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后感
传习录读后感。
传习录读后感(篇1)
读王阳明《传习录》有感先简要介绍一下《传习录》。《传习录》由王阳明**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它分为三部分:上卷、上卷和下卷。
卷上主要阐释知行合
一、心外无物的观点。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阳明亲笔写的书信,除回答有关知行合
1、 除格物说外,还论述了王学的内容、意义和目的。本书以良知为主,反映了王阳明晚年的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之一,其著作《传习录》是一本较全面包含其思想的一本书。
它包括对儒学、理学、佛教和心理学的理解和分析。作为明代的大儒,王守仁有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即”致良知”学说。他倡导的”知行合一”在日本很受推崇,日本人认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但我认为王守仁”知行合一”不止如此,以王守仁观点,圣贤们教育人们知行,并不是简单地教人们如何认识、如何实践、其目的是要恢复知行的本体知行如何分得开?知是行的宗旨,行是知的实践;知识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如果我们理解这一点,我们应该理解,如果我们只说一个知识,就已经存在一条线;只说一个行,知也自然存在。
只有认识到知识与行动统一的目的,才能真正认识到知识与行动的意义。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自我反省才能理解。王守仁这样说的,别人教你终究不能领悟,只有自己琢磨思索找到符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
在王守仁的心目中,圣仁的总信条是一样的,旨是叙述方式不同而已。或许我们达不到圣人的境界,但只要像王守仁这样的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我们也会不断安定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都有所提高。当今时代,人们对起源的探索不断减少,人们的内心也不断浮躁,趋于物质化。
所以在当今社会,王守仁的精神显得更加珍贵。王守仁虽贵为圣贤,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屡立奇功。但为人谦虚而不焦躁,为人好学,其为人正如其言,乃一正人君子。
在他看来,圣人之所以神圣,愚人之所以愚人,在于态度而非能力。引用其中一段话:”同朋友相交,一定要互相谦让,就会得到好处;而互相攀比,互争高低则只会受损”.
又如:”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等等。
这样的话有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做到。王守仁的许多言语都是人的生活中的道理,朴实而又精深,王守仁正是因为这些近乎完美的素质成就了他的功劳,而他也无私的将这些想法观念传播给他人,而现今社会的”鸡汤”和他比较实在不知所云。他的精神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体现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一生都对得起”为善去恶”这四个字。他的人性观不能为我们所借鉴吗?王守仁,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是名副其实的圣人。
因此,王守仁的深邃需要我们现代人的继承和坚持。我们应该向这个几百年前的人致敬!
传习录读后感(篇2)
读《传习录》有感500字: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传习录》
今天我徒弟在找我聊天儿的时候,也问到了这个问题。没事的时候自己打坐,好像觉得心很静。一有事的时候就找不到她打坐时的那种心境了。首先我们要清楚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所有有关儒家的修炼都是为了在人世间过得更好。把关系处理得更明白,事情办理得更妥当,才能更容易达到人生的成功。
刚入师门时,自己在静坐思心的时候也特别容易达到一种状态,就是心很静,感觉好像所有的事情自己都想明白了。其实,要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儒家的修行是要克己,不能总是去拿定义规范别人,觉得别人做的哪里不妥,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自己的情绪。要修到《中庸》里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情欲念,知道自己的情绪、情感是什么,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更要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我徒弟遇到的问题就是她和她女儿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有子女的家庭当中都会存在。只不过是她的问题出现的比较集中,比较有代表性,在一个方面爆发出来。在她复述整个事件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她所说的问题都是她女儿的问题,她根本没有从自己的身上去找问题。儒家讲“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别人。当我们处理不明白一个问题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心乱了。王阳明讲“静亦定,动亦定”,只要心不动,我们都会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聊到最后的时候,她发现实际上女儿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把她隐藏起来的那一面全部的表现出来。所以她才很生气。还是那句话“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传习录读后感(篇3)
尚谦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着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
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传习录》
我把告子和孟子的不动心比喻成两个宠物,告子为了不让宠物乱跑,需要把宠物锁在笼子里。孟子的宠物也不乱跑,但是他是乖乖的听话跟在孟子的身边。强压制的不动心是不长久的,就好比按弹簧一样,虽然你按住了弹簧,但是弹簧总是在反抗。就像有很多人在修行“忍”,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忍,忍不住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我记得小时候就听过一段顺口溜“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祸招,若能忍住心头事,事后方知忍字高。”那时候听感觉很有道理。如果忍能解决一切事情,为什么还有“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忍只是做到了省察克治的克,如果你不在心里把这件事情化掉的话,它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心的本体本来就应该是不动的,心是性的体现,性是老天赋予的,它就是天理。天理就在那里,不曾动过。心的本体也和天理一样,不曾动过。集义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到妥当,妥当即是中庸,就是在恢复心的本体。
这一段有些绕口,说的就是一个事。不动心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好,让心变得不动,是因为心本来就不动,我们动心是因为后天的欲望让我们逐物了,变的心为物役,他才会动。但动的那个心不是老天给你的那个心。你能找到天理也自然就不动心了。
传习录读后感(篇4)
只有我们只见一叶不见森林的主儿,不知道背后的规律,以为我们看到的表象就是全世界,而纠结于此。
如同我们去学***讲话、如何打动人等各种技艺技巧,市面上应运而生有很多此类书籍,教人如何讲话最动听。在先生看来,真、诚就足以。真情实精华,停顿和语调只是锦上添花。
我们为了花,而忘记了根。去追逐花,讲求抑扬顿挫、讲求逻辑,在上面花费了太多时间,孰不知,没有根的花,活不了多久。
工程部朱吉瑞 :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但王阳明更进一步。他因材施教,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学生的精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应该遵循这个方法,即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所谓过犹不及,不是说有一百分的力就要用一百分的力,当然尽力去做自是应该,但留有一定的精力来应对后面的挑战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做事方法,要有一个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合理地分配手上的资源和力量,才能把一件长远的事情完成得更好,这和我们建设单位的宏观工作思路也是吻合的。
工程部高文:
心学推崇人性本善,只因受世俗的蒙蔽和**而迷失了本性,因而要不断地去除各种欲望来修养自己的德行,恢复原有的至善本性和良知,并且通过知行合一,就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因此,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研究明先生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内心宁静、于世无求,也就心无杂念、宠辱不惊;因为心无杂念、宠辱不惊,也就专心致志、心如明镜;因为专心致志、心如明镜,也就可以领悟事物的本质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行事,从而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结果。顺势而为,人生自然是赢家。
销售部周浩:
王阳明认为知是是不够的,但不是真正的知是。如果你自己在内心觉得合理,逻辑上说得通,这不代表就一定真的合理,很可能到实际中又变得不合理了。所以才要知行合一,把自己内心觉得合理的东西用外界事物来验证,用行动和实践来证明你的理论是合理的,这也就是实际合理。
因此,光有逻辑理性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践理性,或者说事实实理性,者事经过事实验证的。这就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本意。
商管公司孟庆宾:
王阳明把客观具体的事物描述为人的内心或主观思想的表达。一切东西都要依赖人的心识和知觉而存在, 例如他说: “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於寂, 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既然如此, 王阳明要世人所格之“物”就是人的心识, 意念和知觉。简而言之, 他的知识论并不具有科学和实用性, 而是一种神秘性的直观, 因为他 “取消了事物的客观独立性, 取消了知识的客观内容。”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根据几千年前的**认识事物的真正意义。这意义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客观地探索事物;而是探索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袖手旁观,而是富有想象力和计划性的探索。
传习录读后感(篇5)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功夫说闲语、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传习录》
这一段先告诉了我们修行初级阶段怎么去修行,就是你有多渴望去改变自己。儒家讲为己之心真切,真是想明白,切是迫切。那你修行之心真了吗?切了吗?如果修行真的像心脏疼一样关注在心脏上,那么我们修行的速度就会一日千里。最开始这样对我们的修行是有巨大帮助的,因为我们的心外放太久了。
所以《格言联璧》才讲“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无事的时候,心是安在自己的腔子里的,有事的时候,我们外放的时候,是需要去完成我们想要完成的事情。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我们不可能离开世俗,到远离人类社会的地方去,少不了与人打交道。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投入在当下。做完事情的时候把心收回来,就是修行,也是收放心。能收能放,才是自如。
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因为心外放的太久了,所以要练习收心。初级阶段过后就练习收放心,如果这个时候还一直在收心上,就会从执着变成执拗。就做不到儒家说的允执厥中,反而会耽误修行。
传习录读后感(篇6)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传习录》
这一段就是在告诉我们,每一样事物都有每一样事物的职能,千万不要越权。心是统领五官的,它不能跟着五官到处乱跑。我觉得王阳明举的例子非常的易懂,君主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如果君主事事都插手,下面的大臣就无事可做。最后弄的君主非常的累,大臣也在埋怨。
这就是《大学》讲的“素其位”,心本来的位置就应该端坐在腔子里,不要到处乱跑。心虽然可以让我们视听言动,但我们的五官不能把心带跑了。心一旦跑出去,我们就会感觉到非常的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天什么活都没干,也觉得很累的原因。这种累来自心的累。体能虽然没消耗太多,可是心被放的无限远。有意思的是,我们最后把这种状态归为亚健康。亚健康这个锅背的确实有些冤枉。守不住心就容易逐物,心一旦逐物就不会产生专注,自然也就没有敬慎的状态,也就做不到敬慎不败。
打一个比方,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机器,心是操控这个机器的。心要是不在,我们的身体就会失去控制,就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所以我们最先要练的就是让心老老实实的待在身体里。
猜你喜欢
更多- 爱情读后感 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在阅读作品过后,我们通常会有在思想上有新的收获。您是否正在整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呢?我给您整理了以下信息:“爱情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爱情读后感 04-06
- 长征读后感 程一平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长征》,电影讲述了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如何成功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赢得革命胜利的故事!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长征的决策时,毛主席和来自苏联的顾问李德发生了很多争论,当红军听从李德的计划时,士兵牺牲的人数马上增加,长... 长征读后感 03-29
- 《母亲》读后感 书能给予我们无时无刻的安慰,读完作品,人们的情感将会一直变化。您觉得写作品的读后感最应该注意什么?本文将全面从多个角度解析“《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 03-27
- 火车读后感 《第100辆火车》读后感作文800字,初中读后感作文第100辆火车《第100辆火车》讲的是一位留守儿童在家数着一辆辆火车,期盼父母回来的故事。文中小孩在等待父母回家时的那种内心的孤独、无助与思念,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五彩缤纷的相册,记录的是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山原、田野洒满...
最新更新
更多- 早安激情的励志句子 为了让我们更加快乐生活,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些鸡汤很有作用。始终相信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只有付出无数次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换来成功的背后,十分感激您耐心读完这段文字!...
- 高处读后感 高处读后感02-19
- 一只小虫作文热门6篇 一只小虫作文04-17
- 妈妈的节日小学作文6篇 妈妈节日小学作文04-17
- 水的旅行作文 旅行作文04-17
- 户口迁移申请书经典 户口迁移申请书04-17
- IT助理工作计划6篇 助理工作计划04-17
- 我的生日礼物作文 我的生日礼物作文04-17
- 有关好朋友的作文 好朋友的作文04-17
- 园艺师的灵感后花园 园艺植物养护11-25
- 爬梅花山作文十八篇 梅花山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