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幼儿园的观后感

幼儿园的观后感范文九篇。

期待这部《幼儿园的观后感》能够让您更深入了解相关事项,观影后如何写观后感呢?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写观后感时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得深入人心。祝愿您在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出色!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1

(1) 为孩子们提供大量自由探索的物质环境。适合教育活动的物质环境能使儿童在游戏中发现和探索大量的信息知识。同时,一个宽松、和谐、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孩子奠定良好素质的基础。

因此,我会在体育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教育机会的空间,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在空间上,我会转变传统的活动方式,将单一的活动区拓展为多个活动区,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地选择活动,自由地与同伴交往,这样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全面的锻炼,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2) 运用激励方法,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平时需要以幼儿为主体,顺应他们的兴趣,由于年龄尚小,因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也会依赖老师,我们可以设置相应的与体育活动相匹配的气氛与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让幼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

(3) 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要把教学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有效指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体育活动作为幼儿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满足幼儿的需要,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开展多种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成功与快乐。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2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一书,作者张明红,全书分为七篇分别是:目标内容篇、教学方法篇、活动设计篇、环境材料篇、领域渗透篇、日常生活篇、发展评价篇等。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一书反映了当代幼儿教育实践的需要,给我们幼儿教师新的启发,其中在日常生活篇中提到的“家园配合进行语言教育”,让我颇有感想。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带头作用,所以幼儿园与家长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语言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班的幼儿有很大一部分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的,而大多数爷爷奶奶在与幼儿的交谈中使用的都是方言,像我们班的彭雅伦,他总是***“老师”叫作“老西”,把“擦嘴巴”说成“卡子博”,老师纠正了他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还有我们班的朱子轩,有一次他吃完饭对阿姨说要去“呕把把”,阿姨半天都没弄明白,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说的“呕把把”是“大便”的意思。由于朱字轩的爸爸妈妈都是外地的所以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可能短时间很难纠正的过来。

那究竟如何做好幼儿的语言教育呢?

首先,是要“多听”。培养儿童的注意倾听能力是儿童表达能力发展的前提。幼儿学***,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

给幼儿积极创设听得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让幼儿听后模仿,想象,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象在说什么。

培养儿童良好的听力习惯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而且能将“普通话”说好。

第三,当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必须要“多练”。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表达、丰富儿童的词汇、正确的使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

这些内容,都得再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是让孩子多练习,重复练习,逐步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

孩子的发音不正确,老师和家长要注意纠正和及时练习,这样才能掌握和说得好。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家园共育,幼儿的语言才会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3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范文5篇(幼儿园教师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以供参考。

看《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1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书,它揭开了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本书,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着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来,我对这点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了,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__,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并作出让步。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例如我家现在读幼儿园的女儿,在吃晚餐时,对餐桌旁边谁坐哪个位子很敏感,平时,她习惯坐在爸爸妈妈中间的位子,爷爷坐在最旁边的位子。记得有一次,吃晚饭时,我坐在我女儿的位置吃饭,女儿马上就说,爸爸你坐错了,并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级里的学生,他们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们在教室里上课之前,会很自觉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当有一名学生总是站着,或者在捣乱,其他学生总会觉得不习惯,从而会对他产生反感,当我到了教室里之后,很多学生会主动地举手告诉我这个学生怎么样不遵守纪律。

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首先要满足孩子的睡眠需要,“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应该让他多睡些”。新生儿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为主,一天的非睡眠时间只有几小时,幼儿园小朋友能一天睡上12小时以上,到了小学生,是能睡上九小时以上,才能满足睡眠。但是,蒙台梭利也告诉我们,千万别让儿童过量睡眠,过量睡眠,会让他们缺乏必要的活动时间,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不利于成长。我女儿说,睡太久了,上幼儿园会迟到,要早睡早起。现在的小学生,由于作业量过多,有的同学写得较慢,一直写到晚上十一点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午也有作业,不能午睡,这样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这样,怎么能满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台梭利说,成人能够以儿童的身份去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但决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儿来说,因为担心她自己吃饭会吃不饱,因此都是大人喂给她吃,但最近我发现,在吃饭这点,她早已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儿园里吃饭排名倒数。我在想,这就是我们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饭的锻炼,难怪在幼儿园里吃饭很慢。这几天,我们不喂她了,让她自己吃,几天来,她进步很快,还会用筷子吃饭夹菜了。我也在暗暗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让她自己吃呢?为什么我们要帮她呢,让她自己来不是很好吗?有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写家庭作业时写得慢,陪伴的家长又没有耐心,为了赶时间,家长会帮着写,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快速完成写作业。学校卫生大扫除,低年级家长会主动地帮孩子班级搞卫生,这样包办代替,也不利于孩子的劳动能力的提高。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2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正因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个性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此刻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取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正因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正因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务必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正因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明白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带给了基础。

一向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因此,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刻内到达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正因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但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立刻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那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正因我年纪小就能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就应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好处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这天,在此刻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3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示了成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慢慢研读。虽然我看了一遍现在还未能完全理解,但书中的许多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在“秩序”一节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这对我们来讲似乎有点奇怪,因为通常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无秩序的。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使我们明白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已经可以感觉到。当一件物品被置于不恰当的地方,是儿童发现了它,并且把它放到应该放置的地方。两三岁的儿童会注意最小的细节上的不协调,而成人和更大一点的儿童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例如,在小班,我们经常发现儿童会有把一把放在不恰当地方的椅子搬到桌子边,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放进篮子等行为,而这些并没有老师的提醒。看到某些东西放置零乱,这似乎相当于一种刺激,也是使儿童活动的信号。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在幼儿园里,中大班的孩子做完练习后,会把器械等东西放回过去习惯安置的地方。这是他们所执行的一个最高兴和自发的任务。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在成人眼中,孩子热衷于一些十分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成人们会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并且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确实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满足感。如成人看到儿童试图自己穿衣服或系鞋带、梳头时,他知道儿童不可能迅速地完成,也不可能成功地达到他的标准。这时,尽管儿童正在进行一种令人欣喜的建设性活动,但成人走过去强制地“帮助”他完成,儿童所有的企图都受到阻拦。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专门做了用于训练儿童系扣子、系绳子的工具,这些蒙氏活动材料,让孩子在“工作”中探索发现和创造。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间接指导者,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更多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读到《爱的智慧》这一章时,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因为在我和儿子之间也曾经有这种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讨厌呢?我们来听听蒙台梭利是怎么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

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角色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由此再引申到我与班级里的孩子,仔细想想一些孩子平时的表现,在当时可能会觉得不耐烦,但现在再好好想想,就会知道那是孩子一种爱的表现了。感谢蒙台梭利告诉了我们这种爱的重要价值,今后我要向孩子们学习,学习这种爱的智慧。

这真是一本伟大的著作,通过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创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4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5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2、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范文5篇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曙光幼儿园一班半天的活动。我感觉很好。首先,班级管理严谨,传统管理体现在环境创造上。环境的创造与主题学习密切相关。教室利用废弃材料为课堂创造一个温暖自然的环境。其次,这个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表现很好,这充分体现在小便、洗手、喝水、吃早餐、自己洗杯子等一系列活动中。

再一个就是在整个的学习,自由活动中,老师没有单一说教,“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而在活动中,教师也会根据不同情况善于抓,即使实施即使教育等。通过今天上午的参观学习,为更好地做好班级工作,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个早晨的谈话:例如,四月到七月是手足口病和其他疾病的高发期。我们要充分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和幼儿说说关于手足口病的事,以及谈论昨天,今天的天气等等各种生活中的事。

二建立规则秩序的经营策略。

1.班级生活具有群体性,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必须要有一种“制度”来约束。这种“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规。

我觉得在班级常规的主导是孩子本身,教师在其中是引导者。教师对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刺激,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活动中的一些必要的引导语。

2。幼儿期是成功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发展会影响到未来儿童的发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培养。

策略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求孩子需要养成的各种行为***者卫生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到,才能影响孩子。

比如在一日活动中要培养孩子说话时轻轻说的习惯,那么自己对孩子说话时也要注意轻声地说。

策略二:要求明确、持之以恒。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很小,一次不要太多。而且要把这些要求讲得明白、透彻,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两个搭伴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要求要统

一、一致。

策略三:把握角色、收放自如。在孩子身上要把握自己的角色,不仅是朋友,更是老师。要尽量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三。严格班级管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儿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法治课堂;

2.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反常规者,无论是平时的“优等生”还是“个别生”,都要一视同仁;

三。要注意“第一因果”,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等问题。

四。要持之以恒,避免“冷热病”,要及时。同时,要密切注意养成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批评违规的孩子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错误,努力纠正错误。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

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 对待家长工作要细致入微。

“勿以事小而不为”,小事情能积累好经验,小细节中体现大智慧。我们知道联系父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宅基地、互访等,我们可能会忽略与父母的面谈,这其实是与父母沟通的最直接、最好的方式。

班级管理工作对于一名幼儿园教师是必不可少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班主任既是班集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班集的联系者和参与者。

班级管理将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工作。总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把班级工作做到更好!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5

再见我的幼儿园观后感


幼儿园,是我童年的乐园。在这个纯真、快乐的地方,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今天,我要离开这个陪伴了我多年的地方了,心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感慨和不舍。下面,我将详细地描述一下我的幼儿园观后感。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地方。踏入幼儿园的大门,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欢笑和陶醉的世界。在这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成长。我记得每天早晨,当我走进幼儿园时,都能看到老师们热情洋溢的笑容迎接着我们。他们用轻柔的歌声和温暖的拥抱,为我们送上了一天的祝福。我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好朋友,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每天的游戏时间,各种各样的玩具在我们的手中成为了快乐源泉。如今,当我回忆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对幼儿园的眷恋。


在幼儿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们用轻松有趣的方式给我们上课,使我们能够在玩耍中学习。我记得在幼儿园学过很多生活常识,比如如何穿衣、如何饮食、如何洗手等等。幼儿园还教会了我们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能力,让我们早早地接触到了知识的大门,为我们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老师们教会了我们要尊重他人、合作共享、团结友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在幼儿园,我们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记得那个冬天,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滑雪活动,我们第一次踏上了雪地,享受了滑雪的快乐。在华丽的舞台上,我们参加了各种文艺表演,展示了自己的才艺。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我们的见识,也锻炼了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快乐。这些美好的回忆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


在幼儿园,老师们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和温暖的家人。他们用慈爱的目光关注着我们的成长,用细心的关怀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天。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老师们迅速赶来,用温暖的手臂抱起我,轻声安慰。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对我们的深深关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回想起我的幼儿园时光,心中充满了感慨和不舍。在这里,我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获得了许多快乐和知识。幼儿园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友谊、合作和爱。它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今天,我要离开这个陪伴了我多年的地方了。我将怀着沉甸甸的不舍和感激之情告别我的幼儿园。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幼儿园给予我的温暖和知识将伴随我成长,指引我向前。我会将这段美好的回忆铭刻在心,时刻保持对幼儿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我相信,我将来会一直为了幼儿园的辛勤付出而骄傲,并将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回报这个陪伴我的小天地。


再见了,我的幼儿园!我会永远怀念这段童年的美好时光!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6

[父母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的85个细节读后感]《父母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的85个细节》读后感《父母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的85个细节》一书讲述了80多个故事,从多个角度介绍了父母必知的与幼儿教师沟通的85个细节,书中不但概括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准则,还特别介绍了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技巧,父母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的85个细节读后感。如:当教师给孩子告状时;孩子把玩具拿回家时;孩子在幼儿园受了欺负时;父母不认同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时;孩子出现磕碰时;孩子说“老师不让上厕所和喝水”时等等都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状况。

书中对每一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沟通建议,并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方案,对以后的工作以及与家长交流都给予我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读后感《父母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的85个细节读后感》。与时俱进,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数是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随着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加之择业的压力,深深感到了学***的重要性。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有很高的期望。他们不仅满足于孩子的吃喝玩乐,而且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

因此作为教师,应不负重望。加强修养,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胜任自己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

本书中最让我觉得收益的一个故事是《和蔼教师的劣势》,这个故事是讲的一位和蔼的杨老师在带班的过程中,不敢大声说话,不敢管理孩子,以至在带孩子们做操时候的组织明显不如同班的另一个老师,杨老师组织的时候,孩子们站队推推搡搡,做操也不认真,甚至边做边打闹,这些都看在有些家长眼里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和教育他们的重任。

在与家长沟通时,过于和蔼的教师,也不敢给家长们提出过多的要求,怕家长对此有意见;孩子在幼儿园不良的表现,也不敢直接反馈给家长,这样势必会影响很多正常的、合理工作的开展,还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看到这,我顿时觉得书中所说的真是说出了我们这些和蔼教师的心思。不过这同时我也恍然大悟,作为教师并不是一直和蔼,说话温温柔柔,批评孩子语气温和这样才好。

其实家长们希望遇到的老师是又严格又慈爱,孩子们既怕她,又爱她,还能听她的话,孩子们既活泼可爱又懂得遵守规则。因此,每天面对不同的孩子和家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能够做好。老师只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家长面前“出谋划策”,帮助家长解决疑惑的教育难题,让家长感觉老师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自己多,才会心服口服。

就不会给老师出难题。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想做好家长工作,首先是用爱心照顾好孩子,不论孩子之间有何差别,都要一视同仁,善待每个孩子。做好护理工作,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能力。

其次,加强自己的业务知识,只有照顾好孩子,自然有话题要和家长沟通,这样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7

《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原创: 楼建芳

《终身幼儿园》由创新教育领域开拓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习研究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所著。雷斯尼克致力于用现代科技为孩子和成人提供创造性体验,他提出了创造性学习螺旋及"4P"创造性学习法,旨在撬动全世界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百宝箱。

《终身幼儿园》围绕着创造性学习螺旋(如图),提出了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游戏(Play)。下面的读后感以摘抄了上述这几个概念中感触特别深的几个观点的方式进行了分享。

项目

项目是创造的基本单位,是体验和参与创造性学习的全新途径。当孩子沉浸在项目的创造和制作中时,才有机会成长为创造型思考者。

编程是一种流畅的表达方式

编程是一种流畅的表达形式,就象写作一样。我们学习写作,仅仅学会拼写、语法和标点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讲故事和交流想法。编程也是如此。所以学习编程,不仅仅是学习编程的基本语法和规则。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组织、提炼和反思自己的想法。同样当我们通过编程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学会思考,需要学会如何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它们,学会如何优化和完善我们的代码。而这些思考过程,就是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在2006年提出的"计算思维"过程。

学习写作,我们不会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作家,但对每个人来说,学会写作都是很重要的。编程也是如此,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掌握编程,通过编程表达,运用编程解决问题,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很有价值的。

教授知识还是在项目中学习

为学生预先制定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清单,之后再给他们提供一些经过专门设计的问题、例子和解释用以教授这些概念,这是大多数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们往往只是获得了彼此间毫无联系的知识,而且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也不知道怎样在新情况下应用他们。

以项目为本的方法,会让学生们在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遇到概念,因此知识被嵌入了一个丰富的关联网络中,学生便能更好地在新情况下获取和应用知识。而且学生们会对"知识"的看法更开阔,而不仅是把知识当成概念的集合。当学生们一起为项目工作时,他们不仅学到了概念的网络,还学到了一套策略,一套关于制造、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的策略。以项目为本的方法特别适合帮助学生发展为创造型思考者。

学生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会对创造的过程有所理解,他们是在学习如何迭代创造性学习螺旋:如何从最初的想法开始,构建原型,与他人分享,实验运行,并根据反馈和经验修改他们的想法。pOPo666.CoM

热情

兴趣和内在动机才是创造和长期坚持的'关键,"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对兴趣的投资总是能收获最好的知识

当孩子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时,他们会更加积极,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止如此,热情和动力让他们更有可能迸发出新的想法,发展出新的思维方式。他们对兴趣的投资有了新知识作为回报。

比如有个9岁的三年级女孩正在以动画形式制作一个关于《夏洛特的网》的读书报告,为了让这些动物出现在不同的距离上,她需要学习有关透视的艺术概念,还有关于缩放的数学概念。在孩子们的大多数编程创作中,他们必须要搞清楚坐标、速度、坐标、缩放等,象坐标这类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编程创作,孩子们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循环、条件判断、函数、变量、计数器等这些程序概念,也是孩子们的基础性知识。

当人们从事他们热衷的项目时,总会渴望潜入并沉浸其中,他们愿意连续工作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几乎不会注意到时间的流逝,他们进入了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所说的"心流"状态,完全沉浸在了活动中。孩子们也一样,当孩子们在从事有趣的活动时,他们会十分投入地钻研与这项活动相关的想法和学习。

个性化学习还是标准化课程

个性化学习指的应该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掌控权。当学习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时,学习就可以建立在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从而变得更加个人化,更有动力,也更有意义。

在自主性和结构性之间找到适度的平衡,是创造性学习环境形成的关键。而所有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和结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适当的搭配方式和合理的结构形式。如果结构太多,孩子就无法人事他们想从事的事情;而如果结构太多,很多人就无法想法点子,或不能贯彻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在学习环境中采用"能够增强学习者自主性的结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结构以支持和简化新手体验,同时仍然能让新用户追随自己的兴趣,创造性地表达自己。

内在动机 VS. 游戏和奖励

内在动机是创造力和长期坚持的关键。教育活动中的积分和奖励,()会像在游戏中一样,让孩子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吗?不可否认,奖励可以激励人们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行为,但长期效果却大不相同,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描述了这种差异:"奖励可以带来短期的提升,就像咖啡因的刺激可以让你多坚持几个小时一样。但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这会降低一个人继续从事这个项目的长期动力。"

在涉及创造性活动时,奖励的效果会更糟糕。奖励和报酬的诱惑似乎使人们的关注点更加集中了,同时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创造研究专家特蕾莎·阿马比尔发现在有酬创作的情况下,作品的创造性会降低一些,即使是在对作品没有任何限制要求的时候,也是一样。

所以如果教育的目标是训练孩子在特定时间内执行特定的任务,那么积分和奖励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策略。通过把任务转变为游戏,提供点数或者其他激励措施作为奖励,人们有可能会更加快速有效地学会执行任务。

同伴

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跟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分享想法,从同伴那里得到反馈,相互借鉴彼此的灵感。

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

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这种做法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因为如今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协作努力,对于那些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则需要共同行动。

当人们感到周围的同伴在关心、尊重自己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去尝试新事物、承担风险,而风险是创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开放的好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因为数字化媒介不像传统产品,它可以毫无成本地被复制和发送到世界各地。新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进行协作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改变了同伴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好老师应扮演的四种角色

好的老师需要扮演4种不同的角色才能帮助学生学习,好的老师和辅导员会在催化剂、顾问、连接和合作者这4种角色之间自如地切换。

催化剂——老师和辅导员可以提供孩子加速学习进程的"火花".当孩子刚开始创建项目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项目示例秋激发他们的想像力,示范种种可能性。一般来说,开放性地提问是老师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的最好方法。通过问正确类型的问题,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探索和反思,而且学习者还能继续保持对项目的主动,掌握全局。

顾问——老师应该成为"幕后指导",而不是"台前智者".在所有情况下,我们的目标都不是"提供指导"或"提供答案",而是了解学习者想要做什么,并找出支持他们的最佳方式。

连接者——老师和辅导员不可能单凭一己之力就为学习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支持,因此他们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学习者与其他人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找到其他们学习资源,创建一个共享型的学习社区。

合作者——一个好的老师和辅导员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和建议,还应该自己做项目,并邀请学习者参与其中。学习者与老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参与项目,这个过程允许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游戏

游戏不需要开放的空间或昂贵的玩具,它是好奇心、想象力和实验的结合,而创造力便蕴含其间。

编程有助于孩子拥抱犯错,塑造成长性思维模式

创造力并非来自欢笑和乐趣,它来自实验、冒险和挑战边界。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创造型思考者,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轻松地试错,并从中吸取教训。而编程活动在这点上相对其他活动,往往会更宽容,如果我们试图把一块木头切成两半,或者钉在一起,事后往往很难再做出调整,但通过编程,当我们发现出错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撤销我们所做的一切。修复错误,做出调整,尝试新事物,这些在编程活动里都很容易做到。

而且在编程活动中,往往没有失败和错误这些概念,对于编程来说,只有BUG.BUG是可以通过运用一定的调试策略,识别出问题所在并将其修复的。如何运用调试策略快速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些技巧对于生活中其它类型的问题解决和活动设计也很有帮助。编程是一种拥抱犯错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摆脱对失败的恐惧,从而善于试错、尝试,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所说的成长性思维模式。

模式人和故事人

根据孩子的游戏风格和学习类型不同,可以把一些孩子描述为模式人,另一些孩子则是故事人。模式人着迷于结构和模式,他们通常喜欢玩积木和拼图游戏,故事人则对故事和社会互动更感兴趣,他们经常玩洋娃娃和毛绒玩具。

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和科学课程,从传统上来讲都是以偏爱模式人而非故事人的方式设计的。这是许多孩子被数学和科学拒之门外的一大原因。这个问题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它们如何被呈现和传授。

基于学习者的游戏风格和学习类型不同,我们需要专注于找出方法,来帮助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无论他们来自什么样的背景,有什么样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推荐学习者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在理想的情况下,所有孩子都应该有机会以一种最自然、最舒适的方式与世界接触,同时也要拥有其他风格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方便地改变策略。

后语

在本书中,雷克尼斯尼认为所有孩子与生俱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并不一定能够自行发展,而是需要培养、鼓励和支持。同时他认为整个教育界都应通过现有的新工具,来开发人身上那古老的创造性内生力。

本书后面还对"如何评估孩子学到了什么"进行了论点争锋,同时也给出了"给学习者的10条建议","给家长和老师的10条建议",及"给设计师和开发者的10条建议".

如果你想了解少儿编程,无疑这本由少儿编程之父编写的《终身幼儿园》,会让你对少儿编程的前世今生及孩子为什么要学习编程会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如果你只是想了解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本书同样会非常适合你。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8

感这学期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触很深。其中之一就是童年回归童年,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为了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幼儿的知识和素质,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教师要把理论转为实践,这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理论并运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除了学习、培训外,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和他人评价来调整、改进教育技艺。

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教育技艺为主题,和读者们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又富有启示的示例及评析,是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师益友。幼儿时期其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响,教育不当反而会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扼杀他们的潜能,教育方法得当很重要,而我从书中学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曹力引年龄较小,开学初情绪不稳定,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我从《做最好的老师》中到启发,用小游戏成功的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

从争吵转化为交往明白了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幼儿的问题,教师不是充当审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思考、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亲吻宝宝到让我闻到你芬芳的双手,鼓励我班的孩子自己洗手。

我从书中受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思考教育对策,在带班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惑,我们何不借鉴他人的方法策略呢?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亲爱的朋友,有空不妨来看看《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得到实用的帮助哦。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9

《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

读了家庭文化传播者江洁女士所著的《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一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父母要懂得释放家庭教育的力量。作为一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幼儿教师,我的教育观念和书中提倡的“身教重于言教”是相一致的。我国近代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

”书中说到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分辨能力差,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阅读到书中后面的章节,我还领悟到父母也需要成长,因为随着孩子心智、能力的发展,父母所能配合和指导的能力也应该更加强大,正所谓“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只有父母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地应对每个阶段的挑战和角色转变。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成为家长育儿的“手边书”,也向大家积极推荐!

本文网址://m.popo666.com/fanwen/66609.html

猜你喜欢

更多