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4篇。

为您整理以下最新的有关“安妮日记读后感”的资料,作品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文字是内心散发出的声音,在一片孤独中陪伴自己,你是否想要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读后感吗?希望以下建议能够帮助到你走出困境!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

成长的力量

——读《安妮日记》有感

一粒种子可以在大地上生长,一朵梅花可以经得起寒冷独自绽放。今天我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感慨良多。一个小女孩,竟然可以如此的坚强和勇敢。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他们下令对犹太人大肆**。安妮随着家人躲藏到她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一起的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恩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这八个人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开始躲藏,那一天我们的小安妮刚刚过完她十三岁的生日,他们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心惊胆战地生活了25个月之久。

他们白天不能发出任何噪音。只有在晚上他们才能打破这个禁忌。他们只能依靠同事的帮助,得到一些东西何声活必需品,以及外部信息。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笔写下了在顶楼内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成长,思考着本不属于她这个年纪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战争、反犹太人主义、父母的关系、性、自然、上帝、宗教等等。在此期间,她逐渐成长为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刻理解的成熟人。

直到最终这位犹太小姑娘安妮被纳粹党夺去了生命,孩子的日记在战争后成为人们对那场血雨腥风噩梦的记录。

安妮很强壮。她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惊慌失措和自暴自弃,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与世隔绝,不是女孩的生活,而是战争让无数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安妮在日记中说,她想自由,经常哭,但她不能。

安妮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她向往蓝天、白云和自由,但她面对的却是与世隔绝的密室和枪声。人们总想长大,在战争中,安妮变成了一个女孩,她不再耍脾气,不再哭泣,不再怕死,因为她经历了太多。

战争使她变得坚强、勇敢、无畏!

战争可以摧毁一切,但不能摧毁坚定的信念!虽然故事结束了,安妮离开了我们,但她那份坚强勇敢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选读了《安妮日记》。一看了序言,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是高一上历史课讲德国政权的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的,它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但到了这个暑假我才看,真有点相逢恨晚的感觉。

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一个处于青春期、反叛但思想敏锐、充满激情的女孩子。希特勒上台后,世界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游戏。德国法西斯疯狂地迫害犹太人,他们一批又一批地被送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活生生地被折磨死,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安妮一家也是犹太人。德国被纳粹分子疯狂扫荡,她们一家逃亡到荷兰,原本以为会过上平静的日子,但好景不长,荷兰也沦陷了。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在父亲公司的仓库里过上了匿藏生活,本书就是在匿藏的两年间写的。

看了这本书,我才深深体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才深深体会到犹太民族的创伤。一个十四五岁,正处于花季的女孩,却被迫封锁在一个狭小、黑暗、冰冷的环境里,她无聊、苦闷,对阳光的渴求,对畅怀欢笑的期盼,不断地折磨她脆弱的心灵。她用敏锐的目光、理智的态度观察到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人性如何被扭曲,范丹太太的贪婪,杜瑟尔先生的自私,戈玛的软弱……这个自尊心强、个性独特的女孩如何在日记中进行自我反省,她向沉着冷静的父亲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战争使她年轻的心早早地成熟起来。在日记中,最可贵的是她用锐利的目光,冷静地对战争与和平这些问题的思考。这本书是德国纳粹暴行的一份有力证据。

虽然是被战争包围着,被恐惧包围着,但她坚持信念、热爱生活、积极学习、不甘屈辱的性格,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安妮日记》是一个花季小女孩用充满激情的笔触,谱写出追求精神自由、众生平等的歌,它透露了一个被战争摧残的花季女孩的内心世界,详尽地描写了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

20xx年是奥斯威辛60周年,让我们向这些亡灵深深地致敬吧!让世人永远记得这场灾难,也让德国人深深地铭记那在犹太人墓碑前神圣的一跪。

最后,我不能不提出安妮在日记中的一句话,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希望死后还能继续活下去。”她做到了,她活在千千万万地球公民的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

我们在绝境中要不断看到自己制造的希望与美好。

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4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日记读后感4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日记读后感5

人的一生会读过无数本书,总会有一本让你恋恋不舍,难以忘怀。我也有这样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安妮日记》。

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我就深深的爱上了它。每读一章,就让我渴望读下一章。安妮快乐,我也会跟着乐起来:安妮忧伤,我心里也难受。我总是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面对重重困难……

这本书表达了人类对战争的控诉,厌恶。和平这个词就是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安妮一家是犹太人,为了躲避德军,安妮一家和邻居一起藏到了他爸爸公司的密室。在公司员工的帮助下,躲避了德军的疯狂追杀。可是最终又一个人告了密,所有人都被抓走了,只有公司的打字员小姐带着安妮的日记逃了出来……

在故事的后续中,描写了德军的残忍。每次重温这本书时,我就会想到安妮的悲惨命运,让我们远离战争的警钟,把和平再次放在心中吧!

这就是我的最爱——《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5

前段时间,女儿阅读了《安妮日记》。我问她,读后有什么感想,她告诉我故事的大概情节。为了帮助她进一步理解日记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阅读了这本书。

通过我俩共同阅读,我们了解到,《安妮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真实记载了小作者13岁到15岁两年多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事情真实,情感真切,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小作者的写作才华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小作者的日记记载,真实记录了二战时期战争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所以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这也成就了这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独有的历史价值。

读完后,我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说,安妮会想到以后她的日记会变成书出版吗?为什么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13岁的小女孩有如此的天赋和才华,能够写出这么感人、这么动人、这么有影响力的传世作品?你从安妮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格?”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和女儿进行了探讨。

作为当时13岁花季少女的安妮,本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自由、美好的少年生活,享受着读书、交友、摄影、运动的乐趣,而且当时她的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尽管为了躲避战争,他们举家从德国法兰克福搬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他父亲的公司住地,但是仍然没能逃脱战争对他们的迫害。小安妮只能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偶尔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了解到战争给犹太人带来的悲惨命运。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很多时候会给我们造成失望、恐惧、甚至会想到死亡,但是安妮却没有,她不但克服了战争给她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用读书和写日记的方法来战胜恐惧,表达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记中这样写到:“只要我还活着,能从布满灰尘的旧窗帘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很难想向,这样的语言出自一个13岁的小女孩的笔下。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小作者坚持写了158篇日记,可以想象,那个年代被战争迫害的少年肯定不止安妮一个,但是为什么只有安妮会想到用读书来鼓起信念?用日记来表达向往?

我们常说,“作家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写不出感人的作品。这是小作者被当时的生存环境“逼”出来的。可贵的是,小作者不但没有被当时暗无天日的环境吓倒,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以乐观向上、坚定美好的心态,以少年的朝气和勇气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向往,这是安妮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坚强性格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所决定的。她把吉蒂当作自己心灵对话的对象,用笔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和对战争的愤怒、对犹太人命运的担忧、对躲藏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这是小作者的过人和伟大之处。与其说,这本书的成功,是来自于小作者精心的叙述和描写;不如说,是来自于小作者两年多来的坚持不懈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安妮日记》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的小学们应该从安妮身上学到的美好精神品格。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诗。《安妮日记》同样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尽管身在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要充满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支柱。这本书不是对黑暗的绝望,而是对光明的向往,是那个年代的安妮、更是一代安妮人向世界发出的宣言。让我们共同向安妮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6

手捧散发战争气息的《安妮日记》我不禁掩卷沉思…

《安妮日记》是德国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于二战时期遗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她真实的记录了安妮和家人、朋友为了躲避纳粹迫害、屠杀而在父亲公司的密室里度过了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这是一段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这个密室里,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奔跑,更不能放声大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纳粹党发现。

他们每天都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任何响动、不敢打开窗户、不敢……在这个密室里,饥饿、恐惧、疾痛、压抑无处不在;生病时不能大声咳嗽;高兴时不能开怀大笑。唯一能接受外界信息的只是一台收音机和他们的保护人。

 在这场毫无人性的战争中,安妮没有陷入绝望,她把自己的日记本当作知心女友,并给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吉蒂”,她以给吉蒂写信的方式,讲述了密室生活的酸甜苦辣,来控诉了法西斯战争的邪恶。《安妮日记》与其说是一本日记,不如说是一部有关战争、成长、生活的少女沉思录。它在二战结束后备受瞩目,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本书之一。

安妮-弗兰克于13岁时就开始阴暗的密室生活,这朵青春的花刚刚绽放,就被推入了战争深渊中,13岁的花季少女本该是在学校蹦蹦跳跳,快乐地学习着,她却只能在幻想中度日。

在21世纪里,我们挣脱战争的束缚,迎来了和平的拥抱。可人们似乎并不满足,有些人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里,老百姓多么渴望和平、渴望自由,如今和平与自由携手到来,生活在和平时代,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花季时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标签: 安妮日记军事历史安妮战争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7

事实往往是不公平且极为残酷的。虽然他们已经极力躲藏,可是最后还是没能躲过被捕这一劫,她不幸在16岁那年离开了,。战后,朋友将安妮的日记交给了安妮的父亲,她的父亲是战争中唯一幸存的人。在她的日记里写到: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于能得偿。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到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连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饮食起居在他们眼里都变得十分危险,他们还得极力降低各种声音的音量,即使是咳嗽,打喷嚏都不能发出声音,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八个人的生命安全。安妮多次写到她自己和室友们对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的生活中艰难地活着,不过,她坚持着过这种地狱般的生活,唯一能让她毫无保留地吐露心声的对象,便是这本日记,并且这本日记也是见证逃避纳粹迫害与战争的恐怖为数不多的有力见证者。它告诉我们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在面对战争、种族迫害中顽强地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8

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每本书都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回忆。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一家以及亲友,为了躲避法西斯纳粹的廹害,无耐之下只好躲进了一间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屋。躲在这间小屋里的三年,白天他们不能发出一点声响,只有在晚上才能活动一下。

1944年8月,8名躲在小屋里的人因告密被关进纳粹集中营。战争结束时,只有安妮的父亲幸存下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安妮的父亲十分消沉。

后来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终于鼓起勇气,用他的后半生宣传《安妮日记》,也就是现在我看的这本书。

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安妮就不会离开我们,犹太人也不会受到伤害。让我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真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喜欢《安妮日记》这本书。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共同努力,让世界充满爱,让爱的阳光普照全世界!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9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私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躲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他们的密室被德国卫军查抄。不久,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女孩便被伤寒

夺去了生命。这本日记成为人们对那场残酷的战争进行深刻

的反思的珍贵资料。

安妮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应该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

但只因为她是一名犹太人,受到德国纳粹的种族迫害,她失去了自由,她不知忍受了多少艰难困苦,也不知和父母争吵了多少次,伤心过多少次,她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呀!

由于种族的歧视,安妮他们的逃亡生活并不好过:明天都吃烂了,变质了的食物;没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内远动;不能看见阳光与光明;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不能发出响声……在这些恶劣的居住环境下,他们还要时刻担心会来小偷;因为害怕被人发现而整天提心吊胆的;被突如其来的子弹和大炮吓到;有心事无人诉说,只能在被窝中偷偷抹眼泪……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安妮还是十分乐观,怀揣着希望:她相信英国很快就会打败德国;她相信这种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见光明的那一天……

虽然安妮只有十几岁,但她的表现超出她的年龄的坚强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让我无比的感动和震撼!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0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短暂的一生,从那天下着淅沥沥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门,走向那个让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开始了,但同时也注定了她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是个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1

每当我拿起这本书,美丽的封面就吸引了我,黄色的封面上画着安妮和她的日记本。每当我打开它细细品味时,安妮的生活就仿佛展现在我的眼前—它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中的主人公安妮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商人,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还有比她大2岁的姐姐玛格特。1933年由于德国纳粹猖狂迫害犹太人,安妮一家被迫逃往荷兰。到1940年,德国入侵荷兰,更是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安妮一家不得不东躲西藏,最终她们选择了藏在父亲公司的“秘密后屋”,除了她们藏在那里外,还有范达恩一家和牙医迪塞尔。在那段难熬岁月里,安妮写了许多有关她们生活的日记。

好了!我已经介绍过安妮的情况了!现在开始讲讲安妮写得日记吧!,里面真实地记录了安妮的心情:有开心、有失落……从日记中我们能了解安妮她们生活的艰辛,她们曾因食物短缺,只能吃臭鸡蛋、坏葡萄干。从日记中我们还能看到安妮在一天天地成长,由一个调皮的小女孩长成美丽的花季少女。从日记中我们更能看到法西斯的残暴以及安妮对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这本书中,今我最难以忘记的是安妮写得:“我希望即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这句话。这说明安妮有很大的梦想,希望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当我读到最后一篇时,我泪流满面,因为再过几天,安她们就会被抓走了。此时我不禁会想:我们可比安妮幸福多了,生活在和平自由的环境,衣食无忧。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应该向安妮学习,学习她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安妮,你真棒!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2

捧着《安妮日记》这本书,我常常废寝忘食,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我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适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

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生在和平时代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打卡片……在学校里,我也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看书、踢球、跳绳……双休日我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一起玩真人CF,一起打乒乓球……可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耍,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妈妈叫我多做几道课外题,我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我就会和她顶嘴。现在想想,我还实在是不应该。

《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自己,我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有一次,爸爸做了一桌子的菜,有鱼,有虾,有肉……可我一看没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鸡翅,于是,我就生着闷气不吃了。爸爸只好再去做了红烧鸡翅出来。现在想想,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前进。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3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4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本文网址://m.popo666.com/fanwen/68279.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