生之年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比如,你觉得再不会合作的曾经甜蜜荧屏CP,突然再度携手合作的惊喜,你还觉得等待很煎熬?

一直以来,关于古天乐究竟是白皮肤帅气还是黑皮肤帅气,我想我们无从判断。不过却有一人,从白古到黑古,八年的时间八次合作,也许她最有话说吧!

“古萱”,光听他们的名字,就足以让我们开心的飞起,两人的最早合作作品是的《宠物情缘》,不过中途也有“分手”剧,并且还留下一句至今都经典的情话“快点放手,否则的话我真的舍不得。”,(你知道来自那部剧吗?)!古天乐和宣萱两人从98年开始至也就是两人最后合作的《寻秦记》,整18年的时间,我们在没有看到两人的再次合作,黑古一直忙着自己挣钱当“校长”,而宣萱也一直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拼搏!

就是这么一对一直让人羡慕的荧屏CP,当看到电影海报的时候,我开心的睡不着觉!18年后,两人终于再度携手新作品了。《犯罪现场》,是一部悬疑的缉凶片,负责查案却反成通缉悍匪的古天乐,遇上眼角膜受损的房东宣萱,两人以这样的关系再度合体,片中仍然海会出现二人寸嘴互片的场景。

古天乐还是当年那个项少龙,宣萱依然还是当年那个乌廷芳,可惜岁月流逝,18年后看到两人的再度合作同框,却也心酸。评论区也热闹起来:你俩能不能结婚啊?了了粉丝们的心愿!

总之,能再次看到“古萱”的合作就是开心的。

古天乐作为慈善机构的形象大使,也是家喻户晓了,也被网友调侃“只能被太阳黑的人”,也从侧面突出了观众对他的喜爱,不仅如此,最开始让人熟悉他的是从他的影视作品当中,而且演技更是毋庸置疑,更是一名影帝。

正所谓成绩越高也越努力说的也就是古天乐了,典型的影视“高产”人员之一。在已经上映的上映了5部影片。其中就包过《家和万事惊》,《反贪风暴4》《追龙Ⅱ》《扫毒2天地对决》《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对此观众的评论不一,但是丝毫不影响网友对他之后作品的期待。

如今又即将上映《犯罪现场》,众所周知,古天乐一直忙于事业以及慈善事业,至今依然没有结婚,而如今在这部影片当中就与宣萱再次组成CP大旗,与以往影片中正义的身份相比,如今在《犯罪现场》当中也是担当反派,这让许多影迷饱含期待。

在18年前的《寻秦记》的古天乐和宣萱的CP让人耳目一新,男主为了自己的爱情,执意穿梭时空,可惜却出现错误穿梭到了战国时期,进行之后一系列的感情故事。如今影片《犯罪现场》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感情剧,但18年后的今天,两人如今依旧不失CP感。

《犯罪现场》主要讲述古天乐饰演的犯罪团伙头目与同伙抢劫珠宝店,却被警察怀疑因为分赃问题杀害同伙,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古天乐饰演的这个角色也是让人耳目一新。不仅仅有反派就凶悍,还有过人的机智。

在带来同伙抢劫之后不幸被包围,但是素质过人的悍匪并没有丝毫慌乱,直接用人质做成了防护墙,并且肆无忌惮的开火。当然这并不矛盾他具有温情的一面,在自己的兄弟被杀害时,他被怀疑成了杀人凶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没有逃跑,尽力的去找到凶手。

虽然影片的最后都推到了唯一目击者(一只鹦鹉)身上,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影片其他的看点,虽然《犯罪现场》不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但古天乐与宣萱的CP不失为一大看点。而这部影片中亦正亦邪的角色性格也是让观众满足的一个特点。

近年来,古天乐饰演的电影也是越来越多,堪称香港演艺界的霸屏之王,而且在2019未上映的影视剧就包过《守阙者》《 死亡通知单之暗黑者》《 灭相 》《风云》《逃出生天2》 《 奇幻变形计 》 《真·三国无双》《 明日战记》《 鸡蛋仔》。其优秀的演技与敬业精神,已然成为香港电影的符号之一。

明天,港星古天乐年内第五部电影《犯罪现场》即将登陆院线上映。本来应该万众期待,然而今天则传出出古天乐疑似宣布订婚的视频。

众影迷一片哗然,这也太另类了吧,难道是为了电影造势?

不应该啊,《犯罪现场》无论从卡斯阵容还是电影质量上,都不足以古天乐弄出这么大动静吧

事件的起因是,10月9日晚间深夜,在香港歌手**的演唱会上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就是这则消息了,视频里古天乐突然扮演起财经主播,播起了财经新闻。

然而,话锋一转,古天乐突然宣布:我刚刚订婚,晚安,播完!一时间网友惊愕不已,难道单身多年的古天乐以这种魔幻的方式宣布要结婚了!

一时间,消息传遍各大网络,不过随后不久,古天乐经纪人就出来辟谣,实际上这是古天乐和**在某部电影里的角色设定。在**演唱会上放出来,也是宣传电影和变相互动。

果然,今天古天乐就出现在了北京《犯罪现场》的路演活动上!

不少网友感叹,古天乐这波666啊,在朋友演唱会上放视频支持朋友,顺便支持自己和演唱会主角的下一部电影。然后,这波舆情蔓延到网络,也正好给自己明天即将上映的《犯罪现场》做下预热宣传。

不过,这波操作也是有危险的。

当晚,当真有很多粉丝真以为古天乐结婚了,有了情绪。第二天即便看到消息也有点不敢相信,毕竟当晚上可是自己的偶像亲自说的,古天乐再出来辟谣,难免对影迷来说有点难以置信。

据悉,古天乐新电影《犯罪现场》合作的女演员是萱萱,这也是古天乐自20《寻秦记》之后,第二次合作。这次故事延续了港式警匪的各种要素,是一部追凶悬疑片。这次古天乐不是《扫毒2》中的地藏了,这次吉米哥饰演一个被警方冤枉的警察。

由于一宗案件的原因,古天乐饰演的角色被怀疑参与分赃,于是他暗中查案要为自己洗清冤屈,但是发现唯一目的案件发生的竟然是一只鹦鹉,于是围绕犯罪现场的种.种迷雾静待拨开!

暂且不说《犯罪现场》的质量如何,起码看各种卡司各种配备,应该是照着正常的香港警匪节奏去了,再说有古天乐的演技在哪里,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部分网友在10月再一次看到古天乐主演的电影上映的时候,内心是有一点小嘀咕的!

“什么,又一部,吉米哥这是想建学校疯了吧,这么拼”

“我不想知道这是《犯罪现场》,我就想知道《真·三国无双》古天乐版吕布什么时候上映”

“讲真,乐哥这么拼命的刷大荧幕好么,有的人会审美疲劳吧”

看到这些,笔者也是十分理解大家的。毕竟细细看看今天古天乐的几部电影,很多都是他自己公司参与的,也就是这是古天乐自己情愿拍摄的,劳模的称号不是白得的。

但是笔者认为,古天乐这样操作的背后也是香港电影的无奈,不单单古天乐,细细查查今年的电影市场,香港电影中老演员多部戏的不仅仅是古天乐一人吧,刘德华不是也是有《扫毒2》和《花椒之味》已经上映了么。

拼的人不只古天乐一个人,整个香港电影市场目前都靠这一波演技好的老人在撑着,这些年有多少新人走出来了?几乎很少?

喜欢香港电影的朋友且看且珍惜吧,照这样下去,说不定这一波老演员不行的时候,香港电影就完全没落了!

这不,《犯罪现场》还未上映,古天乐都沦落到开订婚玩笑宣传的地步了,为了建学校真是拼!

犯罪观后感 篇4

勇气与睿智——品《论犯罪与刑罚》

2012级本科生张梁

《论犯罪与刑罚》绝对可称得上是一部既伟大又特别的著作;因提出了后世刑法基本原则和制度理念而伟大,因言简意赅又理性超前而特别——这正是对勇气与睿智的完美诠释。

本书作者是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1738—1794),其所处十八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罪行擅断主义、酷刑威吓主义和对违背宗教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迫害"的时代。随着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受"自由"、"平等"、"人权"影响的贝卡利亚便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让(旧制度)蒙昧主义的本质暴露无遗,……阐发新的刑法原则"的活动中。

1764年,七万余字的《论犯罪与刑罚》横空出世,理性的思维、雄辩的文笔、严谨的逻辑,即使用现代的眼光,也依然难以想象如此短小的著述是如何震惊整个欧洲,如何彻底影响刑法理论的。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看罢此书曾说道:"这样一部著作必定能清除在众多国家的法学理论中依然残存的野蛮内容。"功利主义代表人物边沁更是赞不绝口:"……进行了如此大量的有益探索,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再不要偏离这条大道。"

贝卡利亚的刑法学说基本上由刑法哲学和刑事政策两部分组成。其中,最为影响深远并被后世津津乐道的,一是著名的刑法三大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二是极力主张废除死刑,认为死刑不是必需即非正义,其效果不如终身刑,且无可挽回。

《犯罪与刑罚》共由47章构成,每一章节既有独立的价值,同时又和其余篇章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贝卡利亚传世伟大的刑法理论。 如第12章《刑罚的目的》,本章节不过二百字,却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而是"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仅此而已。

这种力量是不经意的,润物细无声的,但每次读到却都会被这朴实又理性的语言和理念所震撼。据说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在写作《帕尔马修道院》的时候,经常通过阅读法国民法典来寻找灵感;而细细品读《论犯罪与刑罚》,对于那些以天下为己任、追求自由和权利,却又茫然若失的人们来说,恰恰有这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彻悟之感。

多么华丽的赞美也无法完全道出《论犯罪与刑罚》的价值,真正能够体悟到的,是每位用心去品读的人的造化;因为那完美的文字和伟大的思想背后,可以隐约感受到贝卡利亚对人权自由的渴望、冲破封建的勇略和引领未来的智慧。

犯罪观后感 篇5

《破冰行动》:快节奏热血缉毒 戏骨飙戏看的就是小细节

虽然只看过三集,但笔者认为《破冰行动》可能是目前中国最好的缉毒剧,故事精彩,节奏紧凑,全程高能,更真实还原了中国特大缉毒案件。因为真实所以热血,因为真实所以才会震撼。看过这部剧,你可能会懂得,我们之所以能够平安幸福的生活,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还记得当年在新闻报道中的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吗?历时两年侦查,一举打掉“第一制毒村——博社村”,整个村子近两成的人都在参与制毒贩毒,可谓震惊中外。《破冰行动》就是以这一起惊天大案为蓝本,几近真实的还原了当年缉毒行动中侦查此案的惊心动魄。第一集当缉毒警李飞雨夜带队缉拿毒贩时,被众多村民手持棍棒团团围住,最后在村支书林耀东的调停之下才得以全身而退。虽然时间不长,但观众也能感受到很多,一方面是这个村子的不简单,另一方面是缉毒行动中的各种不易。

虽然只欣赏了三集剧,但从观感上这部剧是由内容呈现风格,以真实案件为参考,剧情推进快而全,让观众的观剧视角能纵览全局,只用三集就把只要线索和人物全部交代清楚,也只用三集的就让男主失去战友并成为最大的犯罪嫌疑人。快节奏的故事,配之以枪战、打斗、追车,让观众热血沸腾。在看《破冰行动》的时候,你可能会想起《湄公河行动》或者《红海行动》,可能从故事模式上来看,它们有着某种共同,但《破冰行动》胜在更加真实,人物更加丰满。

演员方面,黄景瑜搭档吴刚王劲松等戏骨,可以说最会演戏的演员都集中到这部剧里了。吴刚在《战狼2》等影视剧中呈现出来的演技有目共睹,此次饰演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这个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作风,在领导面前搞砸抓捕行动,一个微小的细微表情就将角色内心的纠葛和矛盾展现出来了。而劝说李飞归案一场戏,公私分明,兼具领导之无奈和养父之关爱,情感拿捏到位,令人佩服。王劲松虽然前三集戏份不多,但祠堂的一场戏就自带气场,举手投足尽显大佬风范,台词简单,但掷地有声,句句锋利,尤其擦眼镜这一细节,内心戏十足,将强大、狠辣、不露声色的形象展露无遗。相信在后面的剧集中会有更多更精彩的表演,尤其期待吴刚和王劲松的对手戏。

黄景瑜作为主角,相较以往确实进步,人物角色拿捏得体,一举一动浑身是戏,尤其与众多戏骨对戏,很自信也很自然,可以说完成了从明星到演员的转变。导演傅东育也不吝溢美之词,多次夸奖黄景瑜“很有天赋”;“破冰之后的黄景瑜,是一位真正的演员了”。这样的肯定足以说明这部剧让一个演员的成长。

《破冰行动》前三集就出现了缉毒警牺牲的情节,一方面展现了缉毒战线上的残酷,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对缉毒警察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制毒贩毒者深知重罪,所以他们都是亡命之徒,为了能让自己安全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与警方周旋,为了能安身立命他们不惜重金买通官员让自己拥有所谓的保护伞,剧中在最开始审毒贩的时候就抛出了引子,随着剧情推进应该会牵扯出更多大大小小的“保护伞”。

该剧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联合出品共同播出,拍摄过程得到了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和广东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相信《破冰行动》上线播出后,在一段时间内关于它的热议和话题会层出不穷,好剧袭来对于观众来讲是一大幸事,至少不再会闹剧荒了。

犯罪观后感 篇6

藏獒智商排名情况:第46位。

藏獒的智商多高,藏獒的智商排名不太高,世界宠物犬中,它排名在46位,是中等水平。

不过有饲养过藏獒的人说它很聪明,能辨认自家的几百头牛,近千只羊,是绝顶聪明的狗狗;而又有人却说,藏獒的智商排名很低,不能用来做警犬。

这些都是众说不一。

那么藏獒的智商低吗?怎么正确评价藏獒的智商呢?

如果你想要一只随叫随到的狗,那藏獒不适合你;如果你家里门庭若市,那么藏獒也不适合你;如果您想要一只顺从的狗,那藏獒也不是你想要的。

在养藏獒之前,你要清楚养它的目的,作为一种有个性的高智商动物,藏獒会和主人非常亲密,但并不会成为你百依百顺的仆人,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比你更有头脑。

很多人觉得藏獒的智商很高,其实不然,藏獒的智商排名在犬中是很靠后的,也就是说藏獒智商很低。

藏獒的智商排名是比较低的,从这里来看它算不得是高智商或者是聪明,但是藏獒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藏獒非常独立,它们对命令的服从性不强,而换言之就是藏獒的自主性比较强,当然这也是人产生很多误会,认为藏獒不聪明。

藏獒对主人是非常忠诚的,我们也听过很多藏獒忠诚寻主的故事。

藏獒会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到青藏或者是青海地区去寻找自己的主人。

它们对其它的事情到不太关心,当然它们独立自主的个性也使得藏獒不爱参与其它狗狗们的活动,不太活泼卖萌的它也会被人们误认为呆而不聪明。

犯罪观后感 篇7

从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到他有了自己的思想的过程中,有许多人与这个新的生命的未来息息相关。然而,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自甘堕落的已具有独立思考事物的能力的青少年却踏上了犯罪的道路。不错,他们自己确实也不够有自制能力、没有坚定的意志以及清醒的头脑,可是,难道他们踏上这条道路仅仅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吗?不是的,他们大部分是由于受到而了家庭环境的影响而走上这条道路的。他们不是由于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被溺爱的无法无天了,就是由于身边的亲人的暴力使他们也变得性格暴躁。当然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原因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不是老师第一次播放给我们看类似的视频了,而我们的身边又何尝没有这样的事例发生呢!

其实,这些青少年又何尝不想做一个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和中国的好子民呢!《三字经》中不也有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吗?我觉得他们的本质并不坏,我甚至觉得正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才更细腻、更真诚和纯洁呢!

我觉得那些青少年是因为缺少了爱,缺少了一种真正的爱作为正确的引导,才会变成这样的。这种爱当然不是溺爱,那是一种严厉但含有慈祥的爱!是的,他们所需要的这是这种爱!他们也需要人们去关怀,他们更需要人们去关怀!

现在,有很多的家庭的生活是如此的忙碌,父母忙于工作,儿女忙于学习,以致没有时间去思考除此之外自己还会不会需要什么!有一篇短文是这样写的: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学生,终日在山一样的学习负担重挣扎着,他回家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享受家的温暖,享受爱的关怀了,可是,他的母亲不仅不给于关爱,还不停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他学习不努力,他一气之下竟杀了他的母亲。这样的事怎么能不令我们震惊呢!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你是儿女,还是父母,请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你的亲人吧!还有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我想,你们也该换一种爱的方式了吧!那些喜欢使用暴力的父母,也请你们不要用这么自私的爱去伤害你们的孩子,请你们用温和的态度去关心,去关爱你们的儿女吧!那可是你们的亲生骨肉啊!

爱,世上的无价之宝,请正确的使用它吧!

犯罪观后感 篇8

看完影片,感触很深,我既为堂堂党国士官沦为阶下囚感到遗憾,也为我国法律处决犯罪态度拍手叫好。

这部教育片反映的是**国士官因杀人抢劫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的人生轨迹,走向犯罪的心理历程,以及锒铛入狱的悲惨下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发出深思。他们曾经都是踌躇满志,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男儿,受领导干部的认可的好同志,而今却沦为阶下囚,

就是因为他们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没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理想信念修养,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价值观发生改变,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欲望冲昏头脑,坠落为犯罪分子。

总结上述:

作为个人,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任何享乐主义所迷惑,

作为一个组织,要经常传授法律知识,举办事故案例展览,制订预防犯罪措施。要做好预防犯罪工作,严格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士官的管理和教育。

结合实际,我反省自己,如何在尊重职责的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如何在各种**面前把自己控制好,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要自觉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源头上杜绝犯罪心理。

(2) 认真结交社会朋友,妥善处理工作与人际关系。不怀一丝侥幸心理。

(3)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人生观的转变,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提醒自己,不断反思和检查。

总之,看完这部教育片,我们加强了对职业犯罪的警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并与自己认真对照,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犯罪观后感 篇9

2014年3月23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珍惜岗位,远离犯罪》的纪录片。

首先,我们上了二楼会议室**纪录片,在**过程中,当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真的惊呆了,那都是一些年轻的面孔,有很好的工作和职务,有温馨的家庭,可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人生现、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终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为贪婪付出了惨痛代价,受到法律的严惩,悔恨莫及,流下了悔恨的眼泪。要以此为戒,注重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觉性和警惕性。

纪录片取材于全国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小人物泄密犯罪的典型案例,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诠释了关键岗位小人物犯罪的特点、危害及警示意义,案例真实生动,引人深思、令人警醒。

通过**纪录片,各位教师深受教育。在观影后纷纷表示一定要牢固树立严谨从业的理念,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严于律己,恪守奉公,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坚决抵制腐化思想的侵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从“天堂”到“地狱”往往一念之差,一步之遥,一墙之隔,一个人心存侥幸就会贪婪,跌入犯罪深渊,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岗位,珍惜自由,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必须把好权力关,走好人生路,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远离高压线,认真搞好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

做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培养着,我们应该多学习法律知识,千万别走他们的老路,千万别让多彩年华变成灰色回忆。

2014.3.23

犯罪观后感 篇10

从谋杀官员一看到这部低智商犯罪。看完了推理之王三部。高智商犯罪系列是一部比一部差直到这部低智商犯罪的反转。推理之王系列都挺好。坏小孩很有新意,长夜难明很让人感慨。我原来觉得长夜难明的多线和时空闪回的叙事方式已经是一个突破了,而且节奏上运用的很好。米想到这次低智商犯罪在多线叙事上又更进一步。坦白说我看到了疯狂的石头和breakingbad的影子,但无所谓,借鉴的好就可以了。荒诞的多线故事,仿佛完全无关联的人物和情节最后都汇集为无巧不成书的意外。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很开心看到了作者的成熟和改变。

不足之处嘛,可能和理工直男的背景有关。作者的描写是极弱的。基本是把骨头都写好了,血肉几乎没有的方式。对于描写我最佩服的例子是张爱玲花了一页纸写一个女人的衣着。紫金陈可能一两句就交代了。可能作者的稿费不是按字数的吧?

总之是越来越进步的作品。也应该是值得畅销的作品。

犯罪观后感 篇11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一部电视剧《犯罪心理》,这是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次**的犯罪剧情连续剧,与其他罪案剧相比,它将焦点集中在犯罪分子本人而非犯罪行为上。从这出戏中,我了解了什么是犯罪心理学。很多人犯罪并非是为了结果别人的性命,只是一种心理病。

心理病,比起身体的病更加难以**。在剧中,许多杀人犯喜欢杀人的乐趣和看到尸体的感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年轻时都不快乐,比如收到虐待、歧视、犯罪等等。这给了他们巨大的心理阴影。当他们长大后,他们试图从别人那里得到安慰,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如果一个孩子在年轻的时候受到伤害,特别是在精神上受到伤害的时候,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潜在的意识。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但我们可以用药物或其他方法**身体疾病,而精神疾病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证明,我们要重视和学***学。犯罪心理学从犯罪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微观行为等角度来分析案件,成为破案的关键,这是我的惊喜!之前我也看过一部香港电视剧《读心神探》,也是通过微表情来破案,同时也与心理学紧密联系。

《读心神探》与《犯罪心理》不同,《犯罪心理》是完全运用专业的犯罪心理学。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独特的,这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我国社会上的刑事案件很多,即使没有犯罪那么严重,比如其他违法等问题也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

稍微扩展一下,心理学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能抓住一个人的情感和潜在的想法。其作用毋庸置疑。我们必须住一它。

我庆幸我也可以学心理学。看完《犯罪心理》后觉得一定要学心理学,其实以前就想学这类课程的。几天前我看到了下学期的课程,包括社会心理学、西方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我一定要好好学心理学。

犯罪观后感 篇12

智商(iq)顾名思义就是“智力之商”(intelligencequotient)。我们都知道,26除以2,商为13。同理,你的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其商就可以换算为你的智商。什么是智力年龄?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后怎么得出你的智商?我们不妨先看看智商理论的历史。智商是现代义务教育体系的产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孩子都必须接受几年公立学校的教育。这一立法的直接后果就是暴露了智力低弱的孩子的存在。在没有义务教育以前,这些孩子待在自己家里,不用和别的孩子比,更不用完成和别的孩子一样的功课。一旦义务教育把他们送进学校,他们就经常因为跟不上班而早早辍学;如果继续在正常的班级中读书,则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妨碍了全班的进度。这大大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效率。于是,法国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以调查智力在正常水平之下的孩子的情况。法国教育部委托该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心理学家比奈(alfredbinet)和他的学生西蒙(theodoresimon)寻找一种实用、客观的方法来发现那些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孩子,以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帮助。19,著名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被发明出来。比奈首先观察到,那些被老师认为读书非常困难,特别是在阅读、写作、算术上不开窍的学生,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比同龄人慢许多。为了验证这种主观印象,就必须有客观化、量化的测量手段。于是,他开始设计“年龄分”来计算孩子的心智发展。他和西蒙首先观察某年龄的孩子们大多知道的事情,然后根据这些设计许多小问题和作业让孩子来完成。这种测试,并不是测试学校的功课,而是测试一般孩子在某个年龄段所能掌握的东西。他们把3到15岁的孩子分成不同的年龄段,用这些问题和作业进行测试,记录通过测试的孩子的比例。然后,他们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挑出那些能最有效地测出孩子们不同能力的题目。这种所谓具有“最大区分力”的题目,往往是在某个年龄组中一半孩子通过、另一半通不过的题目。他们不停地进行这样的试验,最后为3到15岁的每个年龄组都找到至少5项测试。以下就测试的具体例子:

3岁:指出鼻子、眼睛和嘴巴的位置;。

4岁:重复3位数(比如,大人念3、6、8,孩子也马上把三个数字重复出来);。

5岁:描摹一个正方形;。

6岁:数13个硬币;。

7岁:展示右手和左耳朵;。

8岁:在描绘熟悉的事物的画面中发现缺失的东西;。

9岁:界定熟悉的词汇;。

10岁:按重量排列五块积木;。

12岁:发现病句;。

15岁:对给出的事实进行解释。

他们发现,孩子的智力就如同其身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并且也如身高一样,大体到16岁停止。但是,不同孩子的智力表现和他们的生理年龄不一致。在他们的测试中,同样是6岁的孩子,有的具有8岁孩子的表现,大多数则是6岁孩子的表现,另外还有的仅能达到4岁孩子的水平。这样,“智力年龄”(ma,mentalage)的概念被发明出来,以区别于生理年龄(ca,chronologicalage)。通过5岁年龄段测试的孩子,“智力年龄”就是5岁,不管他的实际年龄是4岁还是6岁。19德国心理学家williamstern发现,虽然智力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差距与日俱增,但两者的比率不变。这个比率一生都能保持稳定。比如,一个有8岁的智力水平的6岁孩子,长到9岁时会具有12岁的智力水平,到12岁时则有16岁的智力水平。他的智力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差距,从2年扩大到3年、4年,但智力年龄总是生理年龄的1.33倍。这一固定的比率,他定义为“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lewisterman将其计算方法加以修正,具体的公式是:智力年龄乘100倍后再以生理年龄相除,得出的指数就是智商(iq=100ma/ca)。比如,那个具有8岁智力水平的6岁孩子,其智商的计算方法就是:100×8=800;800/6=133。也就是说,他的智商是133。大多数人的智力年龄和生理年龄基本一致,这样换算出来的智商就是100左右。lewisterman长期为美军进行心理测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进行了改进,于19出版了《斯坦福修订版比奈-西蒙智商》,确立了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这一新的测试和比奈-西蒙测试法不同的地方在于,比奈的目标是找出那些智力偏弱的儿童,以给他们提供应有的帮助。terman则力图用智商把所有孩子进行能力分类,为不同的孩子选择最适合他们能力的事业渠道。这和中国的体校从小选材培养运动员非常类似。他相信:智商是先天的,而且对孩子未来的前程有巨大的预测力。也正是他领导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天才研究,长期追踪从加州选拔的1500多名神童一生的生活和事业。terman还把智商分成许多等级。其中智商在140以上的,属于天才或近乎天才;120~140属于超强智商;110~119者属于高智商;90~109者属于中等智商;80~89属于低智商;70~79属于智能不足;70以下者属于智障。他根据对1000个孩子的测试,得出一个智商分布,显示大多数属于中等智商,智商极高或极低的都属于极少数。后来的学者继续演绎这种智商分布,具体的数字略有出入,但大体都遵循了terman所奠定的模式。下表是智商的人口分布:

智商人口百分位智商人口百分位。

14599.910050.0。

14099.69536.3。

13598.99024.2。

13097.78515.9。

12595.0808.8。

12090.3754.5。

11584.1702.3。

11074.2650.9。

10563.7600.4。

根据上表,我们对terman的智商分档进行略微的修改,把天才的智商定为145分以上,那就是在99.9的百分位上,即其智商在99.9%的人口之上,属于千里挑一;智障者智商为60分以下,在0.4的百分位上,也就是智商属于人口中最低的0.4%;而一半人口的智商,属于中间领域,即在110(74.2个百分位)和90(24.2个百分位)之间。偏离这个中间地带,则智商越高或越低,人数就随之越来越稀少。如果把智商分数作为横轴,把具有某一分数智商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作为纵轴的话,人口中的智商分布在图中就会呈现出一个“钟曲线”,中间智商的人口比例最高。(见图)与横轴上100分智商那一点交叉的纵轴确立了整个钟曲线的最高点。曲线由这一最高点向两侧下行,到了最低和最高智商分数的两端,几乎贴到了横轴。这个“钟曲线”,描绘的不仅是智商的人口分布,人的各种特性,如身高、体重、血压、心肺能力、反应时间等,都以类似的曲线分布。比如身高,在中国的成年男性中,大部分在1.7米上下。2.29米的姚明和身高不足1.1米的矮人都属于罕见。不过,智商的“钟曲线”的顶峰,或者说100分这一代表着最大比例人口、也是人口的平均智商,并不是绝对值,而是人为确定的。每隔一定的年份,心理学家就把人口智商测试的平均值定为100,再以此基准确立其他各个档次的智商水平。直到今天,西方国家教育体系的各种考试,大致都是以这种智商学说为基础的。

犯罪观后感 篇13

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到自己的思想,有很多人都与这个新生命的未来息息相关。然而,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自甘堕落的已具有独立思考事物的能力的青少年却踏上了犯罪的道路。不错,他们自己确实也不够有自制能力、没有坚定的意志以及清醒的头脑,可是,难道他们踏上这条道路仅仅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吗?

不是的,他们大部分是由于受到而了家庭环境的影响而走上这条道路的。他们不是由于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被溺爱的无法无天了,就是由于身边的亲人的暴力使他们也变得性格暴躁。当然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原因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给我们展示类似的东西了,我们身边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案例!

事实上,这些青少年不想成为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中国的好人!《三字经》中不也有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吗?我不认为他们的本质是坏的。我甚至认为,正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思想感情更加细腻、真诚、纯洁!

我觉得那些青少年是因为缺少了爱,缺少了一种真正的爱作为正确的引导,才会变成这样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格而善良的爱!是的,他们所需要的这是这种爱!

他们也需要人们的关心,他们需要人们的关心!

现在,有很多家庭生活如此忙碌,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习,所以没有时间去想他们还需要什么!有一篇短文是这样写的:一个努力学***学生,终日在山一样的学***重挣扎着,他回家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享受家的温暖,享受爱的关怀了,可是,他的母亲不仅不给于关爱,还不停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他学***力,他一气之下竟杀了他的母亲。

这样的事怎么能不令我们震惊呢!

所以,从现在开始,无论你是孩子还是父母,请在繁忙的日程中抽出一些时间来关心你的亲人!而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我想,你也应该改变你的爱的方式!那些喜欢使用暴力的父母,请不要用这样自私的爱伤害你的孩子,请用温柔的态度照顾你的孩子!

那可是你们的亲生骨肉啊!

爱,世上的无价之宝,请正确的使用它吧!

犯罪观后感 篇14

《犯罪现场调查:网络 csi:cyber》观后感

《犯罪现场调查:网络csi:cyber》观后感

老公的评论:

就个人观点而言,《犯罪现场调查:网络》虽然有着一个很有感觉的名字,但是却并不是一部很好的罪案剧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在还有哪部罪案剧集不是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来侦破的?作为一个支持部门,网络部门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如果网络部门成为一个独立的调查部门,总感觉有点不一样。

从剧集的内容来看,我觉得《犯罪现场调查;网络》更像是一部科普剧,它的受众应当是那些已经开始被网络时代淘汰、不大懂得互联网危害的人。它涉及到网络游戏、身份认证、互联网信息监控、僵尸电脑许多概念都是人们需要理解和掌握的互联网知识。

在只看过第一季之后,我认为这部剧集的目标应当是“司法建立”,如果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网络事件可以让美国当局认识到关于互联网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有可能防患于未然——比如那个16岁以下的黑客最终被无罪释放——这真的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其实我也能够了解编剧的苦衷,如果真的些的太专业,那么受众会减少很多,但是如果写的不够专业,却又会被互联网从业者指指点点——文艺作品嘛,要精彩,要有故事性,如果能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就更好了——很遗憾这样的互联网科普剧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很遗憾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互联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

再次重申,《犯罪现场调查:网络》真的不是一部好的罪案剧集,但是真的是一部好的互联网安全知识科普剧集。

老婆的评论:

在我看来,这次网络犯罪侦查有点像科普剧中的网络知识。对于现在广泛需要的网络的存在,当你使用它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想到网络世界是际上是一个充满陷阱的世界。

艾薇儿(帕特丽夏·阿奎特)是一位心理学家。她被窃听了病人的信息,导致病人暴露在外。其中一个死了。之后她加入了网络罪案调查处,寻找那个泄露她病人资料的黑客成了这部剧的一个支线,当然在剧终时已解决了这个支线剧情。在这出戏里,艾芙莉显然是灵魂的存在。囚犯在她对面。她只需要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就可以做出一些判断。她不时地为队员们加油。这种凝聚力非常明显。

其实,我觉得电视剧最后丹尼尔的姐姐杀人了,而丹尼尔将如何处理呢?作为一个悬念留到下一季,真的好像没有这个必要吧。

纳尔森是一个网络黑客,在网络上犯罪被抓,他被艾芙莉招到网络犯罪处,我觉得这种办法挺好,用黑客去抓黑客,效果很明显啊,最后一集时,我看见纳尔森躲在艾芙莉在楼对面,还以为纳尔森也要背叛艾芙莉呢,幸好不是。

最后,我想说的是,网络世界也充满了战场。事实上,这些没有火药的战场并不比真正的战场差。

本文网址:http://m.popo666.com/fanwen/7565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